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贺林;王新房;吕清;谢明星;王静;张丽

    目的 探讨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对6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者行全程术中监测,成像模式包括"4D Real Time"和"Full Volume".结果 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内鞘管的位置及走行,逼真显示封堵器展开、释放过程及释放后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对引导封堵器和改进封堵效果有很大帮助.结论 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较传统二维及实时三维方法能更清晰、直观显示封堵过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34例分析)

    作者:杨小红;陈欣林;陈常佩;肖梅;朱霞;王瑜

    目的 探讨前脑无裂畸形颜面部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4例前脑无裂畸形产前超声图像,分析其颜面部超声表现,与生后尸检对照.结果 34例前脑无裂畸形中30例有明显颜面部畸形,占30/34(88.24%),4例颜面部未见畸形,占4/34(11.76%).30例中颜面部畸形97处,产前超声检出畸形75处,总检出率77.32%(75/97),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有其特殊的组合方式,以眼、鼻、唇、腭部等中线结构多处受累多见.无人中、小口,耳部畸形产前超声容易漏诊.结论 前脑无裂畸形颜面部的特殊表现是以眼、鼻、唇、腭部等中线结构多处受累,产前超声对前脑无裂颜面部畸形发现敏感,是诊断前脑无裂畸形的重要佐证.

  •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作者:石士奎;周育夫;袁维军

    目的 探讨MRI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及临床表现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侧发病,左5例,右14例.轴面观察7例病灶位于颞叶深部脑实质内,12例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边缘锐利,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冠状面和矢状面观察所有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纺锤形"或"双凸透镜形".病灶大小4 mm×5 mm~28 mm×26mm不等,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2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MRI对脉络膜裂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动态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作者:宋清伟;郎志谨;孙美玉;徐斌;魏强

    目的 应用椭圆中心野规序和动态MR数字减影造影术(DSA-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进行成像及评价.方法 对31例患者应用椭圆中心野规序的DSA-MRV进行颅内静脉系统成像,并与2D-TOF法MR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结果 31例患者中,DSA-MRV法显示10例正常、11例静脉窦血栓、9例脑动静脉畸形和1例毛细血管瘤.在正常10例中,6例一侧横窦在2D-TOF法未显示,而DSA-MRV法可显示,DSA-MRV对静脉窦血栓显示率高于2D-TOF法,在11例静脉窦血栓中,5例2D-TOF法未显示而DSA-MRV法可显示.毛细血管瘤1例于2D-TOF法未见显示.结论 应用椭圆中心野规序技术的DSA-MRV是一种无创伤、高分辨力的颅内静脉血管造影术,对颅内正常静脉及静脉窦解剖显示满意,对脑静脉血栓、脑动静畸形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作者:卢海霞;梁炎;周良;龙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60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恶性肿瘤的CDFI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在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具有特异性,乳腺恶性肿瘤内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肿瘤内部出现粗大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 CT灌注成像评价肾癌血管生成

    作者:杨飞;刘斌;姜建威

    目的 观察肾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成熟指数(VMI)之间的关系,探讨CT灌注成像无创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22例肾癌患者进行CT灌注检查,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的定量值,并得到各参数的灌注伪彩图.利用双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癌标本进行CD34、α-SMA染色,以计算MVD和肿瘤VMI.结果 BF和BV与MVD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BF: r=0.643,P=0.001;BV:r=0.542,P=0.012;各灌注参数与肿瘤VMI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无创评价肾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但CT灌注参数不能反映肾癌肿瘤新生血管的成熟程度.

  • 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作者:陈平有;周选民;杨守俊;李小力;徐霖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肝脏外伤出血患者行急诊动脉DSA检查和介入栓塞止血治疗,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或)聚乙烯醇(PVA)微粒.结果 18例DSA检查出血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均获得了明确诊断.18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1例在治疗后24 h内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随访3个月,无复发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能及时、准确的发现肝脏出血的部位,是诊断外伤性肝脏出血的可靠方法.介入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肝脏出血安全、迅速、有效,并能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

  • 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朱伟;董戈;袁磊

    目的 探讨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阻塞患者接受DSA检查和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联合局部溶栓术治疗.结果 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7.58%(121/124).血管完全开通率82.26%(102/124),部分开通率15.32%(19/124),无效率2.42%(3/124).部分开通的19例辅以PTA联合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完全开通.并发症发生率6.45%(8/124).结论 介入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疾病,疗程短、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恰当辅以PTA和内支架植入可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

  • CT、C臂机联合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陈志瑾;童国海;孙长惠;岑建平;陆健

    目的 探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穿刺方法.方法 接受PVP治疗的181例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07个椎体进入研究.治疗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进行,经单侧椎弓根斜向进入椎体中央前1/3,注入骨水泥.结果 全部椎体完成PVP,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有效率95.58%.结论 CT、C臂机联合导引下PVP安全、有效.

