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狼毒提取液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园园;王义善;杨桂青;杨柯

    目的:探讨狼毒提取液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荷B16小鼠模型和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实验转移为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狼毒15.0,20.0 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检测ip狼毒提取液(EFE)对小鼠B16细胞移植瘤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狼毒提取液对荷B16小鼠移植瘤中抑癌转移因子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促转移因子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狼毒提取液明显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并能显著抑制其肺转移.ip狼毒提取液15.0,20.0 g·kg-1给药14 d,对B16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9%,63.6%(环磷酰胺的抑制率为59.5%);对B16细胞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37.4%,63.5%(环磷酰胺的抑制率为56.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狼毒提取液组胞质中p-Akt褐黄色颗粒较空白对照组少见,而PTEN胞浆着黄色则较空白对照组多见.结论:狼毒提取液的抗癌转移效果可能部分与其下调促转移因子p-Akt,上调抑癌转移因子PTEN的表达有关.

  • 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徐军;孙新;杨小迪;王媛媛;程启媛

    目的 观察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在体外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B16细胞在含5%、10%和20% 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RPM1640中培养24和48 h,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B16细胞增殖抑制率;在10%、20%感染小鼠血清中培养24 h,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正常血清能促进B16细胞增殖.5%、10%和20%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与B16细胞共孵育24和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6±0.36)%、(14.77±0.94)%、(23.74±0.5)%和(14.82±0.77)%、(24.56±1.04)%、(39.77±2.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弓形虫感染鼠血清组B16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26.01±3.27)%和(44.55±2.87)%,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率(5.01±2.62)(P<0.05).弓形虫感染鼠血清作用的B16细胞生长密度明显降低,细胞核固缩、浓染.结论 RH株弓形虫感染血清能够抑制B1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空间无源搭载条件的筛选

    作者:徐梅;向青;李红艳;徐波;陈志华;刘轩;房青;耿传营;郭宇鹏;唐劲天

    目的筛选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无源搭载的佳条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纯化后接种在微载体上,按不同细胞浓度、血清浓度、微载体量和温度分组.33 d后,Giemsa 染色,光境下观察,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细胞存活率8%和10%的两组为佳条件.利用所选条件,将细胞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空间飞行18 d,细胞返回后,经单克隆化,获得110株单克隆细胞,存活率为1.1%.结论筛选出B16细胞无源搭载的佳条件,实际空间飞行表明细胞在空间中的存活时间和生存率满意.

  • 新型低温细胞生存系统用于太空无源搭载可行性分析

    作者:徐梅;房青;向青;徐波;李红艳;耿传营;郭宇鹏;潘琳;唐劲天

    目的:探讨新型低温细胞生存系统用于太空无源搭载的可行性.方法: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低温细胞生存系统培养26天,利用光镜、MTT法、FCM观察细胞的生理特性;荷瘤小鼠观察致瘤性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新型低温系统使细胞生理特性有一些改变,此变化是可逆的;对细胞的形态、致瘤性及免疫系统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此系统是目前简单、易行的无源搭载装置,适合于研究空间生物学效应.

  • 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和比较

    作者:李佳悦;朱欣凯;王萍;钮利喜

    目的:采用尾静脉接种法建立C57BL/6小鼠和KM小鼠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动物模型,观察小鼠肺部成瘤过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制作肿瘤切片,通过HE染色分析两种肿瘤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时收集细胞,用生理盐水调整浓度为5×106/ml备用。将备好的B16细胞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每只注射0.2 ml。接种后,两种小鼠每隔一定时间随机各取一只小鼠处死,解剖取肺,观察成瘤情况,计数肺表面的瘤结节数,测量瘤结节大小。以出现瘤结节开始计时,记录小鼠荷瘤时间。形成稳定的肿瘤模型后,制作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 B16细胞尾静脉接种C57BL/6小鼠和KM小鼠,均能形成肺转移模型,但两种小鼠成瘤情况差异较大。KM小鼠的荷瘤时间比C57BL/6小鼠荷瘤时间长。HE染色结果显示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两种小鼠的肺组织中均形成巢团状的转移瘤,且两种模型肺转移瘤均多分布在支气管周围。结论通过对C57BL/6小鼠和KM小鼠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小鼠模型的成瘤特点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KM小鼠更适合用于研究新的肺肿瘤治疗药物,为研究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抗小鼠肝癌研究

    作者:张志明;刘剑勇;赵荫农;袁卫平;张力图;张春燕;李挺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本文旨在探讨H22细胞和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经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结论来源于H22瘤体的TIL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后可产生很强的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说明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体外抗小鼠肝癌免疫.

