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手术治疗

    作者:江孝清;金康业;薛英

    目的:为了探讨胆脂瘤复发和病变残留的原因以及乳突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胆脂瘤复发或病变残留乳突再手术的临床随防资料.结果:结果表明再次手术是安全的,干耳率90.6%,听力改善10耳,听力下降13耳,无变化30耳.结论:胆脂瘤复发或病变残留好是尽早再次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彻底仔细地清除病灶,从而达到干耳和减少发生并发症.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持续病变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学彩;张梦捷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N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年龄、孕次、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行单因素分析,并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病变残留3例(5%);复发6例(10%).单因素分析显示,CIN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与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因素存在相关性(均P<0.05);而与年龄、孕次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颈管腺体累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均不属于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行宫颈锥切术的CIN患者出现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因素多样,临床可行针对性干预,降低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促使患者预后改善.

  • 宫颈锥切术后切缘呈阳性的临床处理建议

    作者:赖爱鸾

    宫颈锥切术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标准术式。许多研究证实,宫颈锥切术后切缘呈阳性与术后病变残留及宫颈病变复发相关。但是,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呈阳性应如何处理,目前专家意见尚未达成一致。笔者拟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呈阳性的临床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师对宫颈锥切术后切缘呈阳性的治疗提供参考。

  • 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预测上的意义探究

    作者:李晖;王仙荣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锥切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清除情况,以评价HR-HPV检测在病变残留预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不同术式宫颈锥切术90例HR-HPV阳性患者,在患者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HR-HVP检测,对患者HR-HVP检测结果在预测病变残留、复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月HPV感染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病变进展较少.术后持续感染患者宫颈病变进展率显著高于HPV转阴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后HR-HVP检测结果持续为阳性提示患者手术存在病变残留或存在复发可能,需在CIN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以保证在发现病变残留或患者复发后得到及时治疗.

  •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寒松;魏凤华;申桂华;吕秋波;张毅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患者391例,其中197例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19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61例CINⅢ在锥切后半年内行全子宫切除,分析61例患者的年龄、产次、锥切标本切缘、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等与切除子宫标本中残留病变的关系.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8.6岁(26~63岁),平均产次3.1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内切缘阳性、多象限受累是与病变残留有显著关系的因素;绝经状态、产次≥3次、宫颈腺体受累与病变残留无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论 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预测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在治疗CINⅢ及其治疗后随访过程中,重视并合理利用高危因素.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微小浸润癌患者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病灶残留的预测因素

    作者:谭先杰;吴鸣;郎景和;马水清;沈铿;杨佳欣

    目的 探讨与子宫颈锥形切除术(锥切)后宫颈病灶残留有关的因素.方法 利用105例锥切术后3个月内接受后续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微小浸润癌(MI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锥切后宫颈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年龄(43±6)岁,其中CIN3 77例,Ia1期宫颈癌20例,Ia2期宫颈癌8例.锥切后续手术包括95例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2例重复锥切,8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结果 105例患者中,53例(50.5%)患者的锥切后续手术宫颈标本中残留病灶,其中38例残留病灶为CIN2或以下病变.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月经/生育状况、宫颈细胞学结果 、锥切手术方法 和范围等与锥切后是否残留病灶无相关性.患者年龄≤45岁、锥切标本切缘阳性是锥切后宫颈残留病灶的危险因素[似然比(OR)分别为4.68和5.40,均P<0.05].MIC患者与CIN3、CIN2或以下病变的患者相比,其锥切后宫颈残留病灶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是锥切后宫颈残留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0,P<0.05).结论 尽管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锥切后再处理的主要依据,但它不能预测锥切后是否有病灶残留.除锥切标本的切缘状态外,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锥切后病灶残留中的价值有限.

  • 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残留或复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

    作者:刘梅

    目的:评述采用再次宫颈锥切术处理初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病变及随访查出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再次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首次手术切缘阳性2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8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再次锥切标本的组织病理及切缘情况,随访观察再次术后并发症、术后妊娠以及病变复发情况.结果:25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经再次锥切后,1例(4.0%)被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宫颈鳞癌IA1),12例(48.0%)标本中存在残留的CIN病变.8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中,6例(75.0%)被证实存在CIN病变.再次锥切后29例切缘阴性(87.8%),4例(12.1%)切缘阳性(包括1例宫颈腺癌和3例CIN).3例因二次锥切切缘阳性或术后并发症而补充行子宫切除术.另有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宫颈创面大出血)的患者经保守处理后好转.在保留子宫的30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28~64个月),1例被发现有CIN病变复发.结论:再次宫颈锥切术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很好地切除残留与复发的宫颈病变组织;其在保留生育功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等方面较其他手段更有优势,同时还能发现前次手术未发现的浸润性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宝石能谱CT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蒋娜;陈志民;方天舒;田英;李浩

    超声、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1~3〕都各有其影像学优点和缺点。 DSA是目前肿瘤检测的金标准〔4〕;由于DSA常规检测的侵入性,使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开发简单、微创的影像技术仍然是当今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宝石能谱CT实现了CT领域高清晰与低剂量成像的完美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诊断精度和安全性,将影像诊断成功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目前CT业内先进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为临床的早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宝石能谱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清晰显示解剖部位的细节结构。能谱成像对同一解剖部位进行两个不同能量级别的扫描,准确区别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从而对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容积螺旋实现动态500排技术,成像能够覆盖312.5 mm的扫描范围,0.5 mm薄层、足够完成全身所有器官的四维成像。在灌注评估中,可以在轴向穿梭80 mm,覆盖范围达120 mm以上,大大地提高时间分辨率,使心脏检查顺利完成。全身低剂量成像、宝石探测器的应用、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ASIR)可降低图像噪音,大大减少了扫描剂量。本文综述宝石能谱CT应用的进展。

