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甘文思;干铁儿;夏优秀;王笑青;郑微微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医务人员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害有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其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两所医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81844、67574元( P<0.01),平均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270元,直接经济损失11662元,间接经济损失2115元,延长住院日8 d;在直接分类费用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西药费、治疗费、床位费、化验费、护理费、诊查费、其他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间接分类费用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伙食费、误工费、陪护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加患者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医院感染。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小亚;夏宁晓;王勇;王湖兵;滕晓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部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接受THA并发深部感染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VAD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体温和McGill疼痛评分等,并评价感染控制效果,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CRP、体温和McGill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应用于THA术后深部感染控制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感染控制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为临床骨科治疗术后感染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医疗成本对照研究

    作者:余旭霞;干铁儿;朱越献;曹俊敏;朱欣欣;占伟江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医疗成本,为开展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按照4个条件进行配比,通过SPSS16.0的x2和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日和住院相关费用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日中位数为22.5 d,病例组患者住院日中位数为29.0 d,相比对照组增加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6.63万元,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7.77万元,因感染增加住院总费用1.14万元/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手术部位及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深部感染造成住院总费用增加为明显,平均每例患者增加4.64万元,其次为血流感染,平均每例患者增加2.13万元.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 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对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

    作者:柏小金;韩小松;徐林;王世强;杨灿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旨在为患者早期控制感染、阻断疾病演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感染者20例为感染组,未感染者222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48h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术前感染组ESR水平为(31.10±7.90)mm/h、CRP为(8.20±2.01)mg/L,未感染组为(33.00±4.00)mm/h、(8.00±1.30)mg/L,均高于对照组(19.50±3.00)mm/h和(5.34±2.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水平为(0.31±0.11)ng/mL、WBC水平为(9.50±3.04)×109/L,未感染组分别为(0.33±0.12)ng/mL、(9.62±3.44)×109/L与对照组(0.24±0.15)ng/mL和(8.23±1.2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感染组、未感染组ESR分别为(69.04±9.80)mm/h、(42.13±11.30)mm/h,PCT为(12.60±1.96)ng/mL、(5.54±3.17)ng/mL,CRP为(23.08±6.87)mg/L、(12.20±3.56)mg/L及WBC为(18.63±4.98)×109/L、(11.98±2.15)×109/L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感染组ESR、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敏感度89.58%、PCT91.67%,优于CRP79.17%、WBC60.42%,PCT水平特异性89.18%、阳性预测值67.69%优于ESR、CRP、WBC指标.PCT曲线下面积0.872,截断值10.50 ng/mL.结论PCT水平变化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且PCT的截断值10.50 ng/mL,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东伟;郑大伟;翟晓慧;路聊东;刘刚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其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万古霉素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进行,其余抗菌药物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NCCLS手册判定试验结果。结果1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6.64%,革兰阳性菌62株占43.36%,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较高,分别占16.08%和15.38%;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95.00%,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低,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可提高临床术后治疗感染的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原涛;章祖林;苗旭东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4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3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38.03%,革兰阴性杆菌44株占61.97%;检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为77.78%,红霉素、庆大霉素次之,耐药率分别为60.00%、44.4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慎重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的发生.

  • 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龚江浩;蔡航;鲍丰;陈旭宏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6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感染,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6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9.72%;共分离鉴定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30株占40.00%;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10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红霉素、青霉素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2.73%、90.91%、81.82%和72.7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克林霉素和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2.50%、75.00%和100.0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应做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吴秋季;吕佳音;马利平;姜连英;于涛

    目的:通过探讨患者自身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性,从而采取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方法对2009-2012年人工关节置换术16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数据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2例患者中48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其中深部感染29例,浅部感染19例,感染率为2.96%;感染类型以糖尿病为高,感染率为5.32%;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64%,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57.14%。结论患者的自身因素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术前对患者进行干预并采取行之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关键。

