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长江

    目的:分析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的1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结果:标本离心前后2 h 的 APTT 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前后放置4 h 的TT及APT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及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探讨血凝分析仪分析凝血常规及血细胞计数仪分析血常规前的影响因素

    作者:梁娇

    目的:血凝分析仪分析探讨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 ~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施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检测,然后观察并比较相应检测结果.结果:①压脉带时间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1min、2min时,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及白细胞数(WBC)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没有明显变化,而3min时各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数(PLT)在1min、2min、3min时的测定结果均有明显变化(P<0.05);②离心前后标本放置2h对于凝血4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变化,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离心前后标本放置4h对凝血4项测定结果的影响:FIB没有变化,而PT、APTT及TT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前的标本采集、标本放置方式及时间均会影响检测结果,探讨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并对分析前的变异进行控制,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的因素

    目的:探讨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72例,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脉带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红细胞数( RBC)白细胞数( WBC)和血红蛋白浓度( HGB)测定结果前两分钟无变化,3分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 PLT)在三个时间点变化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离心前后标本放置2h对凝血4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结果没有变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离心前后标本放置4h对凝血4项测定结果的影响,FIB无变化,PT、APTT、TT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采集和放置时间及方式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重视并控制分析前影响因素,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 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凝血常规指标情况。结果病例组的Pt及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ta及fiB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病例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内child-Pugh a、B、c三级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常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并可根据凝血常规异常程度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

  •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陈品;邓建中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和凝血常规检测.结果 联用组及降纤酶组治疗后Fb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联用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5 )及对照组(P<0.01 ).结论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 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常规测定的比较

    作者:王飞;万瑜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影像学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及普通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4例影像学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MPP患儿(大叶性肺炎组)、65例影像学呈普通肺炎改变的MPP患儿(普通肺炎组)的凝血常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BG)、D-二聚体(DD)。同时测定66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凝血常规值作对照。结果大叶性肺炎组血浆FBG定量及血浆DD定量[(3.55±0.86)g/L、(0.75±0.70)mg/L]较普通肺炎组[(3.29±0.84)g/L、(0.46±0.40)mg/L]及对照组[(2.50±0.63)g/L、(0.21±0.09)mg/L]高(P<0.05);普通肺炎组血浆FBG定量及血浆DD定量较对照组高(P<0.05)。三组之间TT、APTT、PT、INR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可能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引起或促进血栓形成,影像学呈大叶性肺炎表现的更为严重;对MPP患儿,应常规行凝血常规检查。

  • 探讨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作者:谢招香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凝血常规在2台凝血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

    作者:赵丽艳;金玉芬;张浩;于庭

    目的:评价本科室2台凝血分析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ACL-9000型和ACL-200型)检测凝血常规(包括PT、INR、FIB、APTT)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使用重复性试验检测2台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比对试验评价2台仪器检测凝血常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ACL-9000型凝血分析仪有关各项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较好,其CV值均小于5%;ACL-200型凝血分析仅有关异常标本FIB的重复性较差,CV值为6.6%.与ACL-9000型凝血分析仪相比,ACL-200型凝血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其有着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均大于0.975.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都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凝血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系统误差,通过调整与校准可以确保检验科回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浆中TAFI水平变化及与血凝常规指标的关系

    作者:才宽

    目的 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血凝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临床确诊的PCOS患者血液标本,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IR组和非IR组,每组各25例,并将同期50名因输卵管结扎或其他原因不孕但内分泌正常的女性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AFI水平,同时进行血凝指标测定,分析TAFI表达与胰岛素抵抗、凝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组、非IR组血浆TAF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IR组血浆TAFI表达显著高于非IR组,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PCOS患者TAFI水平与凝血常规指标分析显示,TAFI与凝血指标TT、AT-Ⅲ呈负相关(P<0.05),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与排卵、内分泌正常女性相比,PCOS患者血浆TAFI水平升高,提示TAFI参与了机体内皮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PCOS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其测定结果有助于临床监测病情,临床应予关注.

  •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1例凝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万瑜;王飞

    近10年来,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发生变化,肺炎支原体(MP)不仅成为学龄儿童CAP的常见病原,婴幼儿的感染者也越来越多.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屡见报告,部分病例甚至引起肺栓塞、脑血管栓塞等,导致疾病预后不良[1-3].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15年1-5月本院诊治的影像学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凝血功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 奥扎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作者:洪梅;胡文志;周海波;曹喆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有增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性阻塞.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的相关分析

    作者:韦慧玲;蒋翠霞;师勇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指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溶栓前及溶栓后0.5、1、2、4h的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试验各项参数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溶栓后0.5、1、2、4h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大切角(α角)、弹力图大振幅(MA)和凝血指标均发生变化;所有患者在溶栓后0.5、1、2、4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比溶栓前升高,2h达高值,4h降低,但仍高于溶栓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g)在溶栓后降低,并与2h达低值,4h回升,但仍低于溶栓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0.5、1、2h,R较溶栓前升高,溶栓后1h达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0.5、1h,K较溶栓前升高,溶栓后0.5h达峰值;溶栓后0.5、1h,α角较溶栓前降低,溶栓后0.5h达低值;溶栓后0.5、1、2、4h,MA较溶栓前降低,溶栓后0.5达低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常规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血栓弹力图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动态监测,为预防溶栓后再梗死和脑出血提供有力证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本部分凝集对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周灵玲;胡晓蕾;尧银光;丁文杰

