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24蔗糖溶液加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古丽娜尔;尼米西

    目的 对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新生儿疼痛症状进行缓解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2例出现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与无菌水联合对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干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治疗组新生儿实施干预.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疼痛症状控制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干预前后新生儿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哭闹时间、脚退缩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新生儿疼痛症状进行缓解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与干预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丁梦贞;毕英;王金雅

    探讨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疼痛干预情况.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干预不足,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疼痛认知与干预的相关培训,加强人文关怀,建立新生儿疼痛护理管理规范,制定综合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新生儿的疼痛.

  • 新生儿疼痛的评价和管理

    作者:王小永;魏艳

    新生儿能感知疼痛,疼痛会带来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新生儿疼痛需要被适当处理及评价.过去十年,在评价新生儿疼痛和处理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对此作一综述.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缓解的影响

    作者:吴红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40例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依据疼痛情况给予其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刺激时及护理干预后1h的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1 h,观察组患儿的总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干预措施

    作者:刘晓玲;卢佑英;熊安芳

    有研究表明[1],新生儿能回忆起早期疼痛的经历,会对以后产生影响,导致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躯体不适,发育迟缓,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行为功能障碍.因此,对新生儿疼痛的评估以及及时作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干预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感受疼痛,而且早期的疼痛不会对其以后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所以多数新生儿在接受侵袭性操作时得不到相应的镇痛措施而只能忍受疼痛。其实不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有研究表明[1],新生儿能回忆起早期疼痛的经历,会对以后产生影响,导致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等。因此,对新生儿疼痛的评估以及及时作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新生儿共280例进行研究,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对其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1]进行疼痛评估。然后对比2组病人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评分大大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别。结论对新生儿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 疼痛综合管理在新生儿疼痛应激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玉红;毛美玲;袁红;唐慧娟;谢金英;肖芳;王晓燕;张瑞芹

    目的 探讨疼痛综合管理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应激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方法 80例将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末梢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疼痛综合管理,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疼痛行为总评分、哭声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 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综合管理对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

    作者:黄肖丽;莫兰;陈丽琨;廖桂凤;林纪隆;邓洁琼;龙波;罗妮娜

    目的 探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收取的新生儿住院患儿13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新生儿哭闹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刺激3min后,观察组新生儿心率值、平均动脉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新生儿刺激3min时NI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结论 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新生儿哭闹时间短,各项观察指标变化较轻,家长满意度高.

  • 弹簧式采血针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毅;靳鑫;杨芳;沈海燕;陈春雷

    目的:探讨弹簧式采血针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426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 A、B、C 组各1420例,A 组采用弹簧式采血针进行足跟血采集,B 组采用普通无菌三棱针,C 组采用弹簧式采血针并配以非营养性吸吮。比较3组新生儿针刺前后心率变化,并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对采血后新生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针刺前3组新生儿的心率基础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疼痛刺激后各组新生儿的心率均显著加快,但 C 组在针刺时以及针刺后1、5min 心率均小于 A、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针刺时以及针刺后1、5min 心率均小于 B 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新生儿轻度疼痛比例高于 A、B 组,中度疼痛比例低于 A、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轻度疼痛比例高于 B 组,中度疼痛比例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弹簧式采血针并配以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采血疼痛。

  • 两种采血针采足血过程中新生儿疼痛比较

    作者:刘毅;靳鑫;杨芳;沈海燕;陈春雷

    目的:对比观察弹簧式采血针和普通无菌三棱针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血采集过程中新生儿疼痛程度。方法将28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20例。试验组采用弹簧式采血针进行足跟血采集,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菌三棱针。采用NIPS评分法(用于早产儿和足月儿疼痛的评估)评估采血后新生儿的疼痛,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轻度疼痛率为91.55%高于对照组的14.08%,中度疼痛率为8.45%低于对照组的85.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弹簧式采血针在新生儿足血采集过程中可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非营养性吸吮缓解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穆国霞;王松;李胜玲

    目的 系统评价非营养性吸吮缓解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护理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并辅助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全面获取相关内容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25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8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较常规护理更能稳定新生儿足跟采血期间和采血后恢复期的心率、足跟采血后恢复期的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新生儿足跟采血期间和采血后恢复期的呼吸频率和血压、足跟采血期间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缩短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啼哭和疼痛面容的持续时间、减小足跟采血后恢复期啼哭新生儿所占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减少新生儿侵入性护理操作时的早产儿疼痛简表(PIPP)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时行为反应,减少新生儿侵入性护理操作时疼痛量表的评分,但并不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时的生理反应.

