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工程化皮肤:从形态和功能安全替代的前景

    作者:王晓静;王国伟;惠光艳;赵铱民

    背景: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涉及皮肤,角膜、骨、软骨、肌腱等多个领域,组织工程化皮肤为近年年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皮肤为临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目的: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6年至2017年),检索词为"Epidermis;dermis;tissue engineered skin",语言设定英文,从表皮和真皮皮肤替代物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纳入文献65篇.复合皮肤替代物虽然包括了表皮与真皮两层结构,但缺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如何解决组织工程化皮肤缺少附属器的问题,仍是目前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构建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能够永久覆盖的皮肤替代物,并可将黑色素细胞和朗格罕氏细胞构建入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结构中去.现存的生物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既无法从形态上也无法从功能上完全替代皮肤组织,还需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兔角膜碱烧伤朗格罕氏细胞影响

    作者:解玉军;高晓唯;李文静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骨化三醇)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朗格军氏细胞分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兔角膜制作碱烧伤模型,然后实验组局部和全身给予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分别在第3,7,21天时对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改变.结果:正常组角膜中央在三个时间点均未检测出朗格罕氏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碱烧伤后3、7天角膜中央出现朗格罕氏细胞,对照组密度高于实验组(p<0.05);碱烧伤后21天两组朗格罕氏细胞密度相近(p>0.05).实验组炎性反应程度在第7,21天时轻于对照组.结论: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够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抑制朗格罕氏细胞的向心性迁移,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

  • 青光眼睫状体炎患者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表现

    作者:洪颖;王渺;任靖;肖格格;洪晶

    目的: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青光眼睫状体炎(又称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PPS)患者角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56例PPS患者(56眼)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记录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表现,包括角膜基质细胞有无活化、内皮细胞形态、有无角膜后沉着物(KP)及KP的形态、有无朗格罕氏细胞(LCs)及其形态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6例PSS患者LogMAR视力为0.3±0.2,眼压为(29.7±13.4)mmHg,使用青光眼药物的种类为(2.6±1.0)种.全部患者受累眼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50例患者(89%)的患眼可以观察到角膜基质细胞活化;32例患者(57%)的患眼可以观察到内皮面LCs;44例患者(79%)的患眼可观察到KP,共6种类型.以上与对侧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69.14,41.29,60.89,P<0.001).结论:IVCM下可见PSS患者的角膜基质细胞活化,内皮面出现LCs及多种类型的KP.

  • 仓鼠颊囊粘膜实验性白斑形成与上皮局部免疫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颂良;李辉

    目的探索以LC,LYC,MC为主构成的上皮局部免疫系统在白斑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TP酶染法标记LC,A-醋酸苯酯六偶氯付品红法标记LYC及MC,以求了解仓鼠白斑形成过程中,上皮局部免疫状态之变化,从而为探讨人类白斑提供一定的帮助.结果实验表明以LC为主的局部上皮局部免疫系统在白斑形成中有着明显而密切的反应及变化.结论上皮局部免疫系统是由LC,LYC,MC共同参与,实际存在的局部系统,这一系统在防止上皮癌前病变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系统中,LC处于为敏感的地位.

  • 肛周尖锐湿疣高频电刀电灼后应用祛疣汤外洗降低复发率的研究

    作者:刘远成;张劲远;王健;彭西兰;叶伟明

    目的 观察肛周尖锐湿疣高频电刀电灼后应用祛疣汤外洗后的复发率,及其对皮损区CDla朗格尔汉斯细胞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9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术后应用祛疣汤外洗,对照组(29例),术后应用高锰酸钾液外洗.3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等病理分析技术观察肛周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及皮损区CDlaLC数量和P53调控基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复发3例(10.00%),对照组复发8例(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皮损区CDlaLC细胞的数量,治疗组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皮损区术后3个月组织中P53基因表达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肛周尖锐湿疣高频电刀电灼后应用祛疣汤外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通过增加皮损区CDlaLC细胞数量及降低P53基因的表达来降低其治疗后的复发率.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朗格汉斯细胞和表皮炎症样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表型分析

    作者:邓小蓉;宋志强;牛军;陈曙光;郝飞

    目的 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 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 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 儿童坐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孙祥水;范毓华;楼跃;唐凯;江波

    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又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 X,各系统均可发生,常见于婴儿和儿童。LCH 病因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目前较多文献报道骨骼、软组织和内脏受累的 LCH,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病史和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易误诊。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坐骨,临床极少见。本文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左侧坐骨 LCH,现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治过程详细讨论,报告如下。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肾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峰;苟欣

    1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历史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68年,Langerhans就曾描述过在皮肤内有一种形状特别,呈树突状结构的细胞,并命名为朗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但其具体功能不明.直到1973年Stinman和Cohn,在脾脏组织中也发现DC之后才将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刺激初次免疫反应(primary immune response)进行研究.早期研究发现DC是引起心脏和胃肠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从而增加了对DC的研究兴趣.

  • 颌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贾东;赵文峰;陈增力

    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临床较少见,而发生在下颌骨部位者则较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