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观察

    作者:薛孟馨;李延红;肖文芳;孙永梅;宋亚楠;肖洒洒

    目的:总结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术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动脉溶栓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阶段实施术侧制动,按摩健侧肢体,指导患肢主动和被动锻炼、日常活动训练、出院前模拟指导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率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17.5 ±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45.2±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5±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动脉溶栓术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脑水肿临床研究

    作者:王喜春;马冲;张健莉;于杰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旨在为此类疾病患者的下一步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择通过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1~3 h组(A组)、>3~6h组(B组)。头颅CT监测、随访脑水肿情况。记录溶栓前、术后1周及1年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指数。结果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随访发现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两组患者脑水肿及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及其脑组织缺失发生率极高,脑水肿局部有明显软化灶,良好的脑内局部循环和全身状况是改善此类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 颈内动脉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才政;王凯;陈素绢;苏志辉;李海军;丁慧娟;张文博;朱志恒;范卿员

    目的:观察比较动脉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急性脑梗死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动脉溶栓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动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1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恢复率、肢体肌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14d和21d时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动脉溶栓术,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溶栓术的护理观察

    作者:唐秋芳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溶栓术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溶栓术治疗,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阻塞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结论: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疗效分析

    作者:闫树贵

    目的:对动脉溶栓手术以及血管形成术两者运用到急性症状缺血性卒中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案和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53例患者当中,通过对他们实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形成的手术。结果在我院53例患者当中,有36例患者通过手术,血管再通成功率79.2%,其中34例患者血管完全畅通,2例患者已部分再通当中,有7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颅内出血导致死亡,5例患者在手术过后6小时内引发急性脑血栓导致死亡;另外5例患者血管梗塞严重引发死亡。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形成术通过对患者临床实践治疗术后安全性高,极大的减少在术前与术后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病症,实现了高效快速的治疗目的。

  • 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申东峰;王宝山

    目的 观察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9例动脉溶栓治疗病人和40例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治疗后阻塞血管再通病人中,支架取栓为36例,动脉溶栓的为22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有5例发生术中脑出血,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的病人组未发生脑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应用脑mRS评分表评价,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架取栓较单纯药物溶栓具有更小的副作用、更好的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

  •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俞迪红;赖春梅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 ~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26.74±2.85)降低为治疗后的(8.64±2.03);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03±2.30)降低为治疗后的(16.39±3.20),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情况,治疗前观察组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13±2.01)s、(10.52±2.29)s、(32.47±5.27)s、(2.71±3.9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3.83±2.64)s、(13.52±2.27)s、(38.68±5.86)s、(2.66±0.88)g/L;对照组治疗前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28±2.64)s、(10.37±2.44)s、(33.54±5.43)s、(2.78±4.7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2.14±2.02)s、(10.19±2.46)s、(35.06±5.38)s、(2.88±0.72) g/L,治疗前两组凝血情况PT、TT、APTT、FIB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效果.

  • 观察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

    作者:张国龙;吴升祥;张磊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实施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1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预后良好程度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指标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实施支架取栓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且其颅内出血出血量小于实施动脉溶栓术,且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

    作者:艾瑞;刘静静;石璟;贾妍;杨世泉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中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并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并进行2组间的结果比较.结果:风险管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整体的满意度.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蒋丽红;谭伟丽

    脑梗死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脑部供血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损伤,致使脑组织产生缺氧性坏死[1]。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性缺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急性脑梗死可在发病后6h内行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可能发生诸多类型的并发症[3],因而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

    作者:郝莉莉;郭锐

    1临床资料对2009-04-2012-01我院神经内科病房31例患者施行介入治疗,男21例,女10例,年龄44~75岁,平均64岁.其中14例实施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3例进行脑血管(包括颅内外)支架植入术,4例施行脑梗死急诊动脉溶栓术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规范治疗,施行介入造影,治疗前2h均静脉输液泵或微量泵人尼莫地平[1],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戚进聪;徐力;赖勇

    目的 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1例.参照组给予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治疗中给予支架取栓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动脉溶栓术,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效果显著.

  • 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运重建术后碘造影剂外渗和继发脑出血中的价值

    作者:刘美洲;刘辉佳;富彦;田磊;张雪宁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运重建术后碘造影剂外渗和继发脑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46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于动脉溶栓术后2 h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80 kV/392 mA和140 kV/196 mA),利用图像工作站生成融合图像(即:单纯融合图像诊断法)、融合图像加虚拟平扫图像和碘叠加图像(即:叠加融合图像诊断法);术后48 h行常规CT平扫明确诊断.计算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继发脑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例得到确诊的病例中6例患者CT未见明显高密度影,余下28例为阳性病例并达到确诊,其中3例出血,21例造影剂外渗,余下4例同时合并出血和造影剂外渗.单纯融合图像法对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100%、100%、96.15%和96.43%,叠加融合图像诊断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6%、75%、100%和96.43%.叠加融合图像对颅内出血、造影剂外渗及出血合并造影剂外渗的诊断准确性均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叠加融合图像的诊断准确性与临床随访确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15),明显高于单纯融合图像(Kappa=0.564).结论 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颅内出血和造影剂外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作者:马海;陈康宁;任亚静;刘连锋

    目的 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的动脉内rt-PA接触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出符合溶栓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9~73岁,平均64岁.分为<3h组及3~6h组.记录溶栓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蓝金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32例样本中26例(81.3%)患者溶栓治疗有效,23例(71.9%)临床结局良好,16例(50.0%)血管完全再通,症状性出血1例(3.1%).溶栓前后NIHSS、MRS及BI明显改善,<3h及3~6h组溶栓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模式CT指导的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的脑水肿研究

    作者:马海;任亚静;张锡铎;刘静;郝锋利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发生、演变及转归。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该院就诊,通过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共36例。将患者分为1~3 h组、>3~6 h组。头颅C T监测、随访脑水肿情况。记录溶栓前、术后1周及1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溶栓后1年改良蓝金评分(MRS)及巴塞尔指数(BI)。结果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为94%,出现在1~3 h组、>3~6 h组的所有患者中,长期随访表明,脑水肿局部出现了明显的软化灶。两组患者脑水肿及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的发生及其脑组织缺失几乎不可避免,良好的脑内局部循环及良好的全身状况是使此类脑水肿逐渐减轻的有利因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郑丽;柳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基于此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 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饶金荣;高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动脉溶栓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动脉溶栓术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