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的研究现状

    作者:邹德荣;蒋欣泉;张志愿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限制了种植修复的应用,主要与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和萎缩、上颌窦进一步气化使窦底位置过低等有关.

  • 伴上颌窦囊肿的上颌窦底提升牙种植临床分析

    作者:包立;张令达;施乐;余优成

    目的:探讨囊液抽取法在伴有上颌窦囊肿的上颌后牙区,同期行上颌窦底提升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伴有上颌窦囊肿且需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术患者12例,术区剩余骨高度不足4 mm,共植入25枚种植体,术后3、6、12个月通过CBCT及临床检查,评价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6~9个月行二期修复,其中9例囊肿完全消失,3例囊肿大小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1年25枚种植体均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且未发现异常松动,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结论:在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于伴上颌窦囊肿的种植修复患者,在无副鼻窦炎症状的前提下,可仅对囊液进行抽吸,同期行上颌窦提升与种植一期手术,能获得良好的骨整合效果。

  • 超声内提升骨刀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萍;张树标;范长斌;方颖;欧阳可雄

    目的:评价超声内提升骨刀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技术优势.方法:1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采用超声内提升骨刀行上颌窦底黏膜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0枚,术后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8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裂,术中、术后患者均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术后鼻腔无出血,也无骨粉等异物排出;术后种植体稳固,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无一脱落,咀嚼功能恢复满意.数字曲面断层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未见低密度影,无上颌窦炎症影像;术后18个月种植体末端骨高度(2.1±1.5)mm,窦底提升(3.6±1.8)mm,种植体边缘骨吸收(1.27+0.56)mm.结论:采用超声内提升骨刀代替骨凿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内提升术,具有高效、快速、患者不适感轻、不损伤窦底黏膜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经牙槽嵴顶入路液压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评价

    作者:杨炎忠;田小华;李小凤;龚正伟

    目的:探讨经牙槽嵴顶入路液压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牙槽嵴顶入路液压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0~62岁,均为上颌后牙单颗缺失,缺牙区剩余上颌窦骨高度为(4.25±1.12)mm,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25例病例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8.50±2.12) mm,术中未发现上颌窦底黏膜破损,同期植入Bio-Oss骨粉并植入种植体25颗.1例患者因种植体感染于术后3周脱落,后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糖尿病,暂时放弃再次种植.其余24例患者术后观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随访12~18个月,所有种植体均行使良好功能.结论:液压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种植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较传统冲顶式内提升法更加灵活,并可避免敲击震荡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不适,临床效果较好.

  • DBBM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外提升中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作者:郭雪华;姜茜;阮宏;罗英;余优成

    目的:通过螺旋CT数据的三维重建与测量,评估用含量为100% DBBM无机牛骨(Bio-Oss)充填材料进行上颌窦提升后提升区组织的体积稳定性.方法:对12例用100% DBBM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一期植骨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与6个月行提升区的螺旋CT扫描,将CT数据通过SurgiCase CMF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测量,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充填区体积的变化.数据计算由Stata10软件包完成.结果:充填物总体积平均减小19.40%.其中,颊腭向宽处平均减少0.29%,近远中向宽处平均减少5.87%,垂直向高处平均减少14.32%.结论:DBBM在术后6个月内有一定的体积收缩,以垂直向为显著.

  • β-磷酸三钙复合自体骨移植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中的应用

    作者:陈璐;周文清;吴燕平;卢静华

    目的:采用患者种植床自体松质骨复合β-磷酸三钙人工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同期植人种植体,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在4~10mm患者行上颌窦闭合式挤压提升后,将自体骨和β-磷酸三钙人工骨按1:1比例植入上颌窦底,同期植入ITI种植体,4~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16例患者共植入21颗种植体,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为4.2mm.(2~6mm);修复后追踪观察12~48个月,除1颗种植体植入后2周同侧上颌窦出现炎症.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外,其余20颗种植体植入后无明显上颌窦并发症;所有种植体平均负载32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上颌窦闭合式提升自体骨复合人工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成骨时间短,操作简便,能维持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红昌;张志勇;张运昕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50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2.2)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67枚Straumann SLA种植体.术后3~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及骨量改变情况.随访期为(12.8±5.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7.01%,65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术中4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48%.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X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增加(2.5±1.3)mm,边缘骨丧失(1.1±0.7)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对窦底骨高度极度不足(<4mm)亦有治疗可能.

  • 2种上颌窦提升术在牙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兰晶;徐欣;高振南;霍丽德;梁晋

    目的:比较2种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种上颌窦提升技术,对31例42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行上颌窦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术后1、3、6个月检查上颌窦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X线检查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经6~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2种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均良好.

