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昆明市2010年HIV-1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

    作者:陈敏;马艳玲;楚承霞;邢辉;徐艳声;苏莹珍;杨颖;陈会超;罗红兵;贾曼红;陆林

    目的 了解2010年昆明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耐药株的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对2010年1-8月收集的62份年龄<25岁的HIV-1新发现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62份样本中,54份完成耐药基因型鉴定.按pol基因区进行分型,其中53.2%的样本为CRF08 BC亚型,其他亚型包括CRF07_BC、CRF01_AE、C.根据采样时间顺序,前47份扩增阳性的样本用于耐药传播水平的分析,其中1份出现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 昆明市HIV耐药株尚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规范治疗及科学管理仍然是当前艾滋病患者治疗工作的重点.

  • 贵州省HIV-1毒株亚型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显光;邢辉;李志坚;程春林;张信辉;申莉梅;何翔

    目的 研究HIV-1毒株基因变异与艾滋病在贵州省快速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不同时间采集贵州省多个地区HIV-1感染者样本共190份,利用巢式PCR扩增env和gag基因并测定序列,采用MEGA4.0软件确定样本亚型并分析其与贵州省艾滋病流行之间的关系.结果 贵州省HIV/AIDS的报告数从1998年的66例上升到2009年的8435例,7年增加16.38倍.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中共检出B(9例)、B'(4例)、C(2例)、CRF07 BC(75例)、CRF08 BC(17例)、CRF01 AE(64例)等多种亚型的HIV-1毒株;CRF07 BC、CRF08 BC的env基因离散率在传播过程中基因多态性不断增大(0.035±0.006→0.092±0.011).贵州省HIV亚型1998年以B'亚型(4/11)为主,2002年以CRF07 BC亚型(26/41)为主,而2007年以CRF01 AE(62/119)为主,亚型分布的变化与近年来贵州省艾滋病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及2001-2006年以吸毒传播感染为主(吸毒传播感染2610例、性传播感染176例)、2006年后性传播感染人数开始急速上升(吸毒传播感染1713例、性传播感染1833例)的特点有直接关系,HIV主要流行毒株的变化与传播途径高度相关(x2=41.253,P=0.000).结论 不同亚型毒株随时间和主要感染途径的改变而成为当地的主要流行株,性传播人群是贵州省艾滋病防控的重点.

  • 南京市2011-2015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徐园园;朱正平;吴苏姝;濮志清;刘黎;郭璐;张敏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的流行趋势,同时探索HI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南京市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情况、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和近1年HIV检测情况等,采用趋势x2检验进行趋势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分别调查了712、670、656、681和601名MSM,HIV感染率分别为7.4%、13.7%、9.8%、12.0%和12.0%,呈上升趋势(P=0.044);梅毒感染率分别为9.1%、11.5%、6.0%、10.6%和5.8%,呈下降趋势(P=0.042);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011年的46.4%(260/560)上升至2015年的55.7%(257/461);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从2011年的1.2%(8/692)上升至2015年的3.0%(18/593);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从2011年的67.7%(482/712)下降至2015年57.6%(346/601),趋势x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在本地居住2年以内、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近6个月肛交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近1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和梅毒感染是该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市近5年MSM人群HIV感染率和高危性行为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MSM人群HIV动员检测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 四川省2011-2015年4类高危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及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杨洪;苏玲;叶黎;肖琳;胡莹;谌茂刚;魏东兵;袁丹;周更生;刘红露;余佳;梁姝

    目的 在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开展HIV-1新发感染检测,估算新发感染率,了解艾滋病在4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四川省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哨点的确证阳性样本,排除既往感染后,采用BED-CEIA方法进行新发感染检测,估算4类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4类人群共计监测194 223例,检出HIV-1阳性5 297例,完成BED-CEIA检测4 640例,判为新发感染749例.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凉山州3个吸毒哨点(主要为彝族聚居地)监测的注射吸毒者、凉山州外地区吸毒哨点监测的注射吸毒者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16%(95%CI:4.65~5.66)、0.22%(95%CI:0.16 ~ 0.28)、0.57% (95%CI:0.45 ~ 0.69)和7.53%(95%CI:6.06~9.01)、0.44%(95%CI:0.36~0.53).经x2检验,各年新发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外地区的注射吸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新发感染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且存在上升趋势,不排除HIV由MSM向其他高危人群扩散的可能.

