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洪波;沈国芳;张诗雷;王旭东;王成焘;林艳萍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CANS)技术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单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定位钉植入后行面部CT扫描.在CANS上行术前设计及三维手术模拟,确定骨切除位置及范围,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结果:患者解剖结构与面部三维重建模型完全吻合,术中实现实时导航.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切除范围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手术刨伤小,无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方法.

  • 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HS 4例报道

    作者:麻益可;沈国芳;卢晓峰;王旭东;唐友盛

    目的:评价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4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6.5岁).均采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开口功能,下颌体牵引成骨术治疗OSAHS;其中3例行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单侧和双侧下颌体牵引各2例.固定期约3个月时行呼吸监护仪监测(PSG)复查和牵引器拆除术.结果:4例患儿OSAHS症状均消失,平均AHI由术前的42.7降到4.9,平均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3%上升到89.8%;平均开口度由6.5mm增加至25.5mm;面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经过平均38.1个月(13~58个月)的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联合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伴发的OSAHS、面部不对称畸形,并且可以同期手术.

  • 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祝岩;卢晓峰;唐友盛;朱敏;冯晔;徐竹梅

    目的随着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病年龄和病程的不同,其对颅颌面软硬组织发育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该研究旨在明确各年龄组患者头影测量特征和发病年龄、病程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46例男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和相应年龄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按发病年龄、病程分组以SPSSWIN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患者与相应对照组正常人相比颌骨向后上方向缩进,舌骨朝后下方向移位,中下咽腔明显狭窄;患者舌和软腭占口咽腔面积比(TSA/OPA)显著提高.患者舌骨距下颌平面距离与病程显著相关(r=0.46,P=0.009;回归方程:Y=1.58+0.56X).患者患病时间与TSA/OPA呈显著正相关(r=0.5,P=0.00;回归方程:Y=72.76+0.64X).结论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头影测量特征表现为颌骨向后上方向缩进,舌骨朝后下方向移位,患者中下咽腔明显狭窄.患病时间越长,对颅颌面形态的影响越重.

  • 数字化导板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保留髁突手术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陆川;何冬梅;杨驰;黄栋;白果;袁建兵

    目的:设计制作数字化导板(digital guide),用于指导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外侧成形术(lateral gap arthroplasty,LAP)中髁突残余(residual condyle)的保留,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TMJA患者,选择骨球内侧存在髁突残余者纳入研究.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明确骨球范围及其与髁突残余的关系,设计数字化导板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完成,术中用以指导骨球的截除.评价导板的就位情况及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术后拍摄CT评价截骨效果并与手术设计进行拟合,评价导板的准确性.结果:5例7侧关节手术中,导板就位稳定,指导截骨准确,未伤及颅底和外耳道前壁,有效保护了内侧的髁突残余.术后CT显示截骨与术前设计的平均误差为1.044 mm.结论:数字化导板可以准确有效地指导强直骨球的切除,有效保护了髁突残余、颅底和外耳道.

  • 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分析

    作者:蔡怡华;陆川;何冬梅;杨驰

    目的:回顾分析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方法:回顾口腔外科关节组2010-2012年收治的由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从损伤到发生强直有完整CT资料的成人病例,按照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将髁突骨折分为3级.0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无接触;1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有接触;2级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出关节窝.结合髁突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和关节盘的位置、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情况等,分析关节强直形成的原因.结果:13例(24侧)导致关节强直病例的髁突骨折有完整的CT资料,导致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均为囊内骨折,其中B型占70%.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中,0级0侧;1级10侧,占41.7%;2级14侧,占58.3%.0级和1级的关节盘均伴髁突骨折块移位,后外侧带断裂.形成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中,77%伴颏部骨折,导致牙弓增宽.结论: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对于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其中0级不易引起关节强直;1级较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相对适应证;2级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髁突囊内B型骨折和合并牙弓增宽的下颌骨骨折.

