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试验条件的改进

    作者:刘瀚升

    目的 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由于pH不合适导致出现样品显色异常现象,经过对异烟酸—巴比妥酸、缓冲溶液的配制以及操作的一些改进后,取得满意结果.方法 对原方法的显色剂、缓冲液等试剂进行适当的改进后,采用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中氰化氢.结果 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05 μg/mL,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5 mg/m3(以采集2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0.05 ~2 μg/mL,回归方程为y=0.332x +0.0169,相关系数r=0.9998;加标样品(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70和1.20 mg/m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5%、1.7%和1.3%.结论 经过改进后的方法实验显色正常,结果稳定,满足测定要求.

  • 氰化氢复合中毒对大鼠血中氰离子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赵杰;朱明学;王学敏;马骞;樊军文

    火灾烟雾中有毒气体的成分复杂,但在火灾现场能达到足够浓度引起急性中毒或致死效应的只有一氧化碳(CO)和氰化氢(HCN)气体[1],而其他主要引起感官和肺的刺激效应,或产生一些迟发性的中毒效应.现代装璜和家具中大量高分子聚合物的使用,燃烧烟雾中剧毒HCN气体的产生有了明显增加,使火灾烟雾的毒性也随之提高.本文以火灾烟雾中2种主要的致死性有毒气体HCN和CO为研究对象,测定二者单独或复合中毒时大鼠血中氰离子([CN-])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 13例急性吸入性氰化氢中毒治疗分析

    作者:陈青梅

    温州市有电镀业加工企业1300家,个别从业人员不慎或违规操作,可造成氰化氢气体逸出,出现急性吸入性氰化氢中毒.现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8月成功救治的急性氰化氢中毒13例报道如下.

  •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朱晓莉;王涤新

    氰化物是具有致死性和危害性的毒物.由于其在金属冶炼萃取、电镀、化工合成、制药、印刷业中有重要用途,无机氰化物和有机腈类化合物被广泛和大量使用.在黄金矿提炼、电镀、化工生产等行业发生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CP)事故已有许多报道[1-2].此外,火灾中含氮和碳的物质燃烧,或尼龙、塑料、聚丙烯腈等高分子材料燃烧或热解均可释出氰化氢[3].

  • 氰化氢急性中毒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樊乃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氰化物(CN)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氰化物可产生氰化氢气体,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以及温度较高时[1].氰化氢属于剧毒物质,中毒患者起病急,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可出现死亡.我国氰化氢急性中毒事件时有报道.相比于其他行业,从事电镀、采矿冶金、化学、染料、摄影、农业、军事等行业工作的生产工人更易受到氰化氢的影响.这些行业一旦发生氰化氢中毒事件,常会伴有爆炸、燃烧等其他情况,致使中毒人员病情复杂、危重,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带来许多麻烦和难度.鉴于氰化氢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救治复杂,笔者通过本文对氰化氢急性中毒的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情况的现状综述如下.

  • 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氰化物的ECD作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牟雅仙;唐宏兵

    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对人体有剧毒,氰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或酸作用下可作用分解放出氰化氢,氰化氢经呼吸道迅速吸收,进入机体后,与高铁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变成氰化高铁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而致中毒[1].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刘英杰

    现行车间空气中氰化氢的测定是国标方法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6033-1995)[1].但是该法存在着显色剂不稳定,对pH要求严格,硫氰酸根干扰严重等缺点.而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氰化氢是基于将吸收在碱液中的氰根在酸性条件下与溴反应,定量生成溴化氰,用乙醚萃取后经电子捕获鉴定器测定.溴化氰响应值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含量呈正相关.气相色谱法其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无干扰等优点,我们在参考有关文献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探讨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氰化氢的佳测定条件,现简单介绍如下.

  • 一起急性氰化氢中毒的调查

    作者:符金鹏

    目的 通过对一起急性氰化氢(HCN)中毒的调查分析,找出中毒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病例等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18名接毒作业工人中7人出现中毒症状,主要原因是工艺过程使用不合格的保护碱,且作业车间通风不畅导致HCN严重超标.结论 该起为在一定时间内接触高浓度HCN所引起的亚急性HCN中毒事件,应加强生产原料使用控制和采用通风排毒设施的配置.

