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谭作华;傅燕;周军;傅雪茜;王宁宁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第3位.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发生急剧的颅内出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50%,再次出血死亡率为25%~35%[1].

  • 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尼莫同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

    作者:杜凤莲;陈爱清;谢莲花;卓秋娃;温梅娣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行尼莫同干预,观察其在脑血管痉挛方面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6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尼莫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参照组为6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行尼莫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可能,避免患者致残,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喉罩通气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献文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喉罩通气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8例麻醉风险在ASAⅠ~Ⅱ级,术前不存在严重冠心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且无意识性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喉罩通气、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通气.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在人工气道拔出与建立时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P > 0.05),对照组变化显著(P < 0.05);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较对照组低、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 < 0.05),且无苏醒期躁动、喉罩拔除呛咳屏气和术后咽痛发生,术后人工通道拔除、自主呼吸、呼唤睁眼、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喉罩通气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具有较强优势.

  • 复合全麻联用双管喉罩于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田丰;何卓文;冯秀芬;赖梅

    目的 介绍静吸复合麻联合食管引流型喉罩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介入)中的优越性.方法 把需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食管引流型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两组麻醉用药相同:按公斤体重分别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诱导,置管后机控呼吸并吸入七氟醚和持续静注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置入喉罩或导管后1 min、3 min、5 min,拔出喉罩或导管前及后5 min的SBP、DBP和HR值及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置入喉罩或导管后1 min、3 min的BP及拔出喉罩或导管前后的BP、H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高于A组;B组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发生躁动、呛咳、支气管痉挛及喉痉挛、口腔血肿等麻醉并发症的较多.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运用静吸复合麻联合使用食管引流型喉罩一法是佳的麻醉搭配.

  • 喉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

    作者:李金燕;李淑琴;陆瑜

    目的 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 方法 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动脉瘤栓塞及苏醒时、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拔除后5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除时病人是否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并发症,及每例异丙酚、瑞芬太尼用药量.结果 喉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较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观察

    作者:罗正同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1月~ 2014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 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苏醒期评分、心率、呼吸频率、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谵妄、低血压和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用,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不影响术后苏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真性后交通动脉瘤7例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杜斌;方向;李娟;彭洪海

    目的:探讨颅内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病房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真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出院前颅脑CT证实无脑积水发生,1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结论真性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有确切疗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右美托咪啶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建辉;张伟;李新春;雅健;李玉霞;马朋羽;宋铁鹰;戚岩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可诱发多种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给手术本身带来困难还可抑制免疫功能,加重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故其术中对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及手术时间较短,如何避免术中血压剧烈波动,缩短苏醒时间是麻醉处理的重点.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具有镇痛、镇静[2]、催眠作用,可减少丙泊酚[3]及阿片类药物用量[4],避免多种药物大剂量联合使用对患者带来多种不良反应[5].除了避免其他镇静剂潜在的影响某些重症疾病预后的并发症以外,右美托咪啶还具有神经保护的性能.右美托咪啶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激动α2受体而产生中枢交感阻滞作用 [6].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 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

    作者:朱芹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为常见,其它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多见于成年人,多于40~60岁之间发病[1],仅仅2%动脉瘤见于儿童.

  • 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处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术中急性血栓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荣纲萍

    目的 探讨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在处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术中急性血栓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1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发生术中急性血栓患者,探讨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处理的效果.结果 患者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颅内急性血栓部位血管得以打通,且颅内再无出血情况;术后患者无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13例患者恢复良好,占比81.25%.结论 临床上使用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处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术中急性血栓的疗效较好,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11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叶永玲;刘盈盈;王延芬

    目的:对11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探讨.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出现1例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皮下血肿,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效果满意.结论: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作者:朱红霞

    目的:探讨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再进行过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后,通过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脑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这种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吴雪影;任晓棠;战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收治的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栓塞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动脉瘤栓塞基础上,给予早期脑脊液置换方案。结果两组患者头痛、颈强直、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早期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作者:陈娟;张仁平

    目的:探讨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这两组患者均使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在其围手术期,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甲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的时间、头痛持续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的时间、头痛持续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伟;蒲晓斌;张佳君;叶长华;王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择期颅脑动脉瘤栓塞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两组麻醉诱导前1 min(T1)、麻醉诱导后1 min(T2)、插管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以及拔管时(T5)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清醒后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均较T1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5.1±1.5) min及拔管时间(15.5±7.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选择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麻醉方式,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术中输注琥珀酰明胶(血定安)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建军

    目的:观察在手术中注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于颅内动脉肿瘤栓塞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液体治疗采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林格式液=1∶2),对照组患者术中液体治疗采用林格式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术中采用输注琥珀酰明胶的液体治疗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以在临床的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时应用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作者:李美莲;丁明祥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时应用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提高专科药物应用的观察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且于术中出现急性脑血栓形成予以导管内推注替罗非班溶栓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方法的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后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脑血栓形成时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施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方红艳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1].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对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盐酸羟考酮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洪涛;李娟;康芳;黄祥;唐朝亮;牛朝诗;张扬;翟明玉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羟考酮组(O组):静脉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羟考酮0.3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芬太尼组(F组):静脉给予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0.003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后3 min置人I-gel喉罩,术中吸入2%~4%浓度七氟醚来维持血压(BP)和心率(HR)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BIS在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插喉罩前(T2)、插喉罩后1 min (T3)、插喉罩后3min (T4)、放置弹簧圈时(T5)、放置弹簧圈后(T6)、术毕(T7)的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术后6h、24h和48h患者的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3、T4、T5和T6时点的HR和MAP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F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O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拔除喉罩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术后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盐酸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麻醉诱导,有利于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且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早期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同时可降低患者术后头痛的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容量治疗在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耿擎天;李娟;唐朝亮;康芳;黄祥;牛朝诗;张扬

    目的 评价麻醉前容量治疗对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容量治疗组(F组)麻醉诱导前15 min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3ml/kg,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不作处理.两组术中均持续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min至术毕.记录患者容量治疗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喉罩前(T2)、插喉罩后即刻(T3)、股动脉插管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喉罩时(T6)、拔喉罩后10min时(T7)、术后1h时(T8)的SP、DP和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血管痉挛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容量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例(63%)(P<0.05);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例(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16.7%)(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为1例(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23.3%).结论 麻醉前15 min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3 ml/kg行容量治疗,能减少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患者低血压和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利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早期神经功能评估.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