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중국중의약현대원정육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779
  • 国内刊号: 11-502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www.zgzyyycjy.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建宇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双黄连口服液佐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62例

    作者:史晓娟

    目的 观察双黄连口服液(仅适用于儿童)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治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6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儿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口服液(仅适用于儿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炎性因子.结果 对照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咳喘减轻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治疗时间(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3.97%,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2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45%,3.2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仅适用于儿童)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40例

    作者:李小勇

    目的 分析并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4、12周,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接受治疗后8、12周,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的能力,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定风珠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作者:唐瑾

    目的 研究大定风珠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定风珠治疗56例肝肾阴虚型PD,观察患者使用前后NMS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PDSS、SCOPA-AUT、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定风珠丸对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改善肝肾阴虚型PD患者睡眠状态,改善焦虑状态.对肝肾阴虚型PD患者的NMS改善明显.大定风珠对于肝肾阴虚型PD患者NMS的改善有较好作用,其具体原因可能与中药的多靶点、多系统、整体性治疗有关.中医的整体性治疗观念在目前PD的治疗中有望与西药互补,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扶正补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文青;李敏敏;孙建;魏铭

    目的 观察扶正补心汤对于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否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心绞痛.方法 收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心绞痛患者70例,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扶正补心汤方,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欣康)、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片(可定),总疗程为60 d.然后对2组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心电图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补心汤对于气虚血瘀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为今后心绞痛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 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治疗湿重于热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江标良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药(配用西药)治疗“湿重于热型”肝炎中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组,除应用基础护肝药外(黄疸明显的同时加用茵栀黄或苦黄注射液),治疗组30例加用“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中药治疗;对照组A 30例加用“非重用茯苓、苍术、虎杖的方剂”中药治疗,对照组B 30例则不加用中药.观察3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抗病毒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治疗“湿重于热型”肝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用药.

    关键词: 肝炎 茯苓 苍术 虎杖
  • 柴苏降逆汤联合PPI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亮;孙继海;孙通华

    目的 观察自拟柴苏降逆汤联合PPI制剂泮托拉唑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门诊有反酸、烧心等表现的患者80例,全部经过胃镜检查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洛杉矾分级法A级-D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PPI制剂(泮托拉唑片)40 mg,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1月;治疗组在使用泮托拉唑片的基础上,再给予自拟药物柴苏降逆汤口服,每日1次.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都能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胃镜下表现都明显好转,且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胃镜下表现两者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组要好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柴苏降逆汤联合PPI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效果.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王昊;董宝强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骨科治疗的98例腰间盘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部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间盘突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症状缓解快速,且治疗痛苦小,患者接受意愿高,腰椎功能恢复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助阳通痹法联合肺康复治疗间质性肺疾病30例临床观察及运动耐量改善情况评价

    作者:赵东凯;杨桂仙

    目的 分析助阳通痹法联合肺康复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6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助阳通痹法联合肺康复(运动疗法与中药塌渍治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运动耐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第28天,观察组呼吸困难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8天,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一氧化碳弥散量、用力肺活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助阳通痹法联合肺康复疗法可促使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且治疗安全性高.

  • 针灸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分析

    作者:陈荣珍;康燕

    目的 探讨针灸、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7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牵引联合治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灸、牵引联合治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杏花;徐莉蓉;蒋治莉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分析对比2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既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晚期的护理对策

    作者:王乐

    目的 探究对肝癌晚期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的护理方案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46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中医方面采取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西医通过保肝、抗肿瘤、降酶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后,12例患者正在生存,10例患者在治疗后生存10--14个月之后因病死亡,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消化系统以及精神状态都有了改善,并且在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出院后无复发.结论 对肝癌晚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并辅以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治疗的副作用减少,并使患者因治疗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减轻.

  • 难治性压疮的中西医结合调护经验

    作者:袁圆;谢欣颖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PU),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鉴于其病因的复杂性、护理措施不当、老年性营养缺失及患者自身的消极心理,均会对压疮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引起难治性压疮.本文从护理工作出发,总结分享对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我们通过宣教、病房环境管理、压力解除、营养支持、疮口护理、心理干预等方式,结合中医辨证施护,予以中草药内服、外敷调护,对难治性压疮患者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穴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的相关影响

    作者:黄媛丹

    目的 分析中医穴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修复的相关影响.方法 选择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模式予以护理,观察组(n=35)利用中医穴位治疗法予以护理.对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肠功能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的临床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8.5%,低于对照组的17.1%;2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和中医穴位疗法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促使患者临床康复速度的提升,减少术后并发症,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益气强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影响

