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人HIV-1 gp120基因多样性及生物学活性位点分析

    作者:闫玉芬;赵丽;王志玉;Michael S.McGrath;侯霄煜;郑晓民;宋艳艳;姚苹;温红玲;王桂亭;许洪芝

    为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gp120基因多样性和生物学活性位点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从一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组织(大脑5个部位:颞叶灰/白质连接处、脑室周围组织、脉络丛、枕叶白质及枕叶灰/白质连接处)提取不同组织来源的基因组DNA,经PCR法扩增HIV-1 gp120基因,经克隆后挑选阳性克隆菌株,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用生物学软件处理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糖基化位点,计算ds/dn值,分析V3顶端四肽及关键位点的氨基酸.结果显示,该病人感染的病毒是HIV-1B亚型;分离自不同组织的HIV-1 gp120基因存在差异;与标准序列相比,分离自该病人的HIV-1 gP120基因的部分生物学活性位点存在改变,且源自外周淋巴组织与中枢神经组织的HIV-1 gp120基因中部分生物学活性位点也存在差异.结果表明,HIV-1 gp120基因多样性及与脑组织相关的某些生物学活性位点的改变可能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HIV-1 nef基因多样性分析

    作者:贺淑婷;迟媛媛;蒲双双;刘建伟;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许洪芝;赵丽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体内HIV-1 nef基因变异规律,为AD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ADC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脾)和中枢神经系统(基底核、额叶灰质、脑膜、颞叶)共5个部位组织中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IV-1 nef基因,与pMD19-T克隆载体连接后,蓝白斑筛选挑取阳性菌落测序,序列经BLAST分析后,每个部位取5个序列,利用Bioedit、MEGA4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距离、系统进化树以及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等分析.结果 该ADC患者感染的是HIV-1 B亚型,与标准序列HXB2比较,该病例的HIV-1 nef基因存在变异,且外周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各组织间以及中枢神经组织不同部位的基因变异不同,相同组织来源的nef序列基因距离较小,外周和中枢的nef基因距离差异较大,该病例H IV-1 nef基因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变异时均受到负向选择压力.结论 ADC患者体内HIV-1 nef基因存在多样性,且不同组织部位的基因变异不同,其导致的Nef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HIV-1Vpr基因多态性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作者:李昕;张维嘉;郑文慧;曹馨月;单晓宇;郑雯;黄涛;温红玲;王志玉;赵丽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 Vpr基因突变及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为HIV-1神经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取1例ADC患者外周(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基底核)共8个部位的尸检标本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并克隆HIV-1 Vpr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分别挑取5个阳性菌落进行Vpv基因测序,测序结果通过MEGA6生成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基因距离,SNAP进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的计算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ADC患者不同组织的HIV-1 Vpr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HIV-1 Vpr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中相互交织在一起,中枢和外周与HXB2 Vpr基因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HIV-1 Vpr基因序列的ds/dn=3.3749.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 Vp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22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结论 ADC患者体内HIV-1 Vpr序列存在变异,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导致Vpr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对Vpr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在AD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ADC患者体内HIV-1gp120基因的变异及其对U87细胞合成PDGF-BB与MCP-1的影响

    作者:秦泽明;刘建伟;苏祥;李昕;杨奕;温红玲;宋艳艳;黄涛;赵丽

    目的 探讨HIV-1gp120在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扩增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外周主动脉周淋巴结(PL)和CNS颞叶灰白质连接处(TGWJ)、脑室周围组织(PV)的HIV-1 gp120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120,在U87细胞中表达gp120蛋白,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弱判断gp120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U87细胞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 gp120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部位的HIV-1均为巨噬细胞嗜性,CNS来源的TGWJ和PV的HIV-1使用CCR5受体,与神经致病性有关.成功构建pEGFP-gp120表达载体,并在U87细胞中表达了gp120蛋白,转染后48 h蛋白表达量高.ADC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gp120蛋白对U87细胞PDGF-BB水平无影响(P>0.05),但能增强其MCP-1的分泌水平,且来自外周PL的gp120对MCP-1的升高作用较CNS更显著(P<0.05).结论 ADC患者CNS gp120的变异提高了其对CNS环境的适应能力,与HIV的神经致病性有关;gp120蛋白可刺激U87细胞分泌MCP-1,而且外周来源的gp120作用较强,利于HIV-1入侵CNS.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Nef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

