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煤尘对人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作用的体外实验

    作者:韩春华;吴萍;陈洋;褚金花;张杰;李国君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作为靶细胞,探讨煤尘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用3种煤尘作用2 h或24 h,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情况及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DNA链断裂情况;采用两种细胞共培养的方法,用MTT法测定煤尘在巨噬细胞介导作用下对A549细胞存活情况的影响及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DNA链断裂情况.结果 3种煤尘(游离SiO\-2含量分别为4.33%、1.79%、0.67%)以3种剂量(100、500、1 000 μg/ml)直接作用于A549细胞24 h,在500和1 000 μg/ml时均可引起细胞存活率的明显下降;直接作用于A549细胞2 h或24 h及通过巨噬细胞介导作用下A549细胞,均未能引起A549细胞DNA链断裂程度的明显增加.结论煤尘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但不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 煤尘超微结构特征与其毒性的关系

    作者:高俊玲;崔建忠;田艳霞;张宇新

    为探讨煤尘超微结构特征与其毒性的关系,借助透射电镜和生物化学技术,对不同矿区煤尘致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及其与煤尘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煤尘对肺泡巨噬细胞不但造成胞质酶、溶酶体酶外漏,而且可致超微结构损伤.外形棱角锐利,结构排列有序,硬而脆的煤质,对细胞的损伤更重.提示煤尘毒性大小与煤尘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有关;煤尘可致肺泡巨噬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加剧.

  • 煤码头煤尘职业健康影响风险评估

    作者:汉锋;张思雨;吴宾;康宁;陈永青

    目的 评估煤码头煤尘职业健康风险,确定高风险岗位.方法 以渤海地区2个5万~15万吨级煤码头接触煤尘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了解煤码头的生产工艺、煤尘分布、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防尘措施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采用滤膜称重法测定各工作场所和主要接尘岗位的煤尘接触浓度,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主要接尘岗位的煤尘健康风险.结果 煤码头转接塔、翻车机、装船机和煤堆场附近工作场所的煤尘浓度较高,浓度范围为总尘8.8 ~85.1 mg/m3,呼尘2.3 ~32.3 mg/m3.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评估结果:78.6%的岗位职业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水平,各岗位风险值翻车机司机的总尘与呼尘(1500、5000)、舱口指挥工的呼尘(1500)和煤堆场清扫工的呼尘(900)风险值明显高于转接塔巡视工(600)、堆取料机司机(450).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翻车机司机的呼尘和总尘分别为重度和中度危害(危害指数分别为40.03和16.95),卸煤部清扫工和煤堆场清扫工的总尘均为轻度危害(危害指数分别为6.02和8.70),其余均为无危害.结论 煤码头煤尘职业危害主要集中在煤炭装卸(重度和中度危害)、转运(轻度危害)和二次扬尘(轻度危害)过程.

  • 老年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肝功能异常情况

    作者:任明伟;庞德友;武树海

    煤工尘肺是以肺部纤维化及煤尘沉着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易合并肺结核.煤工尘肺结核治疗过程较复杂.本文重点是对本院1998-2004年住院老年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在强化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的53例进行分析.

  • 煤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高俊玲;田艳霞;张宇新;崔建忠;孙树勋

    目的探讨煤尘致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损伤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氧化损伤机制. 方法应用细胞化学法显示煤尘作用于AM产生的和H2O2、并做定量测定及相关分析,以Mg2+-ATPase组织化学染色作为检测膜变化的指标. 结果煤尘致AM产生的氧自由基较矽尘的少,同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膜酶的损伤程度也较低. 结论 (1)应用抗氧化剂可减弱煤尘对AM所致的损伤,进而预防肺成纤维细胞增殖;(2)与矽尘相比,煤尘致AM氧化损伤的程度较弱;(3)形态学方法定位显示自由基较之自由基总体测定技术更能直观、具体地阐明细胞损伤的实际状况.

  • 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一例

    作者:沈春明;赵刚

    支气管色素沉着症(anthracofibrosis)原指煤硅肺病,曾称为"煤矽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煤尘和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致的肺部疾病,多见于有煤尘和岩尘长期接触史的矿工.国内早由蔡后荣等[1]翻译为"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bronchial anthracofibrosis)",患者没有明确粉尘接触史和吸烟史,老年女性较多见,国内仅报道过数例.

  • 煤尘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 氧化损伤水平研究

    作者:周勇;张红梅;何军山;刘瑜

    目的 探讨煤尘诱导人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通过佛波酯(PMA)刺激THP-1细胞诱导其分化为人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2000μg/ml组(高剂量组),1000μg/ml组(中剂量组)和500μg/ml组(低剂量组),煤尘染毒8 h,测定IL-1β、IL-6、TNF-α.结果 不同剂量的媒尘均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β、IL-6、TNF-α,其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为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IL-1β、IL-6、TNF-α可能在煤工尘肺的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煤尘 IL-1β IL-6 TNF-α
  • 煤尘对小鼠肺组织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影响

    作者:胡梦林;宋祥福;高洋;李铁骥

    目的 通过接触煤尘后小鼠肺组织中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改变情况,探讨铜蓝蛋白和SOD活性在煤尘肺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1 h、2 h、3 h剂量组,采用动式呼吸道染毒,连续染毒12 d,染毒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定其肺组织铜蓝蛋白和SOD的活性.结果 小鼠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差异显著(P< 0.05),且空白对照与实验对照无差异(P< 0.05);铜蓝蛋白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短期接触一定浓度煤尘会引起SOD活性的改变.