  • 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

    作者:邵康为;杨军;刘伟;朱才松;袁立新;诸瑛;李崧

    目的 评价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8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后进行灌注扫描,描绘时间-密度曲线,并分析各项灌注参数.结果 胰腺癌病灶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血容量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通透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的TDC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 容积CT灌注增强扫描可有效地显示胰腺癌病灶和相对正常胰腺组织,可作为胰腺CT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 超声检测老年人真性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

    作者:张龙方;姚克纯;汪娜;郭蕾;吴迪;邵波;刘淑萍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检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AAA)附壁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1例AAA患者,观察有无附壁血栓及其分布,分析血栓与AAA瘤径大小及其内血流变化的关系.结果 51例AAA患者中,37例(72.55%)伴附壁血栓形成,多为弧形、环形或新月形和不规则形.AAA瘤腔增大,层流范围缩小,湍流范围加大,附壁血栓发生率及厚度增加(P<0.05).结论 超声检测附壁血栓对判断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血栓形成及其厚度与AAA瘤径相关,瘤体内血流变化是附壁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 超声引导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

    作者:金清;姜丽英;黄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7例患者,575枚乳房肿块,经超声检查诊断均为良性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结果 超声在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过程中均能清晰显示病变,引导成功率100%.术后2枚结节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准确率99.65%(573/575);6例出现切除部位血肿、5例出现皮下青紫,局部血肿发生率共计5.58%(11/197).术后3个月超声随访显示5枚病灶少许残留.结论 超声引导技术在麦默通旋切治疗乳腺肿块中有重要作用.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

    作者:孙健男;么刚;刘影;王向辉;高丽园;赵恒宇;迟宝荣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6123名连续受检者(包括心脏病患者和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979例(15.99%),共1030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617处,占59.91%(617/1030),为常见发生部位.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 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腹股沟斜疝

    作者:任道举;文波;何得海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9例高频彩超检查诊断腹股沟斜疝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腹壁层内见疝囊,其近端通过疝囊颈(内环口)与腹腔相通,远端为边界清晰的盲端.高频彩超显示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见肠管管壁特点、气体回声、肠腔内容物,肠壁有多条彩色血流;内容物为大网膜时为簇状杂乱回声团或筛网状回声团,伴斑点状彩色血流.嵌顿疝及绞窄疝内的彩色血流有不同程度改变.腹壁下动脉在疝囊的后方、疝囊颈的内侧.精索紧贴疝囊的后壁.结论 高频超声和CDFI能显示腹股沟斜疝内容物性质,指导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CDFI对鉴别诊断、判断内容物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经皮经肝穿刺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跃伟;娜仁图戈;高飞;李响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以21G 注射针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癌栓内,在超声监视下缓慢注射吡柔比星与超液化碘化油乳剂.结果 21例患者前后共接受56次序贯治疗.治疗2~3次后15例患者癌栓缩小,其内可见条状静脉血流通过,有效率为71.43%.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癌栓序贯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是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手段.

  • 巨大肝血管瘤的双重介入治疗

    作者:丁汇清;张海军;杨立民;张名忠;朱云炜;陈岩;乔乃春

    目的 探讨巨大肝血管瘤(HCH)的双重介入治疗技术及疗效.方法 103例经临床、影像学证实的HCH中,18例巨大HCH患者共27个瘤灶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HAE)和瘤内注射术(PEI)双重介入治疗.根据术前与术后3~6个月螺旋CT表现,比较HCH缩小程度.HCH缩小程度分级:≤1/4原瘤体的为Ⅰ级,等于原瘤体1/4~1/2的为Ⅱ级,<原瘤体1/2~3/4的为Ⅲ级,<3/4瘤体的为Ⅳ级.强化程度分级:轻度强化:≤1/3瘤周、充填范围≤1/3瘤体,中度强化:≤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明显强化:充填>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三种类型.碘油沉积程度判断:HCH瘤内碘油沉积≤1/3瘤体的为一般,1/3~1/2瘤体的为较好,>1/2瘤体的为很好.结果 18例27个瘤灶的缩小程度分别为: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8个,Ⅳ级14个.27个瘤灶中,3个轻度强化,其中1个碘油沉积情况一般;9个中度强化,其中7个油沉积情况较好;15个明显强化,其中13个碘油沉积很好.结论 双重介入治疗巨大HCH是有效的.