  • 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锥切边缘阳性与锥切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洋;游可理;陈翠莹;李志刚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 CIN3)锥切边缘阳性是宫颈病变持续或进展为早期浸润癌的高危因素。文中旨在探讨CIN3锥切边缘阳性与锥切后全宫切除标本中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1至2013年218例先行锥切后再行全宫切除术CIN3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锥切边缘阳性与锥切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中55例(25.2%)锥切标本边缘阳性,锥切边缘阳性的独立高危因素是阴道镜检查满意度(OR:5.18,95%CI:2.49~11.10)、锥切标本横径(OR:7.68,95%CI:2.31~28.10)以及CIN3(OR:4.38,95%CI:1.67~12.10)。患者中锥切后全宫切除标本中有病变残留47例(21.6%),病变残留的独立高危因素是锥切标本长径(OR:2.45,95%CI:1.12~5.69)、CIN3(OR:4.96,95%CI:2.17~11.70)及锥切标本边缘状态(OR:4.34,95%CI:1.95~9.78)。结论阴道镜检查满意度、锥切标本径线(横径、长径)、原位癌及锥切标本边缘状态可引起CIN3患者锥切边缘阳性或病变残留,临床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 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手术治疗

    作者:江孝清;金康业;朱广玉

    目的探讨胆脂瘤残留和复发的因素以及乳突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胆脂瘸复发或病变残留乳突再手术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是安全的,干耳率90.6%,听力改善13耳,听力下降10耳,无变化30耳.结论胆脂瘤复发或病变残留好是尽早再次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彻底仔细地清除病灶,可以达到干耳及减少发生并发症的目的.

  • HR-HPV、TCT检测对高级别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预测作用

    作者:符爱珍;蔡永广;张颖;蔡东红;庞江琳

    目的 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检查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宫颈锥切术后预测病变残存或复发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有完整随诊临床资料并行宫颈锥切术的高级别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2 a,术后HPV检测阳性55例中,复发25例,病变残存12例;细胞学检查阳性66例中,复发25例,病变残存11例.HPV分型检测准确性为71.5%,特异性68.0%,阳性预测值60.0%,阴性预测值95.3%;TCT检测准确性为56.4%,特异性45.0%,阳性预测值52.5%,阴性预测值7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HPV阳性、TCT阳性、HPV同一亚型持续感染是宫颈锥切术后发生病变残存和复发的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切缘阳性与HPV阳性(r=0.365)、TCT阳性(r=0.456)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HPV分型和TCT检查有助于高级别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存和复发的判断.

  • 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雷秀娥;余桂梅

    目的 分析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病变残留发生率.方法 选取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微小浸润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后随访一年,记录病变残留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病变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切术,其中发生术后病变残留30例,病变残留发生率为30.00%.单因素分析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1种、切缘状态为阳性、病变范围>2个象限、病变级别为微小浸润癌、病变部位累及腺体的患者术后病变残留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年龄、绝经状态、产次、锥切方式与术后病变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切缘状态、病变范围、病变级别、病变部位累及腺体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发生率较高,病变部位累及腺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种类>1种、病变范围>2个、病变级别为微小浸润癌、切缘状态为阳性者为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

  • 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鹏涛;张琳;闫璐;何向群;黄向华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与微小浸润癌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因宫颈HSIL或微小浸润癌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再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绝经状态、产次、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种类、锥切方式、病变级别、病变是否累及腺体、病变范围、切缘状态等因素与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中30.3% (37/122)在切除的子宫标本中发现病变残留.单因素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x2=10.669,P=0.001)、微小浸润癌(x2=6.052,P=0.014)、切缘阳性(x2=15.006,P=0.000)与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OR=4.282,95%CI 1.674~10.949,P=0.002)和切缘阳性(OR =4.505,95%CI 1.823~11.138,P=0.001)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重HR-HPV感染和切缘阳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风险高,应加强管理,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残留.

  • 7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作者:宗丽菊;高绍凤;韩赛;李艺;孟丽华;张友忠;孔北华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初次锥切方法及术后病理、术后随访、二次手术情况,并分析再次复发患者的诊治.结果: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0.4岁,36例(48.0%)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0 ~ 50岁,病变残留或复发间隔时间平均18个月,58例(77.3%)发生在术后24个月之内.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中仅47例(62.7%)细胞学提示异常,73例(97.3%)HPV DNA阳性.35例病变残留或复发者接受子宫切除术,40例接受保留子宫的宫颈锥切术或部分宫颈切除术,其中20.0% (8/40)在术后2年内再次出现病变残留或复发并接受第3次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CIN病变残留或复发在锥切术后2年内发生,患者年龄主要在40~ 50岁;HPV检测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细胞学;再次宫颈锥切术是治疗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有效手段,但仍有再次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

  • 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再处理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露;邓继红;张雯;马丽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筛查方法不断改进,宫颈癌筛查人群越来越多.临床上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患者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CIN的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的评价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宫颈电环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已广泛应用于子宫颈病变的治疗.许多报道已证明宫颈LEEP锥切术治疗的有效性,但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再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就我院宫颈LEEP术后病变残留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