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史高峰;黄新异;鲁润华

    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是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生长在海拔3 000~4 850 m的高山草甸、倒石堆、碎石带上.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该植物为常用的藏药,其藏药名为洪连,全草人药,藏医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发烧、肾炎、肺病、阴道流黄黑色液物、湿热泻痢、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综合性毒物中毒及"心热"等疾病.经药理实验证明,该植物具有体外抑菌、抗炎、降血糖和抗肿瘤等药理功效[1].但有关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报道较少.作者对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软脂酸单甘油脂(palmitic monloglycerol ester,Ⅱ),琥珀酸(succinic acid,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Ⅴ).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灰绿黄堇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张莉;王继生;任凌燕;刘玮;张芳

    灰绿黄堇为罂粟科植物灰绿黄堇Cordolis adumcon Maxim.的干燥块根,又称蛇含七,在藏药中又称为巴牛丝哇.它是一种具有较好止痛作用的草药,有较好的消炎、利胆、排石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胆石症[1],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然而至今未见对其进行详细生药学研究的报道.

  • GC测定藏药四味藏木香汤散中土木香内酯的含量

    作者:热增才旦;童丽;利毛才让;李文渊;王英峰

    四味藏木香汤散系藏族验方,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都有记载,由藏木香、悬钩木、宽筋藤、干姜组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功用解表、发汗;用于瘟病初期、流感初期、恶寒头痛、关节酸痛、类风湿关节炎、发烧[1].

  • GC法测定藏药玛努巴扎中的土木香内酯

    作者:童丽;热增才旦;李文渊

    藏医常用药玛努巴扎的使用早见于藏医著名典籍<四部医典>[1],藏药<晶镜本草>记载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以玛努巴扎为名人药,可以治疗气血扰乱引发的疾病,临床应用广泛[2].<中华本草·藏药卷>直接将玛努巴扎以土木香为名收载,其功能主治为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主治风血交抗,背痛,"木布"病,使潜伏疫热表现在外[2].

  • 藏药抱茎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作者:陈桂琛;卢学峰;孙菁;周国英;陈志国;宋文珠

    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Smith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四川及甘肃南部等地[1].

  • 藏药牦牛骨炮制研究

    作者:黄一平;段金廒;季锡中

    牦牛骨为牛科Bovidae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的四肢骨,味辛、性温,归肝、肾经;功能温补祛寒,强筋健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膝软弱.现代分析表明牦牛骨含有钙、铜、锌等多种元素和骨胶肽、多糖等,其促进骨骼发育和骨伤愈合的成分含量比一般食草动物骨骼高.由于生牦牛骨质地坚硬,不利于成分的溶出,炮制的目的在于使牦牛骨质地酥脆,便于成分的溶出;辅料醋能引药入肝经,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传统藏医药理论认为牦牛骨内在成分起滋补祛寒作用.因此,作者以牦牛骨水溶性浸出物和钙含量为指标,首次对牦牛骨进行了炮制研究.

  • 肝能滴丸的成型工艺

    作者:朱军;袁海龙;方芳;韩晋;杨明

    藏药波棱瓜子系葫芦科波棱瓜属植物波棱瓜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Ser.) Baill.(H.caudigerum Wall.)的干燥成熟种子,藏药名色吉美多;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及印度、尼泊尔等国,主要为藏医院使用,用药历史悠久.藏医认为其能泻肝火、胆热、解毒,用于治疗赤巴病、肝病、胆病以及消化不良[1].

  • 藏药的现状及其现代化思考

    作者:阳长明;侯世祥;李超英

    目的:概括藏药制剂研究的现状,探讨实现藏 药制剂现代化的措施与途径。方法:分析了藏药制剂的特点,并从 藏药制剂、藏药质量标准和藏药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对藏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从人才培养、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与药理学研究、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 对实现藏药现代化进行了探讨。结果和结论:藏药距现代化的要求 还有很大差距,为了促使藏药走向世界,应大力加强其现代化研究,提高藏药质量。

  • 藏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李隆云;次仁巴珠;占堆;卫莹芳

    目的:阐述藏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为藏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们从事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实践和研究现状,对21世纪藏药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剖析.结果:对藏药的本草考证与文献整理、药性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与保护、质量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2l世纪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与热点.结论:藏药资源应加强品种考证与整理、药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涉及常用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常用藏药质量、优质资源、濒危藏药的野生变家种及有效方药的新药开发研究,将是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与热点.