    作者:宋美华

    目的 探讨益气强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25 mg口服,2次/日,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强心汤治疗,每日1剂.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LVEF、E/A、6-MWT水平升高,LVEDD、LVESD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LVEF、E/A、6-MWT水平较高,LVEDD、LVES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益气强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

  • 荆防败毒散联合西药治疗风寒袭耳型分泌性中耳炎62例

    作者:熊美华

    目的 对风寒袭耳证分泌型中耳炎患者行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4例风寒袭耳证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试验组62例行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2例行以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风寒袭耳证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该治疗方案值得被推广使用.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教学模式的文献回顾及现状分析

    作者:李龙振;李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推行3年,2020年要全面建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本文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育模式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 中医内科学开放实验室研究生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田燕歌;刘学芳;赵鹏;董浩然;郑万春

    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开放的实验平台,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主体,在实验室正常运行中起主要作用.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和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实验室制定了安全管理、仪器使用、研究生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科研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 浅谈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方法及点评干预体会

    作者:王嫣斐;史雪敏;张立超

    阐述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方法,并从临床诊断不全、超量(单味中药饮片超剂量、超帖数、超味数)、特殊煎法未标注、配伍禁忌、联用中成药成分重复等方面,探讨当前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发现的主要不合理问题,以及干预体会,为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思路.

  • 中医药本科生开展SRT科研训练的特点及解决对策

    作者:杨勇;尹爱群;容蓉

    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是我们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本文针对中医药不同专业本科生所开展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SRT)进行了示例式代表性的总结,分析比较其不同特点.提出本科生完成科研训练首先需要具有较强主观能动性,在指导老师的悉心辅导下,系统地完成项目的论证、预实验、正式实验等内容.通过多次的重复和训练,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对策探析

    作者:张庆祥;相光鑫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中医学的不断认可,中医人才的教育尤其是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经典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两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招生数量不足,生源质量堪忧;经典学习不够,医学基础不牢;实践实训过少,思维能力不足.并由此提出了广泛学习中医经典,打下坚实理论功底;博学传统文化,培养中医思维方式;注重实践,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加强实验研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重视论文写作,锻炼表达能力等建议,以期对于中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所启迪.

  • 基于双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设计

    作者:李一芳;施慧;王睿;邹冉

    随着高等教育中双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医院校中开设中医类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中医护理学核心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应迫切考虑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科学的课程设计方案,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借鉴以往双语教学经验,秉承双语分层教学的理念,探讨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为中医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医护理专业英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护理人才.

  • 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考核结果分析

    作者:张广中;朱培一;张琳;徐春军;王红梅;王帅;万通;王蕾;双利华;丰鹏丽

    目的 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存在不足情况,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提升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育处针对2011级本科毕业生先进行接诊及穿刺能力摸底评估,培训1月后再次进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学生临床接诊及穿刺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普遍掌握较差,经培训后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较大提升.结论 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忽略了对中医本科生临床接诊能力及穿刺能力的培养,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陈秒旬;林海雄;陈瑞芳

    目的 评价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2017年2月以前CNKI、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枳术宽中胶囊或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FD的临床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用Jadad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12篇临床资料,Meta分析结果示:总有效率:RR =1.15,95%Cl[1.07,1.24](P<0 01),I2<25%,表明枳术宽中胶囊或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西药治疗FD优于常规西药;亚组组2、组3(亚组2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多潘立酮、亚组3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必利)RR=1.18,95%C1[1.11,1.27] (P< 0.01),表明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西药治疗FD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18%.枳术宽中胶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加减治疗功能消化性不良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动力障碍,但考虑纳入文献质量,仍需大量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 秦巴草药糯米团研究进展

    作者:王熙国;王虹之

    以国内糯米团植物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从糯米团的形态组织特征、粉末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化合物异鼠李素(1),山柰酚(2),槲皮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P-α-L-鼠李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均为黄酮类化合物,为系统研究与开发糯米团提供参考依据.

