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医案撰写与报告规范

    作者:张抗;韩梅;梁宁;刘建平

    中医专家临床诊疗经验通常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医案同时也是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个案和类案之分,其报告形式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病例报告/病例系列.无论是专家经验还是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均属于较低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但就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思想而言,病例报告/系列能够准确透明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诊疗过程及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简要介绍医案和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的概念和类型,医案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方法学特点和使用范围,以及医案撰写和报告的建议条目,旨在提高医案报告的质量和可信性.

  •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赵开政

    五苓散原为《伤寒论》中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之方,此证系伤寒太阳经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临床多见小便不利,头疼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苔白脉浮等症。方中重用泽泻,使其直达肾与膀胱,利水祛湿兼以清热;茯苓,猪苓淡渗利水,以增强泽泻利水去湿之力;白术建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更佐以桂枝通阳化气,内助膀胱气化以布津行水,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淡渗中佐以甘温辛通,利水中兼以扶脾通阳,诸药合用,以奏利水渗湿,通阳化气之功。前贤于此方应用方面多有发挥,余学步于后,略有所得,今不揣浅陋,举验案数则,愿有益于仲圣之学矣。

  • 《旧德堂医案》述要

    作者:路波;焦振廉;董璐

    《旧德堂医案》载清代医家李赞化、李用粹父子医案67则,今传仅有清代抄本,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各藏一种,1924年辑入《三三医书》第一集。《旧德堂医案》载案涉及内科、妇科、产科、外科、伤科等科,其书夹叙夹议,论说有据,用药有法,风格平实,其学术特色大致可归纳为尊崇经典、用药平和、辨证精审。

  • 从张景岳医案谈五脏阴阳辨证的应用

    作者:张家玮

    本文举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医案为例,通过分析医案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说明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即通过加强和调整五脏的功能活动,使其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和抗病御邪能力,正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

  • 鲁兆麟教授谈中医医案的研究方法

    作者:张家玮

    研究背景: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创了中医医案学课程,并编写了内部教材.目前,该课程作为研究生课或选修课已在很多中医院校开设.在近30年的中医医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鲁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开展之际,我们系统总结了鲁教授在中医医案学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并将其整理成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勉.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受家学影响,鲁教授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和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任教.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鲁教授认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既可提高学习者的理论素养,又能丰富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弥补临床实习环节的不足.为了达到佳学习效果,中医医案的研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现状、方法与思路

    作者:王俊文;赵英凯;王琦;于彤;李敬华;杨策;崔蒙

    中医个体化诊疗的信息载体是各种载体的病历记录.本研究简单回顾了中医药个体化诊疗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包括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引入了时间维度的动态评价;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并且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针对病案数据的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方法,单独计算和评价每一次或多次诊疗的疗效.

  • 中医医案标准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郭志武;李惠林;李顺民

    中医医案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但医案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医案研究的深入发展。作者提出了中医医案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探讨和分析了构建医案标准体系的关键要点。医案标准体系的构建将为未来的医案研究奠定基础。

  • 中医医案的分析方法

    作者:秘红英;李彩云;李红蓉;常丽萍;魏聪

    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传统的中医病案数据分析方法为领悟式分析方法,因个人的水平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研究结论推广性相对较差.而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就是建立医案数据库或进行简单的症状、药物频次分析,如何从海量的病案数据中快速发掘出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并且需要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除个人领悟式分析方法,又介绍了频数分析法、多元(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和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中医医案中的各种规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临床,体现中医医案的研究价值.