  • 中国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李东民;葛琳;王岚;郭巍;丁正伟;李培龙;崔岩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MSM 149848人。其中,12.3%来自浴池(A组)、30.1%来自网络招募(B组)、其他来源占57.5%(C组),历年样本来源构成相似。A组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从2010年的30.2%上升至2013年的37.8%,B组从34.7%上升至42.9%,C组从35.3%上升至43.1%,趋势检验P<0.01。HIV抗体阳性率A组高,分别从2010年的7.8%上升至2013年的9.2%、B组从5.0%上升至6.8%、C组从5.6%上升至6.5%,趋势检验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A组高,分别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3年的9.5%、B组从6.1%下降至5.7%、C组从8.7%下降至6.2%,趋势检验P<0.01。监测对象中,21~40岁年龄组占77.1%,41~50岁占9.4%,>50岁占2.8%。>50岁年龄组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高,分别为10.1%和13.6%。结论近年来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来自浴池和高年龄组MSM的HIV感染状况更为严重,应重点对该两组MSM人群有效干预。

  • 浙江省2009-2013年单阳家庭配偶HIV血清学阳转率分析

    作者:陈琳;潘晓红;杨介者;徐云;郑锦雷;蒋均;何林

    目的 了解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的数据进行整理,选取2009-2013年配偶首次检测结果阴性的HIV单阳夫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一般特征、感染危险行为、抗病毒治疗、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阳转夫妻基本特征.结果 2009-2013年2 575对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学总阳转率为3.56/1 000人年,年阳转率从2009年5.49/1 000人年下降至2013年3.20/1 000人年.经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HIV阳转率逐年上升,女性感染者的配偶HIV阳转率有所下降.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OR=0.063,95%CI:0.019~0.204)是预防配偶HIV阳转的保护性因素,先证者感染时间在3年及以上(OR=3.564,95%CI:1.296 ~ 9.804)、外省户籍(OR=2.626,95%CI:1.098~6.230)是配偶HIV阳转的危险因素.结论 浙江省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HIV血清学阳转率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阳转率有所上升,重点关注外省户籍女性先证者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户籍是配偶HIV阳转的影响因素.

  • 浙江省台州市新报告成年HIV感染者中HCV合并感染研究

    作者:周琳;吴琼海;沈伟伟;高眉扬;丁盈盈;林海江;何纳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9-2012年新报告成年HIV感染者中合并感染HCV的情况,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中血浆HCV病毒载量水平.方法 对2009-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新报告的572例成年HIV感染者检测HCV抗体,并对HCV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结果 共有42例HCV抗体检测阳性,HIV感染者中HCV合并感染率为7.3%(95%CI:5.2%~9.5%).46~ 86岁HIV感染者的HCV合并感染率显著低于18 ~ 45岁年龄组(OR=0.12,95%CI:0.02~0.5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显著低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0.13,95%CI:0.02~ 0.78);经血传播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OR=49.46,95%CI:13.71~ 178.48);同性传播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则低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OR=0.11,95%CI:0.01~ 0.86).42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33例(78.6%)血浆HCV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上,HCV复制相对活跃,其中HBsAg阳性者血浆HCV RNA检出率(100%)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75.7%)(P=0.002).9例(21.4%)血浆HCV病毒载量则低于检测下限(5.0×102 IU/ml),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HIV/HCV合并感染者HCV相对抑制率与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传播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有关联.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率较高,多数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HCV病毒载量也较高,其对病情进展影响有待持续观察.