  •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状

    作者:顾红岩;冯兴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主要通过中药口服或外用、针刺、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治疗.关于DPN,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中医复方、中成药、外治法、综合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治疗DPN的疗效明确,但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的研究显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传统养生文化对老年人饮食习惯影响

    作者:王浏雅;陈春燕;邓湘鸿;吴明珍;刘源洋;王泓午;步怀恩

    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督体系及社会保障水平均不如发达国家,但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做出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大陆人的平均寿命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并且这一数值每年都在上升,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尤其是中医的部分食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部分食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这使得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

  • 姜黄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智岩;张玥

    姜黄素是从姜黄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纯天然的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今年来对姜黄素研究的文献,对姜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进行总结.姜黄素抗肿瘤的作用日益被重视,本文亦总结近年来对姜黄素抗各种肿瘤的实验研究,希望对姜黄素应用于临床造福肿瘤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对五苓散的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侯梓桐;刘桂荣

    五苓散出自《伤1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誉为“治水第一方”.太阳蓄水证病机总为太阳表邪未解,内有蓄水,主证以小便不利为主.但是历代医家对蓄水证的蓄水部位存有很大争议,多数医家认为是“水邪内结膀胱”,亦有少数医家持“水邪内结三焦”的观点.山东省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业医70余年,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临床经验丰富.先生认为五苓散治疗的蓄水证与三焦气化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治疗重在恢复三焦通利,则症状即可解除.

  • 李合国教授运用香砂六君子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验

    作者:李亚南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胃炎根据病理结果不同,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其治疗原则及疗程区别明显.本文主要总结李合国教授运用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李合国教授在临床上以香砂六君子灵活加减,用药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寒热同调,虚实同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中医辨治肺系疾病技法应用浅析

    作者:李成辉;黄镛

    肺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结合现代医学病因学的基础,中医治疗法各有所长.在疏风解表、清热化痰、温肺化饮、补益肺气等直接治肺法以外,尚需掌握中医间接治肺法的各种技巧,如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疏肝平喘、疏风降气、活血化瘀、冬病夏治、相反相成等,理解其内在实质,方能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 肺系疾病 辨证论治
  • 异位妊娠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作者:李业;李建;潘玲文秀;吴效科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从中西医角度对目前可能参与异位妊娠发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伤肾,以致脾肾气血虚弱,冲任失养,推动无力,导致孕卵不能及时移行胞宫而孕于异处;实者瘀血、痰湿、热毒阻滞冲任胞脉,使胞脉失畅,孕卵受阻,不能运达胞宫,则胎孕异位.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受精卵的转运及着床过程,其中盆腔手术史、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输卵管炎均可引起输卵管的形态结构异常,而避孕药、吸烟、精神因素等与输卵管的蠕动功能相关,人工流产术、宫内节育器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宫腔的微环境而干扰受精卵的着床.此外,孕产史、不孕以及体外受精等也被认为是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

  • 丁酉年运用苁蓉牛膝汤治疗银屑病体会

    作者:苗德光;刘江涛

    银屑病作为一种难治性皮肤病,发病有其时间节律性的特点比如冬春重,夏秋轻等,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每年的运气特点,利用五运六气的思想进行治疗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苁蓉牛膝汤为六丁之年肝虚为燥热所伤而设,符合银屑病风、燥、热为主的病机特点,于六丁之年运用,恰中病机.

  • 山香圆叶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徐丽芳;李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山香圆叶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00~400 nm.结果 建立了山香圆叶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得到了10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5~0.98.结论 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可为山香圆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健步消肿止痛油定性鉴别研究

    作者:赵毛香;黄晓冰;王凌;陈金兴

    目的 建立健步消肿止痛油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薄荷脑、丁香油等药材.结果 薄荷脑、丁香油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结论 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耐用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健步消肿止痛油的质量.

  • 临床中药学教学新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张春平;段静雨;李岩;么焕开

    临床中药学关系到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使用中药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好此门课程,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直观生动的、启发性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认药用药能力、对药性理论的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和辨证用药能力.同时引入PBL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打破学科分界,探讨新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中医继续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何清湖;陈楚淘;刘平安;卓海燕;刘乐平;张国民

    继续教育是中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医教育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中医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医继续教育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完善的,本文论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并且结合我校中医继续教育开展的情况,对未来中医继续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出策略.

  • 混合式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践行

    作者:罗振亮;李文;薛蕾;陈聪;秦忠;陈云志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代中医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根据中医诊断学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采用LBL、CBL、TBL、E-Learning等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外资源为补充,教学延伸到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教学指导从面对面延伸到在线指导、面对面指导相结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教学相长,教师也在这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 T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维

    目的 分析T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我校2013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151人,根据学号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6人,对照组75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观察组实施TBL(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带教,在学期末对2组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和授课满意度进行考核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实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医骨伤科疾病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实施带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及授课品质.