  • 数字化(牙合)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作者:何冬梅;黄栋;陆川;杨驰;袁建兵

    目的:探讨数字化(牙合)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患者,术前采用SurgiCase CMF 5.0软件进行颌骨畸形的三维测量,模拟骨球截除后摆正下颌骨,制作数字化(牙合)板,术中应用,行肋骨-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后进行CT扫描三维测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牙合)板戴入顺利,术后CT三维测量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牙合)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同期治疗中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冬梅;杨驰;陈敏洁;杨秀娟;李凌志;蒋倩

    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2001-2009年收治的内侧有髁突残存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60例82侧关节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外侧成形术、外侧成形+咬肌瓣和外侧成形+颢筋膜脂肪瓣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和CT随访,评价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术后开口度的改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侧关节采用外侧成形术;28侧关节采用外侧成形+咬肌瓣;32侧关节采用外侧成形+颞筋膜脂肪瓣.38例48侧关节术后随访1~4a.其中,4/11侧外侧成形术关节复发,占36.4%;3/17侧外侧成形+咬肌瓣治疗的关节复发,占17.6%;20侧外侧成形+颞筋膜脂肪瓣治疗的关节无一例复发.3种治疗方法中,外侧成形+颞筋膜脂肪瓣与单纯外侧成形术相比,开口度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侧成形术保留了残存的关节结构,与颞筋膜脂肪瓣结合,可以很好地预防颢下颌关节强直复发.

  • 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作者:薛国初;徐平平;艾伟健;周会喜;刘曙光;赵建江;郑俊发;曾曙光

    目的:应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骨间隙,采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转移充填骨间隙和冠突切取植入构造新的"髁突",重建颞下颌关节.手术后常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4~28个月,开口度3.1~3.8cm,平均开口度3.5cm,效果满意.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具有多方面优势,是防止颞下颌关节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 生长期患者颞下颌关节强直外侧成形术后髁突改建评价

    作者:陆川;何冬梅;杨驰

    目的:评价保留髁突的颞下颌关节外侧成形术在生长期患者髁突的改建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外侧成形术治疗的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生长期患者进行CT分析,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对术后1周和随访1年以上的健、患侧髁突-下颌支高度和颏点偏斜量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9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15岁,平均10.2岁.术后随访1~3 a,平均1.94 a.健侧髁突-下颌支平均生长2.34 mm,患侧2.70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31).所有患者的髁突都有不同程度的直立改建.9例患者术前颏点偏斜平均3.69 mm,平均随访1.94 a,偏斜2.92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6).结论: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外侧成形术能够保留髁突的生长潜能,防止颌骨畸形进一步加重.

  • 肋骨移植治疗生长期患者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效果评价

    作者:赵界云;何冬梅;杨驰;陆川;胡逸晖

    目的:评价肋骨移植治疗生长期患者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肋骨移植同期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生长期患者进行CT影像学分析,采用ProPlanCMF 1.4软件对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1年以上的下颌支高度、肋骨长度和颏点偏斜程度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7岁,平均5岁.肋骨术后平均延长下颌支高度6.2 mm,颏点偏斜平均矫正5.3 mm;术后平均随访2.7 a,肋骨平均生长6.9 mm,健侧下颌支平均生长4.4 mm,患侧4.3 mm (P>0.05).结论:肋骨移植可以同期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合并的颌骨畸形,具有生长潜能,但是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游离冠突与肋骨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栋;何冬梅;杨驰;陆川;白果

    目的:比较游离冠突移植(free coronoid process graft,CPG)与肋骨移植(costochondral graft,CCG)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回顾2011-2014年我科收治的采用CPG和CCG治疗的10例(15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对手术后CT及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期的CT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Materialize,比利时)测量植骨块的高度,比较不同方法移植骨的吸收情况,同时对随访期患者的开口度和咬合关系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2种方法移植骨的吸收量,评价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5例(7侧)CPG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6~22个月),冠突平均吸收5.41 mm,占移植骨高度的21.9%,冠突顶部圆钝改建.随访期末大开口度平均为31.6 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例出现前牙开(牙合),1例关节强直复发;5例(8侧)CCG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4个月(6~30个月),肋骨平均吸收2.44 mm,占移植骨高度的6.2%;随访期末大开口度平均为33.6 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例咬合关系稳定,1例出现开(牙合),无关节强直复发.结论: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中,游离冠突移植比肋骨移植的骨吸收率高,易引起咬合关系改变.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作者:李凌志;何冬梅;杨驰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一类严重影响口颌系统功能的疾病,会导致开口受限,严重者引起面部畸形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由于创伤是引起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断、分类和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昌奎;胡开进;刘平;邓天阁;江欣;程鹏

