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理研究

    作者:赵卫;田民;杨慧英;沈进;陆桂君;申丽娟;易根发;宋光义;向述天

    目的 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 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前15例、栓塞术后7天2例、3个月3例、6个月6例、1年5例次、3年13例次.结果 栓塞后7天主要表现为凝固性坏死;栓塞后3~6个月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灶性坏死为主;栓塞后1~3年主要表现为问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和滤泡萎缩,部分散在增生滤泡被纤维间质分隔包裹,难以形成腺小叶结构,滤泡周围血管网减少.结论 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在栓塞后近期内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然后表现为持续的慢性炎性破坏、滤泡萎缩、部分滤泡增生被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裹的变化过程.提示微循环栓塞能肯定地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Graves病较好的疗效.

  • CT导向下医疗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战坡;高凤梅;魏国勇;赵红林;王国敬

    目的 观察CT导向下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在CT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治疗.盘内注入浓度为60 μg/ml臭氧10~20 ml,退针出纤维环至椎间孔附近,注入浓度为40 μg/ml臭氧5 ml.结果 随访时间1~6个月,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3%,未发生任何明显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秦鼎;焦红云;陈俊红;衣晶

    目的 探讨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研究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54例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TCD)、心脏超声以及DSA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54例患者中发现46例有血管狭窄,其中颈总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1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椎动脉狭窄18例,基底动脉狭窄5例.狭窄部位斑块31例.其中大动脉狭窄性TIA 36例,栓塞性TIA 13例,腔隙性TIA 3例,血管痉挛性TIA 2例.结论 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决定TIA类型.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治疗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作者:邵成伟;左长京;田建明;吕桃珍;李长彬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治疗后1~2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 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13个病灶(包括直径小于3 cm的7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经过重复治疗,病灶彻底坏死.已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赵卫;丁忠祥;宋滇平;庞瑞麟;李兴国;邹智荣;后嘉麟;易根发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22具(44侧)成人尸体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尸体组),8例(16侧)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34侧)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 从介入治疗的角度得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起点位置及方位,非腺体支与腺体血管内径、长度、角度等的解剖及影像统计学资料,并对腺体支的吻合和危险吻合进行了观察.结论 ①Graves病具有介入栓塞治疗的血供基础,其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介入栓塞治疗.自动塑形软头导管可超选择插入甲状腺动脉腺体支.甲状腺下动脉的袢状走行是识别它的重要影像学标志.栓塞应达到腺体小叶动脉,并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②尸体组所测值可作为正常人甲状腺动脉的参数.

  • 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罗明贤;肖文莲;罗光华;陆从容;王俊波;李丹;唐德秋;刘进才

    目的 探讨肝动脉一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诊断能力、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1 10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发现80例APS,其中,肝细胞癌(HCC)71例,转移性肿瘤2例,单纯性肝硬化6例,1例无明显肝实质异常.71例HCC均经DSA检查,以DSA诊断APS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S的能力及APS的CT特征.结果 71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MSCT增强表现分为:中央型(52例)和周围型(1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第1级分支提早显影;②肝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内及其周围有网状动脉显影(滋养动脉);③肝动脉期可见门静脉管壁强化与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形成"门静脉铸型".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肿瘤外周和肝叶边缘出现楔形或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门静脉分支呈线条状显影且与肝动脉伴行,即"轨道征";③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早显影.结论 MSCT诊断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MSCT血管成像可望替代DSA.APS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分析及其指导价值

    作者:谭国强;龙晚生;李卓永;吴标;兰勇;张朝桐;胡茂清;梁启堂;蔡小琴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CT表现,探讨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Child A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的CT平扫碘油沉积形态及非碘油沉积区双期增强扫描CT表现,了解肝细胞癌TACE术后肿瘤血供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HCC病灶43个.肿瘤内整体碘油沉积形态在CT平扫上分为两类:①全瘤均匀致密型:5个HCC病灶在CT平扫上表现为全瘤均匀致密,双期增强扫描均未见明确强化;②不均匀型:38个HCC病灶为不均匀型,10个病灶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见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见强化,门静脉期无强化;16个病灶肝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强化;3个病灶表现为动门双期无明显强化;1个病灶动门双期均未见强化,表现为液化坏死区.结论 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反映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血供变化,间接反映肿瘤组织的存活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一次性静脉止痛泵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的应用

    作者:雷小林;殷明;杨会全;王洪伟;庞建忠;闫荣

    目的 总结一次性静脉止痛泵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的止疼效果.方法 自2002年以来,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术后30 min经静脉留置输液针连接一次性静脉止痛泵镇痛,对照组84例术后疼痛剧烈时给予肌注盐酸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并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疼有效109例,有效率97.32%,对照组止疼有效35例,有效率41.66%.结论 使用连接一次性静脉止痛泵对缓解子宫肌瘤栓塞术后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镇痛 栓塞 子宫肌瘤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家平;李迎春;袁曙光;闫东;张志田;丁勋;童玉云;郭立;韩正林