  • 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严重骨萎缩患者种植修复3年疗效观察

    作者:张潇潇;姒蜜思;赖红昌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严重骨萎缩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2009年上颌后牙缺失伴缺牙处余留骨高度不足5 mm的22例患者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Straumann(R) SLA种植体32颗.术后6、12、24、36个月复查并行X线片检查.结果:所有种植体均于术后3~6个月成功负载,其中1颗种植体在负载12个月时脱落,其余种植体稳固,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种植体在36个月时的存留率为96.88%.术后6、12、24、36个月的根尖片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持续稳定增加,36个月时骨高度增加(3.41±0.42) mm,边缘骨丧失(1.21±0.46) 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时的牙种植修复问题.

  • 内镜下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吉驷;邱瀚宣;张善勇;杨驰;张瑛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于Beagle犬的内镜辅助下上颌窦内提升术.方法:随机挑选6只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改良内镜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照组则为冲击式内提升术.全部手术由2个安全指标(上颌窦黏膜穿孑孔、鼻出血)和3个效果指标(术中提升高度、移植骨体积、上颌窦内移植骨的前后位置)进行评价,利用SAS 9.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和鼻出血.实验组术中提升高度为(13.7±0.8) mm,对照组为(9.1±0.5)mm,2组差异显著(P=0.0001).实验组移植骨量为(0.9±0.04)mL,对照组为(0.5±0.02) mL,2组差异显著(P=0.0001).实验组前部移植骨体积较后部骨体积无显著差异(P=0.103),而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2).结论:在内镜辅助下直视完成犬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

  • Bio-Oss(R)材料在上颌窦外提升中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郭雪华;阮宏;余优成

    目的 通过临床组织形态学检测来评估运用100%Bio-Oss(R)充填材料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实际成骨率.方法 对12例上颌窦区的剩余垂直牙槽骨量不足(平均<3 mm)的患者(平均56岁)进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术后6.5个月用Trephine牙钻分别从这12个术区钻取骨质标本,且同期将12颗Bego(R)种植钉植入取骨区.钻取标本参照Donath&Breuner (1982)的标准方法进行切片及染色处理.结果 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表明样本的新骨生成量为4.33%~24.05%,平均12.56%±5.03%;Bio-Oss(R)颗粒平均存余量为26.78%±6.19%;Bio-Oss(R)颗粒表面平均有57.03%±8.07%的区域与新生骨组织有直接接触.二期手术时植入的12颗Bego(R)种植钉负重1年后的存活率为100%.结论 Bio-Oss(R)是一种理想的、成骨性能较稳定的骨替代材料,适合我国人群的使用.

  • 上颌窦提升同期采用CGF技术植入种植体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淑媛;王增香

    由于上颌窦底的解剖形态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上颌窦底过低的患者较为多见,并且上颌磨牙区骨质较为疏松,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严重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牙槽骨萎缩,均可导致上颌牙槽骨高度不足[1].上颌窦是颌面部重要解剖结构,其侧擘位于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颊面,因操作空间局限、视野狭窄,对术者的操作要求格外精细,因此在行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手术过程对手术护理配合的要求也比常规种植手术更高.CGF技术是选用Silfradent(意大利)离心加速机,由静脉血分离制备而成,其离心速度从2 400~2 700 rpm不等,可分离出静脉血中的细胞,取得富含纤维蛋白凝块,CGF具有高度的抗张强度、生长因子丰富、黏合强度高.因此,上颌窦提升时可以将CCF作为隔膜来加速软组织愈合或与人工骨粉混合,以加快新骨重建.本院通过对27例患者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实施密切的护理配合,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122例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黄国伟;陆薇;程志鹏;王小凤;何福明

    目的 研究并讨论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建议的治疗方法.方法 122例上后牙缺失并且骨量不足的患者于2010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15日接受了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已完成上部修复.测量记录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记录所有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比如过量出血、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急性上颌窦炎、移植骨吸收,以及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术中8例发生窦底黏膜穿孔,术后3例当晚少量鼻出血,术后1~2周3例伤口裂开,术后2周1例急性上颌窦炎伴化脓性感染;术后6个月内,有6例患者的移植骨出现部分吸收,6颗种植体发生松动或自行脱落.结论 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有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移植骨吸收以及种植体松动、脱落,可通过术前周密检查、术中控制手术操作、修补穿孔黏膜、术后适当加大抗生素剂量、缝合裂开创口并配合使用漱口水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等方法预防及治疗相关并发症.

