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臭氧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黄乐天;熊志宏;和晓峰;何伟;戴煜龙;刘兵

    椎间盘内消融减压术引起的医源性脊柱失稳,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神经根脉冲射频(pulse radiofrequency,PRF)、臭氧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痛点的临床观察

    作者:史栋梁;周子朋;孟庆良;谷慧敏;郭中华;杜旭召;郭会卿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2011年3月~2013年7月我院采用脉冲射频结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根据1984年修正的纽约分类标准,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54例A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15~5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氯芬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脉冲射频痛点治疗.两组患者均有知情权,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伤害感受性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任浩;罗芳

    脉冲射频作为一种微创疼痛介入治疗技术,虽然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史,但在国内依然未被广大疼痛科医师认可.脉冲射频初被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用于伤害感受性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逐渐成为脉冲射频领域的新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脉冲射频的治疗将更加规范、脉冲射频的机制将进一步明确,有望成为疼痛科医生有力的治疗手段.

  •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志华;孙涛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作为疼痛治疗的一项前沿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中被广泛证实,成功应用于临床多种慢性疼痛的治疗.但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科学性和临床疗效也受到部分临床医生的质疑.本文对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脉冲射频治疗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子普;罗芳

    近年来,脉冲中射频作为一种新颖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神经病理性疼痛按照神经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中枢和外周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报道脉冲射频治疗多种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涉及脉冲射频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痛觉纤维的传导及离子通道的表达等.然而,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确切的机制尚待深入的实验研究加以明确.

  • 阴部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作者:王成龙;赵梦楠;刘妍;奚奇;宋涛

    阴部神经痛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诊断困难,多年来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疼痛医学的迅速发展,脉冲射频及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在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广泛应用,其在阴部神经痛病人身上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阴部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及当今的治疗策略,包括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等基本治疗手段及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及骶神经电刺激)等介入治疗方法并辅以一些心理治疗,从而达到缓解这类病人的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 脉冲射频技术治疗疼痛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李倩;罗芳

    疼痛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经皮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非毁损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它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实验研究为提高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除了多数学者熟知的脉冲射频可改善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痛敏以外,近年来国外研究还报道了该技术治疗炎症性疼痛等模型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多种疼痛动物模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视脉冲射频技术在疼痛科的应用

    作者:罗芳;樊碧发

    1998年,Sluijter报道了脉冲射频这项非神经毁损的疼痛治疗技术,随后该技术被迅速推广.然而,在我国脉冲射频尚未普及,一方面由于缺乏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因为一些疼痛科医生对脉冲射频的认识不足.

  • 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罗裕辉;蒋劲;熊东林;杨娟;张德仁

    目的:分析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7年以来在本院进行肩胛上神经脉冲治疗的肩周炎病例176例,分为三组,Ⅰ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n=37)、Ⅱ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51)、和Ⅲ组为主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88),均采取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和近期疗效,通过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Ⅱ组及Ⅲ组患者术后疼痛较Ⅰ组明显减轻(P<0.01),尤以Ⅲ组显著;Ⅲ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较Ⅰ组和Ⅱ组显著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剧烈肩周炎患者疗效显著,对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者疗效欠佳.

  •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作者:魏星;王家双;包佳巾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多依;孙异临;曲宝清;罗芳

    目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和治疗组(CCI+ PRF组).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可见髓鞘被严重损伤,轴索溶解或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氏细胞形成异染色质,同时可见大量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治疗组,可见部分髓鞘外形不规则,板层结构节段性模糊、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修复.结论:脉冲射频改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

  •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付淼;罗芳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是一种前沿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与传统的射频热凝技术相比,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脉冲射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对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脉冲射频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芸;李振宗;申颖;孟岚;崔秀玉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行为学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脉冲射频治疗组(CCI+PRF组).测定大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结果:模型组及脉冲射频治疗组治疗前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MW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组于脉冲射频术后8、10、12及14天MWT显著升高(P<0.01).结论:脉冲射频能明显减轻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大鼠的机械性超敏,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