    目的 评价标本部分凝集对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寻求处理部分凝集标本的实用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同一患者(累计55例)8h内部分凝集与正常合格标本PT,FIB,APTT,TT检测结果的差异,将其差异百分比与生物学变异及检测不精密度比较以确定其临床意义.结果 部分凝集标本较正常合格标本PT,FIB,APTT,TT明显降低(P<0.01),PT均值接近正常参考范围低限,FIB,APTT均值低于正常参考范围,TT尚正常;部分聚集标本与正常合格标本相比,约75%的患者PT差异百分比<10%;约67%患者FIB差异百分比<15%;约44%患者APTT差异百分比<10%;82%患者TT差异百分比<10%.结论 FIB,APTT同时降低提示标本内可能有小凝块存在,标本部分凝集造成的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偏差可能不影响临床决策,在重抽复查困难且结果不超出临床决定水平的患者可不复查.

  •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品;邓建中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和凝血常规检测.结果 联用组及降纤酶组治疗后Fb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联用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5 )及对照组(P<0.01 ).结论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 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郁昌木

    目的:探析疑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20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凝血常规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本离心放置时间对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离心前后标本放置2h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离心前后标本放置4h的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压脉带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测定Imin和2min相比,受检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测定3min则发生明显变化;在测定的1、2、3min,所有受检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于凝血常规和血常规检测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会受到标本放置时间和采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分析前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质量.

  • 出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谢湘云

    目的:了解出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和出凝血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血样测定先分析单个出凝血常规的临床意义,再组合分析多个出凝血常规临床意义(以肝脏疾病为例).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和炎症后肝硬化患者80例,以及3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血液样本,使用半自动凝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结果: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情况,FIB可见于血栓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联合分析各项指标,在各项肝病中,APTT在各组问均有显著差异(P<0.05),PT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上与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TT在重症肝炎上与其他散瘀有显著差异(P<0.05),FIB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疾病有重要价值,其联合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冷沉淀对改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效果分析

    作者:欧阳旋;吕岳峰;黎一华;汤旭东

    目的 通过冷沉淀在凝血功能异常的肿瘤患者中的输注,了解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对肿瘤患者凝血常规异常的纠正效果.方法 对15例肿瘤患者在第一次凝血常规结果明显异常时,给予冷沉淀治疗,连续1~5 d,每天都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15例肿瘤患者在冷沉淀给予过程中,凝血常规指标除PLT外,其它指标随着剂量和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在凝血常规明显异常时合理使用冷沉淀可以改善其凝血障碍,还可以减少血浆的输注量.但补充冷沉淀的次数及剂量要根据凝血常规的结果再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具体定夺.

  • 890例凝血常规及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淳;汤荣华;刘春生;余冬黎

    目的 探讨各类疾病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90例我院住院患者按照临床各专业诊断标准分为:①肺病组85例;②妊娠组155例;③肝病组34例;④脑梗死组177例;⑤恶性肿瘤组94例;⑥术后组205例;⑦消化道疾病组60例;⑧冠心病组80例.健康对照组为我院体检健康者60例,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以及病史检查无异常,近半年无服药史.各病例组凝血常规及血浆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各病例组的凝血常规、血浆FDP、D二聚体检测结果之间以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①肺病组的Fbg、FDP、D二聚体升高明显.②妊娠组Fbg增高占68.4%,PT部分缩短.③肝病组PT全部延长,aPTT延长占74.7%.15例重症肝炎病例Fbg明显减低,同时伴有TT的延长.④脑梗死组Fb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分别占58.6%和62.1%,51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D二聚体水平则正常.⑤恶性肿瘤组Fbg、FDP及D二聚体的水平增高较明显,且高于肺病组,部分P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缩短.⑥术后组异常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⑦消化道疾病组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有18例D二聚体增高.部分病例伴随FDP的增高,其预后均较差.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例D二聚体均增高.⑧冠心病组Fbg和D二聚体升高,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和15例急性心肌梗死型D二聚体水平升高,34例稳定性心绞痛型D二聚体正常.结论 凝血常规、血浆FDP、D二聚体的检测,能够快速反映出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状况.对多种疾病早期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思颖;伍国达;何春柳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A组(67例)和B组(64例),A组患者为急性轻型颅脑损伤,B组患者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同期选取于我院体检健康的60名志愿者作为C组.采集三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时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检查并将三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A、C两组比较,B组患者D-Dirner显著升高,而Fbg明显下降(P<0.05).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较,预后较差的患者的Fbg明显降低,D-Dimer显著升高(P <0.05),而三组的PT、APTT和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常规及D-Dimer等指标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病情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恢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 凝血常规试验在血凝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

    作者:张朝明;舒洪丽

    目的 评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两台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Stago CT型和Stago RE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两台血凝分析仪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用配套质控物常规室内质控评价凝血常规的稳定性;使用比对试验评价两台仪器检测凝血常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PT、INR、APTT、Fib 4项试验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两台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除Fib相关系数r值为0.959 8,其余检测项目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 0.结论 通过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Fib的比对试验,有效提高了本科室不同血凝分析仪器间的可比性,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高了检验的质量.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