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并殖吸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陈翠娥;张悟澄

    该文从3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并殖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1)病原生物学,新中国成立后共报告21种新虫种(亚种、变种),其中对人体致病的有8种,某些同物异名的问题虽尚未完全解决,但现在大致公认的人体致病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简称Pw)、斯氏并殖吸虫(简称Ps)和异盘并殖吸虫(简称Ph)3种,同隶属于并殖吸虫属.(2)流行病学,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有流行,基本查清了3种人体致病并殖吸虫的分布,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及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种类均有诸多新记录.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流行区外感染的并殖吸虫病已引起重视.(3)临床方面,并殖吸虫病据症状分为肺内型及肺外型两大型,免疫学诊断取得了诸多成果,目前皮内试验用于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普遍用于临床诊断,斑点金渗滤测定法具有推广前景;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吡喹酮;为使诊断、治疗规范化,已制定了<并殖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草案)>.总之,该病的防治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 江西省并殖吸虫的宿主动物研究

    作者:周宪民;彭卫东;严涛;戴爱云;邹节新;朱春潮;周哓晨

    目的 对江西省并殖吸虫的宿主动物进行系统分类与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进行分类与鉴定.采用生理盐水逸出法检测野猪膈肌和肝脏等脏器中卫氏并殖吸虫的滞育童虫.分别以刺猬和小鼠作为卫氏并殖吸虫实验动物模型,经口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进行宿主转换(直接转续和间接转续传播)的实验研究.结果 江西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种或媒介共计17种,隶属2科3属;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溪蟹种或媒介为23种,隶属1总科1科3属,其中15种为作者等研究发现报告的新种;建立了江西并殖吸虫媒介新属--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认为武夷山脉是华南溪蟹属类群的分化中心,并有向与广东毗邻的南岭山脉的九连山和与湖南接壤的罗霄山脉扩展的趋势;建立了江西省淡水蟹类总科及科与属的分类检索表;证实携带江西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的淡水溪蟹优势种群为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se)、万载华溪蟹(S.wanzaiense);对江西省淡水蟹类的动物地理学进行了分析研究;首次证实野猪(Sus scrofa)为江西卫氏并殖吸虫的自然转续宿主;并首次建立了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作为江西卫氏并殖吸虫的实验转续宿主和动物模型.结论 江西境内存在众多的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或流行区,但其分布发生了变化.淡水蟹类种类的组成与分布与其不同海拔高度和地势地貌及其水系的走向等密切相关;野生啮齿类动物对于并殖吸虫疫源地的维持甚至扩大起着一定的作用.

  • 浙江宁海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柳建发;吴燕;汤治元;孟丹;杨淑娟;蒋雯雯

    2007年8月在宁海县深圳区俞山村现场捕捉溪蟹和川卷螺,镜检并殖吸虫囊蚴和尾蚴的感染情况.共捕获97只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阳性率为11.3%(11/97),平均感染度为1个囊蚴/只.其中,体重<5 g的20只,阳性率为10%(2/20),平均感染度为1个囊蚴/只;体重>5 g的77只中,5~15 g的阳性率为10_2%(5/49),平均感染度为1个囊蚴/只;15~25 g的阳性率为20.0%(4/20),平均感染度为1个囊蚴/只,25~35 g的阳性率为0(0/8).体重>5 g的77只中,雄蟹与雌蟹比例为2.5:1,阳性率分别为12.7%(7/55)和9.1%(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采集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200只,未发现阳性.

  • 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

    作者:刘书绵;王艳;蔡树勋

    生食鱼、虾、蟹类引起吸虫类疾病已有众多报道,但一次海鲜宴(淡水蟹)引起集体感染并殖吸虫并不多见,本文报道其中3例.

  • 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绍映

    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对儿童往往影响更大.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相对严重的国家,特别在广大农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的寄生虫病可分为蠕虫病和原虫病两大类[1],蠕虫病包括:①线虫病:即蛔虫、蛲虫、钩虫、鞭虫、旋毛虫、丝虫病和管圆线虫感染等;②绦虫病:如猪(牛)肉绦虫、囊虫病、棘球蚴虫病(包虫病)等;③吸虫病: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和姜片虫感染等.原虫病则包括:疟原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贾第鞭毛虫(梨形虫)、滴虫;内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和隐孢子虫感染等.

