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锰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妍;陈景元;蔡同建;郑刚;杜可军;骆文静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锰(Mn)对PC1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100~900 μmol/L MnCl2染毒后进行四唑盐比色实验(MTT)观察MnCl2对细胞的抑制作用,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α-共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100~900 μmol/L MnCl2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MnCl2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300、500μmol/L MnCl2组α-SYN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8、4.5、7.3倍(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MnCl2对PCl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胞内α-SYN表达增高实现的.提示预防、阻止α-SYN在细胞中的聚集可能会降低Mn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损伤.

  • 鱼藤酮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机制的探讨

    作者:刘力;顾平;王铭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环境因素已成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

  • 以痴呆、精神症状和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路易体痴呆1例

    作者:尚延昌;朱明伟;陈彤;张熙;管维平;解恒革;贾建军;王振福

    路易体痴呆是引起老年人群痴呆的第二位常见病因,经尸检确诊的路易体痴呆国内少见报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伴有间歇性精神行为异常、视幻觉、对神经安定类药物敏感等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和(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现报道经尸检确诊的路易体痴呆1例,尸检病理结果表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神经元胞浆内广泛存在α?共核蛋白染色阳性的路易小体,证实了生前临床诊断。希望通过学习本病例,提高国内各科医师对于路易体痴呆的认识水平,以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 多系统萎缩胶质细胞包涵体对α-共核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作者:汪寅;吕传真;叶诸榕

    目的探计散发性多系统萎缩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2例多系统萎缩的尸检病例和4例正常对照例的脑和脊髓进行苏木素-伊红、luxol坚劳蓝焦油紫、Holzer,s胶质纤维染色和改良型Gallyas-Braak's(GB)银浸润染色法,抗α-共核蛋白和抗泛素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免疫反应性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对病例1,含有丰富的胶质细胞包涵体的桥脑白质进行常规电镜,Gallyas-Braak's(GB)银浸润法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结果 12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均发现有胶质细胞包涵体存在.所有泛素化的胶质细胞包涵体对α-共核蛋白的免疫反应呈现阳性.然而,α-共核蛋白阳性的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密度在患者之间有差异,并且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多系统萎缩的亚型无关.超微结构特征显示具有直径约25nm的嗜银性颗粒纤维丝是胶质细胞涵体的主要成,并且这些特质被抗α-共核蛋白抗体选择性标记.在正常对照例的脑组织中没有发现胶质细胞包涵体和α-共核蛋白免疫应性.哌结论胶质细胞包涵体是散发性多系统萎缩患者特有的病理变化.在胶质细胞包涵体内的α-共核蛋白沉积可能发生在多系统萎缩的早期.胶质细胞包涵体内α-共核蛋白选择性标记阳性的异常微管可能多系统萎缩的重要病理机制.

  • 帕金森病患者共核蛋白基因复制子的调查及血清共核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李培;罗晓光;李冯锐;姜恩珠;景晨晨;任艳;庞灏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调查形成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病理性路易小体(LB)的主要成分α-共核蛋白的基因(SNCA)在散发PD患者的突变;同时了解α-共核蛋白在血液中的浓度.方法 抽取210名散发性PD患者和80名正常人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分别提取RNA和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SNCA基因的剂量变化以及mRNA表达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α-共核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NCA基因外显子1基因组水平相对定量结果显示,1个散发PD患者比值为1.6,其余PD患者和正常个体的比值在0.8~1.2之间;基因组水平比值增加的PD患者mRNA表达水平与其他PD患者及正常个体比较显著增加(P<0.05);但该患者血清中α-共核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PD患者及正常个体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散发PD患者中存在SNCA基因双拷贝复制,但出现频率极低;血清中α-共核蛋白的检测目前不能视为PD分析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路易小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芸兰;刘振国

    路易小体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近年来发现路易小体中包含多种成分如α-共核蛋白、parkin及UCH-L1等,在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病理特征及生化组成,提示路易小体的形成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 厄贝沙坦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发满;黄新;敬泽慧;蒋德旗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鱼藤酮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2.5 mg·kg-1·d-1鱼藤酮溶于二甲基亚砜和聚乙二醇(1:1)混合液中,埋于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微量渗透泵中,余2组给予等质量的生理盐水;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同时给予1 mg·kg-1·d-1厄贝沙坦每天上午8时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试验周期为4w.行为学检测评定运动功能等损害症状;高效液相检测黑质区多巴胺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目;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部位α-共核蛋白、caspase-3、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与PD模型组比较,PD+厄贝沙坦组经厄贝沙坦干预后,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提高,T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多巴胺含量、抑制黑质区TH阳性细胞凋亡和下调 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而起到鱼藤酮致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α-共核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作者:黄银霞;韩俊;张晓光;姚海兰;王小凡;张瑾;张宝云;董小平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α-共核蛋白(SNCP),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SNCP的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克隆至pQE-30-GST表达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GST-SNCP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该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获得的SNCPcD-NA序列为420bp.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呈可溶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SNCP抗血清的ELISA效价达到1:32000,并且该抗体可与BALB/c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SNCP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人SNCP可在原核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用表达的蛋白制备获得特异性较好的SNCP抗血清,为进一步了解SCNP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伴包涵体形成