  • 热籽感应加热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夏启胜;刘轩;徐波;徐梅;李红艳;李利亚;孙光飞;祁毓俊;胡润磊;唐劲天

    目的 探讨热籽感应加热对体外培养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独磁场组、单独热籽组(一颗热籽、二颗热籽)、热籽加温组(一颗热籽、二颗热籽)6组,其中对照组、热籽加温组又分为6个时间亚组(5、10、15、20、25、30 min),各组分别处理后,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噻唑兰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得出每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实验中所用的铁磁热籽在现有参数交变磁场中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一颗热籽培养皿内加热温度可达(53.1±0.5)℃,二颗热籽则可达(56.5±0.5)℃.热籽感应加温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镜下观察出现明显的凋亡或坏死的形态学改变.二颗热籽加温组20 min细胞存活率为(3.1±2.9)%,25 min和30 min便可将培养皿内肿瘤细胞全部杀死.加热30 min时,单独磁场和单独热籽对B16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存活率分别为(98.1±5.1)%、(99.5±2.3)%、(94.6±11.0)%,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q对照-单独磁场=0.497,P>0.05;q对照-颗热籽=0.120,P>0.05;q对照-二颗热籽=1.419,P>0.05;q单独磁场-一颗热籽=0.377,P>0.05;q单独磁场-二颗热籽=0.922,P>0.05;q一颗热籽-二颗热籽=1.299,P>0.05);加热30 min时,热籽加温组和对照组、单独磁场组、单独热籽组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q对照-一颗热籽加温=16.934,P<0.01;q单独磁场-一颗热籽加温=16.437,P<0.01;q-一颗热籽-一颗热籽加温=16.814,P<0.01;q二颗热籽-一颗热籽加温=15.515,P<0.01).结论 热籽感应加温交变磁场中可升温到适宜的温度,有效杀伤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

  • 辐射诱导pEgr-p16表达增强及其体外抑制B16黑色素瘤作用

    作者:周莉;吴丛梅;黄天华

    目的 研究pEgr-p16重组质粒在转染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特性,验证其联合放射治疗体外抑制B16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株;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p16的表达和同一剂量X射线诱导下p16的表达时程,流式细胞数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检测pEgr-p16基因协同放射治疗后B16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p16表达增强,为假照组的3.78~6.67倍(P<0.01);2 Gy X射线照射后,p16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照射后72 h达到高值.p16基因联合放射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凋亡率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基因诱导组(P<0.05~0.01);转染pEgr-p16质粒的细胞经2 Gy X射线照射,8 d后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间其他实验组(P<0.05~0.001).结论 pEgr-p16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有明显的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给予射线或基因转染.

  • 太空环境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作者:郭宇鹏;唐劲天;徐梅;耿传营;房青;徐波;李红艳;杨鸿生;潘琳;向青

    目的观察空间诱变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成瘤性,寻找免疫原性发生变异的细胞株.方法将B16细胞株应用细胞低温长期生存系统,搭载于我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进行单克隆化,从得到的110株单克隆太空诱变B16细胞株中随机选取4株,常规培养后和对照细胞株同时分别接种C57BL/6J小鼠,腹腔接种组观察生存期,皮下接种组14 d后取血、处死,记录瘤重,脾脏重,胸腺重,并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和瘤体的病理学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适合太空诱变肿瘤细胞株体内筛选实验的方法和筛选指标,并筛选出了1株出瘤时间延迟、瘤重缩小,生存期延长,荷瘤小鼠血清IL-2浓度升高,免疫原性可能发生变异的B16细胞株.结论空间环境可使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产生变异,能否通过太空诱变的方法增强肿瘤细胞株的免疫原性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 60Coγ射线诱导GFP转染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的研究