  • 经皮穿刺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模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大胜;刘娜;宫小文;宋永光

    目的:评估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模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0年8月~2011年9月,1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CT或DSA引导下接受经皮穿刺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模式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112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3d,其中96例治疗效果达优级,14例治疗效果良好,2例效果差,优良率98.2%.其中,效果较差的2例是因为未把握好适应症.与术前VAS评分(7.8±0.4)相比,术后3天VAS评分(1.5±0.3)降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模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不影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是一种可供临床选用的、效果确切又较为理想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

  • 双极双针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宫小文;刘娜;宋永光;吴大胜

    目的:探讨双极脉冲射频手动调压升温模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在C臂机引导下行双极双针脉冲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采用改良Macnab方法评估观察术后15、30、90、180天的疗效,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5、30、90和180天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57.8%,82.2%,88.9%和95.6%.随着术后时间增加,疗效也增加.结论:双极双针手动调压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

  • 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

    作者:黄佑庆;宁亚;陈瑞霞;丁晓宁;刘延青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时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间盘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满意,值得开展深入的前瞻对照研究.

  • 不同频率脉冲射频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作者:谢长春;高崇荣;卢振和;信文君;周利君;胡能伟;刘先国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Ⅰ组(2 Hz),Ⅱ组(4 Hz),Ⅲ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 1小时后,按分组在坐骨神经干分别给予2、4、8 Hz(30 V,20 ms)脉冲射频刺激120 s.结果:Ⅰ组LTP抑制了22.2±3.5%(n=7,P<0.01);Ⅱ组LTP抑制率为2.57±0.6%(P>0.05);Ⅲ组脉冲射频刺激对LTP无抑制作用,相反LTP由272.6±64.0%升至347.4±71.9%.结论:2 Hz脉冲射频对LTP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PRF镇痛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之一;脉冲射频的镇痛效应具有频率响应低频优于高频;脉冲射频频率大于8 Hz可能产生非治疗效应.

  • 脉冲射频技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参数研究进展

    作者:贾怡童;罗芳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PRF的镇痛效果仍待提高,理想的PRF参数、佳的治疗部位等临床参数尚未确立.不少学者设计了体外蛋清实验以及动物模型对PRF不同的输出电压、治疗时间、电流波形、作用部位等进行了比较和观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神经损伤后尽早进行PRF治疗镇痛作用越好,采用正弦波治疗效果更好等,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且鲜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PRF技术治疗NP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PRF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指导,争取让非毁损的PRF技术成为更多NP病人的一种治疗选择,改善NP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黄佳彬;肖礼祖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病人在出疱疹期间及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神经痛,包括了急性或亚急性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中除了药物治疗就是微创介入治疗.目前临床上已使用的微创介入治疗种类繁多,有神经阻滞,臭氧或阿霉素注射,射频或脊髓电刺激等等,但没有相关文献进行证据链等级分析,本文拟对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 脉冲射频大鼠CCI模型DRG对脊髓小胶质细胞IRF8表达的影响

    作者:方向宇;徐雪汝;刘荣国;米立梅;许云禄

    目的:研究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能否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 IRF8)表达而减轻疼痛。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每组30只。采用结扎一侧坐骨神经主干制作大鼠CCI模型。CCI+PRF组于制模后第7 d,对术侧L4-5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宽20ms、脉冲频率2 Hz,42℃,持续6 min的PRF治疗。CCI+NPRF组仅在相同位置放置射频电极,无脉冲治疗,持续6 min。制模前测量各组大鼠基础阈值,制模后1、3、5、7 d,PRF后1、3、5、7、14 d四组大鼠均接受行为学、痛阈测定。制模后7 d,PRF后7、14 d western blot检测IRF8蛋白表达。制模后7d,PRF后14 d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大鼠于神经损伤后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IRF8、Iba1表达上调(P<0.05)。脉冲射频后CCI+PRF组与治疗前比较痛阈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CCI组和CCI+NPRF组(P<0.05),脊髓IRF8、Iba1表达则相应减少。结论:脉冲射频可缓解大鼠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IRF8表达、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203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