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种植患者实施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效果评价

    作者:庄文清

    目的 研究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在口腔种植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80例单冠修复体种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实施冠根比低于1进行治疗,实验组(40例)给予冠根比1-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和种植牙累计存留率.结果 实验组年累计存留率为95%,与对照组(90%)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5个月、10个月、15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口腔种植患者实施冠根比1以下和1-2之间的治疗效果相当,不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谢桂英;黄勇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的冠根比对口腔种植患者进行单冠修复体种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冠根比低于1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冠根比为1~2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不同时段其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结果 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种植患者在单冠修复体种植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冠根比进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 口腔种植患者应用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谢代华

    目的 研究并分析口腔种植患者应用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口腔种植的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冠根比大于1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冠根比2: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种植牙累计残留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大致相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植体周边骨吸收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大致相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实行冠根比2:1治疗后各类观察指标与冠根比小于1相比无明显差异.

  • 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三维测量研究

    作者:刘琳;李鸿波;赵彤;高羽萱;郭靖;王潇宇

    目的:探讨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方法.方法:选择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6颗、第二前磨牙12颗,采用锥束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确定各牙齿的长轴、釉牙骨质界,进而测量牙冠、牙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每牙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各样本的冠根长度比值、冠根表面积比值和冠根体积比值.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三种冠根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大值和小值进行统计,二者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平均根长分别为14.28、13.24mm,平均冠根长度比值为0.66、0.67;平均牙根表面积222.40、229.96mm2,平均冠根表面积比值为1.07、0.98;平均牙根体积331.58、354.02mm3,平均冠根体积比值为0.86、0.77.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冠长、根长、牙根体积、冠根表面积比值、冠根体积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牙齿长度、表面积、体积的方法可行,为定量、全面评价牙齿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 后牙区不同冠根比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婷婷;王远勤

    目的 观察后牙区不同冠根比(CIR)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后牙区短种植体修复患者,共植入154颗短种植体且为单冠修复,根据CIR分组:A组0≤CIR≤1.0,B组1<CIR<2.0,C组CIR≥2.0.随访36个月,分别记录不同组种植累计存留率、修复机械并发症及年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3年期间,154颗短种植体累计存留率为95.4%;各组短种植体累计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机械并发症与年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牙区不同CIR的短种植修复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 口腔治疗中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伟

    目的 对口腔治疗中不同冠根比种植单管修复体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单冠修复体种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冠根比低于1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冠根比1~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牙累计存留率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 在3年累计存留率方面,研究组为92.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个月、10个月以及15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治疗中,冠根比在1以下和冠根比在1~2之间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不同冠根比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江鹭鹭;蔺增;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张馨文;何晶;赵宝红

    目的 比较不同冠根比的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及应力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建立平台转换结构种植义齿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种植体与基台、基台与螺钉、螺钉与种植体之间设置为摩擦接触,摩擦系数为0.3.冠根比分别为1∶1.5、1∶1、1.5∶1、2∶1和3∶1.分别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载,运用Ansys Workbench 14.0分析比较各组模型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布情况及应力变化趋势.结果 垂直加载下不同冠根比的各组模型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Von Mises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当冠根比为1.5∶1时,种植体颈部出现大应力值.应力集中区出现在种植体颈部与基台及基台与中央螺丝连接处;斜向载荷下,随着冠根比的增大,各组模型VonMises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冠根比为3∶1时种植体和中央螺丝的应力峰值约为1∶1时的3倍,其余部件约增大1倍.应力集中区与垂直载荷下相一致,但Von Mises大应力出现在基台上.结论 在摩擦接触条件下,平台转换结构能够有效地转移种植体的应力集中区,减少牙槽骨吸收.在冠根比较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义齿斜向受力.

