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二维方法的多基原藏药沙棘鉴定

    作者:刘悦;刘川;谭尔;范刚;向丽;李晓东;张艺

    沙棘为典型多基原藏药,混用现象时有发生.该文旨在构建一种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二维鉴定方法,为沙棘药材的准确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应用ITS2和psbA-trnH序列以对中国沙棘、江孜沙棘和西藏沙棘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变异、遗传距离等,构建系统发育邻接(NJ)树.同时采用基于1 H-NMR代谢组学方法获得3种沙棘药材的代谢物指纹谱图,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DNA条形码结合1H-NMR代谢组学可以发掘3种沙棘种间的遗传和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并对3种沙棘进行准确鉴定.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建立的多基原藏药沙棘二维鉴定方法准确可靠,能为藏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郭志琴;郭强;朱枝祥;张水英;李春;柴兴云;屠鹏飞

    研究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理化数据及与文献相对照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从多刺绿绒蒿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齿苋酰胺E(1),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2),金圣草黄素(3),芹菜素(4),大风子素(5),对羟基肉桂酸葡萄糖酯(6),stigmast-5-ene-3β-ylformate(7),3β-hydroxy-7α-ethoxy-24β-ethylcholest-5-ene (8),β-谷甾醇(9).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获得,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 藏药甘扎嘎日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热增才旦;利毛才让;刘斌

    为了阐明藏药甘扎嘎日药效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甘扎嘎日(秀丽莓)Rubus amabilis干燥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咄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咄酮(2),l,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咄酮(3),山柰酚-3-O-(6"-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山柰酚(6),金丝桃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10),原花青素B4(11).化合物1~6,10~11首次从甘扎嘎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首次从悬钩子属中分离得到.

  • HPLC测定藏药“巴尔达尔”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刘川;文检;苏永文;张雨欣;蔡霞;张艺

    研究藏药巴尔达尔Hippophea gyantsensis黄酮类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采用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10个批次藏药巴尔达尔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功测定藏药巴尔达尔中山柰素-3-0-β-D-槐二糖-7-0-a-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0β-D-槐二糖-7-0-a-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0-β-D-葡萄糖-7-0-α-L-鼠李糖苷的含量.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江孜沙棘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 紫堇属藏药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尚伟庆;陈月梅;高小力;普尺;屠鹏飞;柴兴云

    我国有紫堇属植物约298种,其中特有10组219种,广泛用于藏医藏药.紫堇属藏药主要用于感冒发烧、肝炎、水肿、胃炎、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异喹啉生物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堇属植物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菌、镇痛、抗炎、保肝、抗氧化等,皆有明显的作用.该文对我国紫堇属藏药的种属、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对其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堇属藏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与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李轩豪;赵彩云;刘悦;万丽;贾敏如;谢彩香;张艺

    随着藏医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藏药材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升高,加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常用藏药材的资源匮乏、品种短缺,同时藏药长期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和多基原藏药品种多等问题.目前,资源短缺、质量控制标准落后成为制约藏医药事业和藏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因此,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藏药研究的关键,藏药资源调查和藏药标准化是目前工作的核心问题.该文就青藏高原藏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种质资源库的建立、野生抚育与人工繁育、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以及用DNA条形码、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诸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解决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品种鉴定和质量标准化等问题提供参考.

  • 藏药鉴定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作者:范刚;贾敏如;刘悦;张艺

    藏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是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藏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概述了近10年来藏药在品种鉴定、质量标准化及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DNA条形码、红外光谱、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实例,旨在为藏药的现代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藏药“蒂达”的基原、药性及功效的考证

    作者:文检;张艺;刘川;李轩豪;范刚;更藏加;古锐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 藏药药性理论探析

    作者:王学勇;吾布力·吐尔地;赵保胜;邵爱娟;伊力哈木·阿不都米吉;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刘春生

    藏药具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基于五源学说的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等理论较系统,富于宏观辩证,独具藏特色,部分理论极具科学性,具备了形成藏药药性理论的基本核心要素.然而藏医药典籍及文献中,尚未独见有藏药药性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而限制了藏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该论文以藏药理论的三大基本核心——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产生、衍生、相互作用关系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基于五源学说的藏药药性理论的形成,梳理了五源学说与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六味、八性、十七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了藏药性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的联系和类似之处,提炼了藏药药性理论的特色及科学性,以期为藏药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 藏药"蒂达"的名称与品种考证

    作者:钟国跃;古锐;周华蓉;王昌华;赵纪峰;刘翔;泽翁拥忠;秦松云

    采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用藏药材"蒂达"的名称、品种分类及其基原进行了考证和整理.结果表明,"蒂达"的名称、品种和基原极为复杂混乱,是导致其缺乏和难以制定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类似状况在民族药中普遍存在,反映出了对民族药进行品种整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古代文献对于药物基原的形态描述往往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仅根据文献考证难以准确确定其基原,在进行民族药品种整理时,还应"尊古不泥古",注重古今药材品种、基原的历史变迁和现实资源、临床使用状况的调查,并积极借鉴现代化学、生物活性评价等的研究成果,既继承民族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又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 藏药白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宗留留;骆桂法;吴立宏;王峥涛;刘海青;赵丹丹

