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颈段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28例及护理

    作者:何实为;王斌;吴云县;杨新科;许凌云;苏云鹏

    目的 经前路颈椎管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颈椎外科的重要术式.总结该术式并给与积极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来用该手术治疗的28例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自2008~2010年开展该手术治疗28例,疗效优良率89.3%.结论 此术式可解除颈椎管前方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颈椎,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且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很关键.

  • 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相关问题的共识与争议

    作者:梁磊;王新伟;袁文

    颈椎人工椎问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的核心理念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1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带来的颈椎活动度减少、旋转运动轴线改变,邻近节段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缺陷引发了对人工椎间盘的研究.本世纪初,较为切实的颈椎间盘假体开始临床应用~([1]),特别是近10年来逐渐开始广泛使用.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了其临床应用情况和随访结果,对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邱闯;贺明;王广斌;王佳时;白伦浩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2月~200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87例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率≥75%组和改善率<75%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及频率、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止痛药使用情况等因素与颈椎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与疾病的预后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颈痛、上肢痛,JOA评分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无吸烟嗜好、术前JOA评分较高以及颈痛和上肢痛强度低均提示较好的预后,但需重视DRAM评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预后的影响。

  • 前后路手术治疗矢状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和预后评估

    作者:王琨;杨操;杨述华;郜勇;李帅;刘伟;张正东;李志良;宋雨

    [目的]对比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矢状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2012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5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前路手术31例,后路手术22例,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法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颈椎功能的评价.随访时间12 ~ 35个月,平均16.5个月.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颈椎(C2~7) Cobb角,脊髓横截面积. [结果]前路手术组术后JOA评分较后路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末次随访差异消除(P=0.31),前路手术组与后路手术组术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随访中也是如此(P=0.21).前路手术组中立位术后Cobb角较后路手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随访中结果也是如此(P =0.021).前路手术组得分较后路手术组脊髓横截面积更大(P=0.039).术前Cobb角与术前JOA评分没有相关性(P=0.32),术前Cobb角与术前椎管横截面积没有相关性(P=0.20).[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矢状面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满意,随访疗效没有差异,尚没有有效方法能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预后.

  • 颈椎非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作者:聂林;侯勇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佳时机应在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发生之前.颈椎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或后路椎管减压术.

  •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术式选择

    作者:姚欣强;刘俊豪;蒋晖;郑明辉;瞿东滨;王吉兴;江建明;陈建庭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单开门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2005-2015年期间,共218例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手术,其中18例(8.2%)接受再次手术.平均年龄59.5岁(44 ~ 73岁),平均手术间隔时间为7.4个月(15 d~30个月).17例与治疗不充分相关,1例与自然病程进展相关.再手术时均经前路手术,未出现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1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7.4个月(3~ 11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椎单开门手术后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充分或自然病程进展而接受再次手术,经前方入路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赵冬冬;冯海龙

    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很多,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进步和大量临床数据的积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该手术的临床治疗进展予以简单介绍.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研究进展

    作者:蒋登学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类型,因其临床症状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旦确诊,需及时行手术治疗.CSM的手术方案以前路减压融合术式为主,前路手术能有效去除置压物,缓解临床症状,且经多年的临床随访,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研究者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原因分析

    作者:马鹏飞;姚维成;乔秀姝;侯春玉;姚维成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原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30例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访3年观察患者的临近节段退变情况,并分析相邻节段退变原因.结果:随访3年发现30例患者中有9例(30.0%)出现相邻节段退变的现象,其中有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结论:除了手术造成的应力集中外,患者的年龄 、融合节段长度 、重建颈椎椎间高度对于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临近节段退变有较大的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