  • 乌头属藏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华;林丽美;王智民;李春;李钟

    我国毛茛科乌头属藏药植物达60种15变种,该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类型的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为二萜生物碱,此外还有黄酮、酚酸以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乌头属藏药中分离得到了339个化合物.该文将对乌头属藏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凤;张和新歌;白睿峰;杜冰瞾;高小力;屠鹏飞;柴兴云

    多刺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种高山植物,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多刺绿绒蒿既是一种珍稀高山花卉,又是一种藏族传统习用药材,为40余种藏药复方所收录,其具有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胸背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刺绿绒蒿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初步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心肌保护等功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该文对多刺绿绒蒿的生态资源、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多其生态保护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基于大熵模型的藏药翼首草生态适宜性研究

    作者:唐策;文检;张雯;苏锦松;谢彩香;张艺

    研究翼首草的生态适宜性,为翼首草GAP种植选址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通过中国数字标本馆、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收集67个翼首草分布点,利用Maxent和GIS技术对翼首草进行适宜性分析.发现翼首草潜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云南西北部、甘肃南部;对翼首草生长和分布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2%)、暖季风降水量(14.4%)、降水量变异系数(7.2%)、干季度平均温度(3.5%)、土壤导电率(3%)、阳离子交换总量(2.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2.2%).应用Maxent模型对翼首草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其准确度高,可为翼首草野生抚育及GAP种植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及其生态适宜性研究

    作者:苏锦松;赵彩云;文检;刘川;谢彩香;张艺

    为了解决野生藏药资源日益濒危问题,推动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适宜区的发展和提供人工栽培种植新方法,该文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应用偏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该文基于Maxent模型结合运用ArcGIS软件,对中国沙棘进行适宜区区划研究.分析得出不同产地间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差异明显,且影响槲皮素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1月份均降水量和8月份均降水量,影响山柰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冷季度降水量、12月份均降水量和3月份均气温,影响异鼠李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8月份均降水量、1月份均降水量、冷季度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在我国地区分布的适宜指数为0~0.708,适宜区面积59.0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13%,较适宜区面积达55.2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5.73%.对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及中国沙棘生态适宜性研究,该法操作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为藏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藏药臭蒿及其近缘种药材的ITS2DNA条形码鉴别

    作者:任瑶瑶;江南屏;刘睿颖;宋良科;谭睿;顾健

    臭蒿Artemisia hedinii有清热凉血,退黄,消炎的功能,在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蒿属植物种类繁多,在青藏高原分布广泛,且其外形较为相似,传统鉴定方法难以准确快速鉴定.文章以ITS2序列为DNA条形码,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定臭蒿及其易混蒿属藏药植物的方法.从青藏高原采集蒿属藏药21个样品,分别提取样品DNA,对ITS2目标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其ITS2序列信息;并从GenBank上下载同属序列11条;运用MEGA 6.0对所有32条ITS2序列进行对比,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进化树,并比较样本ITS2序列间的二级结构差异.结果显示:臭蒿、牛尾蒿、黄花蒿、艾蒿的遗传距离较近,但四者种间小距离均远大于种内大距离,NJ树显示4种蒿属植物种内之间各单独形成一个分支,ITS2序列二级结构也显示出差异.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达到对臭蒿及其近缘蒿属藏药植物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和鉴定的目的,准确地弄清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的目的,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ITS序列的藏药“川布”的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杨耀华;赵志礼;嘎务;米玛;孟千万;倪梁红

    目的:对常用藏药川布进行品种整理.方法:野外实地考察,经典分类学鉴定,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确定西藏产川布的2种基原植物为大戟科大戟属的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前期基础工作表明,在甘肃藏区所使用的川布,基原植物为甘肃大戟E.kansuensis;序列分析显示,高山大戟E.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的完整序列(ITS1-5.8S-ITS2)总长度均为646 bp:其中ITS1区为261 bp,ITS2区为221 bp,5.8S编码区为164bp;高山大戟E.stracheyi的ITS 1区序列在72号位具有1个杂合位点(C/G).结论:nrDNA ITS区序列在藏药川布及来源于大戟属的中药品种的鉴定中具有很好的种间分辨率,可用于川布及其相关品种的分子鉴定.

