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潘贵超;杨屾

    目的:观察与验证董福慧教授铍针技术对臀上皮神经卡压型急性腰扭伤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臀上皮神经卡压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铍针对局部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洛芬待因片治疗,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腰椎活动度(ROM)评分、腰部疼痛(VAS评分),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32%和79.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与VAS治疗前后,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PI分级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董福慧教授铍针技术对臀上皮神经卡压型急性腰扭伤疼痛的缓解和运动功能的改善均具有明显效果,且安全有效.

  • 铍针、手法、药酒并治臀上皮神经炎临床观察

    作者:缪滋光;田春荣

    目的:研究铍针、手法、药酒联合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用针灸用具中的刃宽约3mm的铍针,先确定扳击点,严格无菌操作,局麻后用铍针剥离;术后3天开始用手法治疗,15天后用药酒外用治疗.结论:病例在用铍针、手法、药酒联合治疗前均进行过其他治疗,甚至用小针刀治疗,且疗效不佳,多数诊断为腰突症,甚至经治医建议手术治疗.铍针充分剥离,手法治疗保持铍针的疗效,中药巩固治疗,使皮神经得以恢复,使病情好转或痊愈.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 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铍针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翔;黄明华;雷仲民;马彦旭

    目的 评价铍针治疗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张力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铍针组和理疗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功能理疗仪治疗.根据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压痛及软组织张力的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铍针组综合指标改善总有效率为98%,理疗组为92%.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能够降低筋膜表面张力,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 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彭亚;祝永刚;雷仲民;柳根哲

    目的 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50例患者各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软组织张力、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4次治疗后与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但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临床观察

    作者:邓宁;王小宇;冉群芳

    目的 探讨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铍针配合手法组(治疗组)及单纯手法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2种治疗方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铍针结合定痛膏外敷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张绍文;李治;闫欣萌;雷仲民

    目的 探讨铍针结合定痛膏外敷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EL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单纯定痛膏外敷治疗,观察组使用铍针结合定痛膏外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髌股关节的压痛及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结合定痛膏外敷治疗ELPS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定痛膏外敷.

  • 铍针考究

    作者:李振宇

    通过阅读中医相关古籍和文献,回顾铍针的形态与功用,对铍针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探析,结合古人对铍针命名的依据,阐释铍针与中医外科及手术治疗的关系.发现铍针虽然一直被叫做针,却发挥着与现代手术刀一样的作用,希望能够使更多的医者和患者认识到,中医外科有史以来重视外治法中手术治疗的理念,并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医外治法.

    关键词: 铍针 中医外科 手术
  • 经筋痹痛的软组织力学变化分析与治疗思路

    作者:赵勇;董福慧;张宽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病候之筋急者多表现为十二经筋的痹症.本文从软组织力学角度探讨经筋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分析经筋痹痛的机理,以及经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并且提出经筋"结""聚"由"应力集中"、经筋痹痛由"软组织张力增高"两方面原因所致.针对这种病理特点,在经筋痹痛软组织张力高点针刺或刺络拔罐,即可改变经筋痹痛处筋膜层的"结""聚"与张力,达到减压减张的作用,从而使筋骨关节应力平衡,痹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 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采用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

  • 铍针结合中药药熨治疗膝骨关节炎21例——雷仲民教授学术经验

    作者:孙小波;刘玉婷;邱祖财

    目的 探究铍针联合中药药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中药药熨治疗,观察组行铍针结合中药药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显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各评分(疼痛指数、僵直指数、日常活动难度指数)下降的速度较对照组快,下降的程度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结合中药药熨治疗膝骨关节炎起效迅速,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铍针术对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模型家兔局部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作者:苏永强;董福慧;王德龙;王萱

    目的:探讨铍针对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模型家兔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3月龄雄性大耳白兔42只,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毫针组、铍针组,制作家兔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模型,各组的家兔均需要在第5、10、20、30、40、50、60 min时使用1 mL的注射器向造模部位的浅、深筋膜之间注入1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抽出溶液,ELISA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提取液中的5-HT进行检测。结果:铍针干预能够降低5-HT含量,随着时间延长5-HT含量逐渐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5-HT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1);甚至铍针组5 min时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与药物组相比,5、10、20、30、40 min时毫针组、铍针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铍针组在40、50、60 min时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毫针组相比,20、30、40、50、60 min时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铍针可以通过减低局部软组织张力、减少了机体内5-HT的释放并促进其降解等方面发挥镇痛作用。