  • 河南省2012-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刘佳;樊盼英;薛秀娟;孙国清;刘春华;田随安;李洁;李宁;孙定勇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2-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河南省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新报告的HIV感染者进行信息整理、HIV-1 BED新发感染检测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4 267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13.19%(563/4 267),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高(77.27%),采血浆/输血、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6%、15.81%、3.74%和8.96%.开封(32.04%)、驻马店(25.00%)、商丘(25.00%)、周口(18.86%)和南阳(14.67%)为HCV抗体阳性率高的前五个省辖市.BED阳性者(HIV新近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7.50%(86/1 1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ED阴性、年龄>40岁、农民、HIV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以及报告地区为开封市、南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和周口市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2-2014年河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流行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是部分地区和重点人群仍存在较高的HCV抗体流行率.

  • 南京市2008-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及HIV感染率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管文辉;朱银霞;魏庆;吴小刚;李莉;闫红静;杨蒙蒙;陈莉萍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HIV感染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估计疫情进展,调整、制订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血清学监测,对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进行性病诊疗转介,以明确其临床诊断和分期.分析被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早期梅毒、HIV感染和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各年度分别监测1 004、1 218、1 236、748、1 019和1 420名男男性行为者.各年度早期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9%、2.71%、2.43%、1.74%、3.04%和2.32%,趋势检验P>0.05;HIV感染率分别为1.29%、2.63%、5.42%、8.82%、11.97%和10.42%,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感染率从2008年的0.20%上升至2013年的1.06%,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从2008年的9.09%上升至2013年的45.45%,趋势检验P<0.01.结论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的流行趋于平稳,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其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应对梅毒及HIV感染的流行.

  • 北京市2005-2012年男男性行为者同伴推动抽样法HIV监测分析

    作者:孙燕鸣;孙伟东;卢红艳;辛若雷;贺淑芳;张琴;岳海;范新刚;马小燕

    目的 探索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开展MSMHIV监测的可行性及该人群HIV感染趋势分析.方法 2005-2012年每年4-10月采用RDS法在北京征募MSM开展调查,了解目标人群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以及HIV和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2005-2012年各调查427,540,607,614,616,602,579和600名MSM.HIV感染率由2005年的4.2%(95%CI:1.9~7.0)上升至2012年的10.1%(95%CI:7.2~13.2,P=0.02).外地户籍、25岁以上和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MSM HIV感染率人群估计分别从3.3%(95%CI:1.8~5.4)、6.4% (95%CI:2.2 ~ 9.5)和5.5%(95%CI:2.2~ 8.9)升至2012年的10.7%(95%CI:7.8~ 14.6,P=0.04)、7.6%(95%CI:5.4 ~ 10.3,P=0.04)和10.4%(95%CI:7.2~ 14.3,P=0.04).25岁及以下者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HIV感染率分别自2009和2007年起开始上升,从1.7%(95%CI:0.4~3.1)和1.1%(95%CI:0.2 ~ 1.7)升至13.7%(95%CI:7.2~ 20.4)和9.1%(95%CI:4.7~ 13.8),未达显著性水平.近6个月有2~9名男性伴者HIV感染率由2005年的4.0%(95%CI:1.0~8.0)上升至2012年的12.6% (95%CI:8.7~16.7,P=0.02).结论 RDS是一种稳定性较高的隐匿人群抽样方法,可用于长期监测.2005-2012年北京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MSM人群中的年轻人及高学历者.

  • 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对死亡的影响

    作者:郑志刚;耿文奎;陆珍珍;李剑军;周崇兴;杨文敏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双重感染对死亡的影响,为有效控制HIV/MTB双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结核病防治数据系统,收集整理2011年广西HIV/MTB双重感染患者,采用跨系统和大数据串联分析方法,交叉核对艾滋病治疗、随访、综合信息以及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基本信息,明确HIV/MTB双重感染患者;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x2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描述、分析资料.结果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登记队列(HIV/AIDS队列)感染MTB比例为17.72%(2 533/14 293);结核病患者登记队列(结核病队列)感染HIV比例5.57%(2 351/42 205);随访1年内HIV/AIDS队列发现的HIV/MTB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5.16%(384/2 533),高于单纯感染HIV者随访1年的病死率(13.63%,1 603/11 760) (P<0.000 1);19.33%(384/1 987)当年登记、当年死亡的HIV/AIDS由感染MTB引起.HIV/AIDS队列和结核病队列发现的双重感染分别有60.05%(1 521/2 533)、47.90%(1 126/2 351)开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队列发现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治愈率为15.48%(392/2 533),完成疗程比例为27.48%(696/2 533);结核病队列发现的HIV/AIDS其结核病治愈率为19.70%(463/2351),完成疗程比例为37.26%(876/2 351);64.13%(785/1 224) HIV/MTB双重感染报告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与单纯感染HIV者相比,HIV/MTB双重感染患者5年死亡风险增高1.17倍,和单纯感染MTB者相比,HW/MTB双重感染者12个月死亡风险增加25.68倍.结论 广西HW/MTB双重感染死亡、发病占报告艾滋病患者比例较高,病死率及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单纯感染HIV者及单纯感染MTB者;应该尽快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抗结核治愈率;针对HIV感染者,应加强早发现和早治疗MTB感染.

