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胡伟;马新;袁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其对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切除术的14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将94例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5例不存在微血管侵犯的作为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术后无瘤生存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Cox回归预测术后早期(术后2年内)复发的相关因素,并采用ROC受试曲线计算和评价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相关因素的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为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9,95%CI=1.478~36.4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肿瘤直径越大,出现微血管侵犯的概率越大(P<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体分型、微血管侵犯为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2.肿瘤大体分型分级越高或出现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复发概率越大(P<0.001).结论:肝细胞肝癌肿瘤直径越大,越可能出现微血管侵犯;术前微血管侵犯越多,肿瘤分型级别越高,则术后肿瘤越容易早期复发.

  • 术前影像检查在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伟;滑炎卿

    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独立预测因子之一,目前只能经病理学确诊,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CT、MRI、PET-CT/MRI等技术逐渐用于肝癌MVI的预测,即通过对一些能够反映肿瘤内部微环境、 细胞功能与物质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定量参数的测量得到实现.就术前影像检查预测肝癌MV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梁伟强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VI)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且没有肉眼可发现的肿瘤血管侵犯,是导致HCC术后复发、影响预后重要的因素之一.MVI的术前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准确诊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主要从临床、分子生物学、影像表现等方面对MVI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术前行CT检查对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意义

    作者:秦建军;王翠兰

    目的:术前行 CT检查对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意义。方法对39名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对39例患者CT扫描图像和实验室数据进行了审查。记录肿瘤分化程度,肝纤维化评分和微血管入侵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9例 HCC 有微血管侵犯,20例无微血管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 =0.036),较高的埃德蒙森-Steiner分级(P =0.047)和非光滑的肿瘤边缘(P <0.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微血管侵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非光滑的肿瘤边缘微血管侵犯(P <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CT检查:肿瘤边缘非光滑提示微血管侵犯,有统计学意义;疑似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应考虑更积极的治疗。

  • 早期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冉;陈金明;于艳龙

    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如果能早期预测到MVI的存在,对于术中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进而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预测MVI的血清学研究指标由甲胎蛋白、脱-γ-羧基凝血酶原、蛋白组学等发展到了基因水平的微RNA,影像学方面在CT和MRI中均有建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血清学、影像学中为可靠的检查或检验方法联合,建立评价系统,更为准确的预测肝细胞癌MVI.

  • 解剖性肝切除对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病人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努;荚卫东;王润东;葛勇胜;马金良;周杭城;王志华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肝细胞癌(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因肝细胞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8例病例资料,根据《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对MVI进行病理学分级,分为M0组、M1组和M2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行肝切除对每组病人的预后影响.结果 198例病人中,111例行解剖性肝切除,87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M0、M1、M2三组间病人术前性别、甲胎蛋白(AFP)值、肿瘤数量及AJCC分期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0、M1、M2三组行解剖性肝切除病人分别为35例、37例和39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是20例、31例和36例.M0组和M1组内病人是否行解剖性肝切除对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组行解剖性肝切除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非解剖性肝切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可以延长高危组病人的总生存时间.

  • MR功能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莉莉;李俊峰;窦郁;郭顺林;雷军强

    微血管侵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指标目前只能通过"金标准"病理组织学确诊,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微血管侵犯研究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如果术前能够对其作出预测和评估,对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MR功能成像技术及新型对比剂发展较快,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术后疗效随访及复发评估方面是研究的热点.简述了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表观扩散系数对肝细胞癌微血管评估的意义,以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新型扩散模型对其评估的潜在价值,同时分析了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钆塞酸二钠特异性增强 MR对肝细胞癌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及预测其术后复发的应用现状.分析表明MR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及部分新技术的应用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进一步评估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风险,为临床早期诊断、合理采用手术及治疗方式提供可靠的定量评价指标.