  •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对膝骨关节病功能障碍及疼痛的影响

    作者:邓宁;冉群芳;金涛;周小波;任蒙强;王金涛;王小宇;沈艳红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治疗对膝骨关节病功能障碍及疼痛的作用,探寻有效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铍针配合手法)50例,对照组(单纯手法)50例.运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分别计算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位移量及香蕉面积的变化;同时进行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所测软组织位移量均较治疗前增加,香蕉面积比例均减小(均P<0.05);治疗组位移量和香蕉面积比例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在改善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66%,33/50)高于对照组(20%,10/50)(P<0.05).结论:铍针配合手法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

  • 铍针与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对重心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顾力军;张斌;李文华;唐燕;董福慧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与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双足负重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铍针组(38例)、针刀组(38例)和扶他林组(37例).其中铍针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87±7.72)岁,采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针刀组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1±7.07)岁,采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扶他林乳胶剂组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2±8.08)岁,采用扶他林乳胶剂3~5 am涂抹膝关节疼痛部位,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另取正常人36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7.55)岁,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重力四格秤测量双足前后四点负重的方法来观察3组患者双足负重情况,测算重心到原点的距离d值,并以d值为观察指标,以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例患者脱落,其中铍针组2例、针刀组2例、扶他林组1例.其余10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8~35 d,平均30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正常组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d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较治疗前d值均减小.参照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松解、针刀松解及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早中期KOA患者后,治疗后重心更接近原点、负重情况得到改善.四格秤测试KOA患者治疗前后重心的变化简便易行.

  • 铍针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作者:王兆星;董福慧

    目的:探讨在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张力与疼痛的相关性,铍针减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铍针减张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其中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治疗前测软组织张力指数为3.14±0.78,治疗后为2.10±0.9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铍针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纤维结缔组织如筋膜等,释放过高的筋膜腔内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缓解了对末梢神经的刺激.

  •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作者:许锐;于栋;张军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应用铍针松解隔日配合手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铍针治疗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作者:陈建鸿;董福慧

    目的:探讨颈横皮神经卡压对颈部疼痛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颈横皮神经卡压所致颈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进行治疗,选取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椎棘突旁压痛点为进针点,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1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治愈64例,显效3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7.15%.结论:颈横皮神经卡压可以导致颈部疼痛,铍针治疗效果肯定.

  • 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术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

    作者:陈旭辉;王西迅

    目的:探讨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6例(25指),其中男11例,女5例;其中中指4指,环指12指,小指9指;双手发病2例,单手发病14例,其中左手8例,右手6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岁.发病时间1~15年,平均5.5年.体力劳动12例,非体力劳动4例,均为汉族,均无掌腱膜挛缩症家族史,有烟酒嗜好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有糖尿病史者3例.按照Meyerding分期:0期1例,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Ⅳ期0例.结果:本组切口愈合时间7~14 d,平均10 d,其中3指切口皮肤在松解过程中开裂3~4 mm,术后予以换药后14 d均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并发症.24指治疗后掌腱膜挛缩完全或基本解除,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直受限0°~10°,其中手指伸直功能恢复正常22指,伸直功能改善75%以上者2指,复发1指.根据Ada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功能:优22指,良2指,差1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 表示满意.结论: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 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董福慧;雷仲民;杨海韵;孙捷;陈力劣;杨中兴

    目的:探索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明确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指征.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取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患者278例,分为铍针组和电刺激组.铍针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20~60(41.92±10.88)岁;电刺激组140例,男68例,女72例;年龄18~60(41.44±10.47)岁.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疼痛、压痛,以及软组织张力情况,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中止、剔除、脱落病例.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由8.78±1.52下降为1.33±1.33,电刺激组由8.59±1.76下降为5.20±2.64,且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由9.12±1.24下降为1.60±1.36,电刺激组由8.79±1.60下降为5.34±2.60,且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结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形成明确的痛点、条索、结节时,铍针治疗为首选.

  • 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60例

    作者:周贤华;李正祥;叶娜莎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应用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0岁,平均32.5岁;病程1周~5年,平均3个月.对患者颞颌关节大主动张口度、弹响程度、VAS 疼痛评分,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评估.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颞颌关节大主动张口度从治疗前的(1.99±0.47 ) cm提高至治疗后的(3.17±0.19) cm,关节弹响度从治疗前100%降至治疗后的(27.33±13.51)%,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4.73±0.67降至治疗后的1.80±0.53.结论:采用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疗程短等优点,是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 铍针烙割法治肥大性牙龈炎30例

    作者:王远华

    肥大性牙龈炎多系局部刺激如牙垢、牙石、口腔卫生不良和机体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所引起,临床上以牙龈肿大、充血、松软易出血为特点.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的难度又较大.笔者采用铍针烙割法为主治疗本病,疗效满意,不出血,无需缝合,痊愈速度快,现介绍如下.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