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特色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司永朋;程晓燕

    本文论述了中医诊断学学术思想应与临床结合的观点.认为:应重视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及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的应用;舌诊、脉诊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学习与应用;提倡以“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主张病证结合,辨证宜从脏腑、寒热、虚实角度执简驭繁.

  • 论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浅谈《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感想

    作者:李轶璠;李嘉曦;赵永辰;王颖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以实践性强、内容丰富为特点,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青年教师应从课前精心准备课堂,并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善于总结及反思学生所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效果,讲好《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

  • “数字化模拟诊室”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探索

    作者:刘浩

    目的:观察“数字化模拟诊室”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医诊断理论及实验教学。试验组在进行常规中医诊断理论及实验教学的同时,增加“数字化模拟诊室”训练。结果:试验组中医诊断试卷平均成绩及中医诊断病案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中所有学生均对“数字化模拟诊室”给予好评。结论:“数字化模拟诊室”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方面确有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心脑血管疾病早知道——反射区望诊法的初步应用

    作者:袁路云

    望诊作为四诊之首,一直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望诊方法虽然已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到了今天,却仍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一些中医大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望诊方法.如王鸿谟提出的面诊、刘剑锋提出的手诊、王晨霞提出的掌纹诊等.

  • 中医腹诊腹证的渊源探析

    作者:王凌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中切诊的一个重要部分,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地对腹诊进行了发挥、发展,依据病家的自觉症状-腹症和他觉体征-腹证冠以各种各样的腹证名称和采取相应的腹诊手法,用以指导临证的诊断和治疗,为后世医者开拓了腹诊应用之先河.

  • 关于强化充实八纲辨证纲领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鸿谟

    针对现行教材中八纲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1)取消表虚证和半表半里证两个错误概念及相关内容.(2)恢复八纲的双层次结构.措施是:以燥湿充实八纲,将阴阳提升为总纲法纪,名称改为八纲两纪.(3)提炼概括八纲的40字辨证要点.希望藉此强化充实八纲的辨证纲领作用,有利于中医教学临床工作及中医学的发展.

  • 临床脉诊带教方法探讨

    作者:周继朴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 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中医诊断学》教学体会

    作者:邹志东

    本文主要针对西医专业毕业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学习<中医诊断学>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学的多,临床技能会的少;西医理论知道多,中医知识了解少;死记硬背多,融会贯通少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教学中应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注重专业思想和方法,教书育人;利用现代媒体和实际操作等应对措施及体会.建议应加强中医基础实验课、加强中医临床技能训练、编写适用于该类研究生的教材等.

  • 《中医诊断学》模拟问诊实验教学的尝试

    作者:邹志东;李冬华;崔海;王宝华;郭丽娃;范晔;刘文兰;杨铮;王文娟;岳竹君

    目的 探讨中医问诊实验教学的方法.方法 将41名学生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和B组(未接受模拟问诊实验训练)两大组,进行A组与B组比较;再将B组进行自身前后(其中,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仍称B组,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后称为C组)对照比较的方法,考核模拟问诊实验训练前后学生掌握中医问诊内容及技巧的成绩.结果 A组成绩优于B组(对照组),C组成绩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可提高学生问诊内容掌握和技巧的水平,是中医问诊实验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中风的中医辨证与CT颅脑扫描关系

    作者:王瑞华

    2010年我们对50例中风(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辨证和CT检查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0~39岁3例,40~49岁5例,50~59岁8例,60~69岁14例,70~79岁17例,80岁以上3例.1.2中医辨证分型 本组患者均按《中医急诊学》(1)的辨证救治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邪阻经络,神机失用18例,闭证23例,脱证9例.

