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炮制对中药功效的作用

    作者:郭晓

    目的 探析中药炮制对中药功效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共收治中药治疗患者126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3例,给予其未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63例,给予其经过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炮制能够有效提高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其中药成分含量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对其药性的有效改善,从而降低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在大程度上确保中药的药效发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影响中药功效因素举隅

    作者:姜建都

    许多中药无论单用还是配伍组方,均可随着用量的大小、配伍的变化、炮制的不同和煎煮的各异,功效或有递增,或呈双向性,或表现出功能的多样性.

  • 影响中药功效因素举隅

    作者:姜建都

    许多中药无论单用还是配伍组方,均可随着用量的大小、配伍的变化、炮制的不同和煎煮的各异,功效或有递增,或呈双向性,或表现出功能的多样性.

  • 麦冬补气作用刍议

    作者:武世豪;杜金行

    麦冬常见功效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也有古代文献指出其具有补气功效.麦冬作为养阴生津药其补气作用与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输布密切相关.麦冬补心气可用于气虚之水肿,益气摄血可用于咳血.麦冬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与以黄芪为代表的诸多补气药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麦冬具有补气作用.与常用补气药相比,麦冬甘寒,以补心肺之气见长,具有补而不腻、补而不燥之特点,当心肺气阴两虚时可首选麦冬.

  • 针灸腧穴与中药之间的功效对应关系初探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殷克敬

    长久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医讲求天人相应,在自然界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药物可以解除人们的病苦,而在人体身上,同样也有很多腧穴能够发挥满意的治病作用,那么,腧穴和中药之间究竟有没有某种必然联系呢,这在我们整个中医学界、针灸学界尚无人提及.基于这一开拓性观点,笔者愿对此加以探讨,以翼成为此项研究的引玉之砖.

  • 中药药理临床应用心得

    作者:孙炳玉;马海萍;尹继全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作用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必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与中药功效及配伍原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 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轶鑫;于善江;于有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并增加骨脆性和骨折风险的[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则以骨质形成减少为主,或因高原缺氧致脏器功能早衰形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疾病等原因和不良嗜好引发.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而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国家已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攻关的三大老年疾病之一.本综述曾以中药功效分类介绍了部分具有抗OP 作用的单味中药,包括解表类药[3]、活血化瘀类药[4]、补肾类药[5,6],还有几味药因无法归类,故单独介绍如下.

  •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浅析

    作者:吴参;齐敏;王彬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作者: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

    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王耘;张燕玲;史新元;乔延江

    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闻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

  • 从"方药离合"浅析以组方药物判断方剂功效的利弊

    作者:雍小嘉;蒋永光;韩佩玉;曹莉

    方剂功效由组方药物配伍产生,但方剂之功效不能与组成药物的功效完全划等号,即存在"方药离合"关系.本文尝试从中药与方剂功效的异同点来分析由中药功效总结方剂功效的利弊因素,并探讨其解决方法.

  • 《普济方》中美容补益经方十精丸的功效及现代药理考略

    作者:陈丽娟;杨锐;王业秋;王加志;刘斌;马伟

    笔者通过查阅十余本中医药古医籍及十数篇现代药理学文献,整理归纳了《普济方》所载复方十精丸的单味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作用,阐述了十精丸的组方特点、组方主旨要义.文献充分显现了十精丸的美容补益作用.终归纳总结,提出十精丸能补肾养心,益智平肝,驻颜防衰,是美容补益的良方.

  • 中药功效语义网络的构建

    作者:高博;朱彦;刘丽红;贾李蓉

    本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录的中药饮片功效为研究对象,确立了中药功效的小单位——“动宾”短语,宾语即中药的作用对象,分为5个层级:脏腑、基本物质、病因/病理产物、部位、症状;动词即中药的作用类型或性质,分为以“和”为中点的三条相交的动词轴,即“升-下”“补-消”和“温-清”.由此构建了中药功效坐标系统,能够将中药功效小单位的“动宾”短语在坐标系统中准确定位,根据它们在坐标中所处的位置产生了“并列”“相反”“为用”3种语义关系;在坐标系统之外设立了语义关系“因果”,不至于割裂了中医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性;并通过“近似关系”的设立,减少了数据冗余和重复计算.由此构建了中药功效语义网络.该网络的优点是同时具有了空间直观性和相关性,根据坐标定位,能够方便判断出中药功效间的关系,且使得两组功效间距离的计算具有了可能性,并为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连建伟教授《神农本草经》药物效用解难举隅

    作者:徐宇杰;胡正刚;连建伟

    连建伟教授擅于挖掘《神农本草经》药物所载功效,并运用于临证,疗效甚佳.文章通过对连建伟教授根据《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功效指导临证的验案分析,展现连教授对《神农本草经》几味药物效用的解难,体悟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及连教授“学好中医经典之目的是为了指导当今之临证”之教导,值得青年中医师深刻体会与学习.

  • 中药剂量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作者:谢蓉丽;涂凡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其原来的功用,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其各具特性的群药物连结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使其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适应病证的治疗需要.此即所谓"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 从人参药证的历史演变谈中药功效合理评价的意义

    作者:柴程芝;刘志刚;黄煌

    中药的功效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由初的亲自实践并加以记载到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并用于指导临床,在此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医学水平、用药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表述上存在随意性大、一致性差、缺乏规范等问题[1-3].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丰富了中药的功效,但是,由于医家个人见解和用药经验的差异,主治范围的扩大暴露出某些基本理论容量的不足,一语多义的现象普遍存在[4-5].

  • 风药亦为活血药谈

    作者:胡东鹏

    风药作为中药综合药性的一部分,早见于李东垣的药类法象和用药法象.传统意义上的风药大多分布在现代中药功效分类法的解表药、祛风湿药及平肝熄风药中.笔者现从风药的古代本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现代临床应用及自我临床实践验案等方面探讨风药的活血化癖作用.

  • 基于分类关联规则的中药功效与药味关联关系研究

    作者: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目的 为中药药性五味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味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 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980味中药的五味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效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小支持度阈值为0.5%,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 共挖掘出涉及甘、辛、苦3种药味的分类关联规则21条.具有生津止渴、补气、补阴、润肺、补肺、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止咳、补气&补血、润燥、除烦、补脾益气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甘”;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温中、散寒止痛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辛”;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止痛&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苦”.结论 本研究挖掘出的功效与甘、辛、苦三味之间的关联规律完全基于大量中药数据,后续还需通过各种试验多方验证以构建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 基于文献分析的麦冬潜在功效探讨

    作者:曹景诚;梁茂新

    通过考察麦冬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简称《中国药典》)中所载功用,确认古本草中记载的麦冬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对其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古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清热泻火、解毒消痈、驻颜、健胃消食、消痞散满、益精种子、止痛等潜在功能,以及古代含麦冬复方所治热病、伤寒、疮疡、虚损、呕吐、中风、痞满、头痛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驻颜、平肝熄风、消痞散满、清热泻火、益精种子是麦冬的潜在功效.

  • 浅析中药功效的可变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赵明敬

    同一种中药临床使用时,其疗效常可发生一定的变化,即疗效可以是从无到有,或者从有到无,也可以是增强或者减弱,这叫作中药功效的可变性.产生这种可变性的因素对临床疗效有较大的影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之: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