  • 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平安;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林晓东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200例因肝脏局灶性病变行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行超声造影后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比较两组总体及不同性质病变之间的一次取材满意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总体一次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高于对照组的94%、91%(P<0.05).对直径≥5 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对照组97.56%(P>0.05),但实验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5.36%,P<0.05).对直径<5 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与诊断准确率(100%、96.42%)与对照组(93.22%、93.2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肝癌(HCC)PEI治疗后穿刺,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和对照组(89.7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4.61%,P<0.05).实验组的平均穿刺次数[(1.0±0)次]低于照组[(1.12±0.41)次].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及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可提高较大病灶和PEI治疗后HCC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假阴性结果.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疗法和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疗法治疗肝细胞癌

    作者:黄雪兰;杨海云;刘滨月;郭予武;鄂占森

    目的 探讨彩超在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和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PHDI)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HCC患者分为PEIT 20例、PHDI 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病变程度、分类、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块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分别接受彩超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检测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息.结果 PEIT和PHDI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减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EIT治疗后肿瘤直径减小与PHDI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PEIT和PHDI均能明显减少肿瘤内部血供,PEIT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较PHDI明显.彩超能准确地显示介入治疗后肿瘤大小的改变和肿瘤内部血供的变化,实时监控介入治疗过程,对疗效进行评估.

  • 超声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

    作者:郝轶;吐尔逊娜依·阿迪;穆玉明

    目的 探讨超声在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根据有无血栓形成、血栓累积范围、置管角度及置管留置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评价上述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双侧锁骨下静脉血栓的累积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置管与血管壁夹角角度的增大、置管留置时间的延长,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大.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角度和留置时间是影响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分化程度与超声造影的关系

    作者:邓远;李开艳;徐芬;王芬;胡良军;罗鸿昌;陈云超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超声造影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术前应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的47例HCC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将所获得曲线形态和灌注参数与术后标本的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例高分化HCC均为快上慢下型;24例中分化HCC,15例呈快上慢下型(20.80%),19例(79.20%)呈快上快下型;14例低分化HCC,8例(57.10%)呈快上慢下型、6例(42.90%)呈快上快下型;不同分化程度HCC病灶始增时间、增强时间、峰值强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始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HCC超声造影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不同,有助于术前无创性了解肿瘤分化程度.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李俊来

    超声造影剂能帮助显示肿瘤内微小低速的血流,提高超声对肿瘤血管显示的准确性.本文就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药物洗脱支架预防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机制及潜在问题

    作者:鄂亚军;贺能树

    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于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介入治疗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在带来可喜成果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尤其是对血管内皮化的影响、损伤后血管壁的延迟愈合以及迟发性血栓形成等使DES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争论的焦点.虽然大量临床研究显示DES可增加晚期血栓形成的风险,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非十分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形成、DES抑制再狭窄的分子机制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潜在机制等进行综述.