  • 浙江省2009年随访HIV/AIDS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佳峰;潘晓红;丁晓贝;陈琳;郭志宏;徐云;黄晶晶

    目的 分析2009年浙江省随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浙江省各地市为单位随机抽样确定303例研究对象,收集个案信息、采集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序列成功获得率为74.3%(225/303).存在7种亚型,分别为CRF01_ AE (58.7%)、CRF07_ BC(13.8%)、CRF08_BC(9.8%)、B'(15.1%)、C(1.8%)、G(0.4%)和未定义BC重组(新型独特重组型,0.4%).HIV BLAST分析显示,毒株同源性高的报告地涉及国内辽宁、广西、云南、河南等10个省(区)和泰国、越南、印度、南非和利比亚5个国家.CRF01 AE系统进化树分为4簇,同性传播感染者序列聚集于簇l,但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混合并存.结论 浙江省HIV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以流行重组型占显著优势,存在新型独特重组型和新型别,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呈交叉渗透趋势.

  • 广州市2008-2015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耐药分析

    作者:韩志刚;张亚丽;吴昊;高凯;赵宇腾;古羽舟;陈韵聪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HIV感染者(MSM感染者)耐药株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新确证HIV-1抗体阳性、现住址为广州市、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确证时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IV-1 pol区全部蛋白酶(PR)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片段,测序后提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2 283例MSM感染者中,共有1 986例血清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片段,年龄16~84(30.18±8.24)岁;未婚者占74.17%(1 473/1 986);汉族占90.64%(1 800/1 986);大专及以上占49.65%(986/1 986),高中及中专占27.14%(539/1 986),初中及以下占20.89%(415/1 986).HIV-1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 AE为主,分别为38.22%(759/1 986)和34.49%(685/1 986).总耐药率为3.32%(66/1 986),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36%(27/1 986)),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0.65%(13/1 986),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1.61%(32/1 986).B亚型对3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CRF55_ 01B对NNRTIs耐药率高于其他亚型.B亚型对司他夫定(D4T)、依非韦仑(EFV)、奈韦拉平(NVP)的耐药率高,均为4.17%(5/120);其次是那非那韦(NFV)、齐多夫定(AZT)、利匹韦林(RPV),均为3.33%(4/120).CRF55_01B对EFV、NVP的耐药率高,均为5.50%(16/291);其次是依曲韦林(ETR)、RPV,均为5.15%(15/291).结论 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耐药率处于低水平,现有抗病毒药物在总体上仍是有效的.但B亚型和CRF55_01B亚型耐药率相对较高,值得关注.

  • 1996-2014年中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传播簇和传播网络研究

    作者:王晓林;贾磊;李韩平;刘永健;韩婧婉;李天一;李敬云;李林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 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x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x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 天津市2015年HIV流行和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郑敏娜;宁铁林;高永军;赵璇;李龙;程绍辉