  • 福建省并殖吸虫终末宿主及其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友松;张世阳;许龙善;周宪民;林金祥

    为调查总结福建省并殖吸虫终末宿主动物的种类及其在各县市的分布.通过猎获野生动物,或在疫区收集动物粪便或捕捉溪蟹,分离肺吸虫囊蚴,初步鉴定虫种并感染猫、犬、大鼠等动物,待查到虫卵后解剖检出虫体制成染色标本、鉴定种类.结果在全省发现的卫氏并殖吸虫等7种虫种的终末宿主动物有18种,以灵猫科、猫科、犬科和鼠科动物为主.

  • 浙江省6种短沟蜷足肌全蛋白SDS-PAGE图谱的比较研究

    作者:钱宝珍

    目的探讨短沟蜷属螺类生化特性和种间差异,以及对传播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意义.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浙江省6种短沟蜷(Semisulcospira)螺类的足肌全蛋白区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螺种出现率在50%以上的多肽区带为17~20条,分子量在27~162kDa之间.其中仅有2条强多肽区带完全一致,分子量为93 kDa和52 kDa.各种间特征性区带主要表现在其染色特性上,全蛋白种间相似系数(Sm)在0.74~0.85之间.结论结合短沟蜷属螺类形态学特点,两条多肽主带,可作为该属的生化分类指标,对传播人体并殖吸虫病可能具有意义.

  • 地理信息系统在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楼宏强;余新图;胡野;王岚;屠平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空间资料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样,GIS也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研究工具[1].

  • 并殖吸虫病65例诊治分析

    作者:雷水贤;商振球;孙慧伶;李惠敏;兰文胜;陈岑;邱云伟;毛伟民

    目的 提高并殖吸虫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5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明显特征性;血常规嗜酸性细胞常增高(95.3%),并殖吸虫抗原皮试和循环抗原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5.4%和92.6%;痰中并殖吸虫卵阳性率为34.9%,组织标本中找到夏科雷结晶可提供诊断线索.结论 利用敏感性,特异性高的免疫学试验,结合临床表现,嗜酸性细胞增多,尽可能活检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可提高并殖吸虫病诊治水平.

    关键词: 并殖吸虫 诊断 治疗
  • 2013~2016年安徽省并殖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道华;郭见多;汪天平;张世清;朱磊;金伟;方益民;汪业彬;黄建国;徐基明

    目的 了解安徽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并殖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作为固定监测点,采集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采用捣碎镜检法检测其肝脏尾蚴的感染情况;采集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采用捣碎沉淀检测其囊蚴的感染状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集当地6 ~ 69岁调查对象末梢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特异抗体IgM和IgG,以确定其感染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群感染并殖吸虫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3 ~2016年共检放逸短沟蜷923只,感染率为6.72%(62/923);检测溪蟹537只,感染率为25.88%(139/537),感染度为0.82个/g;对当地692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阳性率为10.69%(74/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是否食用溪蟹、不同饮用水源、是否喝生水调查对象间,其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为并殖吸虫流行的自然疫源地,应在流行区开展并殖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当地居民不良卫生饮食行为习惯.

  • 福建政和县原并殖吸虫疫区疫情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魏焕旺;林本翔;吴世清;孔凡真;陈财;李友松

    目的 比较政和县并殖吸虫疫区的第一、二中间宿主感染率今昔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政和县原有4个疫区的螺、蟹,分别检查其携带的并殖吸虫尾蚴和囊蚴,将其结果同原感染率、感染度做比较.结果 4个疫区中的3个并殖吸虫尾蚴和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均比10~20年前有明显的下降,原因为疫区被城市化的建筑扩展、新近建立的养鸭场、果林种植和农药、化肥的残留物的影响;1个疫区变化不大,系与前后调查间隔仅6年,环境和条件无变化相关.结论 政和县4个中的3个并殖吸虫疫区10~ 20年来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有明显下降.