  • 基于病情变化术语的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叶超;林色奇;薛汉荣;余建玮;查青林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客观评价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疗效,发掘中医治疗哮喘的疗效特点.方法: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中343例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在SAS 9.1.3平台上进行,将病情变化术语进行症状和程度规范,利用数据库将初诊现病史与末次诊察病情变化进行关联,比较2次诊察的程度变化,将疗效判定规则输入SAS软件程序,由程序给出疗效结果.结果:疗效分析显示:哮喘医案的饮食差、大便秘结、睡眠差、喘息、咳嗽、哮鸣音、胸闷等主要症状的疗效较好,其好转消失率分别为90.63%、80.00%、78.57%、78.03%、77.68%、66.67%、62.16%;而流涕、喷嚏、鼻塞、咯痰、出汗、咽痒、口干等症的疗效较差,好转消失率仅分别为53.33%、50.00%、50.00%、47.15%、44.44%、39.13%、16.67%.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疗效具有一定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全身症状,如饮食差、大便秘结、睡眠差的改善上,对疾病相关症状喘息、咳嗽、胸闷也有改善作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客观抽取医案的病情变化术语,有助于客观评价中医医案疗效,推动名老中医经验的高效传承.

  • 基于古代医案对温补法治疗消渴的思路探讨

    作者:邬碧虹;张家玮

    消渴属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消渴病机的探讨方面,以往多侧重于根据其“口渴”的症状而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而对于温补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则相对较少.通过复习有关消渴治疗的古代医案82则,发现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治疗者约占全部消渴医案总数的1/3.在具体治法方面,或温补脾阳,或暖补肾气,或脾肾双补,而以暖补肾气为多,充分说明温补法是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 情志相胜学说与中医医案中的心理治疗

    作者:张宇鹏;杨威;于峥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对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王和伯治疗咯血经验初探

    作者:朱冰;齐春红;钱菁;王荣祖

    王和伯先生对于咯血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认为“诸血皆由火升”,结合时令节气分析病机;善于运用缪希雍“治吐血三要法”,以降气为首务.治法重视降气通络和营、滋阴潜阳,区分外感内伤之异,对痰饮咯血不轻易投凉药,而重视温经止血是其特色.对虚损者主张补其不足、培育后天,并倡导节劳静养,故结合医案,分析王和伯治疗咯血的具体方药.

  • 中医医案评价路径与方法

    作者:于智敏;宇文亚

    中医医案是特定时期临床诊疗实践的真实记录,个性化是其主要特点.中医医案评价要“注重学术思想的凝练、诊疗特色的评价和误诊医案的解析”.而评价的路径则包括正确理解医案的内容、彰显古今医案的现代价值、开阔思路与提高临床疗效.目的是为中医医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 中医经典课程PBL教学引入医案的实践

    作者:李宁;王寅;张晓琳;盖沂超;王慧峰;孙艳红

    通过在《金匮要略》中实施医案案例式结合PBL模式的教学方式,探讨在中医经典课程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此模式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特色临床思维,是中医师承的体现.

  •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章怡祎;陆金根;顾仁樾;柳涛;郑培永;季光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

  • 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古求知;老膺荣;范宇鹏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医领域,尤其是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研究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研究方法难以突出中医特色、成果实用性不强等.由于中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对中医知识的挖掘必然有其特殊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数据挖掘理应遵循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据此,笔者抛砖引玉对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挖掘的思路提出一些个人认识与看法,期待引起同道对此问题的探讨.

  • 浅谈中医医案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陈海玲;陆金根;施志明;柳涛;郑培永;季光

    近20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国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对中医学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行了专门研究,其中规范化是实现中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

    关键词: 中医医案 规范化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运用

    作者:潘宝峰;张天嵩;李秀娟;张素;张伟伟;杨克敏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大量的中医医案是其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医案的各类文献不断涌现,如何对海量但又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医案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医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兴起和发展的数据挖掘技术为医案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医案的整理和挖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 中医医案规范化研究述评

    作者:高殿璞;王映辉;张润顺;王伟斌

    医案是中医临证经验精华的重要载体,对中医学的学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医医案格式标准及术语标准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通过创新医案标准规范的研究方法,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中医医案规范化研究领域,建立科学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医案格式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搭建高集成、开放共享的大型医案数据库体系,推动医案学学科发展,使其在中医药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 关于中医医案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近况

    作者:李园白;崔蒙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1].在中医药学领域中,自古至今,从散在在各种史料中记录的医案雏形,到医案专著,医案一直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随着医案纪录的不断涌现,医案分析研究也层出不穷,在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传承过程中一直充满活力,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关键词: 中医医案 综合分析
11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