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典名中药乌鸡白凤丸

    作者:刘艳霞

    乌鸡白凤丸是传统的中医名药,来源于明朝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后经清朝太医院加以修改而成.

  • 中药牡丹皮原植物及药材的质量研究

    作者:郭宝林;巴桑德吉;肖培根;洪德元

    目的: 近的植物学研究表明,道地药材凤丹皮的原植物凤丹(杨山牡丹)与牡丹是两个不同的植物学种.本文从药学的角度研究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的药材在质量上的差别.方法: 用HPLC法对同一时间和地域采集的凤丹5个样品(包括野生和栽培)、牡丹4个样品以及6个购买的商品药材进行了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其中所含的芍药苷类和丹皮酚类主要成分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凤丹和牡丹在有效成分含量和各种成分构成上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二者的形态差别,建议药典将牡丹皮的来源确定为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和牡丹P.suffruticosa Andrews;②在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有丹皮酚苷类向丹皮酚转化的趋势,因而在以丹皮酚的含量评价药材或成药的质量时应予注意.

    关键词: 牡丹皮 凤丹 牡丹 质量
  • 凤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郑艳;戴婧婧;管玉鑫;姜莹莹;邢晴晴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F.nematophilumn,Bacillus megaterium 内生菌发酵液各自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0,20.2,24.0 mm,F.nematophilum对青霉、黑线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到达了90.6%,83.3%,P.chlororaphis对西瓜枯萎病原菌以及毛霉的抑制效果好,抑菌率分别为80.0%,84.9%.凤丹内生菌组成丰富,P.chlororaphis和F.nematophilum是具有较好的杀菌剂出发菌种.

  • 凤丹籽饼粕中一个新单萜苷

    作者:刘普;卢宗元;邓瑞雪;李亮;尹卫平

    目的 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凤丹籽饼粕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牡丹籽饼粕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9-二羟基-8-10-去氢百里香酚-1-O-β-D-葡萄糖苷(4,9-dihydroxy-8,10-dehydrothymol-1-O-β-D-glucoside,1),6'-O-β-D-葡萄糖白芍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2),paeonidanin(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凤丹种子及凤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凤丹籽饼粕单萜苷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刘普;李亮;邓瑞雪;卢宗元;尹卫平

    目的 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牡丹籽饼粕的正丁醇层分离得到7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白芍苷(abiflofin,Ⅲ),4”-羟基白芍苷(4”-hydroxyl-albiflorin Ⅳ),牡丹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1-O-β-D-glucopyransoyl-paeonisuffron,Ⅴ),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Ⅵ),白芍苷R1(abiflofin R1,Ⅶ).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凤丹种子及凤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同种不同等同药不同价——传统中药的商品学特点

    作者:李璐瑒

    提到"味连、雅连、云连"、"松贝、青贝、炉贝"、"潞党、台党、东党、西党、川党、条党","广条桂、企边桂"、"凤丹、原丹、连丹、刮丹、粉丹"、"川羌、西羌、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禹白芷、祁白芷、川白芷,杭白芷"、"川莪术、贵莪术、温莪术"这些药名,恐怕就连天天接触中药的人都不一定完全清楚.其实,这些药名都是中药材在商品学上的惯用名.

  • 凤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王举涛;张培良;王刚;王国凯;刘劲松;许凤清;刘海涛;吴培云

    目的 研究凤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对菌株F.oxysporum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菌株F.oxysporum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脯氨酸(1)、(22E,24R)-7,22-二烯-3β,5α,6β-麦角三醇(2)、环-(S-脯氨酸-S-亮氨酸)(3)、环-(L-丙氨酸-L-脯氨酸)(4)、环-(缬氨酸-脯氨酸)(5)、环-(R-脯氨酸-S-苯丙氨酸)(6)、环-(D-顺-4-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7)、环-(L-反-4-羟基脯氨酸-L-苯丙氨酸)(8)、环-(谷氨酸-酪氨酸)(9)、环-(L-4-反-羟基脯氨酸-L-亮氨酸)(10)、环-(L-色氨酸-L-脯氨酸)(11)、环-(L-亮氨酸-甘氨酸)(12)、N-(3-(1H-吲哚-3-基)丙基)乙酰胺(13)、吲哚-3-乙酸(14)、2-哌啶酮(15)、2-吡咯烷酮(16)、胸腺嘧啶(17)、(5S)-5-((4-羟基苯基)甲基)-2,4-咪唑烷二酮(18)、(3S,6S)-3-(2-丁基)-6-(1-羟乙基)-2,5-哌嗪二酮(19)、环-(丙氨酸-亮氨酸)(20)、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21)、环-(酪氨酸-脯氨酸)(22)、环-(L-苯丙氨酸-L-酪氨酸)(23).结论 除化合物2、6、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 凤丹籽饼粕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普;卢宗元;邓瑞雪;刘欣;杨丹蕾;牛亚琪;尹卫平