  • 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作者:王玉

    目的 按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对某火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工作场所采样检测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评价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结果 共检测粉尘93点,合格率93.5%;岗位11个,合格率90.9%;一氧化碳检测6点,合格率100%,二氧化硫检测4岗位10点,硫酸1岗位5点,氨2岗位5点,合格率均100%;氢氧化钠2点,氯2点,合格率均100%;噪声检测6岗位91点,合格率83.3%;高温检测10点,合格率80%;电场强度检测6点,合格率100%.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合理,生产过程中各类防护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职业病危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 某发电厂2008~2010年煤尘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刘刚;张聪惠;苏战伟

    目的 了解某发电厂煤尘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近三年来该企业的防尘工程成果,为制订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工艺流程,识别煤尘的出现.对2008~2010年职业病危害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照年度间,季度间,采样类型不同进行比较.结果 三年间的监测点平均合格率为73.9%,三年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93,P>0.05),四个季度间呈随着季度延后合格率上升的趋势(x2=-18.078,P<0.01).样品合格率个体监测数据高于定点监测数据(x2=-5.090,P<0.05).结论 根据三年数据比对,总体水平并没有大的进步,高于相关报道中同等规模燃煤火力电厂的水平.年度间与季度间的数据显示,季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加大投入做好个人防护.

  • 某热电厂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

    作者:王卫东;徐建国;孙益波

    为了解热电厂煤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本市某热电厂长期接触低浓度煤尘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某热电厂燃料车间42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其中男性18人,女24人,平均年龄33.3岁,平均工龄8.3年,平均身高162.1cm,平均体重58.2kg。选同厂行政后勤人员46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36.2岁,平均工龄6.5年,平均身高165.4cm,平均体重56.7kg。经统计两组人员的年龄、工龄、身高、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 蜂窝煤厂职业卫生调查

    作者:唐峻峰;李林鲜;杜建云

    我市有大小蜂窝煤厂17家,大多为私营企业,机器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没有通风换气设备,工人操作时没有个人防护措施,不利于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对蜂窝煤厂粉碎、搅拌、制煤等有煤尘、噪声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与评价.

  • 煤炭产业链煤尘接触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作者:汉锋;陈永青;吴宾;康宁;张思雨

    目的 掌握我国煤尘的职业危害现状,了解我国煤尘作业人员的煤尘职业健康风险,为有效地应对煤工尘肺发病现状提供信息.方法 2015年4月,以煤炭“开采-运输-使用”产业链共33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其煤尘暴露水平、防尘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应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tals,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定量评估(简称ICMM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简称指数法),以煤工尘肺为健康结局,评估煤炭产业链的煤尘职业健康风险.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部分煤种中超过10%,高可达19.5%.煤炭开采环节的掘进系统(总尘22.1~46.5 mg/m3,呼尘8.4~17.7 mg/m3)、煤炭运输环节的翻车机(总尘25.2mg/m3,呼尘6.9 mg/m3)、转接塔(总尘35.4 mg/m3)和煤炭使用环节的皮带犁煤器(总尘36.3 mg/m3,呼尘14.0 mg/m3)等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浓度远高于其他工作场所,且这些场所煤尘作业人员岗位呼尘浓度(2.6~9.3 mg/m3)也远高于其他系统的岗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MM法评估结果显示,掘进系统风险值504~1 089,综采系统风险值347~2 040,远高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指数法的风险评估结果(掘进系统风险值3.1~9.7,综采系统风险值3.7~9.3),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0.857,P<0.01).煤工尘肺新发病例均分布在综采和掘进系统的采煤工、掘进工和煤矿混合工3个工种.结论 煤尘危害广泛分布于在煤炭“开采-运输-使用”产业链中,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严重.煤尘浓度和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较高的环节均集中于煤炭开采的掘进系统和综采系统.建议加强煤尘健康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研究.