  • 皖南山区学生并殖吸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刘道华;汪天平;郭见多;张世清;方益民;汪业彬

    目的:了解皖南山区学生并殖吸虫感染现状及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集黄山市936名小学生末梢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特异抗体IgM和IgG,以确定其感染情况;同时进行《并殖吸虫易感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并殖吸虫总感染率为12.07%(113/936),各县区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是否食用溪蟹、饮用水源不同、是否喝生水及对并殖吸虫知识不同知晓情况的调查对象中,其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山市小学生并殖吸虫感染率较高,该地区仍是并殖吸虫流行的疫源地。男性、食用溪蟹及不了解并殖吸虫预防知识的人群更易感染并殖吸虫,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 广州北部山区螺种、蟹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的调查

    作者:赵太平;陆予云;沈浩贤;龙小山;魏桂芬;罗健留

    目的:调查广州北部(从化市、增城市、龙门县、新丰县)山区淡水螺、淡水蟹感染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情况,了解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山溪螺蛳、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鉴定并殖吸虫虫种。结果从化市良口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32%,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蟹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03%,螺种为拟钉螺;溪蟹感染率为36.73%,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龙门县南昆山尾蚴感染率0.15%,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为100%,溪种为平和华溪蟹。增城市、新丰县各调查点收集的螺蛳、溪蟹均未检测到尾蚴及囊蚴。结论首次发现广州北部山区从化市良口镇、南昆山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Ⅰ级)。吕田镇为斯氏狸吸虫中度疫源地(Ⅲ级)。

  • 福建省肺吸虫病调查研究

    作者:黄宝灼

    肺吸虫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肺脏的一组并殖吸虫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因生吃、半生吃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蟹或蝲蛄而感染.该病分布广泛.Manson早在1880年厦门一位病人的痰中检到虫卵而发现本病,继后长期在我省闽东行医的麦克斯威医师1930年在考察报告中曾提及屏南县棠口医院与福州附近的永泰县发现过肺吸虫病例.至今许多专家和防治工作者对全省本病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病原生物学、临床学及其防治工作都作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以下特对福建省本病调查研究工作概述如下.

  • 三明市三元区并殖吸虫病病例及人群感染调查

    作者:林集焕;林陈鑫;李友松;姜闽;张世阳;吴建莲;程由注;许龙善;李莉莎

    [目的]根据病例线索通过人群调查以确定三元区肺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三元区有病例的村庄进行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及其阳性者作血清肺吸虫病抗体检测.[结果]中村乡居阳、前村村人群皮试阳性率分别为7.6%(9/118)和0.6%(12/125);皮试阳性者中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1%(1/9)和3.3%(4/12).男(12.7%)比女(3.0%)高,少年儿童(22.2%)比中老年(5.0%)高.[结论]福建省三元区一些村庄为并殖吸虫病人群中度感染区.

  •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并殖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世阳;许龙善;李友松;林陈鑫;程由注;周宪民;林集焕;姜闽

    [目的]调查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并殖吸虫的传播媒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流行因素.[方法]对采集螺、蟹标本,作并殖吸虫尾蚴及囊蚴的检查与观察.以并殖吸虫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作为人群感染的过筛,阳性者以ELISA法检测抗体.[结果]检查第1中间宿主有放逸短沟蜷、洱海螺、拟钉螺两种(待定种)和沼螺,仅在洱海螺中检及1只阳性.第2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和三角肢华南溪蟹感染率为44.3%(62/140),检出斯氏狸殖吸虫等5种并殖吸虫囊蚴.3份野猫粪便2份检出大量并殖吸虫虫卵.人群皮试阳性率8.6%(21/243),血清抗体阳性率23.8%(5/21);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青少年组感染率高;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的人群感染率比未食者高.三元区为并殖吸虫各阶段宿主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环境.[结论]三元区是一个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的并殖吸虫病高度流行疫源地,青少年、男性以及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史的人群易受感染.