  • 单发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胡月雷;孙大伟;骆飞翔;刘欢;吕国悦

    目的 探讨单发肝细胞癌(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行肝癌根治术S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中性粒细胞、PLT、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T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和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值比(0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联系的紧密性.对微血管侵犯阳性与阴性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HCC微血管侵犯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 =0.400,95%CI:0.162 ~0.985,P=0.046)、肿瘤直径(OR=5.902,95%CI:2.813 ~12.382,P<0.001)、AFP(OR =2.635,95% CI:1.286 ~5.398,P=0.008)、中性粒细胞(OR =3.019,95%CI:1.353~6.736,P=0.007)、PLT(OR=2.255,95%CI:1.116~4.555,P=0.023)、纤维蛋白原(OR=3.483,95%CI:1.687 ~7.190,P=0.00l)、GGT(OR=2.115,95%CI:1.069 ~4.182,P=0.03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3.662,95%CI:1.803 ~7.436,P<0.001)、PLT与淋巴细胞比值(OR=3.734,95%CI:1.649 ~ 8.455,P=0.002)、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OR=3.014,95%CI:1.497~6.070,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5.423,95%CI:2.555 ~11.511,P<0.001)和AFP(OR =2.195,95%CI:1.010 ~4.774,P=0.047)是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有微血管侵犯组患者l、3年无瘤生存率为66.4%、52.8%,无微血管侵犯组患者l、3年无瘤生存率为90.6%、71.5%,2组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29、4.043,P值均<0.05).2组无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7.860,P=0.005).结论 肿瘤直径、术前AFP水平是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SHCC伴有微血管侵犯者预后较差.

  • 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患者合并微血管侵犯的预后分析

    作者:胡健垣;陈焕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切除术患者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200例PH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及是否合并MVI分为MVI组(98例)和非MVI组(102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的差异及肿瘤复发情况,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HC患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毒感染、Child-Pugh分级、吲哚靛青绿15分钟储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 R15)、既往史(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及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VI组患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检测值显著高于非MVI组(t=6.448,P=0.000).两组患者的肿瘤数目、组织形态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型、肿瘤坏死及肝纤维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VI组的肿瘤直径、存在包膜侵犯和卫星灶的例数明显大于非MVI组(t=2.553;χ2=5.782,31.153;P=0.011,0.016,0.000).随访36个月后,MVI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非MVI组(HR=2.363,95%CI[1.078,5.182],P=0.038),MVI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明显高于非MVI组(HR=1.977,95%CI[1.045,3.741],P=0.037),两组患者的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21%和22.45%,MVI组患者的肿瘤复发风险明显高于非MVI组(HR=2.172,95%CI[1.085,4.350],P=0.0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FP(HR=2.279,P=0.038)、MVI(HR=3.436,P=0.016)和卫星灶(HR=2.927,P=0.022)是PH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C切除术后合并微血管癌栓的患者预后不佳,肿瘤复发风险高;AFP、MVI和卫星灶是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等级预测

    作者:刘桐桐;董怡;韩红;戴猛;姚钊;郭威;张炜彬;曹佳颖;罗惠高;余锦华;王文平

    目的:本文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用常规灰阶超声(GS-US)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指标和肿瘤分化等级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筛选和分类判别,分别建立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人的两个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回顾性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肝脏的二维图像和MVI以及分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留一法(LOOCV)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预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ROC)分别达到0.76(MVI)、0.89(肿瘤分化).结论:灰阶超声图像蕴含和MVI以及肿瘤分化相关的相关信息,对HCC的灰阶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研究有助于患者的术前诊断和预后预测.

