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NF-α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肾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运涛;姜茹;袁建林;汪涌;邵晨;秦卫军;秦军;张更;刘贺亮

    目的:探讨TNF-α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肾癌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人肾癌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TNF-α和多西紫杉醇的联合作用下观察其对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Bcl-2基因mRNA表达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TNF-α组、多西紫杉醇组及对照组相比,TNF-α和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组可抑制肾癌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且肿瘤体积明显减少(P<0.01).Bax mRNA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水平下降,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TNF-α和多西紫杉醇对肾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引起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高,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加速凋亡而实现的.

  • HIF依赖性表达的自杀基因抑制肾细胞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军叶;郭鹞;郭国祯

    目的:探讨依赖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依赖性表达的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肾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借助DNA重组技术构建HIF依赖性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RE/hCMVmp-BCD.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菌胞苷脱氨酶(bacterial cytosine deaminase,BCD)的表达,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人肾细胞癌786-0细胞对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的敏感性,裸鼠移植瘤试验观察Ad-5HRE/hCMVmp-BCD/5-FC对786-0细胞移植瘤的抑制效应.结果:786-0细胞感染Ad-5HRE/hCM-Vmp-BCD后,可诱导BCD蛋白的表达,并显著提高细胞对5-FC的敏感性.裸鼠移植瘤试验结果显示,Ad-5HRE/hCMVmp-BCD/5-FC可抑制肾细胞癌移植瘤的生长.结论:HIF依赖性表达的Ad-5HRE/hCM-Vmp-BCD/5-FC自杀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肾细胞癌生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丽颖;张振;王凯;赵泓帝;邵志强;郭丰富

    目的:研究Notch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2例肾透明细胞癌、40例癌旁肾组织中Notch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 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42/52)、30.0%(12/40)(P<0.05);Notch1蛋白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TNM分期、Fuhrman分级、远处转移有关(P<0.05);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7 ± 0.044、0.153 ± 0.038(P<0.05).结论:Notch1蛋白及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但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有待探讨.

  • 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诊治体会(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费尚春;周明;贺兴军;祁乐中;王小祥;范其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临床特点、诊断、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其中3例接受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癌栓取出术,1例接受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癌栓取出术,1例行靶向药物治疗.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213.7 min(135~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50.0 ml(600~3500)ml,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2.2(5~30)个月,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复发、远处转移表现.结论: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条件合适患者可采用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方式,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多学科合作、严密监测、预防癌栓脱落,术前采用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可能降低癌栓等级、手术难度.

  • 系统性炎症反应对二线分子靶向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杜乔;赵波;康启源;李颖毅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对二线分子靶向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3例使用一线TKI治疗失败后接受二线mTT的mR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炎症标志物水平对使用二线mTT治疗患者的PFS和OS进行评估.此外,我们对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CRP 、NLR和 P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779、0.619和0.655,无显著差异.相应的截止值分别为0.48、2.53和183.CRP(n=40)、NLR(n=31)与PLR(n=22)水平较高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低于较低CRP、NLR和PLR水平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CRP是PFS和OS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系统性炎症反应与使用二线mTT的mRCC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CRP可以作为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肾细胞癌患者肾切除术前放射学和术后病理学测得肿瘤大小差异的比较分析

    作者:朱江;张生军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肾切除术前放射学和术后病理学测得肿瘤大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肾细胞癌患者108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放射学肿瘤大小定义为CT扫描测得的肿瘤大直径;病理学大小定义为手术标本或病理检验测得的肿瘤大直径.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体重指数(BMI)、组织亚型及手术类型等.结果:108例患者肾肿瘤的平均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4.85±1.13) crnvs (4.02±1.04) cm,P=0.04],二者相差0.83 cm.其中,除T2期外,在T1a和T1b期时患者肿瘤的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肿瘤放射学大小也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但对于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4例患者肿瘤降期但其比例在性别、手术方式及组织类型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病理检验相比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大小在放射学测量中易被高估,部分肿瘤T分期降期.但对于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两种方式测量大小无明显差异.

  • 波形蛋白在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建国;任选义;江海波;代翠莲;陈静

    目的: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52例手术切除的RCC组织和12例癌旁肾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分析vimentin表达与R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vimentin在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3%,在R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透明性肾细胞癌(ccRCC)、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和嫌色性肾细胞癌(CR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101/114)、72.2%(13/18)和11.8%(2/17),其在ccRCC和PRCC的阳性表达均高于CRCC,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阳性表达与ccRCC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波形蛋白的表达与肾癌病理类型关系密切,提示vimentin可辅助RCC的病理分型鉴别诊断.波形蛋白在透明性肾细胞癌普遍高表达,提示其在ccRCC的诊断上有一定意义,但尚不足以评估ccRCC的恶性程度.

  • 迁移侵袭抑制蛋白在肾细胞癌及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陶光晶;严奉奇;马柳疆;李霞;许秀丽;袁建林;武国军

    目的:探讨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hibitor protein,MIIP)在肾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肾细胞癌病理组织84例,包含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分析MIIP在肾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II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95%,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细胞癌临床分期中MII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期54.55%,Ⅱ期40.54%和Ⅲ期13.89%,Ⅲ期分别与Ⅰ期、Ⅱ期相比较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与Ⅱ期比较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I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肾组织减少,其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迁移有关.

  • cyclin D1和kip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姜亚卓;杜双宽;陈娟;曹伟;程永毅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D1和kip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期获得评估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方法:将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按半定量方法进行结果判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yclin D1和kip1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D1和kip1在不同性别组、年龄组和直径组肿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和kip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肿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kip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0).cyclin 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结论:cyclin D1和kip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呈现一定规律,可以作为判断肾细胞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点选择.

