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特征分析

    作者:江志坚;薛敏;董健鸿;朱茂丽;王敏华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特征,探讨定量分析眼球衰老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9例(211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组、Ⅲ级核组和Ⅳ级核组,再根据年龄大小分为<65岁、65 ~ 80岁和>80岁3个亚组.利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各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CEC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结果 各级别晶状体核各年龄亚组间CCT和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Ⅲ级核组内< 65岁亚组HEX为(69.18±19.16)%,较65~80岁亚组的(54.18±1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Ⅳ级核组内各年龄亚组HE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Ⅳ级核组CV均较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55±2.61)%,较>80岁亚组的(25.76±2.47)%小,Ⅲ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09±2.91)%,较其他亚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Ⅳ级核组内各亚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不同晶状体核级别、不同年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CEC CD基本相同,但存在形态差异,对CEC形态学的检查可定量反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衰老程度.

  • 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边领斋;刘巨平;魏瑞华;李筱荣;赵少贞;华宁;王铁成;李颖;任新军;梁娟;邹媛媛;赵小云;刘文洁

    目的 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入及全面的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依据LOCSⅢ进行分类和定义.将收集数据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116人(应答率90.3%)接受了全面眼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日照时间、家庭收入、高血压及傈僳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高血压是核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是后囊下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与白内障患病率相关,通过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公共卫生干预,以期预防和降低该地区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作者:董海莲;高博;周伶丽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 d、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采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观察术后屈光状态、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3眼发生后囊膜破裂,给予前房玻璃体清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2眼出现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经加大黏弹剂剂量后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除2眼外,其余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实际与预计植入屈光度差值为(3.28±1.44)D,平均(-2.52±2.13)D.术后后囊膜混浊13眼,其中9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虹膜后粘连3眼;5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多在术后2~3 d内自行恢复;未见其他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miR-138的表达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陆博;马立威;王欣玲;冯莉;江陵峰;王春霞;张劲松;阎启昌

    目的 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iR-138和预测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表达水平.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38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物、miR-138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采用RT-qPCR检测SIRT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细胞暴露于200 μmol·L-1H2O21h,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38与SIRT1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内障组miR-138的表达(3.64±0.19)显著升高(P <0.001),SIRT1的mRNA表达(0.32±0.06)显著下降(P <0.001);相对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模拟物组的SIRT1的mRNA(0.42±0.05)及蛋白(0.46±0.05)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3.24±0.17)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对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抑制物组的SIRT1的mRNA(2.95±0.13)及蛋白(1.98±0.1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42±0.05)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证SIRT1为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中高表达,miR-138通过靶向性负性调控SIRT1表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 miR-210靶向沉默Bcl-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谭钢;吴安花;邵毅;吴恺;邹雪香;周颖

    目的 观察miR-21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与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与新鲜人眼透明晶状体前囊膜(正常对照组)标本;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予或不予(正常对照组)紫外线照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组织或细胞中miR-210表达.此外,将遭受紫外线照射的SRA01/0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10模拟物组和miR-210抑制物组,分别予培养波及miR-210阴性对照物、模拟物、抑制物处理48 h,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0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miR-210的靶基因Bcl-2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紫外线诱导的SRA01/04细胞凋亡模型中miR-210表达均显著上调(均为P<0.01).相对于空白对照组,miR-210模拟物组miR-210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均为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miR-210抑制物组miR-210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减少(均为P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组织中呈高表达,miR-210可能通过靶向沉默Bcl-2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 DNA修复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皮质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勇;管怀进

    目的 研究DNA修复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皮质和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使用TaqMan(R)人类DNA修复基因表达芯片板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例ARC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组织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表达差异在1.5倍以上的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30例AR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ARC患者与正常对照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TaqMan@人类DNA修复基因表达芯片板检测显示:相对于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在ARC患者晶状体皮质中有7个DNA修复基因(ATM、ERCC6、POLA1、POLD1、POLQ、PSMB8、CCNO)表达下调1.5倍以上(0.35±0.07、0.26±0.09、0.41 ±0.07、0.37±0.14、0.37 ±0.07、0.15±0.05、0.57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98,P=0.01;t=4.71,P=0.04;t=10.42,P=0.01;t =4.65,P=0.04;t =8.92,P=0.01;=4.94,P=0.04;=7.63,P=0.02),4个基因(CHEK2、ERCC1、FANCE、GADD45G)表达上调1.5倍以上(2.58 ±0.25、1.95±0.09、8.82±0.78、3.18 ±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8,P=0.00;t =20.92,P=0.01;t=19.55,P=0.01;t=6.20,P=0.02).real-timePCR的验证结果与其一致.结论 ARC患者晶状体皮质和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中部分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这些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可能在ARC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作者:马楠;严宏;马吉献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年龄相关性白內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RAGE在AR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6例ARC患者以及11例正常供体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GE的表达,分析不同混浊程度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RAGE表达差异.结果 RAGE在ARC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为:强阳性3例,阳性13例,弱阳性4例,阳性率55.56%:而在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为:弱阳性1例,阴性10例,阳性率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在不同程度的核性白內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分别为:N1 1例、N2 8例、N3 3例;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的皮质性白內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分别为:C1 0例,C2 1例,C3 2例,CA 4例,C5 1例;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GE在ARC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高表达说明RAGE和AGE可能参与ARC的发生发展.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作者:张春巍;刘平

