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估

    作者:郑朝恩;张峰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应用益赛普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24周,分别在第0、6、14、2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为ASAS(20、50、70)、脊柱痛、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脊柱侧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AS(20、50、70)、脊柱痛、胸廓扩张度、脊柱侧弯、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脊柱痛、晨僵时间及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SAS20、50、70)、胸廓扩张度、脊柱侧弯、踝间距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治疗活动性AS疗效显著,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

    作者:陈朝伟;赵刚;汪号广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9例同期行双侧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1髋,非骨水泥型假体25髋.结果: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7髋,良13髋,可6髋,优良率83.33%,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 强脊的比较影像诊断

    作者:霍学军

    目的:研究MRI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7例,分别采用CT、MRI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影像学结果的有效率.结果:通过观察CT、MRI检查皆为阳性65例,CT诊断阳性、MRI诊断阴性8例,MRI诊断阳性、CT诊断阴性15例,CT及MRI诊断皆阴性24例,MRI诊断可疑、CT诊断阴性5例,MRI诊断可疑、CT诊断阳性0例,MRI诊断可疑、CT诊断可疑6例,MRI诊断阳性、CT诊断可疑8例,MRI诊断阴性、CT诊断可疑1例.对两项影像学检查进行关联性分析,P<0.05,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致性,对检查结果进行优势性检验发现总体阳性率有差异,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RI的影像学检查阳性结果高于CT.结论:MRI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假阳性率较高,相对昂贵,本研究不支持使用MRI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帆;刘小虎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 R I与C 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共120例,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 R I与C T进行诊断,以此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在分级诊断0级和Ⅰ级病变患者的诊断中,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 R I检查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2骶1关节突病变以及骨髓水肿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检出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两方面的检出率明显比M R I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方面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过程中,MRI与CT本身具备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其中CT扫描的分辨率相对较高,而MRI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各种病变情况有效的现实出来,诸如脂肪沉积和关节软骨异常等,进而可以为临床的发现、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施崇敏

    目的:探析X线、CT、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出93例,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X线、CT和MRI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X线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69.89%显著低于CT的89.25%和MRI的94.62%,P<0.05;而CT的诊断符合率与MRI诊断符合率差异不明显,P>0.05;在对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上:X线检查对1级、2级的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和MRI,P< 0.05;在3级和4级的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上三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诊断价值高,尤其是在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诊断上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AS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CT与MRI平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叶亮;卢淑梅

    目的: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 T和M R I诊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分别对其进行CT以及MRI的平扫诊断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在检查分级情况上,在0级和Ⅰ级方面,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在Ⅱ级、Ⅲ级以及Ⅳ级方面上,两种检查方法不存在较大的差异;CT检出骨质硬化和骨质侵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结论:MRI能够将患者关节软骨异常、骨髓水肿以及脂肪沉积等改变情况清楚显示出来,CT能够将骶髂关机病变的分级情况清除显示出来.

  • 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杜景俐

    目的:分析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应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的5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行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对比50例患者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CT与MRI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时,CT和MRI对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且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手段.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磊;卞光军;段新秀;胡潇尹;苗重昌

    目的:观察研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5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对比这三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经检查结果对比发现,X线的检出率为56.3%,CT的检出率为83.5%,MRI的检出率高,为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相比之下,MRI对组织病变的检出率更高,能够准确的呈现患者关节的病灶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优势,临床应用意义较高.

  • 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

    作者:曹全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于住院后3d内完成磁共振与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以骶髂关节为主.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结果示,92例患者中Ⅰ级病变者15.2%,磁共振诊断结果示,92例患者中Ⅰ级病变者38.0%,磁共振检出率更高,P<0.05.螺旋CT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增生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诊断骨髓水肿、骶髂关节突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螺旋CT,二者比较,均P<0.05.结论:螺旋CT与磁共振应用于AS骶髂关节病变各有优势,临床中可将CT用于早期诊断及病变程度的评估,而磁共振可用于避免CT诊断的漏诊、误诊,以便为临床中制定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艳明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C T及M R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在2015年1月13日—2016年1月13日期间选取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M R、C T检查.结果:C T对0级正确率为50.00%,对I级正确率为42.86%,对Ⅱ级正确率为57.14%,对Ⅲ级正确率为58.33%,M R对0级正确率为100.00%,对I级正确率为85.71%,对Ⅱ级正确率为92.86%,对Ⅲ级正确率为91.67%,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M R检查,诊断正确率更高.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CT MR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刘祥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及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疗效显著,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于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

    作者:霍明亮

    目的:分析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的效果更好,影像学表现更加清楚,更方便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 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作者:吴凤玲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强直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等,使手术如期进行,加强术后护理,健康指导,保证术后疗效.结果:对10例患者的护理,达到预期康复效果.结论:护士的正确护理对此类患者信心的恢复和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意义初步探讨

    作者:陈国阳;陈淑增;苏密龙;谢永华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疾病状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活动组、19例稳定组和1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7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1β、IL-6、IL-23及TNF-α水平.结果:活动组血清Thl7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活动组血清中IL-17平均浓度以及IL-1β、IL-6、IL-23及TNF-α等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对照组(P均<0.01);IL-17、IL-1β、IL-6、IL-23、TNF-α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Thl7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与As炎症活动相关.

  • HLA-B27检测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梁小亮

    目的:探讨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58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HLA-B27阳性率试结果:HLA-B27阳性率实验组为91.37%,对照组为6.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9.472,P<0.01).结论:HLA-B27检测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 中西医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雪梅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多发于15~40岁男性,主要侵犯脊柱为主的中轴关节.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由下而上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主要病理改变是肌腱附着点炎症.后期脊柱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病认知度很低,加之发病隐匿,常发生漏诊、延诊,甚至误诊.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以来,中西药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血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国强

    目的:观察通过血竭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试验组的患者主要通过血竭法来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单纯的西药进行医治.对两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改良Schober试验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在治疗结束后的检查记录和之前的记录进行对比.后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来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接受治疗之前各方面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在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血竭治疗的效果要好于一般的西药治疗.结论:血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医疗效果和疾病活动性评价等方面要明显好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 补肾通络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文魁;侯惠芳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甲氨蝶呤(MTX)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通络方治疗,两组疗程均5个月.结果:两组治疗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腰背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外周关节肿痛消失,ESR和CRP亦显著下降.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AS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璇;车燕芳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83例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纯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类药物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另一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治疗半年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康复锻炼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疗效更好,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和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下降更明显.结论:康复锻炼能够提高强直性脊柱炎药物治疗疗效,应当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治疗.

  • 基层医院强直性脊柱炎误漏诊分析

    作者:娄俊杰;张旭明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强直性脊柱炎误诊情况和原因.方法:利用两家社区医院和1个县级中医院2年内门诊复诊病例资料,查阅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误漏诊病例3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漏诊的原因分别为:既往未明确诊断15例(46.88%);既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15.63%);既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15.63%);既往诊断为腰肌劳损4例(12.5%);既往诊断为滑膜炎3例(9.38%).结论:基层医院存在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高的情况.因此应提高基层医院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水平.

4960 条记录 5/248 页 « 12345678...2472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