  • 术前 CT 肿瘤形态检查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俊

    目的:探讨肿瘤形态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根治性切除的孤立性 HCC 患者,术前进行动态增强 CT 扫描,分析病史资料及 CT 影像学上肿瘤大直径、癌组织边缘强化、包膜、肿瘤形态与 MVI 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75例手术标本,其中 MVI 阳性43例(57.3%)。MVI 阳性和阴性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Child-Pugh 分级及 AFP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中,分化程度、肿瘤大直径、肿瘤包膜及肿瘤形态与 MVI 相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只有肿瘤形态与 MVI 相关(P <0.05),其诊断特异度为76.7%,敏感度为75.0%,准确率76.0%。结论 HCC 形态不规则是 MVI 的预测因素,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时需要特别注意。

  • 局限性肾癌微血管侵犯与术后生存率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作者:王绍平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 MVD)与肿瘤的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和早期死亡等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1,2].本研究对88例行局限性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微血管侵犯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微血管侵犯对单发小肝癌外科治疗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华志;郭春海;安宏超;崔宏力;刘建东

    目的 探究单发小肝癌患者有无微血管侵犯对其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96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微血管侵犯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微血管侵犯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复发率以及平均生存期和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腹水8例(19.0%)、腹腔出血4例(9.5%)、肝性脑病7例(16.7%)、上消化道出血11例(26.2%)、切口脂肪液化6例(14.3%)、肝脏衰竭14例(33.3%);对照组腹水4例(7.4%)、腹腔出血3例(5.6%)、肝性脑病2例(3.7%)、上消化道出血8例(14.8%)、切口脂肪液化3例(5.6%)、肝脏衰竭11例(20.4%);观察组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1年、2年、3年总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3.3%、76.2%、61.9%,对照组为92.6%、85.2%、77.8%;出院后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78.4%、69.2%、61.1%,对照组为87.2%、81.0%、76.6%;观察组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和肝内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17.4%、23.5%、29.7%和37.4%,对照组分别为11.4%、16.8%、24.4%和24.1%;观察组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生存期观察组短于对照组[(34.7±10.2)个月vs(41.6±9.8)个月,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22.3 ±7.4)d vs(17.4±7.2)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血管侵犯不利于单发小肝癌外科治疗后患者的恢复,可降低生存期,延长住院时间;在并发症率增加和生存率降低方面是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露;徐庆祥

    肝细胞癌通过肝切除和肝移植可能获得根治性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作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表达,血管侵犯(包括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是预测肝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微血管侵犯目前已得到重视,但仍缺乏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作者回顾了近年有关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文献,对微血管侵犯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形成的关系

    作者:毛毳;吴建军;王建新;蔡卫华

    目的:探索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了肝切除术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因素(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DNA等)与微血管侵犯发生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乙肝感染状态与微血管侵犯程度(轻度,重度)的关系.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大于400ng/mL、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Edmonson分级为III/IV、血清e抗原阳性、血清乙肝病毒DNA大于2000IU/mL是乙肝相关肝癌的微血管侵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DNA水平以及与微血管侵犯的程度呈正相关(P<0.001).抗病毒治疗与微血管侵犯的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形成密切相关.

  • 微血管侵犯在复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光宇;朱小东;施国明;沈英皓;蔡加彬;孙惠川;周俭;樊嘉;黄成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于术后5年内复发的6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MVI对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纳入本研究的HCC复发患者中,MVI总的发生率为31.6%.MVI与患者首次切除术前AFP(P=0.013)水平、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肿瘤包膜(P<0.001)、肿瘤大小(P<0.001)及BCLC分级(P=0.025)相关;同时,MVI与复发患者是否再次手术切除显著相关(P=0.003).MVI阳性组和阴性组复发患者切除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7%、28.9%、13.7%和77.0%、43.7%、20.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3个月和30.5个月(P<0.001).MVI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7.2%、0和49.3%、16.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和11.6个月(P<0.001).复发后未再次手术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7%、22.2%、8.9%和70.4%、33.1%、18.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25.3个月,两组间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在复发后再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1.5%和96.4%、74.9%、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6个月和48.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48).结论 与MVI阴性的复发患者相比,MVI阳性的患者复发时间短,总体生存率差,且再次接受手术的机会较少.但对能够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MVI阳性患者,可以获得与阴性患者相似的生存率,手术在复发患者中仍具有较大治疗价值.