    为了对藏药白花龙胆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白花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白花龙胆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7∶1.5∶1∶0.2)为展开剂,以大花龙胆及乌奴龙胆苷A为对照物质,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建立主要成分乌奴龙胆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以甲醇-0.02%磷酸水(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以三氯化铝试液为显色剂,白花龙胆中各成分在紫外光灯(366 nm)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的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的颜色荧光斑点;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乌奴龙胆苷A在10.01~400.3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 539.5X-33.339 (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 1.92%).19批白花龙胆药材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乌奴龙胆苷A的质量分数为14.48~31.51 mg·g-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24.21% ~ 31.60%,水分为11.25%~12.74%;10批代表性样品总灰分为4.64%~6.12%.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白花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

  • 气候变化背景下藏药黑果枸杞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

    作者:林丽;晋玲;王振恒;崔治家;马毅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藏药黑果枸杞在当代及未来的适生区分布格局,为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GAP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基于黑果枸杞149个分布数据及当代(1950-2000年)和未来(21世纪20-80年代)的气候数据,同时考虑3种温室气体排放场景,应用大墒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1)软件,定量地预测了黑果枸杞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发现:①黑果枸杞的当代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西藏境内也发现分布区;②黑果枸杞当代适生区总面积为284.506 949×104 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9.6%;③相对稳定区域为总适生区的25.2%;④气候变化背景下,相较于当代,其在21世纪20-80年代的适生区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中度适生区又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对黑果枸杞适生区总面积及生境适宜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双面影响.通过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的黑果枸杞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可为今后科学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黑果枸杞资源提供战略性指导.

  • UPLC-PDA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苷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作者:唐策;文检;王静;赵可惠;范刚;孟宪丽;邹忠梅;张艺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AcquityUPLCR BEH C18(2.1 mm×100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0.2%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325 nm,流速0.4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 μL.研究结果表明UPLC-PDA法定量分析翼首草10个化学成分在考察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6.30%~103.0%(n=9),RSD为0.72% ~2.9% (n =9).所建立U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中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 藏药四味黄芪散对慢性低氧损伤大鼠的影响

    作者:李胜;孙莉;靳国恩;李生花

    目的 观察藏药四味黄芪散对慢性低氧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海拔5 000 m),每组再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分为1、3、7、15、30天等5个亚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为常氧对照组,暴露于西宁大气环境(海拔2 260 m)不干预.低氧药物组予藏药四味黄芪散混悬液(0.1 g/100 g)灌胃,低氧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30天.分别于暴露低氧时间结束后检测肺动脉压(Ppa)、左右心室比值[RV/(LV+ S)]、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对照组大鼠Hb、Hct、Ppa和RV/(LV+ S)均升高(P<0.01),并随着暴露低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与低氧对照组比较,低氧药物组大鼠Hb、Hct、Ppa和RV/(LV+ S)水平降低(P<0.01),且低氧环境中,低氧药物组大鼠Hb、Hct、Ppa和RV/(LV+ S)平均增幅值亦较低.结论 藏药四味黄芪散能够预防慢性低氧对机体的损伤.

  • 藏药夏萨德西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泽尔戈

    探究藏药夏萨德西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0例,3次/d,31丸/次。疗程结束后,显效551例,有效125例,无效4例,恶化0例。显效患者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从疗效结果显示,夏萨德西丸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

  • 藏医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扎西顿珠;普琼;丹巴;多吉次仁;巴桑;米玛普尺;德吉;益西卓玛;德吉

    目的:评价藏医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昂仁县藏医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给予藏药结合涂擦及扎美疗法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藏医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腰臀部不适、下肢疼痛发麻、足趾疼痛麻木等各项症状,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在治疗前后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藏医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记2005年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作者:《中医药管理杂志》编辑部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奇正藏药集团独家协办的2005年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于2005年5月29日~6月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明会、秘书长李俊德、副秘书长曹正逵,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存文、甘肃中医管理局局长鄢卫东,奇正藏药集团总工程师李富银,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科分会秘书长、系列杂志负责人及各省级学会秘书长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曹正逵副秘书长主持.李俊德秘书长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汇报了2004年的工作情况及2005年的工作安排.

  • 藏药溶脂胶囊干预超重和肥胖症患者33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业;李斌

    目的 观察藏药溶脂胶囊干预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33例受试者每次服用溶脂胶囊4粒(每粒0.41g),每日2次,连续服用12周,观察干预前后其体脂参数、证候学积分、血脂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 结果 干预后体脂参数、证候学总积分均降低(P<0.05或P<0.01),体重临床控制总有效率为54.54%;证候学积分有效率63.64%;干预后血脂明显降低(P<0.05或P<0.01).试验中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藏药溶脂胶囊对超重和肥胖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帕朱胶囊治疗中晚期肺癌60例

    作者:周宜强

    帕朱胶囊是以著名藏医药学家帕朱大师潜心研究的经典处方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制成的一种抗肿瘤藏药.动物试验表明,该药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我们运用帕朱胶囊对中晚期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消癌平片进行对比,旨在对帕朱胶囊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

  • 藏药质量标准现状及其研究对策

    作者:毛萌;任小巧;杨秀岩;郭慧娟;祝日荣

    总结分析我国藏药药材质量标准、藏药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藏药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方面,首先应该建立基于藏医药理论体系,以藏药药性理论为指导,结合藏药临床应用实际的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强组方中藏药材的质量标准以及藏药(药材、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同时将药品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指标与含矿物质、重金属、毒性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藏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通过制定合理严谨科学的藏药质量标准,保证藏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为更好推广藏药、发展藏医药卫生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013 条记录 9/51 页 « 12...6789101112...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