    作者:赵静;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刘卫国;杜芸兰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包涵体形成, 探讨蛋白酶体功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荧光观察黑质区DA神经元变性缺失及胶质细胞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DA能神经元内蛋白聚集的包涵体及其主要成分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Parkin 和泛素(ubiquitin)的表达.同时观察DA能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结果注射Lactacystin第7天大鼠开始出现自发性活动减少,阿扑吗啡可诱导出旋转行为;3周后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TH与硫磺素、硫磺素与α-synuclein、硫磺素与Parkin、以及硫磺素与ubiquitin复合染色呈阳性;TH与 TUNEL双染亦呈阳性.结论 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且导致蛋白聚集,包涵体形成.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可能在帕金森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体液中α-共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宋正希;刘溪;章军建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α-共核蛋白在神经元内错误折叠或大量聚集形成嗜酸性包涵体,是PD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外周自主神经系统中.近年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在PD患者体液(如脑脊液、血浆、唾液等)中α-共核蛋白存在特征性的变化.此外,α-共核蛋白的其他形式(如寡聚体、磷酸化形式等)联合AD病理蛋白(如tau蛋白、Aβ1-42蛋白等)对诊断PD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因此,文中将体液中α-共核蛋白水平与P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Synphilin-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备及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金洪国;唐维国;金美玉;何松彬;周敏;寇雪莲

    目的:探讨Synphilin-1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朊蛋白(Prp)启动子载体将人类Synphilin-1基因结合注入到小鼠受精卵中制作转基因(Tg)小鼠。通过小鼠尾活组织DNA的PCR检测确定小鼠基因型。然后进行PD相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及Tg小鼠表型与运动能力分析。结果:Synphilin-1广泛表达于包括黑质的Tg小鼠大脑的神经元中,但没有观察到多巴胺(DA)神经元的大量流失,Synphilin-1蛋白在Tg小鼠的大脑中被多泛素化,部分呈现不溶性。利用改良SHIRPA法观察Tg组小鼠与非Tg组小鼠在行为和形态学上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加速转圈测试和足迹分析观察2组小鼠的运动能力,Tg组小鼠与非Tg组小鼠相比运动能力减少。结论:Synphilin-1可能参与运动功能的调节,但不影响脑组织内PD相关蛋白的表达,对DA神经元亦无显著影响。

  • 先天性巨结肠症中α-共核蛋白和神经纤维丝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吴晓慧;冯亮

    目的探讨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和神经纤维丝(neurofilaments,NFs)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即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α-syn,NFs在36例HD病人的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和4例无消化道畸形的尸解结肠标本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36例HD病人肠管的扩张段、移行段肌间和粘膜下丛节细胞中有19例α-syn呈阳性表达,狭窄段神经纤维束增粗,呈阳性染色,节细胞缺如,阳性率为52.8%,36例HD病人肠管的扩张段、移行段肌间和粘膜下丛节细胞都对NFs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100%,4例尸解结肠标本的神经节细胞对α-syn呈阴性表达,对NFs免疫反应性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α-syn和NFs分布异常与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胚胎期某种致病因素可能不仅影响神经嵴细胞的移行,也影响神经的分化和成熟.

  • 帕金森病与α-共核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敏;焦玲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位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第二位[1].P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以及在残存的神经元胞浆中出现嗜酸性的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lewy小体主要是由一些中空的放射性淀粉样纤维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组成.

  • α-共核蛋白异常积聚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朱潇颖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Lewy体形成.纤维化积聚的α-共核蛋白(ASN)是Lewy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证实ASN寡聚体具神经毒性,ASN异常积聚被认为在PD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ASN的基因突变、过度表达、异常修饰或清除减少都可能引起其异常积聚.异常积聚的ASN通过刺激免疫反应、诱导多巴胺神经元凋亡、降低自噬作用、破坏高尔基体组成等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本文针对α-共核蛋白异常积聚的具体机制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共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越;王维治

    目前将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异常积聚所参与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统称为共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包括Alzheimer病(A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路易体痴呆(DLB)等.研究α-共核蛋白的分子病理机制,及其在体与离体情况下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无疑会对某些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 缬沙坦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翁凤妹;王妍;唐正虎;黄伊俐

    目的 研究降血压药物缬沙坦对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大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缬沙坦组、PD模型组、PD+缬沙坦组,每组9只.采用腹腔注射MPTP溶液建立PD小鼠模型;PD+缬沙坦组、缬沙坦组小鼠同时给予l mg/(kg·d)缬沙坦每日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周期为3周.神经功能评定采用爬杆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部位α-共核蛋白、NF-κB蛋白表达.结果 缬沙坦对各组实验小鼠血压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和PD+缬沙坦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爬杆时间明显延长、α-共核蛋白、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D模型组比较,PD+缬沙坦组小鼠经缬沙坦干预后,自主活动次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增加,爬杆时间显著缩短,α-共核蛋白、NF-κB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通过提高动物行为学功能、抑制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凋亡和下调α-共核蛋白、NF-κB蛋白表达而改善PD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黑质变性伴包涵体形成

    作者:潘琪;牛朝诗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变性伴包涵体形成及运动行为学的改变,探讨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在帕金森病(PD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actacystin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Lactacystin实验组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立体定向注射人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Nc).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行为的改变;Nissl染色法观察SNc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SNc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和SNc中α-共核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SNc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Lactacystin实验组大鼠给药7 d后出现自发性活动减少、动作缓慢、震颤、且症状逐步加重.APO可诱导出向健侧的旋转运动;Nissl染色发现Lactacystin实验组左侧SNc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体结构松散;免疫组化结果表明21 d后Lactacystin实验组左侧SNc出现变性,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α-共核蛋白表达增强,纹状体内TH免疫阳性纤维数量减少;电镜观察到蛋白质聚集形成的包涵体. 结论 Lactacystin单侧SNc注射可以诱导大鼠黑质变性伴包涵体形成及大鼠行为改变.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可能在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