  • 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宾;张永亮;陈永青

    目的 评价定量分级法(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在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以4座煤矿作为风险评估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运用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对20个煤尘作业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煤矿中煤尘作业岗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风险水平,危害风险水平较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煤矿井下,尤其是采煤和掘进生产系统.两种风险评估结果均显示,采煤机司机和掘进机司机的危害风险水平高.利用两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得出的煤尘作业岗位风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度相关(r=0.821,P<0.001).两种方法评估得出的结果得到了现场调查和文献报道的验证.结论 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均适用于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煤矿粉尘中多种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裕曾;李晓暖;吴美甜;刘富强;刘克俭

    目的 对某地2个煤矿的煤尘样品中部分金属与类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比较,探讨煤尘中对石英致病性有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元素的含量.为劳动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煤尘样品中的铁、钙、镁、锌、铜、锰、镍和铅的元素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砷和镉的元素含量.结果 检测得到以上元素在2个煤矿尘样中的含量,除钙、镁元素在2个煤矿尘样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元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有个别有害元素含量极高,同一元素在同一煤矿不同采样点的尘样含量有显著不同.结论 开展煤尘中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监测工作是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 某企业煤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魏清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粉尘,是导致尘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尘肺发病除了空气中游离粉尘外,还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分散度及吸人人体的空气总量有关,后者取决于工人的接尘时间和劳动工种分类.

    关键词: 煤尘 肺功能
  • 洗选厂皮带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卫俊枫;程昊

    目的 评价峰峰集团马头洗选厂生产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的建设改进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的方法对马头洗选厂皮带生产线的技术控制和生产防护措施改造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硅含量在3.9~7.3 mg/m3之间,总粉尘浓度不高于4.83 mg/m3.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超限倍数均低于1.44,噪声检测8h等效声级低于接触限值.该生产线两大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和噪声危害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该单位对操作工的生产防护和生产线的防尘降噪改进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结论 该生产线采用的高自动化生产设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生产管理制度对职业病危害从源头进行控制,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合格.

  • 2016年白银市煤尘作业工人专项检查结果

    作者:宋荣梅;郝尊敏

    目的 了解2016年白银市接触煤尘作业人员重点职业病监测的情况.方法 从性别、年龄和工龄方面对2 810例接触煤尘作业工人的专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 810例接煤尘作业工人男女之比为9.6∶1.高仟伏胸片异常者检出率为2.56%,男性检出率为2.71%,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的用力肺活量(FVC%)<80%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煤尘工人年龄以40~49岁为主,占43.20%,其次为30~39岁和50~59岁,分别占24.05%和22.78%.高仟伏胸片异常检出率以>60岁者高,为4.76%,其次50~59岁检出率为3.44%,40~49岁检出率2.47%.随着年龄增加,胸片异常者检出率逐渐增加;肺功能检查FVC%<80%检出率为5.87%,有统计学意义(x2=13.76,P<0.05).接触煤尘工龄以20~29 a为主,占29.54%,其次是10~19 a和4~9 a,分别占26.58%和18.72%.高仟伏胸片异常检出率以30~39 a高为4.07%,20~29 a检出率为2.77%,说明高仟伏胸片异常结果随接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80%、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70%和FEV1.0/FVC%<70%三者的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工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银市对接触煤尘作业人员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认识不足,其监测能力有待提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为重点职业病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 2016年江苏省煤尘职业接触者血压状况

    作者:周琅;韩磊;高茜茜;周鹏;王建锋;谢丽庄

    目的 了解2016年江苏省煤尘职业接触者血压状况,为相关部门和企业降低职业煤尘接触者高血压患病率,维护煤尘接触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年该省13 782名(其中男性12 259名、女性1 523名)煤尘职业接触者的血压测量结果,按照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地区、行业及所属企业经济和规模类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煤尘接触者血压平均值为126.84/81.33 mm Hg,男性血压均值(127.55/81.96 mm Hg)高于女性(121.07/76.28 mm Hg),且随着年龄和接触工龄的增加,血压均值逐渐增高;相关接触者血压偏高率为28.17%,男性偏高率高于女性;偏高率以超过50岁年龄组高,为39.63%;接触工龄以超过28 a的工龄组偏高率高(39.74%);淮安市(53.52%)、扬州市(45.01%)、连云港市(37.04%)、无锡市(31.31%)为血压偏高率高的前4个城市;血压偏高率高的前4个行业依次为轻工业(43.28%)、冶金业(38.10%)、交通运输业(33.84%)及化工业(32.21%);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的接触者血压偏高率高,分别为29.83%和30.22%.结论 江苏省煤尘职业接触者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优化职工饮食结构、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工作强度和增加工休时间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意识;职业病监管机构要加强相关法律普及宣传,强化监管执法,共同做好职业监护三级预防.

    关键词: 煤尘 职业接触 血压
  • 重庆市635例煤尘作业工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者:余巧利;邱志新

    目的 为了解重庆市长寿区小型煤矿工人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检出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为尘肺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尘肺诊断标准》,对该区小型煤矿企业的635名煤尘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时间为2009-2012年.结果 煤尘作业工人岗前检查635人,各检查项目异常的235例,总检出率为37.00%.检出疑似煤工尘肺19例(后均确诊为煤工尘肺),检出率为2.99%.635名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中97.22%的职工有1年以上煤矿工作职业史,疑似尘肺检出率随着接尘工人年龄及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企业应做好岗前、在岗、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而卫生机构在继续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煤矿工人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防治工作.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