  •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商亚微;何晶;赵宝红;邓春富;张翀;尚德浩;王丹宁

    目的 评价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单冠修复的152例患者,共172枚螺纹状种植体.计算种植体冠根比(crown-root ratio,CRR),将所有种植牙按照CRR≤1和1<CRR<2分为两组.统计两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并测量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数值.结果 共有5例患者5枚种植体脱落,CRR≤1组和1<CRR<2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6.52%和9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周围骨吸收量均无明显差异,冠根比CRR≤1和1<CRR<2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

  • 不同冠根比对埋伏上颌中切牙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严月彤;邵玶

    目的 建立不同冠根比的埋伏上颌中切牙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牙周膜应力分布,从而为临床上牵引埋伏牙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一名上颌中切牙水平阻生患者的CBCT数据,建立上颌中切牙的模型并截成1∶0.25、1∶0.5、1∶0.75、1∶1四个冠根比,分别施加30 g、60 g、90 g的力,分析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结果 对于同一模型,当牵引力增大时牙周膜应力分布规律不变,仅应力值增大.同一牵引力下,随着冠根比不断减小,牙周膜应力越来越小,高应力区越来越集中.结论 对于不同冠根比的埋伏牙可采用不同牵引力,牙根越长牵引力越大.

  • 成人对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远中移动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张欣;石晶;彭惠;秦蕴

    目的:分析成人拔牙矫治先后曲面断层片尖牙冠根比的变化,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对尖牙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患者101例接受O-PAK固定直丝弓矫治,按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型,低角型,均角型。结果组间比较,均为实验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吸收多,高角型吸收少。结论正畸治疗中不同垂直骨面型对尖牙牙根吸收有影响;移动距离对牙根吸收有影响。

  • 上颌窦外提升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星天;王佐林

    上颌窦外提升术是一种用来增加上颌骨后牙区域垂直方向骨量的手术方法,它通过颊侧前庭沟切口在直视情况下,分离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黏膜与骨质之间增加骨质高度来满足种植体植入的需要.在上颌后牙区域,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不仅使种植体难以获得初期稳定性,种植体也容易穿破上颌窦黏膜,引起上颌窦内的感染,终导致种植修复失败.

  • 不同冠根比的后牙种植义齿5年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赵宝红;封伟;王丹宁;江鹭鹭;张娇;邓春富;尚德浩;张翀

    目的:评价不同冠根比的后牙区种植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来诊接受后牙区种植的119例患者,共植入208颗ITI种植体并完成贵金属烤瓷冠修复.修复完成后,根据临床冠根比(crown-toimplant ratio,C/I)分为以下3组:C/I≤1,1<C/I≤1.5,C/I>1.5.随访6~66个月,分别记录3组修复体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义齿的临床牙冠及牙根长度,计算C/I值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应用寿命表法计算C/I≤1及C/I>1的所有种植义齿的5年累积存留率,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种植体的平均临床冠根比为1.07±0.24,C/I小0.6,大1.8,机械并发症为9.6%.3组不同冠根比种植义齿的机械并发症发生几率及年均骨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C/I>1的种植义齿5年累积存留率为97.6%,C/I≤1的5年累积存留率为98.8%.结论:种植义齿的冠根比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及机械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无相关性,冠根比>1的种植义齿修复效果较好.

  • 2种球帽附着体放置方式对不同冠根比基牙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许海军;刘海光;邱利华;潘冬梅;梅予锋

    目的 比较2种球帽附着体的放置方式对不同冠/根比基牙的牙周膜上的等效应力值和大应力值.方法 建立基牙的冠/根比为0.96和1.5的两种三维模型和两种球帽附着体放置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牙周膜上的等效应力和大应力.结果 垂直型球帽附着体在两种冠/根比基牙的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和大应力均小于水平型球帽附着体.结论 垂直型球帽附着体更有利于维持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

  •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韦颂观;廖红兵

    天然牙的冠根比理论对于评估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天然牙的冠根比理论不适用于种植牙,种植牙的冠根比理论指导尚待确立.随着短种植体的广泛应用,种植牙的不同冠根比与种植修复后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机械并发症等的相关性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近中移动上颌二磨牙后牙根吸收情况分析