    作者:刘静;王亚婷;林海;韩倩;张春晓;白欧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检测60Co γ射线诱导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方法 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FP标记目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入B16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培养形成单克隆生长.给予0、2和4 Gy 60Co γ射线照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记录GFP表达细胞数,计算GFP表达率.结果 建立了含有GFP标记的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的GFP-B16细胞株.60Co γ射线照射后,2和4 Gy组均可见GFP-B16细胞表达GFP,并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密切相关.GFP表达率随照射剂量(F =36.55、36.76,P<0.05)和照射后时间的增加而增高(t=-3.27、-3.16、-4.26、-6.11、-7.17,P<0.05).照射后第3天,GFP表达率增高幅度明显(2.46±0.24),第5天达到高峰(3.82±0.35),增高幅度趋于稳定.0 Gy组在照射后2周,自发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为1/60万.结论 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可检测到60Co γ射线诱导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

  • 小鼠酪氨酸酶siRNA的体外有效性实验研究

    作者:贾秀华;黄冰;庄菁;朱翔;廖东江;葛坚;林少春;徐晓平;彭展

    目的 通过RNAi技术,筛选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有效siRNA,为酪氨酸酶异常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针对小鼠酪氨酸酶mRNA的不同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同时采用阴性干扰片段转染作为阴性对照,单纯脂质体转染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和黑色素含量测定3种方法分3个时间点于转染后24、48、72 h对不同组的细胞干扰结果进行检测.结果 siNM_011661_001、siNM_011661_002、siNM_011661_003三个干扰片段均能在转染后发挥一定的干扰作用,其中siNM_011661_001在转染后发挥的干扰效果强,在降低酪氨酸酶基因mRNA表达、酶活性、以及黑素含量三方面分别能起到82.81%、64.73%、52.53%的抑制作用.结论 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siNM_011661.001序列能在转录后水平发挥高效、稳定的基因沉默作用,是发挥RNAi的优势序列.

    关键词: RNAi 酪氨酸酶 B16细胞
  • TNF-α诱导B16细胞自体吞噬的作用研究

    作者:鄢文慧;赵立平;乔海晅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自体吞噬和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TN F-a(20ng/m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12、24h)分别收取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TNF-α处理前后B16细胞的生存状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TNF-a处理前后B16细胞内双层膜结构自体吞噬泡的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以及自噬相关基因(Atg)Atg5、Atg7、Atg12表达的变化,以LC3-Ⅱ/LC3-Ⅰ的比值作为自噬活性的指标,以Beclin1作为自噬性死亡的指标.结果TNF-a处理B16细胞24 h后自体吞噬泡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TNF-α持续作用可以诱导自噬标记物LC3-Ⅱ和自噬性死亡标记物Beclin1蛋白表达增高,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同时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 、Atg12 mRNA的表达在TNF-a处理12、24h后显著增高.结论TNF-α除了可以诱导B16细胞凋亡,还可诱导B16细胞发生自体吞噬并导致自噬性死亡.

  • 炎症因子IL-23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田原;马跃美;刘艳荣;房东亮;赵秀兰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IL-23对B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IL-23对B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IL-23处理后肿瘤细胞B16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活性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IL-23处理组肿瘤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23处理组B16F10细胞穿膜数明显增多(P<0.01);肿瘤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活性增强(P<0.01);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B16细胞的增殖能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IL-23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可通过上调MMP-2和MMP-9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 IL-17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王倩;马跃美;孙涛;刘艳荣;房东亮;田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IL-17,并设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IL-17对B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IL-17对B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IL-17处理后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活性.结果:IL-17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B16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变化(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IL-17处理组B16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明胶酶谱实验显示,IL-17处理后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活性增强(P<0.01).结论:IL-17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可促进细胞侵袭,可能通过增强MMP-2和MMP-9的活性而发挥作用.