    目的 运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的方法,鉴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之间的总蛋白质,建立二维电泳图谱,再利用MALDI-TOF-MS分析及数据库搜索相结合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胶图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共有84个差异点,其中52个上调表达,32个下调表达.有和无的差异表达点10个,相差3倍以上差异表达点10个.利用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15个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5个蛋白质.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之间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蛋白质组的分析结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和新实验方法.

  • 细胞色素c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闫丽;康凤英;翟玉梅;王金香;陈伟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色素c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取手术中取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色素c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关系.透射电镜观察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细胞色素c均匀胞浆低表达,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在细胞色素c胞浆低表达细胞中,可见散在分布的胞浆高表达细胞.TUNEL阳性细胞仅存在于白内障组.细胞色素c表达与凋亡指数成正相关(P<0.01).电镜下可见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和线粒体肿胀等特征.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线粒体细胞色素c凋亡途径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人MRG15基因荧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作者:张自峰;周健;惠延年;张健;刘燕;刘新平;药立波;王雨生

    目的克隆人MRG15(MORF4-related gene on chromosome 15)的编码基因,构建荧光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MRG15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 related cataract,ARC)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的方法从人ARC的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MRG15的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正确后亚克隆至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酶切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MRG15-pEGFP-N2的定位.结果测序证实,从人ARC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出的MRG15 编码基因的序列及读框全部正确.重组质粒MRG15-pEGFP-N2经酶切后产生与理论预期长度相符的片段.脂质体法转染后24 h,观察到其主要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结论克隆了人MRG15的编码基因,成功构建了荧光真核表达载体MRG15-pEGFP-N2,并可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珊珊;戎晗;张国伟;康丽华;管怀进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白内障类型,也是全球首位的致盲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3代分子遗传标志,是常见的多态性表现形式,本文就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性的新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 miR-204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苏现华;王晔;黄钰森

    背景 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对LECs的凋亡发挥调控作用,但miRNA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miR-204在体内及体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和20个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的表达量.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进行培养,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 H2O2建立LECs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相应的转染剂,未用H202处理的LECs作为正常对照组.转染后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LECs中miR-204 mRNA的表达以验证转染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体外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ECs中TP53INP1及p5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拮抗物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0.12、4.90±0.28、2.60±0.15、4.39±0.20、5.74±0.13和4.34±0.63,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P<0.01);miR-204拟似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拟似物对照组,而miR-204拮抗物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拮抗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0,P<0.01;t=3.79,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细胞中TP53INP1、p53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相对表达量:t=6.44、11.71,均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t=10.72、t=19.40,均P<0.01);miR-204拟似物组细胞中TP53INP1、p5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拟似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相对表达量:t=-19.28、-10.58,均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t=-6.50、-6.36,均P<0.05);miR-204拮抗物组TP53INP1、p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拮抗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相对表达量:t=4.07、3.74,均P<0.05;蛋白相对表达量:t=7.18、10.58,均P<0.05). 结论 MiR-204通过下调靶基因TP53INP1在LECs中的表达抑制LECs的凋亡,从而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TP53INP1-p53通路实现的.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Smac、caspase-3表达及死亡方式

    作者:郑广瑛;梁圆圆;王倩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 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 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 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二肽基肽酶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

    作者:安海鸥;张辉;秦秀虹;田蕊;窦莹;房学迅

    目的 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 在不同周龄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探讨DPPⅢ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3、6、9、12周龄各15只Wistar大鼠的晶状体并用标准牛血清制成匀浆,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检测晶状体中的目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变化(半定量并以灰度值表达),并应用蛋白酶活性测定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酶活性变化.应用直线回归法评价DPPⅢ酶活性与鼠龄的关系.结果 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得目标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000.随着正常大鼠周龄的增加,晶状体中DPPⅢ表达的峰灰度值和总灰度值均呈增加趋势.晶状体中DPPⅢ的总酶活性与Wistar大鼠的年龄呈正相关(r=0.99,P<0.05).结论 晶状体中DPPⅢ随年龄的增长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晶状体发育中一些晶状体蛋白的变化有关,推测DPPⅢ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参与晶状体蛋白的降解,促进白内障的发展.

