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硫磺熏蒸对亳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友连;王珊;朱晶晶;王维皓;向世勰;冯伟红;陈两绵;王智民;陆兔林

    该实验采用HPLC-ESI-MSn对硫磺熏蒸与晒干的亳菊进行定性比较,共指认了32个化合物.同时,采用HPLC技术对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及金合欢素7个化合物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硫熏前后亳菊在化学组成上无较大差别,但是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硫熏后,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进一步对硫熏与晒干亳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PCA分析结果显示,6批亳菊样品聚成2组,分别为晒干组和硫熏组;通过PLS-DA分析提取出对硫熏前后亳菊分组贡献率大于1(VIP>1)的3个成分,分别为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绿原酸A.该实验结果表明硫熏对亳菊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

  • 亳菊POD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作者:朱玉芸;吕新林;李祥溦;张东;董利华;朱晶晶;王智民;张金振

    酶促褐变是导致花类药材品质裂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菊花采收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菊花的外观和质量.POD(Peroxidase)酶是引起新鲜菊花酶促褐变的一类氧化还原酶.该实验对菊花POD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反应底物种类和浓度、pH缓冲液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温度对POD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亳菊POD酶的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亳菊POD酶的适底物浓度为50 mmol·L-1,适反应pH 4. 4,适反应温度在30~35 ℃.亳菊POD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Km=0. 193 mol·L-1,Vmax=0. 329 D·min-1.此外,POD酶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80 ℃高温处理4 min或者100℃高温处理2 min,均可抑制亳菊POD酶的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菊花酶促褐变机制、控制酶促褐变及提升菊花药材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多酚类药材的采收加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亳菊 POD酶 酶学特性
  • 亳菊总黄酮类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徐志南

    目的:研究亳菊总黄酮类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毫菊中的总黄酮类,以羟基自由基、FeSO4、亚硝酸盐为材料,采用Fenton法测定亳菊总黄酮类对OH-、Fe2+、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以卵黄脂蛋白脂质为材料,采用Decker法测定亳菊总黄酮类对卵黄脂蛋白脂质的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亳菊总黄酮类对OH-、Fe2+、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随亳菊总黄酮类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亳菊总黄酮类浓度升高而增强。结论亳菊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 亳菊总黄酮类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张琳琳;祁峰;缪阳;卞海林

    目的 采用乙醇提取法,优选亳菊总黄酮类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亳菊总黄酮类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亳菊中总黄酮类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亳菊总黄酮类佳提取工艺为A2B3C1D2,即乙醇浓度85%,液料比25:1,温度60 ℃,时间2.0h,此时所得提取率大,为5.49%.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易行,为亳菊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RP-HPLC法同时测定亳菊总黄酮中3种黄酮类成分

    作者:吴金爽;吴德玲;俞年军;张伟;JIN Chuan-shan;金传山;戴文玲

    目的 建立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柱温25 ℃,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 8~0.704 0 μg(r=0.999 9),0.110 2~0.551 0 μg (r=0.999 9),0.008 1~0.040 50 μg (r=0.999 1);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7%,100.5%,99.4%.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亳菊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 亳菊和大马牙中绿原酸、黄酮类成分及挥发油含有量的比较

    作者:王甫成;时维静;龚道锋;程磊;纪东汉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亳菊和大马牙中绿原酸、木犀草苷、黄芩苷、槲皮素和金合欢素,为选用药用菊花提供参考.方法 2种菊花以70%甲醇提取,HPLC分析采用Shim-pack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相)-0.1%磷酸(B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8 nm;按《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它们的总挥发油含有量.结果 绿原酸、木犀草苷、黄芩苷、槲皮素和金合欢素分别在0.5 ~5.0 μg、0.11~1.1 μg、0.74~7.4 μg、0.39~3.9 μg、0.28~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RSD=2.0%)、99.3% (RSD=2.0%)、99.7% (RSD=1.9%)、99.1% (RSD=2.0%)、98.0% (RSD=1.8%).亳菊挥发油提取率为0.52%,大马牙为0.42%.亳菊中的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金合欢素和总挥发油含有量高于大马牙,但大马牙的黄芩苷含有量高于亳菊4倍多.结论 大马牙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有量未能在线性范围内测得,所以不能代替亳菊入药.

  • 不同加工工艺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卫文;王爱听;张启岭;董玲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mm×4.6mm,5u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下对亳菊3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各成分的含量.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亳菊花的色泽、气味、质地有明显影响,胎菊和菊米无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和蒸制干燥可作为亳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 酶水解对亳菊总黄酮中黄酮苷元的影响

    作者:闫攀;左亚峰;张伟;吴德玲;许凤清;金传山;刘劲松;方成武

    目的 体外研究烘干过程中酶对亳菊总黄酮成分的影响,为亳菊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模拟亳菊烘干过程,采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亳菊总黄酮,以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分析酶解反应对3种黄酮苷元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酶解反应后,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结论 β-D葡萄糖苷酶可酶解亳菊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亳菊总黄酮是烘干过程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 亳菊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颜晓航;张亚中;金传山

    根据文献资料,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关于亳菊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了解亳菊药材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亳菊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及微量元素等,TLC、HPLC、GC-MS、FT-IR 、1 H-NMR以及电化学指纹图谱等现代多种分析方法已被使用在亳菊的鉴定、鉴别和含量测定中。但对道地药材亳菊的专属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显不足,特别是其与目前充斥市场的替代品大亳菊的鉴别方法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亳菊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双旺;张伟;吴德玲;金传山;许凤清;刘劲松;俞年军;赵宏苏;任亚硕

    目的:研究亳菊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亳菊中起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传统提取分离方法从亳菊中提取总黄酮,并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亳菊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分析评价亳菊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促进大鼠心肌细胞H9c2增殖的作用.结果:在亳菊中分离得到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0-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6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芹菜素-7-0-β-D-葡萄糖苷外,其余各黄酮类化合物均显示出对心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其中木犀草素组和金合欢素-7-0-β-D-葡萄糖苷组OD值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0-β-D-葡萄糖苷具有显著的促进心肌细胞H9c2增殖的作用.