  •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建浓;干铁儿;周亚芬;赵岚;夏优秀

    目的:了解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引起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监测2013年4-12月全省26所医院收治的1156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出血量、ASA评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8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7.93%,其次手术部位感染占10.34%;年龄>80岁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80岁患者的2.25倍( P=0.08),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的2.07倍( P=0.031),手术持续时间>3 h可使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4.42倍( 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年龄大、有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长、术中手术出血量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可明显增加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 高龄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4例麻醉处理

    作者:吴志云;王永盛;陈建洪;詹普怡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寿命的延长,高龄人股骨颈骨折后手术治疗率也相应增加.由于高龄病人生理改变及所伴随的慢性基础疾病较多,往往给麻醉处理带来很多困难.2001~2003年,我们对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2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了麻醉处理.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卫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不同术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一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内固定36例.对三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2~8年,平均4.3年.三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早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但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Garden Ⅰ、Ⅱ、Ⅲ型的70岁以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优良复位的前提下可行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6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适合60~8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 人工关节置换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爱国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年龄68~84岁,平均73.6岁.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类:Ⅲ型:9例,Ⅳ型:4例,Ⅴ型:3例.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14~26d(平均18d).2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电解质紊乱,1例尿路感染,经治疗均痊愈.对16例患者进行了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3~14个月),其中14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建甫;申威

    目的 分析和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下地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下地时间早、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皮大军;王亮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74~90岁,平均79.5岁.骨折按Evans 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0例,Ⅳ型4例,V型3例.术中用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行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18例,非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4例.结果 手术时间短52min.长72min;术中出血200ml~650ml.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8.5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疾病.发生脑梗塞1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术后20个月复查出现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能扶拐行走,未见假体脱位及髋臼磨损.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0.1%.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元柱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且并存各种疾病,使用保守疗法,2~3个月的卧床牵引虽然在部分病例中能达到愈合目的,但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多种内固定治疗,具有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部分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又粉碎移位明显的患者,其内固定治疗的失败率较高,往往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多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 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奕宾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3±0.43)、(12.90±2.30)d,均短于对照组的(3.28±0.65)、(20.10±3.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强化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源;刘庆峰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朝阳第234医院收治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1.4%,与对照组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朝军;郭静;王凯飞;闫中强;王欢;李冬东;沈定霞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80株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除万古霉素药敏试验采用E-TEST外,其他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感染比例高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8.7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75%).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西丁对CNS耐药率分别为77.42%、74.19%和54.84%,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率分别为100%、73.33%和33.33%;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对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都为10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前两位病原菌分别是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者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但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耐药的菌株.

  • 妇女不同月经周期阶段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情况分析

    作者:郑诗豪;董纪元;文涛;王岩;陈继营;柴伟;周勇刚;李想

    目的 分析妇女不同月经周期阶段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6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脱位(CroweⅠ-Ⅱ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非绝经期女性150例,年龄19~39(31.23±5.64)岁,依患者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组(n=22)、卵泡期组(n=68)、排卵期组(n=29)和黄体期组(n=31).比较4组术中出血量差异.结果 术中中位出血量卵泡期组为250.00(200.00,300.00)ml,排卵期组为300.00(200.00,400.00)ml,黄体期组为300.00(200.00,350.00)ml,月经期组为225.00(200.00,300.00)ml,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 月经期女性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

  • SF-36量表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情状评估的应用

    作者:王振中;崔寅鹏;郭艾

    目的:介绍SF-36评分系统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以评估其健康状况。方法入选2012年至2014年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total hip replacement,THR),131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使用SF-36量表,Harris量表( THR患者),膝关节学会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KSS)量表( TKR患者)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评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终获得THR完整随访53例,TKR完整随访124例,相关性检验显示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Harris量表及KSS量表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双侧,P<0.01)。结论 SF-36量表能够较好的反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应用于此类患者具有相当的效度和信度。

667 条记录 6/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