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宇;郭启仓;刘志勇;李占清;张金凤;孙冬梅;王国臣

    目的:观察自体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成年兔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的生长、发育、分化过程和其与宿主心肌组织的相互作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利用密度为1.073 g/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扩增MSCs.将培养的MSCs,经BrdU标记后,直接注入成年兔的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同时建立对照组.4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和α-横纹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超声检测室壁运动和心功能改变.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缺血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有一部分细胞已经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连接并分化为具有典型的肌小节和表达α-横纹肌动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样的横纹肌细胞,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肌纤维方向平行,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改善(P<0.05).结论:移植自体骨髓MSCs在急性梗死肌内可以继续生长、发育和分化,逐渐分化为心肌细胞取代疤痕组织,改善心肌功能.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脐血干细胞分离中应用

    作者:张绍维;张玉敏;王雨;刘艳;李鹏飞

    目的 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分离效果.方法 对脐血样本先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分别加入3种不同沉降因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明胶和羟乙基淀粉),血液、生理盐水、沉降因子比例为2∶1∶3,混匀后静置至界面分层清晰时记录时间;用Percoll液对上清液进一步分离,计数回收MSCs量与存活数;将MSCs进行培养、传代,传到第3、20代及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再传至35代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90、CD105,CD34、CD45表达.结果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沉降红细胞速度快,仅需15 min,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均需要30 min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脐血MSCs回收量在(6.24 ~6.72)×106个/mL,高于4%~8%羟乙基淀粉对脐血MSCs回收量[(5.12 ~6.88)×106个/mL)],明显高于0.3% ~0.6%明胶对脐血MSCs回收量[(2.08 ~2.56)×10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回收MSCs的存活率高,高于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离、培养的MSCs传到第3、20代及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传到第35代,CD44、CD90、CD105表达均呈阳性,CD34、CD45表达呈阴性,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结论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用于脐带血MSCs分离(适宜浓度为0.2%),效果优于常用的分离试剂明胶和羟乙基淀粉.

  • 不同分化状态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迁移

    作者:王兴凯;徐晓静;郑彦文;王春燕;张焕相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趋化因子VEGF的定向迁移能力与其分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运用采用Percoll分离法在体外培养并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应用抗氧化剂诱导方案诱导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运用Boyden chamber及Dunn chamber趋化性迁移装置研究了在趋化因子VEGF诱导下不同分化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比较了各分化状态下细胞的迁移速度和迁移效率.结果:Boyden chamber实验结果显示下室加入不同浓度VEGF后,不同状态细胞向同一浓度VEGF迁移的数量不同,不同浓度VEGF诱导同一状态细胞的迁移数量也不同;Dunn chamber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一分化阶段(预诱导24小时)的MSCs具有更高的迁移效率.结论:MSCs的分化影响了其向VEGF的定向迁移,也就是说,不同分化状态的MSCs显示出不同的迁移行为.

  • 体外诱导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苗雨润;李娜;匡德宣;宋庆凯;袁圆;王璇;张志成;陆彩霞

    目的 探讨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诱导物浓度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液对体外培养的树鼩BM-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PCR法检测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ES)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并用NES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使用浓度为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2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液在体外诱导培养树鼩BM-MSCs至12d时可以得到良好诱导结果.结论 优化的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液可以成功将树鼩BM-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细胞符合神经元样细胞的一般特征.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过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抗缺氧和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荣强;袁泽南;吴小材;刘炜;汪国营

    目的 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抗缺氧及抗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过表达Nrf2的重组质粒及辅助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293FT),获得过表达Nrf2的高滴度慢病毒.MSCs分别转染过表达Nrf2慢病毒以及空载体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Nrf2的Nrf2-MSCs(Nrf2过表达组)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MSCs(对照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中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的抗缺氧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Nrf2的Nrf2-MSCs,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Nrf2过表达组细胞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处理15 h后,Nrf2过表达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Nrf2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率为(30.9±1.4)%,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的(61.3±1.3)%(P<0.05).结论 稳定过表达Nrf2的Nrf2-MSCs在低氧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抗缺氧、抗凋亡能力.

  • OPN诱导小鼠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

    作者:王文平;李薇;陈亮;王珍祥;李世荣

    目的 以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潜能及骨桥蛋白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野生型(WT)和基因敲除型(KO)新生鼠(鼠龄1d)MSCs鉴定纯度后分别设为WT组和KO组,取其第3代分别在表皮转化培养体系中孵育,通过镜下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两组表皮细胞标志物(CK14)表达水平的差异.动物实验:实验分4组,WT组小鼠创周注射GFP-MSCs (WT/MSCs)组,WT小鼠创周注射PBS(WT/PBS)组,KO小鼠创周注射GFP-MSCs (KO/MSCs)组,KO小鼠创周注射PBS(KO/PBS)组,每组各8只雄鼠,鼠龄6~8周,体质量20 ~25 g,按分组将分离培养的GFP-MSCs和PBS注射到创周,观察创面愈合及GFP-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的纯度超过91%;诱导分化第12、17天的两组细胞检测发现,WT组和KO组的细胞均表达CK14;第17天免疫荧光结果示WT组CK14的表达阳性率(0.936 3±0.009 5)明显高于KO组(0.647 5±0.023 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显示KO组的CK14表达量(0.3894±0.016 8)明显低于WT组(0.614 6±0.015 3),(P<0.01).动物实验WT/PBS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KO/PBS组(P<0.05),WT/MSCs组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WT/PBS组(P<0.05),注射的GFP-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WT/MSCs组强于KO/MSCs组(P<0.05).结论 OPN在体内、体外均可诱导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 rhG-CSF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然尊;石蓓;许官学;王冬梅;沈长银