  • 科研冬令营-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索

    作者:邢琴;熊小花;杨凌;郑一辉;于慧;岳育民;陈丽

    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存在科研意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第一届冬令营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学研究.此次冬令营,我们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培训、阅读与撰写文献、参观先进科研室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

  •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经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禄颖;钱会南;贺娟

    《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需要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做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保证师生间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几种误区,如教师职责的削弱、教学目标的降低以及教学方式娱乐化等,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经》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思考.

  • 中医定向委培生的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作者:谷鑫;成娟;陆家康;徐征

    以中医诊断学教学考查结果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分析中医专业定向委培生的学情,了解定向生的学习情况,并研究中医定向委培生的教学方法.中医学定向委培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学习信心以及学习自觉性均有一定特征性和普遍性,国家和高校当为中医定向生量身定做新颖的培养方案.

  • 金匮要略教学中的翻转课堂

    作者:王琳;彭浩;杨学;刘龙;李霞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构建中医辨证思维,在交流讨论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文章就《金匮要略》课程本身的特点,通过总结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从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步骤几个方面阐述了相应观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剂技术与中药药剂学教学

    作者:王文苹;李治芳;朱溶月;李莉

    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中的传统制剂技术项目特点,探讨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的实践流程及目的意义.传统制剂技术非遗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用于中药药剂学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传统医药文化素养,也能促进传统医药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 引导式教学法在综合大学临床专业中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亮晶;邓瑜

    本文主要探讨引导式教学法在综合性大学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认为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颖独特的方法,有助于增加课程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基于认知目标分类的临床中药学思维导图式教学内容的构建

    作者:柴剑波;旺建伟;常惟智

    临床中药学知识信息记忆量大,严重影响学生的记忆度与认知度,更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内容与中医思维体系.课题组创新性地将认知分类目标理论引入临床中药学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体系中,并基于记住、理解的认知目标,引入“思维导图”理念,开展思维导图式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发现,这种教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与记忆;同时基于这种知识构架链条有利于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完整的中医思维模式.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3)杨氏3A+“足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跖管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王立红;杨才德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足五针”治疗跖骨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把52例跖管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治疗组用杨氏3A+疗法“足五针”治疗,对照组用传统针灸治疗配合推拿按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杨氏3A+之“足五针”治疗跖骨综合征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治疗配合常规的推拿按摩,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应用CT观察直刺背俞穴的安全深度

    作者:石刚;柴进华;阮昌选;苏捷;夏德尧

    目的 观察直刺12胸椎以上背俞穴的安全针刺深度以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适合背俞穴针罐疗法的患者,进行辨敏探穴、在背俞穴敏感点采用直刺法针刺得气后,以卡尺测量得气后皮肤外的针体长度,以mm表示,然后以针体长度减去留在皮肤外的针体长度,即得出针刺深度,进行CT定位下验证针刺安全性.结果 12胸椎以上的肺、心、肝、脾俞穴以及膈俞、胃俞的针刺深度与标准的穴位危险深度相比,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背俞穴直刺法是安全的针刺技术.

  • 以热引热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30例

    作者:张晓阳;荣立洋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系统客观地评价“以热引热”法在改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疱疹结痂快慢及临床疗效上的作用,为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探寻较佳方法.方法 将9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铺棉灸+针刺)、针刺组(针刺)、西药组(口服阿昔洛韦片、VitB1,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及3月后随访的疼痛评分、疱疹结痴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及3月后随访的疼痛评分、疱疹结痂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热引热”法在快速止痛、疱疹结痂及防止后遗神经痛方面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和西药疗法,说明该法能迅速而持久减轻病人痛苦,且安全性高,是治疗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

  •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兰草

    作者:祝庆明;周胜建;张德鸿;李彦知;杨建宇

    经方经药,精准用药,精准处方.《本经》所言兰草,即现今之菊科植物佩兰Eutorium fortunei Trucz.体经》所言兰草与兰科植物兰草,唇形科植物泽兰,三者同名异物.《神农本草经》中兰草应为今之佩兰.

  • 《伤寒学》教材若干问题的商榷

    作者:凌云;赵鸣芳

    《伤寒学》教材是各中医院校广泛使用和好评的《伤寒论》教材,因而一版再版,2006年在原版《伤寒学》基础上进行了二版修订,目前再版时更名为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经典老课本·伤寒学》.该教材重点突出,讲授清晰,条文篇章分类合理.然而虽修订再版也百密难免一疏,在对部分条文方药解释上欠缺合理,尤其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治法、小青龙汤配伍意义、阳明病179条三阳阳明含义问题值得商榷.

