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5例分析

    作者:张盾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塞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体征多样,早期系统治疗非常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影像特征

    作者:梁振辉;蒋亚斌

    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larg Syndrone).均为男性,年龄53~71岁,急性发病.有高血压病2例,冠心病1例,脑动脉硬化1 例,颈椎病1例.1临床资料 眩晕、呕吐、吞咽困难及行走不稳5例,声音嘶哑、呃逆3例,头痛、肢体麻 木、无力2例、短暂意识不清1例.霍纳氏征、病灶同侧脸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 5例,病 灶同侧软腭运动减弱、咽反射消失3例,眼球震颤、复视、角膜反射减弱及共济失调2例,双 眼内聚差、腱反射减弱、四肢轻瘫及病理征阳性1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作者:郝洁;田小军;赵清英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并不是一个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多病因的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此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血液黏度增加、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椎动脉供血不足、风心病、心肌梗死.重视并加强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

  • 中西医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伴呃逆1例

    作者:范琪琪;盛蕾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被称为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是脑干梗塞中的一个常见类型,多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后下动脉分出处附近的椎动脉闭塞引起.在临床上这个疾病很少,因此积极合适的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显得很重要.现将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例病案报道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恢复期的异常吞咽模式一例

    作者:张婧;杨波;秦海强;郑华光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8岁.因"眩晕、站立不稳、吞咽困难10 h"就诊于当地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查体不清.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显示左侧延髓背外侧梗死灶,诊断为脑干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作者:方长水;盛长健;孔伟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是脑干梗死中的一个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或者管腔本身狭窄甚至闭塞,或是栓子导致的栓塞以致延髓后外侧部缺血坏死所引起,患者病死率高,临床上并不多见,所以积极合适的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是很重要的,现将本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例病案报道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损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较少见,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多,该动脉病变后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典型患者报告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弘娟;郭文玲;邵春香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将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或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恶心呕吐、呛咳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声音嘶哑、眼震、霍纳征、眼震等。MRI可显示延髓背外侧和/或小脑病灶。38例患者MRA检查21例(55.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病变或先天变异。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MRI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支持。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程昭昭;王国平;任明山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L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26例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晕、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者22例,占84.6%.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88.5%);眩晕、呕吐、眼震(76.9%);共济失调(61.5%);Horner征(53.8%)以及交叉性感觉障碍(50.0%).MRI以延髓背外侧长T1长T2信号为主要影像学特征.26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其中痊愈6例(23.7%)20例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包括咽反射减弱6例,共济失调5例,感觉障碍5例,轻度Horner征3例,轻度周围性面瘫1例.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首发症状多为头晕、言语不清、吞咽困难.MRI检查对诊断的敏感性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6例分析

    作者:高红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IMS)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多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出现的~组临床表现的总称.

  • 2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周琦;张晓晓;贺彩芳

    通过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做好吞咽困难、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从生活、功能训练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争取使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大限度.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昊;阚泉;李世英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道,主要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了新的认识.现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作者:范艳华;钱云;左其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5例报告

    作者:高玉平

    例1,男,70岁.6天前无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随后出现饮水呛咳,进食困难,声音嘶哑,右颜面麻木,右眼睁不开,不能走路来院.既往大量吸烟、饮酒史.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右侧不全霍纳征,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眼震,伸舌居中,右侧咽反射减弱,右侧软腭上抬差,右颜面针刺觉减退,左侧偏身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不稳,昂伯征阳性,病理征阴性.化验胆固醇明显增高,头颅CT示右丘脑小腔隙性梗死.头颅磁共振头部动脉血管造影(MRI)、头颅磁共振成像(MRA)示右侧小脑下半球梗死,右延髓梗死.右椎动脉消失.入院诊断脑梗死,入院后给予鼻饲,静点奥扎格雷(商品名:晴尔)、佛迪治疗3周出院,带胃管回家,遗留轻度走路不稳.

  • 椎动脉夹层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作者:吴丽君;肖维刚

    患者,男,3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复视、行走不稳、吞咽困难2 d加重18 h于2011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在刷牙时突发眩晕、复视、站立不稳、吞咽困难,伴右侧面部及左上肢麻木,右侧后枕颈部一过性剧痛,无肢体无力、意识障碍、尿便失禁,就诊于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纤溶酶、灯盏花、培他啶、罂粟碱”等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入院前18 h患者症状再次发作,并出现声音嘶哑,经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查头颅MR提示延髓梗死(图1),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 36.8℃,P 104次/min,R 20次/min,BP 150/86 mm Hg。神志清楚,构音欠清晰,言语尚流利。右侧眼睑较左侧稍小,右侧瞳孔直径2.5 mm,左侧瞳孔直径3.0 mm,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双眼运动不协调,眼震(+)。双侧额纹尚对称,右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居中。右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右侧面部及左侧半身痛觉减退,深感觉正常。颈软无抵抗,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及膝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4分。入院后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支持治疗及针对性康复训练。患者吞咽困难症状逐渐改善,但仍间断出现发作性右侧枕部剧痛,并向同侧顶部放射,伴有眩晕。查体右枕骨粗隆下压痛明显,并向顶部放射。持续数分钟至3h后逐渐缓解。血压波动于140~180/70~100 mm Hg。鉴于患者症状为发作性,并伴有明显疼痛,临床考虑不除外椎动脉夹层,给予积极控制血压、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同时进行颈部动脉CTA检查(图2),结果提示右侧椎动脉寰椎段以上及颅内段闭塞,局部血管变粗,内有线样征。后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支持右椎动脉夹层诊断(图3),并进行“夹层栓塞术”,术后枕部疼痛完全缓解,住院治疗18 d好转出院。院外继续进行平衡功能锻炼。2个月后复查颈部动脉CTA提示术后右侧椎动脉夹层完全闭塞(图4)。随访3年,患者病情未再复发。

  • 针刺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作者:李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椎动脉大分支即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侧部位的核团、传导束受累所致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尚有动脉瘤、结缔组织病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等.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跟随导师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1例,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先后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高会萍;李军;牛争平;郝志军

    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疾病,其中87%为缺血性卒中[1],而后循环缺血(PC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30%,相对于前循环卒中,PCI有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是 PCI常见综合征之一,由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供应外侧延髓的分支动脉闭塞所致[2]。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病灶侧共济失调,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 综合征,交叉性感觉障碍5大经典症状。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 PCI 的一种特殊类型,系基底动脉尖部(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范围内2条小脑上动脉、2条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干”字结构)急性或亚急性闭塞导致丘脑、丘脑下部和中部、中脑、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多部位不同程度梗死的一组症候群。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或先后发生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先后出现上述两个综合征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针灸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作者:朱磊;刘君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致多属虚证;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致多属实证.针药并用可扩张血管、改善血管收缩状态、调节缩血管因子与舒血管因子平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叶丽敏;金碧霞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水、吞咽困难护理,吞咽障碍锻炼的护理,顽固性呃逆的护理,指导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结果 25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9例遗有吞咽困难带鼻饲管,6例遗留交叉性感觉障碍,4例遗留轻度Homer征,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