  • IL-23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倩;马跃美;甄江涛;姜俐洋

    目的:探讨IL-23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5 ng/ml、10 ng/ml、20 ng/ml、50 ng/ml)的IL-23,并设空白对照组,48 h后通过ELISA实验检测IL-23对B16黑色素瘤细胞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IL-2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B16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IL-23浓度的增加,VEGF的含量也增加(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IL-23可促进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分泌VEGF。

  • 新藤黄酸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研究

    作者:陆莹;李庆林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方法 MTT试验检测新藤黄酸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黑色素瘤B16细胞在新藤黄酸作用下产生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新藤黄酸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新藤黄酸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ROS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LC-3、mTOR、AMPK及SIRT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在体外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倒置显微镜观察黑色素瘤B16细胞显示随着新藤黄酸浓度增加,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细胞死亡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新藤黄酸作用黑色素瘤B16细胞后,细胞发生明显的线粒体自噬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随着新藤黄酸给药时间的延长,AMPK、SIRT3及LC3-Ⅱ蛋白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上升,LC3-Ⅰ蛋白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mTOR蛋白表达量随着时间延长有所下降.结论 新藤黄酸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其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可能与调控ROS/SIRT3/AMPK信号通路有关.

  • 复色2号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作者:杨柳;张明明;马玲玲

    目的:探讨复色2号方治疗白癜风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复色2号方对B16细胞增值的影响,在酶标仪下测定并记录B16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复色2号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NaOH裂解法测定B16细胞黑素含量.结果:复色2号方药物浓度在1~1000g/L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复色2号方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促进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

  • GD1a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不同细胞类型中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晓东;吴英良;山形贞子;山形达也

    目的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检测神经节苷脂GD1a是否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法和酶谱法检测MMP-9及MMP-2的表达.结果 在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神经节苷脂GD1a促进MMP-9的表达,而在小鼠肺癌Lewis细胞、人单核细胞THP-1及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神经节苷脂GD1a降低MMP-9的表达.在上述细胞中,神经节苷脂GD1a不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这几种细胞中均能促进MMP-9的表达,但对MMP-2无影响;在B16细胞中,GD1a通过胞窖膜介导信号传递,并且主要通过ERK促进MMP-9的表达,而在Lewis细胞中,GD1a不通过胞窖膜介导信号传递,但部分通过p38、ERK和JNK抑制MMP-9表达.结论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神经节苷脂GD1a能够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

  •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重组质粒pcDNAEgr-IFNγ体外辐射诱导表达的作用

    作者:赵敬国;杨巍;孙婷;张巨;李勇;高凤彤

    目的 研究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重组质粒pcDNAEgr-IFNγ在体外培养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Egr-IFNγ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48 h后,于培养液中加入125I-UdR,使其终放射性浓度分别为0(空白对照)、1、5、10、20、50 kBq/ml,24 h后,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结果 转染组细胞IFNγ蛋白表达随着细胞培养液中125I-UdR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放射性浓度为5、10、20、50 kBq/ml组IFNγ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 kBq/ml组(P<0.05~0.001),其中50 kBq/ml组表达量高,为0 kBq/ml组的3.66倍;加入50 kBq/ml 125I-UdR后6 h上清中IFNγ表达量即明显升高(P<0.05~0.001),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照后48 h达峰值,表达量为未加入125I-UdR时的6.51倍.结论 pcDNAEgr-IFNγ重组质粒在125I-UdR诱导下可有效表达IFNγ,并且其辐射诱导IFNγ基因表达增强特性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程规律.

  • IL-24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包红;曹定岩;金美兰;杨善花;吕赫;牟斌;曹卉;崔逢德

    [目的]研究携带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含有IL-2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L-24,用脂质体法将pEGFP-N1-IL-24转染B16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吖啶橙/澳化乙锭(AO/EB)法检测细胞凋亡,用MTT比色法检测B1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EGFP-N1-IL-24可在B16细胞中表达;生物显微镜下显示转染IL-24基因的B16细胞皱缩、成团;AO/EB法检测显示转染IL-24的B16细胞核染色质着橘黄色或橙红色,并呈固缩状;MTT 比色法显示IL-24明显抑制B16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IL-24基因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有显著的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