  • 术后TACE对肝癌微血管侵犯治疗效果评估

    作者:刘臻玉;武丹;区锦玲;曾海锋

    目的 评估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MV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的肝癌入院患者,确定肝癌微血管侵犯(mis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入选条件,筛选病例,根据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分组,对比各组相关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结果 TACE(+)组62例,TACE(-)组45例.术后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TACE(+)组分别是72.5%、53.2%、43.5%、33.9%,TACE(-)组分别是51.5%、39.5%、31.1%、24.4%,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6,P=0.013).术后1、2、3、5年的累计生存率,TACE(+)组分别是90.3%、64.5%、53.3%、42.1%,TACE(-)组分别是71.1%、53.4%、37.8%、26.7%,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P=0.032).结论对肝癌MVI患者,术后TACE能延长无瘤生存期和改善预后.MVI是肝癌微小转移的关键节点,也是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推荐早期治疗MVI,术后第1年是MVI治疗的关键时期,TACE的效果也佳,患者获益多.

  • 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特点及相关临床指标

    作者:刘臻玉;武丹;区锦玲;曾海锋

    目的 研究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筛选144例小肝癌,分成MVI组(67例)和无MVI组(77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生存率,寻找MVI相关的临床指标,研究MVI的病理特点.结果 小肝癌MVI阳性率46.5%(67例),中位生存期37.8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是86.5%、44.7%、35.8%;无MVI组中位生存期68.2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3.3%、84.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12).瘤体越大,MVI发生率越高;病理分级越低,MVI发生率越高.结合病理学观察,提示MVI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结论 MVI是肝癌恶性进展的关键点和患者预后的转折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其密切相关.针对MVI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切入点,对肝癌研究和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18F-FDG PET/CT检查指标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幸奠奎;程婧

    目的 研究18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8F-FDG PET/CT)检查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99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然后行肝叶切除术.结果 在99例HCC患者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MVI患者42例,无MVI患者57例;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显示,肝内肿瘤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阴影,病灶呈不规则状,大多数情况呈类圆形,部分肿瘤周围伴有子灶.PET/CT检查显像阳性73例(73.7%),其中MVI阳性组为85.7%,显著高于MVI阴性组的64.9%(P<0.05);MVI阳性组肿瘤直径为(7.6±2.8)cm,显著大于MVI阴性组的(5.4±2.4)cm,肿瘤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7.4±5.2),显著高于MVI阴性组的[(5.3±5.2),P<0.05];MVI阳性与MVI阴性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VI阳性患者肿瘤分化为III/IV型比例显著高于MVI阴性患者(88.1%对75.4%,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99例HCC患者1 a总体生存率为81.8%,无瘤生存率为60.6%,其中MVI阳性组1 a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和47.6%,显著低于MVI阴性组的91.2%和70.2%(P<0.05).结论 肝细胞癌伴有微血管侵犯患者在行18F-FDG PET/CT检查时有一些特点值得总结和观察,其临床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微血管侵犯对早期肝癌肝切除术切缘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驰;杨启;秦长岭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早期肝癌肝切除术切缘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肝癌肝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资料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分析导致肝癌患者发生MVI的单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比MVI阳性及阴性患者中不同切缘患者1年复发率、生存率,以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评价肿瘤复发及总体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比较不同切缘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MVI阴性组比较,MVI阳性组手术切缘(1.05±0.07) cm、病灶大小(6.57±1.23) cm、血清甲胎蛋白(AFP) (213.13±13.58) μg/L及肿瘤边缘不光滑70.00%、包膜不完整90.00%、肿瘤多发比例35.00%明显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不光滑、肿瘤多发为预测早期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VI阳性患者中中宽切缘者1年复发率55.56%高于窄切缘者9.09% (P <0.05),1年总体生存率66.67%低于窄切缘者100.00% (P <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AFP≥400μg/L、切缘<1cm、肿瘤>5cm是MVI阳性患者肿瘤复发及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接受中宽切缘或窄切缘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15.63%、14.2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肿瘤边缘不光滑、肿瘤多发是预测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发生微血管侵犯患者选择中宽切缘能显著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8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