    目的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凤丹籽饼粕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虎杖苷(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白桦脂酸(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凤丹苷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芍药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凤丹的体外增殖研究

    作者:倪跃元;刘涤;胡之璧

    为探索凤丹体外增殖的佳条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以下培养条件较适宜:凤丹种子灭菌后在35℃下于摇床上振动72h,取出胚,在1/2MS+10%椰子汁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然后将带有腋芽的茎段切下置于MS+BA(1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丛生芽,当芽长出2~3片叶子时,转移至MS+IBA(1mg/L)+3%蔗糖培养基上,1个月后即长出白色的直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 安徽道地药材凤丹不同采收期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方前波;王彬;秦昆明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安徽道地药材凤丹的指纹图谱,对不同采收期的凤丹进行质量研究和确定合适采收时间.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技术进行分离分析,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甲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λ=254 nm),柱温35℃.结果 不同采收期的4年生凤丹HPLC指纹图谱之间有19个共有指纹峰,大多数的峰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高的重现性.结论 建立的凤丹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以对不同采收期的道地药材凤丹进行质量鉴别和控制,佳采收期为每年9月至11月.

  • 安徽铜陵地产牡丹"凤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作者:

  • 不同生长时期凤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研究

    作者:张培良;王国凯;郁阳;刘劲松;王举涛;许凤清;马宗慧;张楠;王刚

    目的 对不同生长时期凤丹根皮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运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鉴定.结果 共得到内生真菌45株,分属于9属13种,其中枯萎期4属4种,分别为Fusarium Keratoplasticum、Myrotheeium prestonii、Septoriella phragmitis、Cosmospora cymosa,相对分离频率为40%.花期6属9种,分别为Fusarium acutatum、Fusarium circinatum、Fusarium fujikuroi、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arborescens、Climacoc ystis montana、Pyrenochaetal ycopersici、Penicillium crustosum、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相对分离频率为60%.结论 凤丹根皮中内生真菌组成丰富,且在不同生长时期其种类组成具有多样性.

  • 响应面法优化凤丹内生真菌发酵工艺探究

    作者:张培良;许凤清;王国凯;王刚;马宗慧;刘海涛;韩婧;吴娟;吴培云

    目的 研究响应面法优化一株凤丹优势内生真菌发酵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设计,对凤丹优势内生真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发酵工艺为蔗糖含量20 g· L-1,酵母浸膏含量5 g· L-1,KH2PO3含量1.00 g· L-1,K2HPO3含量1.00 g· L-1.在该条件下,发酵所得的菌丝体实际生物量为1.647 g.结论 实验所得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较好拟合,表明该优化工艺稳定可靠,通过响应面法终获得了凤丹内生真菌优发酵工艺.

  • 牡丹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方军

    牡丹皮系毛莨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noin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山东荷泽为牡丹的主产区,药用牡丹是20世纪60年代从安徽铜陵引种的"凤丹".

  • 安徽凤丹摘花蕾与砍老枝对根皮产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方成武;杨晨;刘晓龙;王少礼;汪竹琴;王德群

    目的:通过对安徽南陵栽培凤丹进行摘花蕾和砍老枝的技术处理,提高凤丹根皮的产量.方法:选择4年生凤丹买验田,划为3个实验区:摘花蕾实验区、砍老枝实验区和对照区,春季摘花蕾,于当年4~9月每月在摘花蕾区和对照区随机各挖取20株,记录根皮干重;秋季砍老枝,于翌年4~9月在砍老枝区和对照区每月随机各挖取20株,记录根皮干重;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摘花蕾组与对照组产量增幅不大;但砍老枝组的凤丹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风丹摘花蕾对凤丹皮的产量影响不明显,而适时砍去老枝能明显提高凤丹药材的产量.

  • 安徽凤丹的品种考证

    作者:刘晓龙;汪荣斌;刘学医;钱枫;李端;王存琴;李林华

    本文对古本草记载的牡丹品种进行了考证,结果认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牡丹应是野生牡丹植物多品系的广义种,其种类可能包括矮牡丹、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等;<吴普本草>记载的牡丹应是现今黄牡丹;<唐本草·注>记载的牡丹应是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凤丹是安徽地道药材,其种植始于晋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通过文献考察和深入研究,认为安徽铜陵、南陵等地栽培的药用牡丹应是洪涛等人1992年发表的杨山牡丹(中文名易为凤丹)Paeonia ostii的品种.

    关键词: 凤丹 牡丹 品种考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