  • 福建省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种类、分布及感染率的调查

    作者:李友松;曾森平;张世阳;周宪民;许龙善;林金祥;程由注;林陈鑫

    [目的]调查福建省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的种类、地理分布和感染率. [方法]捕捉各地淡水螺类,检查其所携带不同虫种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 [结果]在 25 个县中,发现全省有 6 种淡水螺类可充当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即放逸短沟蜷、湖北钉螺闽亚种、福建拟钉螺、建瓯洱海螺、小桥拟钉螺和新店拟钉螺,其感染率 (%)分别为0.26、0.53、0.15、0.49、0.15和6.57;放逸短沟蜷分布较广. [结论]放逸短沟蜷为传播并殖吸虫的优势种.

  • 拟钉螺与洱海螺体内的并殖吸虫尾蚴及其类似吸虫尾蚴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陈鑫;李友松;程由注;卢程江;叶晓平;吴金有

    [目的]比较福建拟钉螺与建瓯洱海螺体内逸出的并殖吸虫尾蚴(A)与类似并殖吸虫尾蚴(B).[方法]光镜观测并殖吸虫尾蚴与类似尾蚴,并感染溪蟹等.[结果]发现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0.2%(8/5 283)和0.4%(26/6 227),类似并殖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分别为2.7%(140/5 283)和2.8%(175/6 227),并殖吸虫尾蚴平均229μm×88 μm,类似尾蚴约为189 μm×68 μm.并殖吸虫尾蚴清晰,类似者模糊,尤以7对穿刺腺为著.并殖吸虫尾蚴排泄囊前凹陷呈倒三角形,而类似者为"丫”或"r”型.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低于类似者.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溪蟹可获囊蚴,而类似者则不能.[结论]在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体内发现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和类似吸虫尾蚴,虽然形态近似,但大小及结构等不同点可资鉴别.

  • 粤北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初步研究

    作者:傅广华;邓文强;刘巧;陆予云;李旭文;陈少华;李宏光;王萌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 采集并解剖每处调查点山溪中螺蛳及溪蟹,查找并殖吸虫尾蚴和囊蚴.以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与GenBank里并殖吸虫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里东、叟里元、下洞河、太坪和小坑5处调查点溪蟹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74.54﹪ (41/53)、68.91﹪ (32/47)、77.77﹪(24/32) 、76.92﹪ (40/52)和81.5% (22/27),溪蟹物种均鉴定为平和华溪蟹.与GenBank三平正并殖吸虫基因序列比对,5处成虫样本COI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5%、100%、99.5%、99.5%和100%,ITS2基因同源性为100%.大洞调查点的螺蛳检出并殖吸虫短尾尾蚴,感染率为0.058% (1/1,700),螺蛳物种鉴定为放逸短沟蜷,溪蟹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09%(32/84),溪蟹物种亦鉴定为平和华溪蟹.大洞成虫样本COI基因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源性100%,ITS2基因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源性99.5%.结论 粤北地区新发现三平正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5处,第二中间宿主为平和华溪蟹.5处疫源地虫种间无差异.卫氏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1处,第一中间宿主为放逸短沟蜷,第二中间宿主为平和华溪蟹.

  • 广州北部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初步研究

    作者:陆予云;沈浩贤;邝浩成;刘巧;赵太平;龙小山;罗健留;冼少龙;傅广华;乔亚峰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部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 采集并解剖调查点山溪中螺蛳、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进行COI基因、ITS2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检索并殖吸虫,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结果 良口螺蛳尾蚴感染率0.32%(4/1 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35/35).感染度:79.4个囊蚴/只蟹,11.12个囊蚴/g蟹,高只蟹检出囊蚴1 050个,蟹种平和华溪蟹.南昆山螺蛳尾蚴感染率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 100%(59/59),感染度:105.66个/只蟹,7.87个/ g蟹.蟹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螺蛳尾蚴感染率0.03%(1/310),螺蛳种为拟钉螺.溪蟹囊蚴感染率36.73%(36/98),感染度4.55个囊蚴/只蟹,0.53个囊蚴/ g蟹,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良口和南昆山成虫COI、ITS2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检索卫氏并殖吸虫COI、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97%.结论 广州北部山区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两处,两疫源地虫种无差异.斯氏狸殖吸虫中度疫源地一处.

7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