    关键词: 藏药 川布 ITS区 大戟属
  • 拉萨市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卢杰;兰小中

    目的:调查研究拉萨市濒危藏药植物种类、含水率、生物量及资源量.方法:采用样地-样方、踏查式、走访式、取样烘干等方法调查分析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结果:拉萨市共有37种濒危藏药植物,隶属22科34属.大部分藏药植物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大于地下部分的含水率,整株含水率高的是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为91.97%,低的是梭砂贝母Fritillarin delavayi仅为25.99%.粉枝莓Rubus biflorus平均单株生物量高,为1 830.480 g,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低,仅为0.291 g;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根冠比大,为5.313,小的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0.286.产量高的是暗红小檗Berberis agricola,为18.000kg· hm-2,低的是伞梗虎耳草Saxifraga pasumensis,仅为0.007 kg·hm-2.拉萨市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储藏量为15 683.697 t,暗红小檗储藏量高,为7 690.230 t,占总的49.03%,伞梗虎耳草蕴藏量小,为2.393 t,仅占总的0.015%.结论:拉萨市濒危藏药植物种类多、分布不均、蕴藏量大、经济价值高,建议更新藏药植物濒危等级、加强科学研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 藏药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调查

    作者:洪道鑫;苏锦松;文检;张静;张艺

    为了更好地了解藏药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狭叶红 景天的适生生境,保护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促进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采取走访 与野外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蕴藏量估算法对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4个省16个县的狭叶红 景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个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种群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很多 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16个县当前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蕴藏量 约1 100 t,目前四川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资源量大.同时,狭叶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调查中发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防沙治沙狭叶红景天基地.通过调查,为狭叶 红景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藏医学药用报春花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整理研究

    作者:王昌华;喻本霞;周华蓉;刘翔;张植玮;钟国跃

    对藏医学中药用报春花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报春花科植物共有3属44种(含变种),涉及以藏文名计药材品种17个,以汉文名计药材24个,与中药交叉使用品种1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藏文名药材6个,涉及原植物6种,分别占35%,14%;收载汉文名药材品种7个,涉及原植物7种,分别占30%,16%.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汉文名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质量控制方面仅有性状、显微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规范藏药材的名称和基原,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藏医药产业技术进步.

  • 常用藏药“蒂达”(藏茵陈)基原物种药用合理性及资源利用价值评价

    作者:钟国跃;阳勇;冯婷婷;王海军;陈志锋;刘翔;王昌华;赵纪峰;罗维早

    目的:对“蒂达”各品种不同基原植物药用合理性及其资源利用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共有特征峰、结合SPSS聚类分析方法,评价“蒂达”不同品种基原植物的成分组成相似性.结果:“蒂达”不同品种涉及的来源有龙胆科獐牙菜属、花锚属、扁蕾属及肋柱花属共15种1变种33个样品,指纹图谱全谱相似度较差;以10个共有峰成分的相对面积聚类,其基原植物可分别聚为4个组;上述4个属的属间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其中獐牙菜属不同种间成分组成变化较大,而其他各属种间成分组成相似度较高.结论:上述龙胆科4属植物均含有具有保肝利胆生物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山)酮类及三萜类成分,藏医学将其归为“蒂达”一类药材使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鉴于“蒂达”类药材不同基原各品种间在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大,分别制定各品种的HPLC指纹图谱,是鉴别和控制各品种质量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控制各基原品种质量.

  • 藏药蓝、黑、杂色3类榜间品种考证研究

    作者:付林;古锐;马逾英;泽翁拥忠;降拥四郎;张静波

    “榜间”即藏药龙胆花,具有解毒及治疗各种热症、喉炎热闭的功效,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藏药常用药物及大宗药物,“榜间”在多个国药准字号的藏药复方制剂均作为主要原料,用于止咳平喘、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其商品药材在青海、四川、西藏等地药材市场和土特产门市均有出售.但由于藏医药文献对“榜间”常采用“分类式”的记载形式,如根据花色将其分为白、蓝、黑或白、蓝、杂色,导致品种复杂的问题依旧存在.该研究对蓝、黑、杂色榜间品种进行了系统地整理,采用文献整理与医院、药厂、市场调研相结合考证其基原植物的方法,阐明其主流药材.终确定文献记载其来源共有14个种、3个变种,市场主流品种则来源于多枝组华丽系龙胆,以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为主,以同组同系的华丽龙胆G.sino-omata、线叶龙胆G.lawrencei var.farreri为辅.提出制定质量标准的建议,对“榜间”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对该药的临床、科研和开发有实用价值.

1013 条记录 7/51 页 « 12...45678910...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