    目的 观察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建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导致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 将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2组,均以右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手术实验侧,人为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一组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行使其功能,另一组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阻断其功能,术后即刻行MRI检查,确定翼外肌是否离断.术后1周对动物模型行CT三维检查,测量髁突骨折块的移位距离及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术后4周、12周及24周时处死动物,再次行CT检查,多平面重建后对髁突形态相关参数测量,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变化.结果 通过CT三维测量,两组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实翼外肌对髁突游离骨折端有牵拉作用,保留翼外肌功能组,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的影响更明显.结论 此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改建的确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翼外肌牵张成骨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国威;邓天阁;薛洋;刘平;胡开进

    目的 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伤.此外,左侧切除部分翼外肌作为实验组,右侧保留翼外肌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通过用大体观察、螺旋CT扫描、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TMJ样本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发生了TMJ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仅是纤维强直.螺旋CT和Micro?CT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关节面粗糙、有新骨形成并突入到关节腔内,且关节腔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对照组髁突的大内外径和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新生骨小梁的方向与翼外肌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无此特征.组织学结果也印证了对照组关节内发生了纤维-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为纤维强直.结论 在髁突矢状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翼外肌发挥了类牵张成骨的作用,从而参与创伤性TMJ强直的发生.

  • LAP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余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美玲;王予江;黄臻

    目的 探讨单侧外伤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0-2016年收治的内侧有髁突残存的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0例10侧关节纳入研究,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和CBCT随访,评价该治疗方法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术前术后大开口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10例患者无一例关节复发,开口度改善显著(P<0.05).结论 外侧成形术保留了残存的关节结构,与颞肌筋膜瓣结合,可以很好地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

  • 钛制关节头置换髁状突治疗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71例

    作者:牙祖蒙;谭颖徽;王建华;张纲;李忠禹

    目的评估钛制关节头置换髁状突治疗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71例(75侧),经截骨和强直组织松解后,用纯钛制关节头置换髁状突.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3年,所有患者开口度均在3.0 cm以上,平均开口度为3.2 cm.2例复发,复发率2.8%:63例基本维持术前的咬合关系,占88.7%;8例咬合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占11.4%:26例术后患侧咬合乏力伴术区不适,占36.6%.2例发生感染,占2.8%.结论钛制关节头置换髁状突是治疗成人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较为理想的方法.

  • 颞浅筋膜轴型瓣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严俊峰;熊欣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轴型瓣在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20例(24侧)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采用外成形术,术中并用颞浅筋膜轴型瓣与关节盘缝合,术后早期张口训练,术后2年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张口度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没有改变,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个月-2年内均恢复,随访期内内侧髁头均无吸收,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颞浅筋膜轴型瓣在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方法可靠.

  • 撑口训练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姚丽霞;宋代辉

    临床上,撑口训练已经普遍应用,包括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开口度的恢复、部分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的改善、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术后张口受限的改善.2007年1月~2008年8月, 我们对接受撑口训练的3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以探讨撑口训练在改善不同原因张口受限中的临床疗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不同功能锻炼效果比较

    作者:杨绍凤

    由于外伤、手术等致组织粘连,畸形愈合,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张口困难或闭口状态,其治疗方法需再次手术,根据强直类型不同,分别行关节成形术、关节重建术、乙状截骨关节成形术、粘连松解术,但术后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 乙状切骨转入带蒂颊脂体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作者:邢海森;邓慧琴;葛前进

    我科自1989-05~1992-10根据乙状切骨术原则[1],并在升枝前缘切骨区转入带蒂颊脂体,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人6例,经8~12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2例,女4例.就诊年龄8~22岁,平均12岁.病程3~10年,平均5年.单侧强直5例,双侧强直1例.关节强直的病因,外伤导致5例,炎症导致1例.关节侧位X线片显示患侧关节骨性粘连,呈不规则骨球状,波及乙状切迹.有5例病人存在不同程度关系错乱.计手术6例7侧.

105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