  • 螺旋CT在上颌窦底壁分型及内提升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江银华;占适龙;叶再挺;徐慧琴

    目的 通过上颌窦螺旋CT扫描,初步对上颌窦底壁进行分型,并为种植牙上颌窦内提升术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5例(110侧)健康成人的鼻窦CT影象,对上颌窦进行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在选取的截面上观察上颌窦底的形态.结果 110侧上颌窦底中,平坦型、凹面型、凸面型各有50侧、53侧、7侧,所占比例分别为45.5%、48.2%、6.3%.其中平坦型与凹面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凸面型与另两种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左右侧以及不同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窦底形态对评估手术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种植床自体骨移植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文清;吴燕平;柳锋;陈学军;康春慧;周永强;郭海波

    目的 评价种植床自体骨植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在6-10 mm患者,用中空圆柱钻制备种植床,收集种植床自体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挤压提升后,植入自体骨和ITI种植体,6-9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 17例患者共植入25颗种植体,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为3.4 mm(2-4 mm),修复后追踪观察6-36个月,l颗种植体修复6个月后松动拔除.其余24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1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种植床自体骨植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创伤小、操作较简单,无须开辟第2手术区.

  • 上颌窦提升植骨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康春慧;吴燕平;周文清;郭海波;陈学军

    目的 评价上颌窦提升、植入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在上颌后牙种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患者行6侧上颌窦提升,植入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同期种植体植入.结果 6个月后X线片显示植骨区改建成新骨,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结论 上颌结节自体骨加Bio-Oss骨粉植入,提升上颌窦拓展了种植的应用范围.

  • 山羊上颌窦及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奕诗;樊佳东;李岩峰;任桓;吕源;包文雅;胡品

    目的:探讨山羊鼻窦黏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所需大小的黏膜,以弹簧测力计及自制夹具测得抗拉伸强度数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山羊上颌窦顶黏膜抗拉伸强度为(4.68±0.94)N;上颌窦底为(5.27±1.12)N;额窦为(1.97±0.46)N。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顶与窦底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顶、底黏膜均较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大,上颌窦顶黏膜与上颌窦底黏膜抗拉伸强度无差异。

  • 改良小骨窗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应用

    作者:牟永斌;程然;吕昊昕;陈琳;朱艳香;林梓桐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大小的上颌窦外提升术入路窗口结合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种不同尺寸窗口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对29例(共32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种植病例行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组(6 mm ×6 mm,n =15)和常规骨窗组(15 mm ×10 mm,n =14),两种窗口均同期植入人工骨粉和种植体。分别于术后10 d 和30 d 评价患者舒适感。在手术前、手术当天、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口腔锥形束 CT(CBCT)扫描,检查种植体周围上颌窦底部剩余牙槽骨和植入骨粉的总厚度和所植骨粉在窦底的宽度。结果:全部32颗种植体 CBCT 检查骨结合良好,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量有明显增加。小骨窗组与常规骨窗组的植入骨粉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小骨窗组患者总手术时间与常规骨窗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0 d 和30 d 随访中患者对手术不适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微创小窗口上颌窦底外提升术较常规窗口损伤更小,技术适应证更广泛,可减少患者手术痛苦,提升治疗满意度。

  • 种植过程或上颌窦提升致上颌窦黏膜穿孔17例报告

    作者:周国兴;吴煜农;施卫兵;王东苗;丁旭;杜一飞;浦丽飞

    目的:探讨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的对策.方法:2003~2010年间,17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3例放弃种植;其余14例,采用种植体突人上颌窦内1.0~1.5mm种植,同时进行骨引导再生技术加高牙槽嵴1.5~2.0mm.结果:14例成功完成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8年,种植均获成功.结论:只要上颌窦无炎症,术中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没有进一步扩大,种植体突人上颌窦内1.0~1.5mm,进行种植是安全的;通过骨引导再生技术结合骨粉加高牙槽嵴1.5~2.0mm,总体可增加约2.5~3.5mm的高度,对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约有4~7mm高度者,无须在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情况下放弃种植.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超;王鹏来;张新风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在评估上颌后牙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及指导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3例行牙种植术患者在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测量和观察上颌后牙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及上颌窦的形态,完成上颌窦提升和牙种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牙种植术前经锥形束CT测量设计,手术均按术前设计完成了上颌窦的提升和牙种植体的精确植入,短期疗效满意.结论 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前测量设计,可以达到规避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指导上颌窦提升和牙种植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85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