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专家张燕春——运用中医巧治口腔黏膜病

    作者:邓杨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干燥,令众多的口腔黏膜病患者叫苦不迭.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北新桥门诊部的口腔黏膜病专家张燕春大夫,集十数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中药在治疗口腔溃疡、白塞氏病、扁平苔癣、慢性咽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并在<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妇女报>及相关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1995年入选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外名人辞典>.为解除更多口腔黏膜病患者的痛苦,我们特邀张燕春大夫在这里给大家谈谈怎样用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病.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不可轻视

    作者:华逸

    35岁的小俞,频频出现口腔溃疡已有一阵了,发作时疼痛难忍,已成为了医院口腔科的“常客”.通过对症处理后,他的疼痛很快得到改善,但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一次体检,医生发现他除了口腔溃疡外,还出现了阴茎处的溃疡和皮下结节性红斑,于是建议他到风湿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塞氏病.

  • 白塞氏病患者护理中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宝珍

    目的 对白塞氏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白塞氏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再实施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1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白塞氏病患者护理中实施皮肤黏膜损伤规范化护理,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白塞氏病疗效观察

    作者:沈忠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白塞氏病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2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疗效满意。治疗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白塞氏病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综合疗法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玉杰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结果:对20例白塞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5%,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综合疗法
  • 白塞氏病合并复发性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鹏;袁凯;梁卫;张纪蔚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合并动脉瘤治疗后复发的治疗经验,并且对手术方式和药物治疗进行探讨。方法2013-03至2014-12收治2例白塞氏病合并股动脉瘤反复发生患者,终采用杂交手术方式,直接暴露穿刺人工血管或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术。结果2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随访18个月和8个月,无动脉瘤再发。结论针对白塞氏病合并复发性动脉瘤,利用腔内隔绝技术结合手术暴露合适的穿刺部位,以及药物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疗效观察

    作者:左朝曦

    白塞氏病是一种少见的多系统独立疾病,除眼、口、生殖器、皮肤出现症状以外,还伴有其他器官受累的症状.我科自1994~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黏膜寻常型天疱疮1例

    作者:董水生;董艳霞;马丽;姚志远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口腔溃疡2年,外阴部溃疡半月入院治疗.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溃疡,伴疼痛,在社区医院诊为"口腔溃疡",未给予治疗,口腔黏膜损害逐渐加重,范围扩大,半年前在省医院诊为"白塞氏病",予雷公藤、胸腺肽、等治疗,未见好转,损害仍见加重,影响进食,两年间口腔溃疡始终未愈.半月前,外阴部位出现糜烂,伴轻微疼痛,症状体征逐渐加重,遂来我院诊治,以"白塞氏病"收住院治疗.

  • 外国人打"飞的"看中医

    作者:晓虹

    日前,一位身患白塞氏病的美国医生给北京中医医院打来越洋长途,和内科专家张志真预约下次看病的时间.不愿接受激素治疗的他,每三个月坐着飞机到中国来看一次中医,因为确实见效,已坚持了一年多.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愈白塞氏病口腔溃疡2例

    作者:徐强;陈智欣;林昌松;刘清平;关彤;陈光星;刘丽娟;雷旭杰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病[1],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可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以往亦曾冠以"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大、中、小血管,从而累及全身脏器.而口腔溃疡则被认为是本病的必须症状.笔者近来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愈本病引起的口腔溃疡2例,报告如下:

  • 王利兰主任运用一贯煎治疗更年期女性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介绍

    作者:张凯辉;王利兰;田野

    一贯煎是临床滋养肝肾、理气疏肝的常用方剂,具有滋阴而不滞,理气而不燥的特性。更年期女性多具有冲任亏损、气机不畅的病机特点,皮肤科名医王利兰主任临床上结合病机,将一贯煎灵活运用于更年期女性多种常见皮肤病,异病同治、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 王邦才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作者:缪萍;王邦才

    经方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其选药精简,组方严谨,疗效卓著,备受后世医家推崇.王邦才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临证善用经方,屡起沉疴.文章介绍王教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辨病辨证相结合,按照方证相应的原则,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化裁运用经方治疗肝脓肿、白塞氏病、妊娠剧吐等验案3则,均取得满意疗效.说明临证时遣方用药不可拘泥,或用其方,或师其法,随证加减,值得后学者借鉴.

  • 针灸验案2则

    作者:刘鼐;刘绍安

    案1:白塞氏病(狐感)叶××,男,31岁,1997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反复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巩膜充血,口腔及外阴糜烂已4年.3年前曾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确认为白塞氏病,用VB1、VB2、VC及激素、庆大霉素、中药清热泻火剂治疗效果不明显.

  • 白塞氏病同病异治的临床思考

    作者:杨程;王义军

    通过三则白塞氏病的临床验案,阐述了在白塞氏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张仲景甘草泻心汤清热祛湿解毒之常法,临床中辨证当灵活变通.湿热郁滞、口疮反复者不可一味清热解毒,要重视疏肝和通腑的作用,通过通腑泄浊畅气机之法以祛肝脾湿热,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并能防苦寒直折伤阴;兼见皮损红斑者,以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血滞程度深浅,合理选用和血行血、活血散瘀以及破血逐瘀之药;疾病后期阴伤或久服激素药物者重滋养肝肾之阴,通过潜纳妄动之相火以正本清源,异病同治,临证贵在变通.

  • 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4年3月7日,纳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73篇,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RCT,共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2.89,95%CI:1.90~4.40,P<0.05),降低3个月复发率(OR =0.15,95%CI:0.05 ~0.41,P<0.05),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MD=-3.57,95%CI:-4.54 ~2.61,P<0.05),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优于西医组,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推荐今后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 中医药治疗白塞氏病22例临床观察

    作者:孔红岩;丁智岚;白燕

    白塞氏病又称白塞氏综合征,1937年由白塞氏(Behcet)提出,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皮肤、黏膜、血管、中枢神经、消化道、心脏、泌尿系及关节等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

  • 白塞氏病合并溃疡性睑缘炎1例

    作者:李颖颖;韩绍华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亦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多形性皮肤损害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并且易累及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在眼科就诊多以葡萄膜炎为表现,但在我院却发现1例以溃疡性睑缘炎为表现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

    作者:沈俊晔;谢志军;范永升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类似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因其以口腔和(或)外阴溃疡、眼部病变为常见,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长期服用有明显不良反应,且易复发.

  • 160例白塞氏病临床分析

    作者:钟起诚;赵咏武

    目的通过对160例患者的观察,了解白塞氏病的发病特点、发展及演变规律及内脏器官的损害特征,为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1989年国际白塞氏病讨论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对160例发病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各系统的损害、各部位的病变情况、实验室相关检查的指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除口腔、生殖器、眼睛、皮肤的病变主症外,有45.66%的病例分别累及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与附睾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有急缓之分,有的症状典型,有的以局部损害为主,有的呈隐匿性发作,有的直接损害内脏.结论白塞氏病在急性活动期外周血白细胞往往升高,血沉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应注重免疫复合物的检测.采用中医清热解毒、化湿除毒、活血化瘀、养阴通络、健脾化湿等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

  • 张融碧用百合地黄汤临证经验

    作者:马铮

    百合地黄汤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原书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观其病机,主要由心肺阴虚内热,热邪散浸于百脉,百脉失和所致.全国第3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融碧在临床治疗杂病时,常根据百合地黄汤方证之病机,将此方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白塞氏病和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疗效.笔者随其习医,受益良多,现将其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235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