    目的 比较分析rhG-CSF和MSCs移植对梗死心肌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纯种大白兔45只(死亡10只),分为rhG-CSF组(n=12)、MSCs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3),于心肌梗死后30d,分别检测其心功能、梗死心肌的形态学以及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hG-CSF组和MSCs移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心功能提高,室壁厚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缩小,而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应用和MSCS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增加梗死心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

  • 工频磁场刺激小鼠MSCs体外增殖与分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文春;马伟明;赵治华;方真华;吴华

    通过实验初步研究了工频磁场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工频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诱导效应,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同时,磁效应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存在着窗口效应.文末讨论了磁刺激治疗骨折不愈合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提出了我们的研究构想.

  • 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转运miR-26a恢复宿主MSCs功能并缓解骨质疏松

    作者:叶庆元;邱新毓;田荣;刘世宇

    目的:探讨移植的供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通过分泌外泌体缓解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建立12只小鼠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模型,通过siRNA调控MSCs外泌体释放及直接注射外泌体,明确外泌体的分泌在MSCs治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通过体外成骨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qPCR明确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宿主MSCs功能的影响;通过miR-26a模拟物、抑制物转染、qPCR明确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结果:供体MSCs通过分泌外泌体缓解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并证明外泌体通过恢复骨质疏松宿主MSCs成骨分化功能缓解骨质疏松,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26a恢复骨质疏松宿主MSCs的成骨分化功能.结论: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26a恢复宿主MSCs功能并缓解骨质疏松.

  • BMP9联合NGF对C3H10T1/2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骏宇;杨琨;李刚;王莹莹;温秀杰;谭颖徽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处理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法将BMP9导入C3H10T1/2细胞,构建MSCs骨向分化实验模型,设定分组为绿色荧光(GFP)对照组、NGF单独处理组、BMP9单独处理组以及BMP9+ NGF联合处理组,分别在处理3h、12 h、24 h、48 h、3d、7d后检测早期成骨分化标志物Ⅰ型胶原、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P)在细胞中的表达.检测方法采用ALP染色、实时定量RT-PCR检测mRNA转录水平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BMP9+ NGF组较各单独处理组ALP活性显著增加,Ⅰ型胶原、RUNX2的mRNA水平在BMP9+ NGF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单独处理组,且各组在3h即出现显著差异;RUNX2蛋白在各实验组均表达,BMP9+ NGF组表达高.结论:BMP9联合NGF在成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早期,协同促进其骨向分化.

  • 载microRNA-148b壳聚糖/透明质酸纳米粒制备及鉴定

    作者:吴广升;惠光艳

    目的:制备并评价壳聚糖/透明质酸(CS/HA)纳米粒负载microRNA-148b(miR-148b)的效果.方法:制备CS/HA/miR-148b纳米粒,用激光纳米测量仪和透射电镜对其粒径、电位和形态进行观察.通过凝胶阻滞实验观察CS/HA纳米粒对miR-148b的包载情况.用CCK-8实验评价CS/HA/miR-148b纳米粒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毒性;转染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结果:CS/HA/miR-148b纳米粒呈球形,粒径为160~ 370 nm,电位为+15mY~+41mY.氮磷比为20可以达到佳的包封效果.CS/HA/miR-148b纳米粒对大鼠MSCs无细胞毒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结论:CS/HA纳米粒可以安全有效地将miR-148b转染入MSCs中.

  • 间充质干细胞与妊娠及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卓;冯晓玲;陈璐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易得的成体干细胞.近年的研究发现,MSCs在某些生殖疾病中也发挥作用,并且日益成为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MSCs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不仅可以作为某些生殖疾病的治疗载体,更可能成为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的靶点之一.本文重点回顾并总结了目前MSCs在不孕症、自然流产、先兆子痫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MSCs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希望可为日后研究提供新思路.

  • 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睾丸的影响

    作者:李艳菊;胡亮杉;郭坤元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睾丸衰老的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的同时,大鼠尾静脉注射MSCs进行生物治疗;应用终浓度为20μmol/L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MSCs回输大鼠体内,制作睾丸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是否定位于睾丸;制作睾丸组织切片,观察睾丸组织微细结构变化并计数萎缩曲细精管的比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睾丸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wing检测睾丸组织中P16的表达.结果:MSCs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睾丸并存活;MSCs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睾丸曲细精管管壁增厚,各级生精细胞层增多,曲细精管内成熟精子增多,间质细胞胞浆浓稠,染色质清晰;治疗组萎缩的曲细精管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与睾丸中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s治疗组能够使衰老大鼠睾丸内的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MSCs下调P16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衰老睾丸功能的机制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