  • 甘南地区某金矿全泥氰化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作者:王玉玲;邢亚飞;孙苑菡;蒋蓉芳;陈渝

    目的 了解甘南地区某金矿职业有害因素在各作业点的分布及作业工人个体接触水平,提出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的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对全泥氰化车间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氰化钠、氰化氢、氢氧化钠、矽尘、活性炭粉尘和噪声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物质全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粉尘超限倍数超标率为37.5%.噪声8h等效声级计算超标率为75.0%.结论 矽尘和噪声是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预浸吸附工段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除尘和防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在密集的高噪声设备与预浸吸附罐区域之间加设隔声墙面.加强工人个人防护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 急性重度氰化物中毒继发尿崩症1例

    作者:房巧玲;贺今;彭延洁

    近期,我院收治了急性重度氰化物中毒后继发垂体性尿崩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毒 氰化氢 尿崩症
  • 一起急性氰化氢中毒死亡事故的调查

    作者:汤秀英;沈骏;刘新荣

    2003年10月某日下午,某公司在清理污水沉淀池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急性氰化氢(HCN)中毒事故,致4人当日死亡,1人深昏迷,经抢救无效,第5天死亡.现报告如下.

  • 一起急性氰化氢中毒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

    作者:董东风;黄正林;覃福川

    对某电镀分公司急性氰化氢中毒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操作工人违章使用盐酸清除氰化镀锌槽中的氰化物残垢,是造成本次急性中毒的直接原因.

  • 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作者:赵雷;戴思泽;苏世标;闫雪华;陈建雄

    目的 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 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氧化钙、铅烟、铅尘、氰化氢、氰化物、硫化氢、氯、二硫化碳、异丁醇、异戊醇、高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石灰乳制备间存在氧化钙,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大值13.0 mg/m3(超限倍数为6.5);含氰污水中和液槽和硫氰化亚铜存放处氰化氢浓度超标,大值8.0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09倍)和2.32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2.32倍);质检化验工预混时接触铅尘测定浓度超标,大值0.272 mg/m3(超限倍数为5.4);给矿工、磨矿工、浮选工、置换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限值要求,高为95.0 dB(A);质检化验工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值为51.5℃;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氰化氢、噪声和高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 某炼金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浓度现状分析

    作者:时作龙;孙苑菡;杜文霞;唐虹;王丽;张延巍;谢锋;陈渝

    目的 探讨炼金厂氰化工段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在各作业点的分布及作业工人个体接触水平,提出预防措施及作业工人现场某岗位操作时应注意事项.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的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冶炼车间氰化工段主要工作岗位的氰化氢浓度部分超过标准限值的要求,其中浸出槽结果为1.6 mg/m3,氰渣陶瓷过滤机结果为1.7 mg/m3,氰化钠库房结果为1.4 mg/m3.结论 氰化氢是炼金厂氰化工段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其主要工作场所中部分工序岗位氰化氢浓度过高,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职业危害,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产生.

  • 某厂氰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作者:李景丽;李岩松;徐雯

    笔者对某炭纤维厂氰化氢中毒事故进行分析.1事故经过某炭纤维厂是80年代建立生产炭纤维的工厂,工作间面积约200m2,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间隔2~3 m,每条生产线5名工人作业,工人三班倒,无休息日.

  • 一起养猪场急性氰化氢等混合气体中毒事故的调查

    作者:郑岳军;施南峰;李海明

    2005年6月16日,浙江省慈溪市某镇养猪场发生一起氰化氢等混合气体中毒事故,致2人死亡,3人中度中毒,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养猪场 氰化氢 中毒
  • 乳酸脱氢酶在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起腾;洪秀娟;曹春燕

    目的 分析急性氰化物中毒时血中乳酸脱氢酶的变化,为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断分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同一氰化物中毒事故中的6例患者,对其中毒后108 h内的血中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氰化物中毒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超过300 U/L以上,恢复较慢;接触反应患者乳酸脱氢酶低于300 U/L,恢复较快.结论 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可检查乳酸脱氢酶指标值,作为临床诊断起点的参考.

  • 一起氰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

    作者:程金霞

    氰化物种类很多(如氰酸盐类、有机氰类化合物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尤其在高温或与酸性物质作用时,能放出氰化氢气体.2009年我市某电镀厂发生一起因工人操作不慎引起的氰化氢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昏迷,直接经济损失约46万元.现就该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以供人们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氰化氢 中毒 事故
  • 窒息性气体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致;张晋蔚;邓冠华;唐侍豪;荣幸;刘移民

    目的 通过对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案例分析,探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 检索2004年以来关于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献,对中毒事故发生和伤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事故病死率为29.7%,其中因盲目施救导致中毒的病死率为31.6%;工人违规作业的占47.9%;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占74.0%.事故现场均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通讯救援设备,其余防护措施的设置率均低于9.6%.事发单位均未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其余制度和培训的落实率均在16.4%以下.结论 化学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主要是由于存在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盲目施救所造成.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用人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 一起混合剧毒气体急性中毒调查与分析

    作者:朱林根

    2003年10月,本市某印染企业污水处理站清污过程中发生一起急性氰化氢、硫化氢等混合剧毒气体中毒事故,造成5人死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