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伦理思考

    作者:颜婕;庞显伦

    针对现在研究者往往关注胚胎的生理质量而忽视伦理选择的现象,用伦理的视角审视实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行为,赋予生命科学行为必要的伦理思想.综合各种理论流派的观点,结合临床工作,得出人们在伦理道德上比较容易接受PGD中进行胚胎的优选的结论,用以指导PGD的发展.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知情同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作者:涂玲;卢光琇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是辅助生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的孕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在植入子宫前淘汰了遗传异常的胚胎,是产前诊断技术的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受到病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引发了系列伦理学争议.在进行PGD前,一个明了、详尽的患者知情同意过程是必须的.包括通俗全面告知PGD有关信息、手术和检测的局限性和可能结果;充分告知通过PGD所获得的利益和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遗传病检测签署详细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 性别与人类基因组

    作者:Ruth Chadwick;张殿增

    性别问题与人类基因组有许多方面的关系:对核基因组的重视程度远大于线粒体基因组、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临床决策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临床决策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殖决策,另一方面是诊断性和预测性检验;女权主义者为说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生命伦理学基础.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伦理思考

    作者:吴青;冯云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是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为基础,结合多学科技术,特别是单细胞DNA分析技术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在胚胎植入子宫前淘汰遗传异常的胚胎,以达到优生的目的.随着该技术的发展,PGD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广,相伴而来的是伦理问题,深入思考PGD应用的伦理困境,以期切实地造福人类.

  • 不同发育天数囊胚冻融移植后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武龙梅;邹薇薇;纪冬梅;陈福才;章志国;曹云霞

    目的 比较不同发育天数冻融囊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76例行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周期135例,比较第5日单囊胚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组、双囊胚移植(double embryo transfer,DET)组与第6日SET组和DET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同是优质囊胚级别的条件下,第5日DET组的生化妊娠率(56 91%)、临床妊娠率(53 25%)以及多胎妊娠率(1.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5日DET组与SET组的胚胎着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6日DET组和SET组(P<0.05),同级别以及PGD周期中第5日和第6日SET组相比较,第5日组的生化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组(P<0 05).结论 在同是优质囊胚的条件下,第5日SET、DET及经PGD诊断的SET妊娠结局均优于第6日.

  • 1例嵌合型45,X/46,X,r(Y)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邵敏杰;高雪峰;焦利萍;杨丽萍;黄瑾;赵楠;张小为;魏彦玲;李丹;常亮;张秋芳

    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1例嵌合型45,X/46,X,r(Y)患者的核型.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进行G-显带和C-显带;并应用CEPX(DXZ1,Xp11.1-q1 1.1,Spectrum Green,Vysis)探针、LSI SRY(Yp1 1.3,Spectrum Orange,Vysis)探针和CEP18(D18Z1,18p11.1-q11.1,Spectrum Aqua,Vysis)与患者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同时应用PCR技术对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结合G-显带、C-显带、FISH检测结果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结果,确定该患者核型为46,X,r(Y)(p 11.3q 12)[85]/45,X[15].Yq11区生精基因微缺失检测未显示该患者存在缺失.结论:细胞遗传学检测结合FISH可以诊断复杂的染色体异常,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 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荧光PCR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性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罗海宁;张印峰;张云山

    目的:建立多重置换扩增(MDA)联合荧光PCR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性别诊断的方法,为开展性连锁遗传病的性别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行IVF-ET助孕的患者中,选取废弃的第3日新鲜或冷冻后的2PN受精胚胎.通过显微操作活检得到单个卵裂球细胞,采用MDA方法对单个/2个卵裂球细胞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采用荧光PCR方法对AMEL、X22、SRY和XHPRT4个性染色体相关基因或STR位点进行扩增,对其扩增产物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电泳结果确定植入前胚胎的性别.以父母的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①采用蛋白酶K法(n=21)和碱法(n=17)对卵裂球细胞进行裂解行MDA,扩增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85.7% vs 82.4%,P>0.05);单个卵裂球组(n=15)和2个卵裂球组(n=23)MDA扩增成功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80.0% vs87.0%,P>0.05).②利用MDA方法对15个胚胎的单个/2个卵裂球进行扩增,扩增成功率为86.7%(n=13). 13个胚胎中7个为男性,6个为女性,性别检测成功率100%;等位基因脱扣(alleledropout,ADO)发生率为7.7%.结论:PGD中MDA是有效且可靠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MDA结合荧光PCR可以用于性连锁遗传病的性别筛选、致病基因检测和对胚胎进行HLA分型.

  • 玻璃化冷冻法冻融经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后囊胚的应用初探

    作者:冯贵雪;张波;周红;徐艳文;曾艳红;甘贤优;舒金辉;伍芳蓉;邓曦和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冻融经卵裂球活检后囊胚的可行性.方法:将活检后剩余的可移植囊胚用玻璃化冷冻保存,并在冷冻前人工皱缩囊胚腔,在需要移植时予以解冻囊胚进行移植.结果:24例共进行24个活检周期,活检了159个胚胎,活检后胚胎囊胚形成率60.38%(96/159).有17个周期共移植26枚新鲜可用囊胚,成功种植13个(50.0%),11例获得临床妊娠(64.71%),7个周期因无可移植胚胎或卵巢过度刺激等因素而取消移植.10例患者(10个周期)有30个可移植囊胚进行了玻璃化冷冻保存,其中6例患者因未成功生育要求解冻其囊胚进行移植.共解冻8枚囊胚,全部存活并移植,5例获单胎妊娠;2例已分娩正常婴儿,3例继续妊娠中.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结合人工皱缩囊胚腔能冷冻保存经卵裂球活检后的囊胚.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10个周期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意义.方法:7对不孕夫妇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后d 3胚胎活检、卵裂球固定和FISH,d 4或d 5择合适胚胎移植.结果:7对夫妇共进行10个PGD周期.获卵251个,可供活检胚胎133个,活检卵裂球207个,胚胎活检成功率为96.2%(128/133).128个成功活检胚胎的197个卵裂球,其单细胞固定率为93.9%(185/197),FISH信号率为90.8%(168/185).10个周期共移植22个胚胎,3例获得妊娠,并均足月分娩健康婴儿,其中1例孕妇平衡易位携带者于孕中期时,羊水核型分析为平衡易位携带者.结论:应用FISH方法进行PGD,是遗传病高危夫妇预防流产和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指征进展