    目的 了解2015年天津市HIV流行株的亚型分布和传播特点.方法 从77例新报告未治疗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1感染者,提取血浆中RNA,应用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HIV的pol和env区,并测序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63例样本的HIV毒株序列结果,亚型依次为CRF01_ AE、CRF07_ BC、B、CRF55_01B和其他独特型二代重组毒株,分别占46.03%(29/63)、30.16%(19/63)、11.11%(7/63)、4.76%(3/63)和7.94%(5/63);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又以CRF01 AE和CRF07 BC重组亚型为主,除异性传播无B和CRF55_ 01B亚型外,同性和异性传播者的亚型分布无明显差别.重组毒株的构成比为88.89%(56/63),并首次发现的二代重组亚型8例,包括3例CRF55 01B、2例AE/BC、1例AE/B和1例新型的AE/B/C重组均为男男同性传播;l例AE/BC重组为异性传播.HIV感染者中传播耐药率为5.3%,均为NNRTI类监测性耐药突变L100I;进化分析中3对pol区Bootstrap值均≥98%,env区Bootstrap值均≥80%,调查显示3对样本来源确认有性伴传播关系.结论 天津市HIV感染者中重组毒株不断增加并广泛流行,性传播者中HIV新型二代重组和耐药毒株不断产生并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间传播,应引起高度重视.

  • 广州市2008-2015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注射吸毒人群HIV-1感染者耐药分析

    作者:徐理倩;韩志刚;张亚丽;吴昊;高凯;黎庆梅;徐慧芳;蔡衍珊;夏云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注射吸毒人群(IDU)HIV-1感染者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新确证HIV-1抗体阳性、现住址为广州市、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确证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提取HIV-1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pol区蛋白酶(PR)基因全序列与反转录酶(RT)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后,提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做耐药分析.结果 518例HIV感染者中,有407例(78.57%)血清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片段.年龄18~ 64(37.44±8.14)岁,男性占89.68%(365/407),汉族占89.93%(366/407),未婚者占55.28%(225/407),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3.78%,341/407).HIV-1亚型以CRF07 BC为主(47.18%,192/407),CRF01_ AE占23.83%(97/407)和CRF08_BC占22.85%(93/407),其他亚型占6.14%(25/407).总耐药率为3.44%(14/407),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47%(6/407),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0.25%(1/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72%(7/407).突变发生率为12.29%(50/407),蛋白酶区和核苷类反转录酶区未检出主要耐药突变,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区中V179E突变率更高的是其他亚型和CRF07_BC亚型,其他亚型中的CRF55_01B亚型8例全部发生此突变;E138A突变率高的是CRF08 BC亚型,为3.23%.有2例病例对NNRTIs的4种药物全都耐药.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IDU HIV-1感染者对现有抗病毒治疗药物敏感.应加强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性毒株多重、交叉耐药的流行.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6年HIV/HCV合并感染者HCV分子传播簇分析

    作者:王译葵;陈晓晨;王继宝;段星;周素娟;杨锦;杨涛;叶润华;杨跃诚;姚仕堂;段松;何纳

    目的 了解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主要亚型的流行分布特征,探讨HCV主要亚型分子传播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新报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AIDS病例共1 112例,筛选出HIV/HCV合并感染且血浆量≥200μ1的318份样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CV的CE1和NS5B基因片段,采用ChromasPr0 1.5和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型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建立系统进化树和分子传播网络构建.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且满足HCV基因亚型检测要求的样本有267份.HCV基因亚型呈多样化,主要有3b、6n、6u、1a、3a和其他亚型,构成比分别为32.6%(87/267)、18.4%(49/267)、15.7%(42/267)、13.1%(35/267)、11.2%(30/267)和9.0% (24/267).1a、3a、3b、6n和6u亚型分子传播簇的总成簇率为39.1%(95/243),1a的成簇率高,为71.4%(2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傣族和景颇族外的其他民族(与汉族相比,OR=0.17,95%CI:0.04~ 0.71)、已婚有配偶(与未婚相比,OR=0.42,95%CI:0.18~ 0.94),6n与3a亚型(与3b亚型相比,OR=0.34,95%CI:0.12~0.95;OR=0.22,95%CI:0.05~ 0.93)较难形成传播簇;6u和1a亚型(与3b亚型相比,OR=3.10,95%CI:1.21~7.94;OR=4.00,95%CI:1.32~12.11)较易形成传播簇.结论 德宏州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民族、婚姻状况、HCV基因亚型是HCV分子传播簇形成的关联因素.