  •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2种苯丙素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

    作者:张伟;左亚锋;金传山;吴德玲;刘劲松;许凤清;俞年军;赵宏苏

    目的:研究阴干、烘干、微波干燥、蒸制后烘干等加工方法对亳菊中2种苯丙素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为亳菊加工方式的优选以及产地加工机制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HPLC,Agilent HC-C18 (2)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得到的亳菊样品中2种苯丙素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显示11个批次的样品可以归为3类:高温杀青烘干组(样1,2,3),阴干组(样4,5)和烘干组(样6,7,8,9,10,11).结论:高温杀青烘干组和阴干组加工品的质量优于烘干组.

  • 亳菊的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颜晓航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述近年来关于亳菊遗传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分子标记、细胞学和形态学等现代多种分析方法已被使用在亳菊的遗传学鉴定中.亳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凝血、驱铅、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 亳菊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俞年军;于娇;张伟;曹勇;郑太华;王韵琴

    目的:建立亳菊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毫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u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亳菊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标定16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5个峰,10批亳菊样品的HPLC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单、重现性良好,可为亳菊的品种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黄酮类成分含量影响

    作者:金传山;吴德玲;俞年军;陈慧芳;王桐生;张伟

    目的:通过测定毫菊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和金合欢素的含量,考察加工方法对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henomenex,synergi Fusion-RP色谱柱(5 μm,4.6 mm ×250 mm),0.1%磷酸水-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毫菊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和金合欢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毫菊的黄酮类成分有较大影响,产地加工时应注意烘干的温度.

  • ICP-MS法测定亳菊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微量元素

    作者:俞年军;于娇;张伟;曹勇;郑太华;王韵琴

    目的:探究微量元素在亳菊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富集规律.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亳菊不同部位及根系附近土壤,通过ICP-MS测定,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亳菊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8种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亳菊不同部位对8种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4~0.9205;亳菊花序中Fe与Mg呈显著正相关;亳菊花序与土壤中的Fe呈显著正相关,亳菊枝叶与土壤中的Al、Ba和M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亳菊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存在选择性,可以通过改善栽培中的部分环节来提高亳菊的质量.

  • 亳菊EDT1抗旱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与耐旱性初步评价

    作者:胡同华;陈达伟;王钰;刘芳源

    目的:建立亳菊EDT1抗旱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初步评价其耐旱性.方法:以亳菊茎段外植体为受体材料,抗草甘膦除草剂为筛选基因,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法转入EDT1抗旱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对影响亳菊遗传转化效率的四个因素进行讨论:侵染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时间,以及草甘膦佳筛选浓度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亳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菌液浓度(A600)为0.6 ~0.8,乙酰丁香酮浓度150 μmol/L,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3d,除菌培养后,可得到15 d大转化效率95.6%.草甘膦对亳菊组培苗致死率的研究表明其佳筛选浓度为100 mg/L.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初步得到5株转基因植株.结论:在干旱胁迫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的耐旱性.

  • 亳菊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刘婷;刘娟

    目的:研究亳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指纹图谱,以提升亳菊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2014年5月~2015年4月采集到的10个批次亳菊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思博尔液相色谱柱对所有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建立其指纹图谱并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10个批次的亳菊样品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0.55%、相对峰面积RSD均<2.8%,建立的亳菊HPLC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70~0.998。结论本次研究所选亳菊样品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与实际基本吻合,表明该HPLC特征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以作为亳菊质量控制的参照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亳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作者:王存琴;汪荣斌;赵晓晓;刘志红;王登辉

    目的 制备亳菊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验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测定收得率和包合率;通过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考察挥发油在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制得包合物的收得率为79.74%,包合率为77.68%;通过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均确定包合物已形成.结论 表征不仅可作为判断包合物形成的指征,而且还可以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中药菊花基原特征成分的分析

    作者:苏浬;王京辉;郭洪祝;于密密;李强;傅欣彤;陈有根

    目的:建立菊花药材中6种化合物(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素、山柰酚以及金合欢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对所收集到的市售5种药用菊花样品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取能反映不同菊花样本间基原远近的关键成分.方法:含量测定部分采用YMC-Park ODS-AQ C1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结合SPSS 16数据分析软件及SIMCA-P主成分分析软件对含量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对菊花基原判定影响大的特征成分组.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良好,并且通过含量测定结果的数据分析,确立了与菊花基原判别相关的特征成分组为木犀草素及木犀草苷.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用于菊花药材中6种成分的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所筛选出的基原远近的决定性成分因子,能大体上将不同来源的菊花样品按基原归类,为市售菊花基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