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腰椎不稳症治临床疗的分析

    作者:张阿鸣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 下腰痛恢复期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效果

    作者:姜贵云;姚立新;宫凤春;杨晓莲

    下腰痛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椎不稳症、腰椎椎体滑脱症、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腰肌劳损、腰椎骶化、骶椎隐裂等.是康复医学科、骨科的常见、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其好发年龄在40岁~60岁,其职业以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干部居多[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降低了生产力.

  • 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探讨

    作者:李刚;舒敏锐;袁晓军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腰椎不稳症患者45例,并实施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椎间高度、JOA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80.86±28.33)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1.61±27.24)min,术后经X线复查显示内固定效果良好,定期复查结果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8.89%;术后1年椎间高度及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例(11.11%)有明显腹胀症状,采取禁食和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或腰椎再次滑脱等不良情况。结论采取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显著,但需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 腰背肌锻炼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下腰椎不稳症

    作者:盘荣贵

    目的:探讨加强腰背肌锻炼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治疗原发性下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三点式、五点式、飞燕点水、抱膝滚腰等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治疗;对照组内服塞来昔布(西乐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腰椎活动范围分别进行评分,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背肌锻炼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治疗原发性下腰椎不稳症的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

    作者:施海泉;许硕贵;李明;刘洋;杨洪平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 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作者:张小勇;龚维成

    本文综述了下腰椎不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手术适应症,并重点论述了下腰椎不稳症的各种手术方式.

  • 腰椎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文;王兰;施勤;曾昭勋;杨惠林;罗宗平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基于正常人L3~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Pro/E、ANSYS软件分别建立L3~5正常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L4/5左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单侧TLIF)、L4/5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双侧TLIF).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的人体重力和10N·m力矩,模拟人体直立、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旋5种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时椎体、椎间盘、螺钉及融合器上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力学性能上的差异.结果 各种工况下单侧TLIF、双侧TLIF的L3~5节段变形量均较生理状态模型减少,单侧TLIF、双侧TLIF模型均在后伸运动时融合器的应力达到大值,且单侧TLIF模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中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后伸工况时应力峰值达到463.39 MPa.结论 单侧TLIF可作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固定方法,但应力峰值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模型,故系统稳定性差于双侧TLIF模型,提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减少后伸运动,以免发生手术失效或螺钉断裂.

  • 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邓强;张天太;赵军;杨峰;张绍文;李红专;罗晓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科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患者17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32~65岁.病程4~72(28±3.5)个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痛.间歇性跛行12例,伴有明显椎管狭窄11例,双侧或单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10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2例,肌力减弱13例,性功能减退1例.患者术前行腰椎动力位片、CT及MRI检查,滑脱部位:L4~5 9例,L5~S1 8例.

  • 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建明;王卫国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采用下腰痛JO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采用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X线平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JOA评分较高,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00%,Macnab评分的优良率为89.8%。所有患者在5-9个月内发生了骨性融合,且未发生钉棒折断、松动。结论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

    作者:王卫国;张智东;桂平

    目的 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 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同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 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 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同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 下腰椎不稳症与下腰痛的诊治体会

    作者:胡伟

    下腰椎不稳是指下腰部椎间关节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其生理对合关系,并引起松动、失稳,是引起中老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38例下腰椎不稳症,分析报告如下:

  • 下腰椎不稳症临床治疗的分析

    作者:张阿鸣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