  • 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及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鲍作义;刘永健;王海燕;王全力;骆群;刘元东;马峰;邢颜超;童贻刚;李敬云

    目的 研究HIV抗体确认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5-2006年确认的4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检测、HIV病毒载量检测和HIV-1 p24抗原检测,同时进行随访,将随访前后的标本同时检测,比较免疫印迹带型的进展,判断HIV感染的真实状况,以随访的结果为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 (1)4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共有8种带型:p24(45.2%)、gpl60(30.9%)、gp160±p24(11.9%).(2)对23例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2例带型没有变化,判断为HIV抗体阴性;1例的带型在随访后出现显著进展,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随访证实,22例(95.6%)的不确定是非特异反应,只有1例是早期HIV感染.(3)对23例通过随访确定HIV感染状态的病例,条带免疫印迹检测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为阳性,22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中16例为阴性,6例仍为不确定,特异性是72.7%.HIV-1 p24抗原检测23份标本全部为阴性,1例血清学阳转标本漏检.检测7份血浆标本的病毒载量,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病毒载量为18 000 cp/ml,而6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检测结果全部低于低检测限(<LDL).结论 条带免疫印迹试验能够鉴别大约70.0%的不确定反应,病毒载量检测也是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有效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 参比校正对中国15个大城市MSM人群HIV感染者病毒载量抽样调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斗智;江震;潘品良;宋炜路;徐杰;吴尊友

    目的 通过对HIV病毒载量(VL)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参比校正,分析中国MSM人群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社区VL水平(CVL).方法 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2015年15个大城市MSM感染者VL抽样调查数据.15个大城市根据各自配置的检测设备、试剂完成VL检测.VL检测方法主要包括RT-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ASBA)、分支DNA测定技术(bDNA)、雅培M2000(M2000)4种方法.按照国家HIV参比实验室2013-2015年VL能力验证结果,将EasyQ、bDNA和M2000这3种方法检测的VL值转换成相应的TaqMan 2.0检测的VL值,校正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参比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5个城市CVL对数均值参数校正前后,2014年分别为(2.38±1.47)、(2.99±1.31),2015年分别为(2.07±1.34)、(2.72±1.19).分别以VL水平≤200拷贝/ml、≤400拷贝/ml、≤1 000拷贝/ml作为VL成功抑制标准,对参比校正VL值前后比例进行比较发现,以VL水平≤400拷贝/ml及≤1 000拷贝/ml标准的参比校正前后数据变化幅度较小.结论 各地区保持统一的检测方法,能增加各年度间VL的可比性;以VL≤400拷贝/ml或≤1 000拷贝/ml作为人群VL成功抑制标准,进行各地区间VL比较,数据稳定性较好.

  • 2013-2015年全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方法的比较

    作者:张岭;金聪;江震;唐涛;蒋岩;潘品良

    目的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全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VQA-PT)结果,了解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NucliSens EasyQ HIV-1 v2.0 (EasyQ)、美国Siemens HealthcareDiagnostics公司VERSANT HIV-1 RNA 3.0 assay (bDNA)、美国罗氏分子诊断公司C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 HIV-1 test (Taqman)、美国Abbott Molecular公司Abbott Real TimeHIV-1 Kit (M200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北制药集团辽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国产试剂)5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定量换算关系,为不同方法检测HIV-1病毒载量结果的横向比较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版)的要求,由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统一组织全国HIV-1的VQA-PT.采用多中心回溯性研究方法,2013-2015年共计考核6次,考核实验室155家,涉及阳性样本22个,相应结果2 954个.针对每个阳性样本的所有结果,首先转换为对数值,而后按照检测方法分类,计算对数值的均值,获得不同方法检测相同样本的一组数据.对终获得的22组数据进行Bland-Altman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EasyQ及bDNA与Taqman的一致性为100%,M2000及国产试剂与Taqman的一致性≥9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syQ、bDNA、M2000及国产试剂检测结果在数值上与Taqman之间存在相应的换算关系(P<0.01).结论 对于我国HIV-1感染者,使用不同病毒载量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性良好,不同方法的结果之间可以转换,进而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2525 条记录 12/127 页 « 12...9101112131415...1261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