    作者:雷彩霞;张月萍;孙晓溪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技术发展多年,其指征始终存在争议.PGD指征较为明确,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为其适用人群.PGS的指征争议较多,主要面向反复流产、反复植入失败、高龄人群,目的是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然而第一代PGS技术[PGS#1,卵裂球活检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PGS]技术未显示明显效果,甚至降低了妊娠率及活产率.第二代PGS技术(PGS2.0)增加了严重男性因素不育为指征,其核心为囊胚活检及全染色体筛查(CCS),对上述人群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降低了流产风险并提高了成功率及活产率.PGS2.0已极大地改变了辅助生殖技术(ART)面貌,可能成为未来生殖中心对所有患者的一个常规项目.目前仍然需要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重新评估PGS.

  • 染色体易位-胚胎植入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俊梅;Cram David;刘忠宇;李娜;姚元庆

    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有较高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主要源自高概率的非均衡配子.对于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可以改善妊娠结局.目前,临床应用的非平衡易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array CG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能够区分平衡易位和正常胚胎,可能实现的技术有NGS.此外,平衡易位的诊断是否有必要开展尚存在争议.

  •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辅助生殖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李刚;孙莹璞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是指不同物种、个体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上的单个核苷酸存在差异,其中少数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与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具有诊断快、可同时诊断46条染色体、分辨率高、可检测单亲二倍体、不受异常染色体类型限制.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不仅广泛应用在疾病病因学的探讨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等医学范围,在不孕夫妇染色体分子核型筛查、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等辅助生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和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诊断效率中的差异分析

    作者:孙筱放;李浩贤;刘维强;张慧敏;刘见桥;杜红姿

    目的:探讨适的β地中海贫血疾病HBB基因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方法:60份β地中海贫血成纤维细胞(HBB基因变异位点CD17和IVS Ⅱ 654)和48份废弃胚胎单个卵裂球进行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法(MALBAC)和多重置换扩增法(MDA)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比较位点检测率、等位基因脱扣(ADO)率及扩增均一度等.结果:β地中海贫血疾病HBB基因MALBAC技术位点检测率(100%)高于MDA技术(96.3%);CD17和IVS Ⅱ 654的ADO率MALBAC技术为9.09%和0.00%,MDA技术为23.08%和19.23%;对编码人β-珠蛋白的HBB基因附近60个SNP位点检测显示MALBAC技术ADO率为12.04%,MDA技术为21.25%;MALBAC技术拷贝数变异检测变异系数为0.13,MDA技术为0.15.结论:β地中海贫血单细胞诊断MALBAC法优于MDA法.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四种卵裂球固定方法的比较

    作者:

    目的:寻求卵裂球固定的适方法.方法:IVF/ICSI受精治疗周期中不宜移植的24枚胚胎,采用OCTAX-LaserShot胚胎透明带激光打孔,用吸拉法共活检出154个完整卵裂球,分别用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KCl组;Tween-20/HCl组;甲醇/冰醋酸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组)固定,固定后使用X、Ya-卫星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其固定率和出信号率.结果:透明带激光打孔辅助下卵裂球吸拉法活检成功率为96.25%;4种固定方法固定率和出信号率分别为98.4%和95.2%,60.0%和72.2%、63%和73.7%、70%和76.2%.结论:透明带激光打孔辅助卵裂球吸拉法活检有效;第4种卵裂球固定方法能减少卵裂球丢失,简化操作程序,因此两者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值得推广.

  • 微阵列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冼业星;何文茵;王维华;孙筱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是一种低风险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如今各种技术方法的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PGD中,大大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了误诊风险.而近几年微阵列技术如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已应用于临床PGS研究中,该项技术突破了以往经典遗传学检测技术如FISH等的诸多限制,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同时检测多种因染色体失衡导致的疾病、微重复、微缺失等,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敏感,并能检测到≥10%水平的嵌合体.基于其各种优点,可见微阵列技术在胚胎PGS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血友病A遗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文彬;孙莹璞;梁德生

    血友病A是伴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病因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编码凝血因子FⅧ基因缺陷导致机体凝血机制紊乱而出血不止,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血友病A可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检测进行诊断,对血友病A携带者可于孕早期进行有创或无创的胎儿遗传学诊断,行辅助生殖的携带者可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对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目前尚处于动物研究阶段,主要通过基因转移载体来实现提高机体F Ⅷ的分泌,其珍贵的靶细胞是造血干细胞,有望不久的将来更好地服务于血友病患者及携带者.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监管对策

    作者:曹云霞;郝燕;杨芳

    体外受精(IVF)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遗传学相结合促成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为有效阻断遗传病传播、从源头上实现优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伴随着PGD/PGS技术的日渐成熟、安全、有效,其带来的各种伦理质疑纷至沓来.本文结合目前PGD/PGS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应用前景及该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总结目前各国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的相关举措,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伦理指南和法律规范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相关立法进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