    作者:程涛;刘赟;张漫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正畸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病例17例,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应用头影测量软件分析矫治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确定牙根吸收的量,对17例病例治疗前后第二磨牙冠根比做t检验,对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和冠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距离与冠根比呈正相关。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会造成牙根吸收,但是吸收量较少,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牙齿的移动距离是影响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

  •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疗效比较

    作者:万英明

    目的:分析不同冠根比在口腔单冠修复体种植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口腔科70例牙列缺损需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单冠修复体种植过程中应用的冠根比不超过1,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冠根比1~2之间进行治疗,评价不同冠根比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结果经统计得出,两组患者的种植牙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及5年累计存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种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效果相当。结论冠根比不超过1及冠根比在1~2之间均可在口腔治疗中有效种植单冠修复体,且效果相当。

  • 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前磨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刘珣;秦朴;杜跃华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影响青少年患者前磨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MBT固定直丝弓矫治完成的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拔除第二前磨牙分为非拔牙组和拔牙组,以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曲面断层片测量治疗前、后的冠根比(牙冠长度比牙根长度),冠根比的变化反映牙根长度的变化,分析拔牙、性别、牙位等因素对青少年前磨牙牙根长度的影响.结果 非拔牙组治疗前、后第一前磨牙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0.033 9±0.023 5,下颌:0.032 8±0.021 7,男:0.032 6±0.021 7,女:0.033 6±0.02 26;拔牙组治疗前、后第一前磨牙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0.049 7±0.019 1,下颌:0.048 0±0.023 5,男:0.047 9±0.021 1,女:0.049 8±0.020 8;两组间正畸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不同性别和牙位正畸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吸收有影响,性别和上下颌牙位对前磨牙牙根吸收无影响.

  • 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凤娟;邵海宾

    目的:通过对Bicon及ITI短种植体一年的临床观察,分析其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种植修复科植入短种植体病例共63例114枚,42例80枚为Bicon种植体,21例34枚为ITI标准美学种植体.3-6个月后复诊完成冠修复.种植术后半年、1年检测边缘骨水平等指标.结果:一年累积成功率97.4%.其中Bicon种植体97.5%,ITI种植体97.1%.结论:Bicon及ITI短种植体取得令人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应用于临床是可行的.

  • 两种种植系统后牙区单牙修复后边缘骨吸收与冠根比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家卉;尼加提·吐尔逊;杨超;古丽再努·依不拉音;吐逊阿依·阿迪力

    目的:比较straumann和Anthogyr两种不同种植系统用于修复下颌后牙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别.方法:临床选择178例单牙缺失患者,其中76例植入ITI种植体系统行非潜入式种植手术,102例植入Anthogyr种植体系统行潜入式种植手术.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6、12、24、3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景片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牙槽骨丧失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3.26±10.23)岁,种植体平均长度9.2mm,随访时间36个月.骨吸收量:两组植体植入后3年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骨吸收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不同种植体的增长幅度不同;ITI种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冠修复当天,修复后6个月均明显大于Anthogyr(安多健)种植体组(P<0.05);Anthogyr(安多健)种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修复后12个月时骨吸收量大于ITI种植体组(P<0.05),在修复后24、36个月时,两者无明显差异.两种种植系统3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8.65%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在两个系统之间差异不显著,冠根比CRR≤1和1

  • Magfit磁性附着体义齿的修复体会

    作者:吴晓霞;史真;张宪梅;林升;安倩;苏玉兴

    对于牙列中缺失牙较多且余留牙多为残根、残冠者,或基牙临床冠较长、冠根比严重失调者,常规修复后常出现义齿固位不良或摘戴、咀嚼时对基牙的侧向扭力较人造成基牙的松动、脱落、折断等问题.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对基牙的侧向力小,并能提供良好的固位和支持,咀嚼效率明显提高[1],美观性得到改善,且制作简单,价格便宜[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