  • 阴陵泉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晓燕;王文彬;娄琦

    《针灸大威》为明代杨继洲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博采诸家,补辑重编而成.书中有关阴陵泉穴的条文共计55处,包括其定位归经、穴性特点、刺法灸法以及临床应用,其临床应用涉及积聚、腹痛腹胀、心脾胃病、伤寒、霍乱、阴疝小便及手足腰腋病等多个病症.本文具体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阴陵泉穴的临床应用,为针灸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中医健康管理应用中的理论探讨

    作者:禹方;牛巧能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经典运动养生方法之一,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过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经常习练可以改善体质,调节代谢,有利身心健康.该项运动简单易学,习练方便,对提升健康水平有良好促进作用,值得在中医健康管理中推广.

  • 15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医证候和临床特点相关性探讨

    作者:刘建辉;况时祥;张献文;杨辉;宋先红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分布与西医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的15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西医临床特点.结果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型以脾肾亏虚(46.8%)和脾气虚弱(41.2%)多见;<20岁以脾气虚弱为主(84.6%),21~40岁以脾气虚弱多见(65.4%),41岁~60岁脾气虚弱(40.0%)和脾肾亏虚(52.0%)相当,>60岁以脾肾亏虚多见(65.9%);Ⅰ型以脾气虚弱为主(67.3%),Ⅱa型脾气虚弱多见(47.6%),脾肾亏虚次之(38.1%),Ⅱb型以脾肾亏虚多见(81.6%);在舌质分布上,淡白舌多(64.6%),舌形分布上,舌体胖大多(59.5%).在舌苔分布上,白腻苔多(46.8%);病程<1年、病程1~3年、病程3~10年、病程>10年其淡白舌所占比重分别为52.6%、66.7%、72.3%和64.0%,其舌体胖大所占比重分别为36.8%、50.0%、74.5%和84.0%,其白腻苔所占比重分别为28.9%、45.8%、48.9%和72.0%.结论 重症肌无力证型以脾肾亏虚和脾气虚弱多见,其中医证型与年龄、西医分型相关;重症肌无力为虚实夹杂之病,可合并湿邪.

  • 中成药治疗功能性腹胀的对比分析

    作者:熊萍香

    目的 观察枳术宽中胶囊、达立通颗粒和六味安消胶囊三种中成药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功能性腹账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50例,其中枳术宽中组采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达立通组采用达立通颗粒治疗,六味安消组采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观察治疗1周、2周、4周后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月、2月、4月的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功能性腹胀都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六味安消组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尤其要高于达立通组,但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达立通颗粒和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腹胀临床效果均比较理想,但各有侧重,且这3种中成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适合患者长期或间断服用.

  • 熏洗结合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蒲玉婷;胥青梅;白雪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熏洗患肢、穴位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4d.分别于治疗第14天及随访第28、60天对2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远期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冠心病痰瘀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秦春妹;万瑞鑫;赵铁牛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痰瘀证的文献研究情况.方法 应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结合人工查阅的方法对冠心病痰瘀证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发表年度、期刊分布、核心作者、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痰瘀证的文献呈总体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高22篇;基本形成刊载文献的“核心期刊”和发表学位论文的“核心大学”;高频关键词分析显示冠心病、痰瘀证、临床研究和基因出现频次较高,提示冠心病痰瘀证与基因有密切关系.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可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指标研究.结论 冠心病痰瘀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 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苏永强;屈亮;谭子文;杨屾

    目的 探讨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130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65例.试验组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毫针治疗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对患者进行必要病史采集和相关体格检查,标记疼痛积分、计算疼痛指数,测量局部组织张力情况并记录数据,填写CRF表.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软组织张力指数(211.34±9.87),治疗后为(293.67±10.33);对照组治疗前软组织张力指数(203.75±11.58),治疗后为(238.31±11.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疼痛指数为(6.28±0.30),治疗后为(0.93±0.21);对照组治疗前疼痛指数为(6.72±0.23),治疗后为(1.95±0.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铍针疗法可以改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的症状体征,其疗效优于毫针疗法,且3个月后随访证实了其远期疗效.铍针疗法可以改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疼痛指数.铍针疗法可以改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的软组织张力值,起到局部松解作用,同时减张减压,疗效优于毫针治疗.铍针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的总有效率优于毫针疗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