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置换治疗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

    作者:刘晔;赵茹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HU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支持治疗、透析疗法和血浆置换是目前治疗HUS的主要方法,而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均存在争议[1].收治HUS患儿1例,经积极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新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防治

    作者:秦恩强;赵敏

    近日,新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造成欧洲大量人群感染和40人死亡.本文就新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原、病因、感染后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治疗进行重点介绍.

  • 血浆置换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娟;李荣山;乔晞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机体在感染、药物等因素影响下,以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伴相应器官受累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较高.本病无特效治疗.自从血浆置换应用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来,其死亡率大大降低.本文就血浆置换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具体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产后溶血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作者:梁碧燕

    目的 通过对1例剖宫产后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的患者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和护理,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产后出现溶血性尿毒症观察与护理.方法 采用床边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操作及护理观察方法.结果 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密切观察与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可以弥补血浆置换的不足与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并发症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咏梅;周信芳;梁宝权

    目的:探讨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6例PHUS患者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孕龄≥33孕周。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溶血性尿毒症相关指标、超声检查及外周血涂片等检查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研究6例患者均为妊娠合并重度先兆子痫,经解痉、降压治疗并促胎肺成熟后,行剖宫产术分娩,并获活产新生儿者。6例患者均于剖宫产术后1~2d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少尿及无尿,合并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急剧下降等,经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出院。对其随访1年,其中3例(50.0%)患者失访,1例(16.7%)患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论先兆子痫是PHUS的重要诱因之一,应加强先兆子痫孕妇产后的肾功能监测,早期诊断PHUS,及时进行专科治疗,这对降低产妇死亡率和保障母亲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急性期后治疗探讨

    作者:叶礼燕;余自华;黄祖雄;陈新民;任榕娜;陈光明;王承峰;夏桂枝;黄隽;王芳建

    目的探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患儿渡过急性期后如何促进肾功能的修复、延缓肾损害进程,探讨HUS急性期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17例HUS患儿的临床资料.13例接受急性期后治疗患儿除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限制蛋白质摄入外,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案),按临床分型、对泼尼松治疗的反应及病理类型拟定治疗方案.2例临床表现为肾小球肾炎的患儿中1例应用雷公藤多甙.1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均用泼尼松;其中5例泼尼松治疗不缓解或部分缓解者,加用环磷酰胺冲击(4例)或甲泼尼龙冲击(1例)治疗;3例因肾组织病理改变为膜增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加用甲泼尼龙冲击.结果随访2个月~8年,轻型4例(1例复发1次)血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尿常规均正常.重型9例中6例血压、BUN、Cr、尿常规正常;3例持续尿检异常,肾功能不全,且没有坚持治疗,分别于病程的第3、9和13个月死亡.4例(均为重型)放弃治疗者分别于病程的第27~48天死亡.结论对渡过急性期的HUS患儿依据其临床分型和肾病理改变参照肾脏病学组制定的方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除急性期病情轻重、治疗的合理性影响预后外,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洪芬

    目的:探讨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ostpartum hemolytic uremiu syndrome,PPHU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例PPHU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PPHUS患者均于产后1天左右出现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进行性血小板减少,经透析治疗、输注冰冻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以及降压等综合治疗,9例PPHUS患者中,1例治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其中7例出院后随访3~6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另一例治疗1个月后自动出院,自行转院治疗,随访6个月,留有肾功能损害,尿量正常,血肌酐在200 ummol/L左右,为氮质血症期。无产妇死亡。该病病程较长,产后住院时间短22天,长56天,属临床危急重症。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有助于改善PPHUS患者预后。

  • 22例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华桑;吴建平;余鹏程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产科及肾内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病因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产后大出血9例,感染6例,胎盘早剥4例,宫内死胎4例,以及HEUJP综合征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1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22例孕产妇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5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6例,其中,3例在出院当天死亡,3例经随访病情好转,总病死率36.4%,治愈、好转率63.6%;19例单胎患者围生儿死亡7例,存活12例;双胎患者3例,其中1例双胎围生儿均死亡,2例双胎围生儿均存活.结论: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原因复杂,病情危重,母婴病死率均较高,应针对病因加强预防.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及时终止妊娠,适时行血液净化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体外循环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秀勇;王秀丽;史万祥;于兰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一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婴幼儿常见,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降低病死率.HUS由体外循环所致者报道很少.本文报告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HUS,以及成功治疗的经验.

  • 小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疗分析

    作者:陈玉琳

    目的 加深对小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4例小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从流行病学资料、前驱表现、首发症状、疾病进展过程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等方面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小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早期无特征性表现,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该病易误诊.结论 临床医师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拓宽诊断思路,及时明确诊断,改善患儿预后.

  • 应用人工法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董雪莲;李琴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法于普通血液透析机上行血浆置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手工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志恢复情况及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血常规、血色素及血小板上升,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人工法于普通血液透析机上行血浆置换治疗可达到预期效果。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学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均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HA)和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1~10].

  • 二次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作者:文红春;许晓惠;丁娟;王凯丽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简称 HUS,属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种严重的移植相关性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常发生于移植后100~180 d,多数在诊断后3个月内死亡[1]。本科2013年10月收治了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和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作者:李世军;陈惠萍

    近年来,人们对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提高,认为两者是不同的临床综合征,但具有共同的病理改变即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TMA).根据病因不同,可将TMA分为两大类:(1)病因明确.(2)病因不确切,与临床症状相关(表1).本文主要综述血栓性微血管病分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作者:鄢建军;严贺;曾锐;刘慎微;徐钢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进行PE联合CBP治疗53例次,平均4.7(3~7)次/例.治疗前准确进行护理评估;治疗中密切监护,建立及维护好血管通路,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8例好转或治愈,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失访.结论 PE联合CBP治疗小儿重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疗效好,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有效.

  • 小儿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李传秀;崔明辰

    目的 了解小儿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例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学龄前或学龄儿童,HUS症状典型,伤寒症状以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突出,明确诊断、综合治疗10 d内血红蛋白上升,尿量正常,20d内所有症状逐渐恢复.结论 对小儿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较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是少尿期持续时间.激素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华锋;陈孝文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少见而凶险疾病,是小儿急性肾衰的重要病因,近年本病的研究有较大突破,使病死率明显下降,本文综述近年来在其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1例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吴素梅

    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比较罕见,原因不明,预后不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临床特点为产褥期发生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尽管近年来报道的例数有所增多,但临床中仍较少见,2000年我院收治了1例年青女性该病患者,经治了后脱险,现报告如下:

  • 白介素6与肾脏病的关系

    作者:尹友生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目前认为参与肾脏疾病发病为密切的细胞因子之一.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现就 IL-6与各种肾脏病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作者:王洁

    血栓性微血管病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点为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部分小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