    目的 评价应用碘化油及四氧化三铁(Fe3O4)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超选择插管栓塞原发性巨块型肝癌246例,分两组,以碘化油6~27 ml+Fe3O4250μm,丝裂霉素(10 mg),5-Fu 250 mg混悬液栓塞,主干应用明胶海绵栓塞126例,选择同期常规剂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治疗巨块型肝病120例作为对照组,碘化油用量6~27 ml,分析两组术前后病灶大小变化,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 碘化油及Fe3O4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碘化油组,碘化油及Fe3O4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42.7%、31.2%,而碘化油组分别为53.8%、14.9%、12.6%.结论 碘化油及Fe3O4微球治疗巨块型肝癌较碘化油栓塞组疗效有明显提高,可视为治疗巨块型中晚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 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疗效分析

    作者:周茂义;赵兴圣;魏道芹;马恒;李丽新;岳奎涛;邵伟光;刘静;杨春波;邢美芬

    目的 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01年2月-2006年10月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病灶61个)病灶,其中肿瘤直径≤3 cm者14个,3 cm<直径≤5 cm者36个,直径>5 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2~4个).46例61个肿瘤CT导引PAl治疗145次.随访时间5~48个月,多次复查CT,动态观察肿瘤坏死情况,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存活时间、肝肾功能、AFP值等.结果 46例61个肿瘤145次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坏死率为71%~100%;直径≤3 cm的小肝癌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2/12)、92%(11/12)、83%(10/12)、67%(8/12)(P<0.05);3 cm<直径≤5 cm者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4/27)、78%(21/27)、67%(18/27)、44%(12/27)(P<0.05);直径>5 cm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2/7)、14%(1/7)(P<0.05).主要并发症为局限性腹膜炎、化学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气胸,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瘤体内注射乙酸治疗单结节、无转移的小肝癌是一种疗效可靠、经济实用的微创性治疗技术.

  • 16层CT与导管法造影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新进;熊华峰;曾惠良;欧卫谦;梁坚豪;李佩文

    目的 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5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2 mm的580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管腔评价为507节段(占87.41%).在CT图像能满足管腔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98.17%和76.32%、95.96%,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5个节段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81.69%;16层CT显示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9.35%和91.18%、98.7%,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的高度狭窄的2个节段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79.49%.结论 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及介人治疗的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学应;杨廉泽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74例经证实为原发性中晚期肝癌随机分成3组,其中35例采用TACE+PEI治疗(TACE+PEI组),22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TACE组),17例单纯采用PEI治疗(PEI组).动态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变化,CT或B超下瘤体大小变化,胃纳的变化以及腹部体征.结果 3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TACE+PEI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和单纯PEI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TACE组和单纯PEI组.结论 TACE联合无水乙醇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可行,较单独使用TACE或PEI治疗达到了更好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

  • 乳腺不典型病灶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的价值

    作者:夏建国;李凤华;方华;王晓燕;杜晶;唐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CNB)对不典型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女性患者的61个不典型病灶行US-CNB和手术切除活检,以切除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在US-CNB标本中,33个为良性,15个为可疑恶性,10个为恶性,3处取材不当.在手术切除标本中,26个病灶为恶性,32个为良性,US-CNB取材不当的3个均为良性.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诊断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96.15%(25/26),特异性为100%(32/32),正确率为98.28%(57/58).结论 US-CNB诊断不典型病灶安全、创伤小、准确率高.

  • 凡士林灌注直肠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翁文采;潘明;潘艳;白建强;王琳;赵泐;陶军;丛培生

    目的 探讨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癌的表现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凡士林灌注直肠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癌、直肠癌术后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 多层螺旋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100%,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病变肠壁增厚、突出腔内的肿块、肠腔狭窄及浆膜面毛糙,可见直肠癌侵犯邻近器官以及直肠癌术后改变.结论 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直肠癌术前、术后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

  • 经皮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李海波;罗鹏飞;陈晓明

    EVLT是利用激光能量在静脉腔内造成内皮及血管壁的热损伤致纤维化,从而达到闭锁血管腔的目的.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任伟新;肖湘生;温浩

    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呈恶性浸润性生长的寄生虫疾病,所以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中作者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其B超、CT、MRI和DSA等影像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了扼要的概述,并指出了各种影像检查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以及当前治疗问题的存在和研究方向.