  • Twist在肾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丹子军;石炳毅;于涛;李州利

    目的:研究twist的表达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恶性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wist在RC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Fuhrman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wist在RCC阳性表达率为73.1%,显著高于其在对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5.4% (P <0.05).twist在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在小于及大于49岁组中分别为69.2%、76.9%;在男、女组中分别为75%、71.9%;T1+2及T3+4期分别为61.3%、90.5%;在G1、G2及G3组依次为41.7%、80.8%、85.7%;在无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0%、90.9%.统计学分析提示twist表达差异在T分期、Fuhrman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wist在肾细胞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强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5).结论:twist在肾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肾癌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肾癌诊断及治疗新的标记物.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丽霞;黄海建;余英豪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透明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并诊断的16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男性14例,女性2例,发生于左右肾各8例.临床无明显症状,大部分为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而入院,部分有腰酸腰部胀痛表现.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结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临床上单靠影像学不易被确诊,确诊需依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常规石蜡病理和免疫表型结果.需与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单纯性肾囊肿,先天性多囊肾,多房囊肿性肾瘤,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相鉴别.

  • 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术后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伟;刘任功;罗辉;赵亚昆;仇宇;祝清国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 -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 HIF-1α和PTEN基因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杨文增;申岩;张彦桥;马涛;崔振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HIF-1α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肾细胞癌、40例癌旁肾组织,10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中PTEN及HIF-1α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TEN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阳性表达组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2.3%,PTEN阴性表达组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5.7%,两者显著负相关(r=-0.419,P<0.01).结论:PTEN及HIF-1α的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进展的指标.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及MCP-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侯四川;白鑫;高健刚;孙小庆;朱磊一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MCP-1定量.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表达情况.实时RT-PCR定量检测MCP-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肾癌组患者血浆中MCP-1(203.5±155.8)pg/ml较非肿瘤组(92.1±35.2)pg/ml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3.3%(22/3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肾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作者:闫润林;王林辉;孙颖浩

    目的: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8年10月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下腔静脉癌栓I级(肝下水平)11例、Ⅱ级(肝后水平)3例、Ⅲ级(肝上水平)1例、Ⅳ级(右心房水平)1例.结果:1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9±4.3)个月(6-48个月),2例失访,1例死亡.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 Id1在肾细胞癌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于小玲;尚芳芳;徐晓慧;姜长青;徐文华

    目的:含双螺旋环的Id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or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在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近年研究显示其高表达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了肾正常组织、肾良性囊肿和肾癌中I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肾癌细胞分化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肾癌旁正常组织、38例肾细胞癌和10例肾良性囊肿组织中Id1的表达.用JD801形态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Id1蛋白在正常肾组织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高表达;在肾良性囊肿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减少;在肾癌细胞中均阳性表达(38/38).颗粒细胞癌中Id1的表达水平高,其次为混合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表达量较少.结论:人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高表达Id1;良性囊肿组织中Id1表达减少;肾癌组织中Id1蛋白有广泛表达,且分化差的癌细胞类型表达量高,表明Id1与肾癌细胞的恶性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 青年和老年肾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张强;刘勇;陈涛;王永强

    目的:对比分析年轻(年龄≤40岁)和老年(年龄≥70岁)肾癌患者在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探讨年龄与肾癌发病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76例肾细胞癌患者中的41例年龄≤40岁和64例年龄≥70岁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年龄≤40岁组的肾癌患者中,男女比例(0.78)明显低于年龄≥70岁组(2.37)(P<0.01);年龄≤40岁组偶发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70岁组(P<0.01),年龄≤40岁组比年龄≥70岁组透明细胞癌分化程度更好(P<0.01)且有更好的临床分期.结论:男性患者的比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年轻患者偶发肾细胞癌的发生率更高;年轻患者肾癌具有临床分期早,细胞分化好,病理分级低的特点.

  • 肾癌根治术后生物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蕾;孙志华;易铁男;张晓灵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行肾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术后用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B组用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生存率.结果: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早期(Ⅱ-Ⅲ期)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Ⅲ期)肾癌根治术后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肾癌有效,疗效优于仅用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

  •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作者:岳晓龙;张玉峰;孙世平;邵勇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资料,4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4~75岁,平均55岁,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5例均行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 T1N0M0 2例,p T2N0M0 1例,p T3N0M0 2例.病理分级:G12例,G21例,G32例.随访1至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 针对 DNMT3多靶点 siRNA 的构建及对肾细胞癌786-0细胞的影响

    作者:梁亮;闫召峰;高杨;赵华才;申俊龙;孙羿;程永毅

    目的:设计、验证针对 DNA 甲基化转移酶3家族同源保守区域的多靶点 siRNA,体内、外评价同时沉默 DNMT3对肾细胞癌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 DNMT3A/3B 的同源保守区域,设计制作针对二者同源区域的2对 siRNA 序列(siDNMT3A/ B -1及 siDNMT3A/ B -2),以 Western 印迹法验证沉默效率。转染肾细胞癌786-0细胞系后,分别以体外、体内实验验证其对于肾细胞癌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针对DNMT3A/ B 同源保守区 siRNA 序列,能够显著降低 DNMT3A 及3B 的蛋白表达,并可以显著降低786-0细胞划痕迁移、增殖、侵袭能力,其侵袭、增殖关键基因(Ki -67、Vimentin、VEGF、CD31、MMP2)表达显著下调。体内研究证实,敲除组小鼠皮下瘤生长速度显著降低伴总体生存率显著延长(P <0.05),且皮下瘤内侵袭、增殖关键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 <0.05)。结论:基于 DNMT3同源保守区域可获得多靶点有效 siRNA;靶向下调肾细胞癌786-0细胞系 DNMT3A 及3B 表达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靶向 DNMT3是肾细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1443 条记录 67/73 页 « 12...64656667686970...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