  • 135例成人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

    作者:田建华;赵高明;蔡学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证型发生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热能营养摄入、口味、嗜好、家庭史、肥胖程度和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的关系等;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到我院体检或就医的135例成人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症状、实验检查等资料进行记录与统计.在按照中医证候进行归类的同时,分析其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具有中医肺脾气虚证候者47例、痰浊内盛者33例、胃热炽盛者27例、气滞血瘀者15例、肾精亏损者7例,另有6例因没有症状而无法归类(P<0.05);经统计学处理,各证型的患者在总热能与脂肪的摄入方面均显著高于其适宜摄入量(P<0.01);其中,BMI为26-29.9的患者,症状出现的频度从高至低依次为便溏、乏力、舌苔厚、活动气喘、嗜睡、舌质淡、舌体胖、舌质红、便秘;BMI为30-34.9的患者,症状出现频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活动气喘、乏力、舌体胖、舌苔厚、嗜睡、便溏、舌质淡、舌质红、便秘;BMI>30的患者症状出现频度,乏力、活动气喘、舌体胖、舌苔厚>嗜睡、舌质淡>便溏、便秘、舌质红等.

  • 运动神经元病62例中医证候研究

    作者:段保亮

    目的 探究运动神经元病62例中医证候.方法 对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6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的相关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中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亏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体倦乏力以及唇舌色泽无华等.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色淡、瘦小以及色红等,舌苔白、腻、厚等.结论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胃亏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据此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做好预防工作.

  • 寒热辨证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作者:张晓雷

    慢性胃病系临床常见及多发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胃痛、痞满、恶心、呕吐”等中医病名的统称.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多遵循脏腑辨证而施治.但医者常常为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扰,非辨证高明者难以明辨其证,所以治疗上难以尽显其效.故许多人常叹“胃病虽非大病,却实难治之疾也!”但笔者认为,临病辨证无非“定位、定性”两个步骤,性、位准确,思路清晰,病何难治?慢性胃病辨治亦是如此.

  • "胃气"在四诊中的应用

    作者:姬同超;孙继红;王荣

    "胃气"是对脾胃机能的高度概括及其在有关方面的反映.<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脏腑的功能状况,气血的盈亏盛衰,神气的有无,色泽的荣枯,声音强弱,食欲好坏,脉象盛衰,疾病的转归预后等等,无不与胃气有关.

  • 略叙脉证关系

    作者:李金平

    1 一脉多证一种脉不是只反映一个证,而是反映了多种病证.试以浮脉为例:浮脉主太阳病.<伤寒论>(1条)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提出太阳病的基本脉证.脉浮,是风寒袭表,正气抗邪所致.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晓鹏;刘宏军;张继红

    近10年来,随着讲究科学依据的循证医学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以经验医学为特点的中医学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自己的领域,努力为中医学的诊疗特点寻找科学依据,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关注着高血压病中医证的本质研究.传统的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常见的证候之一.现代中医学者应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本质,试图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实验诊断指标及其他科学依据.本人收集了近10年来关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现代研究的文章,以反映这一研究的进展状况.

  • 境外生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骆文斌

    对如何提高境外生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认为应消除语言障碍,提高汉语水平;联系前后内容,注重横向比较;改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样;授课重点突出,总结归纳要点;合理安排作业,督促课后复习.

  • 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王萍;李中寅;翁家俊;杨海燕

    目的 探讨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实施方案与效果.方法 在我校2016级中医专业3个班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进行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实践,并设2016级同类型专业中医1个班用传统教学法作对照.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期末成绩的分析,探讨学生对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情况并客观比较教学法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86.42%的同学对seminar方法表示认同,82.26%的同学认为采用误诊案例法是对正治案例法的有益补充,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更佳.实验组与对照组预期期末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了实验组在课程掌握程度上的自信,而实际期末成绩与预期期末成绩相符则更好证实了这一点.结论 Seminar合误诊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优于传统教学法,对提高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中医诊断学》研、教相结合的教学探讨

    作者:吴同玉

    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活动中穿插科研,借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精神.笔者以校管课题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开启科研的大门.

  • 全身望诊之望神篇说课稿的构思与设计

    作者:李敏

    "望而知之谓之神",此乃中医之道.然而,由于<中医诊断学>具有知识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的特点,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笔者就"中医望诊之望神"的"说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学生五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并对说课稿的构思与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575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