  • 新基因c24的克隆及其在正常及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燕;周健;刘新平;药立波;惠延年

    目的 克隆新基因c24并研究其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并比较二者表达的差异.方法 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法克隆新基因c24,地高辛标记c24 cDNA片断制作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其在晶状体前囊膜切片上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克隆到了新基因c24的cDNA片断,长约532 bp,c24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中均有表达;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LECs的表达.结论 c24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中均有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中,其表达较正常晶状体增高,提示其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 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变化

    作者:严宏;惠延年;王建伟;王永强;丁正华;郭勇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αH-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方法101只白内障晶状体取自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眼,26只透明晶状体取自意外死亡的健康青壮年角膜移植供体眼,使用Sephacryl S-300HR分离透明和混浊晶状体皮质和核αH-晶体蛋白.采用αH-晶体蛋白抑制过氧化氢酶(CAT)、βL-晶体蛋白的热凝聚,以及糖基化和加热诱导CAT的失活作为分子伴侣的观察指标.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含大量αH-晶体蛋白,αH-晶体蛋白的作用较αL-晶体蛋白弱,对CAT和βL-晶体蛋白热凝聚的抑制作用相似.透明晶状体与ARC、65岁以上组与65岁以下组、Ⅱ级与Ⅳ级核之间αH-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差异具显著性.αH-晶体蛋白可保护果糖和加热诱导CAT的失活.结论人αH-晶体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但活性较αL-晶体蛋白低.晶状体在老化过程中受翻译后修饰(PTM)的严重影响,形成大量αH-晶体蛋白聚合物,导致分子伴侣功能下降,可能是白内障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晓红;孙慧敏;孙岩秀;袁佳琴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基因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探讨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术中撕取晶状体前囊36眼,其中单纯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0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眼,角膜移植供体眼及外伤性晶状体脱位7眼(正常对照).3组晶状体囊膜分别提取总RNA,将合格的各组RNA样品做差异显示(DD-RT-PCR),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再将其分离、扩增、测序,后选取与白内障形成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5)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各组RNA纯度达到要求,总RNA完整,经差异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比正常人组低表达的条带有5条,高表达条带15条.对6条明亮条带测序后,其中3个片段分别与IGFBP-5、LAMP-2及小核糖体蛋白10(rps10)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他3个片段均为新近克隆未知功能的基因或基因组序列.验证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GFBP-5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而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LAMP-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结论IGFBP-5和LAMP-2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在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 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国兴;武莉莉;郑学栋;胡建章;王婷婷;林鸿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MRG15的克隆及其在正常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燕;周健;刘新平;药立波;苏景宽;惠延年

    目的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MRG15)并研究其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法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地高辛标记MRG15 cDNA片断制作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其在晶状体前囊膜切片上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克隆到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的cDNA片断,长约639bp,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经统计分析,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论MRG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其表达较正常晶状体增高,提示其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明;汤欣

    目的 探讨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32例132眼,根据白内障类型分为核型组39例39眼、皮质型组48例48眼和后囊下型组45例45眼.术前记录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根据LOCSⅢ分级体系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并评分,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DLI值,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记录术中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值.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核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晶状体核混浊度(N0)评分值、晶状体核颜色(NC)评分值、CDE值均呈负相关(r=-0.593、-0.618、-0.606、-0.524,均P<0.01).皮质型组和后囊下型组患者DLI与LogMAR视力、LOCSⅢ评分值均呈负相关(皮质型组:r=-0.653、-0.614,均P<0.01;后囊下型组:r=-0.583、-0.577,均P<0.01),2个组DLI与CDE值均无明显相关性(r=-0.245,P=0.093;r=-0.225,P=0.137).3个组患者LogMAR视力、LOCSⅢ评分值与CDE值均呈正相关.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DLI与LogMAR视力和LOCSⅢ分级评分值均呈负相关,可以反映视力损害程度和晶状体混浊程度.DLI可以为核型白内障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使用情况提供参考.

240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