  • 多层螺旋CT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

    作者:全冠民;曹志勇;袁涛;李顺姬;雷建明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动态成像能否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冠状动脉前降支悬吊组(20只)与结扎组(20只),均在施加作用因素1 h后行MSCT动态增强检查,注射对比剂开始后3 s至150 s连续扫描,并行10 min延迟扫描,测定缺血区心肌强化峰值与达峰时间、延迟强化CT值.处死动物后行TTC染色、组织学、心肌肌动蛋白抑制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区心肌是否存活.结果 冠状动脉悬吊组TTC染色阴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及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改变轻微,免疫组化评分为(158.20±9.4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210.90±16.80)HU,达峰时间为(51.00±1.80)s,延迟增强CT值为(58.00±13.90)HU.冠状动脉结扎组TTC染色阳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结构消失,微血管异常明显,免疫组化评分为(60.00±18.3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157.60±23.60)HU,达峰时间为(65.00±3.10)s,延迟强化CT值为(89.00±15.30)HU.两组免疫组化评分、缺血区心肌CT峰值及达峰时间、延迟强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峰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扫描CT值与结扎及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作为区分兔梗死与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超声造影对大鼠胎盘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许杨青;陈欣林;陈佩文;赵胜;陆兆龄;胡蕾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对大鼠胎盘血流循环动力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妊娠晚期(孕期18~21天)的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B组:高剂量造影剂组,注射剂量为23.6 mg/kg(2.0 ml/kg,11.8 mg/ml);C组:低剂量组,注射剂量为0.236 mg/kg(2.0 ml/kg,0.118 mg/ml).采用Acuson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其具有对比脉冲系列(CPS)超声造影技术,机械指数(MI)设为0.23.从孕鼠尾静脉注射造影剂或盐水,后在造影模式下辐照10 min,造影完毕后立即取胎盘组织行显微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A、C组中的10只胎盘均未见明显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B组10只胎盘未见明显显微结构变化,但滋养细胞胞浆可见溶酶体数目增多,内质网扩张,糖原沉积和空泡.结论 在低机械指数条件下行大鼠胎盘超声造影对胎盘绒毛组织不会产生明显的显微结构损伤,但对胎盘绒毛滋养细胞亚细胞器会产生超微结构损伤.

  • DSA透视下逆行双J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

    作者:黄晓明;黄永斌;耿雷;张海涛

    双"J"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满意.我院有11例于膀胱镜下未能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者,在DSA下成功逆行插入,现报道如下.

  • 韦尼克脑病的MR诊断2例

    作者:逄利博;马林

    病例1,男,68岁.急性胰腺炎后禁食、水20余天出现智力下降,并逐渐出现意识改变,伴恶性、呕吐.既往有长期饮酒史.查体:呈昏睡状,四肢肌张力略增加,双侧腱反射减弱.腹肌略紧张,有深部压痛.MRI示:双侧丘脑、下丘脑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呈对称的T1WI稍低信号(图1)、T2WI稍高(图2)信号,增强扫描示中脑导水管周围被盖区呈对称的中等程度强化(图3),双侧丘脑、下丘脑区呈弱强化.MRI诊断:韦尼克脑病.经维生素B1治疗病情好转证实该病诊断.

  • 枕后动脉与颅内乙状窦动静脉瘘1例

    作者:张瑞;高元安;曾妍

    患者女,31岁,因左侧持续性耳鸣1年入院.询问病史,在耳鸣出现前2个月,曾有过外伤,当时后脑着地,疼痛较剧烈,行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仅出现头皮下血肿.2个月后出现耳鸣并且逐渐加重.专科检查,左侧乳突部无明显突起畸形,局部触及血管搏动,可闻及血管杂音.

  • 基于结构光扫描的椎弓根多区域组合配准技术

    作者:林信海;郑浩峻;李书纲

    目的 利用术中结构光扫描图像和术前CT进行配准,实现计算机辅助椎弓根手术.方法 术前对手术部位的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区域划分,术中用结构光对其进行三维扫描,把腰椎模型骨各区域组成17个组合,然后结合预配准与多区域ICP算法对两点集进行配准.结果 该算法实现了脊椎骨可见光数据与CT数据的配准,即使在噪声干扰和图像偏移的影响下,配准误差仍能保证在1 mm之内.结论 本文提出的预配准结合多区域配准算法能有效地避免ICP算法的局部收敛性;即使在施加噪声和外部干扰情况下,利用两个区域组合进行配准可以满足手术精度要求.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支气管病变

    作者:张啸飞;冯立;刘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对支气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110 mA,层厚/间隔分别为7.5 mm/7.5 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CVS)螺距0.85∶1,每周0.8 s.重组层厚2.5 mm,间隔2.5 mm,后处理方式为容积遮盖重建(SVR)、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VE)、小密度投影(Min-IP)和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在56例患者的75处支气管病变中,MPR能观察支气管的形态、确定病变位置、范围、邻近组织侵犯程度;SVR显示支气管树的整体形态以及管腔外部特征;VE显示腔内肿块、局限性隆起、管腔狭窄;Min-IP显示一般.结论 螺旋CT三维重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畸形)、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可加深对病变的全面和整体理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