  • 不同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研究

    作者:张洁;张齐放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足月顺产正常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1组在母婴床旁护理同时予母乳喂养15 min伴随皮肤抚摸、言语安慰进行新生儿足底采血至结束后15 min;观察2组在新生几足底采血操作前2 min用奶杯喂养10%葡萄糖水10 mL,操作中至操作后5 min均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安抚奶嘴;对照组足底采血时采取仰卧位,采血后侧卧于婴儿床,采血恢复期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1组及观察2组采血恢复期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1组采血恢复期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1).[结论]在母婴床旁护理同时予母乳喂养15 min伴随皮肤抚摸、言语安慰进行新生儿足底采血可减轻新生儿疼痛.

  •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爱群

    妇产科手术中,当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疼痛性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对于疼痛都有感知,对于新生儿来说,疼痛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手段,这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作者:邓敏芝;熊少娟;姚志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9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护理干预,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及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干预组患儿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利于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儿的康复.

  • 新生儿疼痛的临床研究-254例病例分析

    作者:施卫萍;赵亮;季加忠

    目的:探索新生儿疼痛临床观察,诊断方法及降低疼痛应激的临床对策.方法:对254例新生儿NICU的医疗过程中操作性疼痛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生理表现: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植物神经系统改变;行为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蹙眉、挤眼、鼻唇沟起皱、张口)、哭声、粗大运动及行为状态(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等.对新生儿急性疼痛做出评分,得出正确的诊断,并采用综合干预的策略:非药物性干预方法或与局部的药物镇痛法联合使用,或药物镇痛.结果:254例新生儿在NICU的医疗过程中操作性疼痛得到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新生儿急性疼痛的再评分显示新生儿生理和行为表现明显改善.结论:NICU内的各种侵袭性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不仅造成婴儿近期的生理、行为紊乱,还将导致严重的远期后果,造成感知行为和神经功能上的损害;预防,诊断和综合干预可降低疼痛应激,有效阻断疼痛危害.

    关键词: 新生儿疼痛 镇痛
  • 非药物疗法用于新生儿疼痛的护理进展

    作者:刘红霞

    疼痛对新生儿不仅可造成近期的生理、行为、激素代谢水平的紊乱,还将导致严重的感知行为和神经功能损害的远期不良后果.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担心镇痛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缺乏有效的非药物疗法的干预及护理措施,导致新生儿疼痛得不到及时处理.本文就新生儿疼痛的定义、来源、影响及非药物疗法用于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护理人员实施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非药物干预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卫婉蕊;戈晓华

    近年来,医疗领域对新生儿疼痛越来越重视,我国早产儿和足月儿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经历的操作性疼痛平均次数分别高达56.5和100次[1],其中早产儿疼痛平均次数高于欧美新生儿的50~90次[2].此外,新生儿感受疼痛的能力与生俱来,与成人相比,其感知到的疼痛更为剧烈和持久[3].美国和加拿大儿科学会的指南[4]阐述了评估新生儿疼痛的必要性,并将新生儿疼痛评估作为常规个体化疼痛预防和控制的方式.然而,面对新生儿疼痛管理,儿科医护人员使用的镇痛方法往往并不全面或充分.非药物干预是新生儿疼痛管理的有效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生儿疼痛的非药物干预做了很多相关研究,现将国内外非药物干预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干预

    作者:周晓君;孙琳;王珊珊;朱丕雷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分析相关的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NNS组(非营养性吸吮)、NNS+ GS组(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3组患儿在桡动脉处进行穿刺,并在穿刺前、中、后期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进行监测.使用疼痛评分简表(PIPP)对各组新生儿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NNS组及NNS+ GS组,NNS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NNS+GS组(P<0.05);对照组PIPP评分高于NNS组、NNS+ GS组,NNS+ GS组PIPP评分低于NNS组(P<0.05);患儿桡动脉穿刺时的心率、呼吸均加快,Sp02降低(P<0.05),其中NNS组及NNS+ GS组干预后心率、呼吸、SpO2的变化比对照组小(P<0.05),且可较快恢复至穿刺前.结论 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可作为评估新生儿疼痛的生理性指标,PIPP评分能够简便评估疼痛.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结合葡萄糖均能缓解新生儿疼痛,但非营养性吸吮结合葡萄糖止痛效果更好,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对缓解新生儿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韩玉珠;吴宏荷;顾瓅;严金芳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对缓解新生儿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14例动脉采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和干预C组.在动脉采血过程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A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B组给予宁握,干预C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宁握.采用新生儿心率变化和疼痛评估量表(NIPS)疼痛评估.结果:动脉穿刺中30s四组新生儿心率达到峰值,对照组心率增快更明显,高于干预A组、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10 min时,对照组心率仍高于干预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血中30 s、采血后5 min、10 min,干预A、B两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C组的心率低于干预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干预新生儿动脉采血能有效缓解疼痛.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