  • 高浓度臭氧注入猪蛛网膜下腔后对脑脊液和脊髓的影响

    作者:田锦林;张金山;肖越勇;刘江涛;杨波;李家开;于淼

    目的 观察高浓度臭氧注入猪蛛网膜下腔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及脊髓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型猪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头,A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高浓度臭氧后第二天处死取材,B组在1周后处死,c组在1个月后处死,D组在3个月后处死.透视下用21G Chiba针沿L4~5棘突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10 ml 90μg/ml臭氧.分别在术前、术后30 min、1周、1个月和3个月抽取脑脊液2 ml行常规及生化检验,并进行CT、MRI检查,按照分组处死动物,取出腰段脊髓行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各阶段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影像学检查未见脊髓损伤征象,术后各阶段脊髓大体及光镜下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高浓度臭氧10ml以下注入猪蛛网膜下腔是安全的,该实验为临床治疗椎问盘突出症时误穿人蛛网膜下腔提供安全性依据.

  • 不同浓度臭氧注入猪椎间盘后氧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锦林;张金山;肖越勇;刘江涛;杨波;李家开;于淼

    目的 观察低、中、高浓度臭氧注入猪正常椎问盘后不同时间段髓核组织的变化,探索既高效又安全的臭氧浓度,为临床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小型猪10只,于透视下用21G Chiba针刺人猪腰椎间盘中心部,经穿刺针注入臭氧3 ml,重复3次,在椎问孔处注入5 ml于椎旁组织内.其中L5~6,L4~5,L3~4和L2~3分别注入臭氧浓度为90μg/ml,60μg/ml,30μg/ml及无菌空气,L6~S1不进行任何干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各2只,在相同时间点进行CT及MR检查.处死后取出椎问盘及椎旁肌肉标本,作大体和光镜下观察,对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术后3个月内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评分随时问推移逐渐增高,臭氧浓度越高,增高趋势越明显.术后MRI随访1个月时高浓度组髓核信号T2加权开始减低,其他组不明显.术后2个月注射组所有椎间盘信号均减低,臭氧浓度越高,信号减低越明显.光镜下1天出现髓核细胞的肿胀变性,1周髓核细胞出现与注射浓度正相关的体积缩小和基质含量减少,此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髓核组织,在3个月时,高浓度组髓核干涸的程度,继发纤维化均较中、低浓度组高,并且出现相邻椎体骨性融合.中、高浓度椎旁肌肉注射1周时出现肌纤维肿胀变性及间质黏液变性.结论 臭氧浓度越高,髓核的干涸效果越明显,椎间盘退行性变也越明显.高浓度臭氧盘内注射,3个月后椎间盘退变严重,不宜进行临床应用,椎旁肌肉内不宜注射中、高浓度臭氧.

  • 肾动静脉畸形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杨秀军;卞国伟;方淳

    肾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少见,同时合并透明细胞癌则更为罕见.我们遇到同侧肾动静脉畸形伴畸形血管巢内透明细胞癌1例,现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3D-DSA在盆壁肿瘤术前介入栓塞中的价值

    作者:袁正;董生;刘士远;严昺;贾宁阳;肖湘生

    目的 评价骨盆肿瘤术前单纯栓塞疗效和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对指导介入手术的价值.方法 22例盆壁病变术前行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外科手术时机为介人手术后24小时内,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计算术中估计失血量;其中11例进行旋转DSA及三维重建,与传统正位DSA指导下比较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术中估计失血量为(1188.5±684.4)ml;旋转DSA及三维重建组病例与传统正位DSA组比较,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无差异(P>0.05),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术前24小时内行明胶海绵颗粒单纯栓塞可明显减少盆壁病变术中出血,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介入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3D(4D)超声成像技术在肝肾囊肿介入穿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晓芹;夏泽;刘光岚

    目的 评价3D(4D)超声成像技术在肝肾囊肿介入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动态三维成像(即4D超声成像)、实时动态三维成像(即实时4D冠状面成像)和静态三维成像的条件进行肝肾囊肿的引导穿刺过程.结果 ①4D超声成像无法达到实时状态,显示的图像落后于针道的步进,图像平均采集时间较长.实时动态4D冠状面成像,引导穿刺过程效果佳,能达到实时状态;②穿刺针在4D冠状面图像和融合平面上比正常情况要厚一些,这一现象增加了针在穿刺过程中的可视性;③静态3D只能穿刺结束后评价针的终位置而不能引导穿刺的过程;④实时4D的佳成像模式为表面质地模式50%和透明大模式50%混合,动态4D以多平面成像和表面模式成像引导穿刺过程为佳.结论 3D(4D)超声成像技术为超声引导穿刺过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