    作者:贺淑婷;迟媛媛;蒲双双;刘建伟;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赵丽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HIV-1nef基因变异导致氨基酸位点的改变,为研究ADC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克隆1例ADC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脾)和中枢神经系统(基底核、额叶灰质、脑膜、颞叶)共5个部位HIV-1 nef基因并测序,利用Bioedit、MEGA4等生物学软件与HIV-1标准株HXB2 Nef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该ADC患者Nef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且外周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间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间的变异情况不同,某些变异为外周和中枢所共有,某些变异仅发生在外周脾,而某些变异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这些变异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Nef蛋白某些生物学活性及功能,进而影响到HIV-1病毒的复制、感染及凋亡等.结论 ADC患者体内的HIV-1 nef基因变异可导致Nef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改变,且可能对其生物学活性造成影响,这些变异是否与ADC的发病机制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吴云成;赵永波;唐孟光;谢雅英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艾滋病(AIDS)痴呆综合征(ADC)的特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诊断为ADC的6例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困难,其中3例伴有运动障碍.6例ADC患者中2例伴有空泡性脊髓病.诊断为AIDS后,ADC的平均诊断时间为6.5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寿命为41.8岁.结论 ADC是AIDS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发生在AIDS的进展期.ADC通常伴有空泡性脊髓病,预后极差.

  • 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艾滋病的研究

    作者:孙波;徐海燕

    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可以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对不同疾病易感性不同.apoE有3种常见亚型:E2、E3和E4.apoE4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新报道,apoE4和传染病之间亦有关联.apoE4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靶细胞膜的融合率,导致HIV加速进入细胞和疾病进展.本文综述了apoE等位基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疾病的易感性关联研究.

  • HIV包膜糖蛋白gp120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作者:闫玉芬;赵丽;王志玉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并发症之一,常出现在HIV感染的晚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如运动迟缓、共济失调,感情淡漠等[1].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智汨;张丽军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dementia complex, ADC)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患者意识、行为和运动能力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50%的HIV感染者表现出不同形式的认知功能损伤.AD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也无明确的病理和生化指标.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DC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包括ADC蛋白质组学研究所用样品、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ADC研究中的应用,为ADC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峰;张忠玲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临床表现有记忆力下降、抑郁、震颤、痴呆、大小便失禁等.目前国际通常采用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临床分期进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实验室检查并无特异性方法,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传统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有3种药物,近年来也有专门针对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而研究的药物,取得了一定疗效.

  • 奥氮平治疗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俊;张波婷;陶鹏飞;芮金燕;刘佳佳;林兆煜;姜敏

    我们应用奥氮平治疗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的精神行为症状,现总结如下。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中西医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马晨铭;王娟;徐立然;孟鹏飞;李亮平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是艾滋病并发的具有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以抗病毒与抗精神症状等为主,但大多只能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进展.中医药经过20余年的不懈研究,初步得出了:艾毒伤元,致使肾精亏虚,脑消髓减而发病;或中焦气化失常,痰浊、瘀毒诸邪为患,渐致脑消髓减,而发本病.临床以“补肾培元”和“祛除艾毒”为治疗原则,兼以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等治法,临床疗效较好.

  • 中医药治疗轻中度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宝亮;钱百成;郭百涛;杨秀菊;刘晓民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轻中度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银杏叶片治疗,观察两组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MMSE评分治疗组为(25.36±5.13)分,对照组为(11.47±5.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治疗组为(51.63±13.31)分,对照组为(34.20±1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轻中度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疗效较好.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MRI表现

    作者:思治广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AD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 结果 35例ADC患者中有31例脑组织总量减少,皮层及基底神经节弥漫性萎缩,脑沟增宽,脑室扩大;25例侧脑室周围白质信号异常;3例呈单纯脑萎缩.结论 ADC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大部分患者出现脑萎缩征象,脑沟增宽,脑室扩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信号异常.结合临床病史,MRI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艾滋病合并痴呆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楠;卢洪洲

    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前,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对ADC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HAART在HIV感染者中的广泛运用,ADC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本文就艾滋病痴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