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作者:徐小昆;陈志永;李卓清;张翼敏;廖立平;周强;张紫佳

    新补骨脂异黄酮为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研究了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 10),流速0.2 mL·min-,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以柳胺酚为内标物质建立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孵育液中浓度的检测方法,考察时间、浓度、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蛋白抑制剂MK-571和BCRP蛋白抑制剂Ko143对新补骨脂异黄酮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在10 ~2 000 μg·L-1具有良好的线性,且专属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15,30,50μmol·L-1的新补骨脂异黄酮ER分别为1.64,1.94,0.99.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维拉帕米,MK-571,Ko143均可促进新补骨脂异黄酮的转运,其中盐酸维拉帕米和Ko143的作用较为显著.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以主动转运为主,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

    作者:周焕;耿祥艳;刘清;马涛;方丹君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色谱柱WondaSil(R)C18(150.0 mm ×4.6 mm,5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100%甲醇超声30 min提取新补骨脂异黄酮.同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对照品的精密度.平行制备6份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以检测样品溶液的重复性.同一新补骨脂异黄酮样品溶液不同时间段进样5次,测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平行制备6份样品溶液加入等量的对照品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中药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专属性、标准曲线、检测限与定量限、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通过方法学考察,新补骨脂异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79 375C-9 063.7,R2 =0.999,在0.75 ~ 12.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新补骨脂异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RSD=1.21% (n =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均良好.不同来源的补骨脂药材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补骨脂中新补骨脂异黄酮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适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

  • 杜鹃兰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作者:林松;高欢;张帅;蒋晓文;赵庆春

    目的 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 采用AB-8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解析.结果 对杜鹃兰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共得到了2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现代波谱学手段及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的结构,分别为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1)、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4-甲基苹果酸酯(2)、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4-甲基-2-苄基苹果酸酯(3)、山药素Ⅲ-3-葡萄糖苷(4)、红果酸(5)、橙皮苷(6)、1,3-二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7)、(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8)、4,4’-二甲氧基酰胺基二苯甲烷(9)、3,3’-二羟基-2,6-双(p-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0)、3',5-二羟基-2-(4-羟基苄基)-3-甲氧基苯(11)、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2)、补骨脂宁(13)、山药素Ⅲ (14)、新补骨脂异黄酮(15)、异补骨脂查耳酮(16)、2,6,2’,6’-四甲基-4,4-双(2,3-环氧基-1-羟基丙基)联苯(17)、coelonin (18)、石斛酚(19)、β-谷甾醇(20).结论 其中化合物7~9、13、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17在H2O2损伤模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推测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损伤实现的.

  • D-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

    作者:励娜;张小梅;姚媛媛;陈一龙;范琦

    目的 采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技术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方法 以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的关键参数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及加盐量为自变量,进行D-优设计;以UHPLC检测获得的补骨脂药材中9种主要指标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宁、补骨脂查耳酮和补骨脂酚炮制前后的质量分数变化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炒制时间,优选出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结果 补骨脂药材的佳炮制工艺为在100 g补骨脂药材中加入2.10g盐,闷润12h,在80℃炒制30 min.结论 利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结合UHPLC能够优选补骨脂药材炮制工艺参数,提高炮制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提高补骨脂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 炮制时间对盐补骨脂中10种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凯;许梦莹;周宁;张振凌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探讨炒制时间对盐补骨脂中10种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条件:C18柱(50 mm×4.6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 被测定的10种成分色谱峰在15min分析时间内均有良好的分离度,精密度RSD均小于3%;在室温条件下24h内稳定;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105%,RSD均小于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补骨脂的质量控制.随炒制时间的延长,香豆素类成分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黄酮类、补骨脂酚及10种成分总量有降低趋势.

  • HPLC法同时测定青娥丸中7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王向锋;黄小为;刘明霞;朱玉青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青娥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三甲基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inetex-C18,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三甲基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2~101.2μg/mL(r=0.9999)、1.007~100.7μg/mL(r=0.9997)、1.010~101.0μg/mL(r=0.9999)、1.021~102.1μg/mL(r=0.9999)、1.002~100.2μg/mL(r=0.9996)、1.008~100.8μg/mL(r=0.9999)、1.025~102.5μg/mL(r=0.9998);定量限分别为0.15、0.15、0.30、0.30、0.15、0.30、0.30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5、0.05、0.10、0.10、0.05、0.10、0.10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3%~99.6%(RSD=1.9%,n=6)、96.1%~99.3%(RSD=1.2%,n=6)、95.2%~98.4%(RSD=1.4%,n=6)、95.4%~99.2%(RSD=1.5%,n=6)、96.1%~99.3%(RSD=1.5%,n=6)、95.6%~98.9%(RSD=1.4%,n=6)、95.2%~99.6%(RSD=1.6%,n=6).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青娥丸中7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