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张颖;王彧

    目的 探讨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35胎胎儿资料,同时纳入180胎正常胎儿.二维超声判断胎儿内脏及心脏位置,获取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等横断面,并扫查腔静脉长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等矢状切面.测量主动脉弓离断胎儿左右心室内径比值及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比值,并与相应孕周的正常胎儿进行比较.结果 产前二维超声诊断A型、B型及C型主动脉弓离断分别为16、18及1胎,均伴室间隔缺损,共27胎经尸体检查或产后检查证实产前诊断,3胎诊断错误,余5例新生儿失访.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切面发现主动脉弓离断胎儿左右心室内径比值和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比值显著小于相应孕周正常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矢状切面对主动脉追踪连续扫查可确定主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可明确诊断及分型.A型、B型及C型离断升主动脉走行及分支分别呈现典型的“W型”、“Y型”及“Ⅰ型”.矢状面扫查及横断面扫查对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率分别为90.00%(27/30)及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可诊断胎儿主动脉弓离断,横断面扫查可发现某些线索,矢状面连续扫查对诊断胎儿主动脉弓离断具有重要意义.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家才;梁金文;祁佩红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DFSP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均发生于皮肤或皮肤下,其中四肢4例、躯干5例.8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肿块,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较清晰,2例呈分叶状肿块,并沿周围肌肉间隙生长,1例大部分边界模糊;1例悬吊于皮肤外,呈分叶状.2例CT平扫病灶呈中等略低密度,多均匀或略不均匀;MRI示7例病灶呈较均匀等或稍长T1信号,1例呈不均匀稍短T1信号,6例呈不均匀稍长T2信号,可伴小斑片状、条索状稍短T2信号或小斑片状长T2信号,2例呈长T2信号,1例伴环状稍短T2信号;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DFS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学因素预后分析

    作者:王娟;黄淼;齐丽萍;李晓婷;高顺禹;崔湧;杨跃;孙应实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s)术前胸部CT影像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周围型NSCLCs患者187例,对5例行平扫CT,182例行平扫+增强CT.由2名医师盲法独立阅片,记录肿瘤大小、肿瘤密度、空洞、毛刺、胸膜凹陷、与邻近结构接触面长度及临床N分期.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7例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4~103个月).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01)、肿瘤密度(P=0.027)、空洞(P=0.013)、毛刺(P=0.004)、与邻近结构接触面长度(P=0.029)、临床N分期(P<0.001)、血清CEA水平(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N分期(P<0.001,HR=3.617)、肿瘤大小(P=0.001,HR=2.885)、毛刺(P=0.003,HR=2.505)是周围型NSCLC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胸部CT显示临床N分期、肿瘤大小、毛刺是周围型NSCLCs的独立预后因素.

  • 三维圆周应变评价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刘开薇;任卫东;孙璐;宋光;刘慧

    目的 采用三维整体圆周应变(GCS)评价早期慢性肾病(C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6例CKD2期患者(CKD2期组)、20例CKD3期(CKD3期组)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测量并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间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以及3D-STE指标,包括三维左心室射血分数(3D-LVEF)、三维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3D-LVMi)及左心室GC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KD2期组的IVSTd增大,LVEDd、GCS减小;CKD3期组的IVSTd、LVESV、3D-LVMi增大,LVEDd、3D-LVEF、GCS减小;与CKD2期组比较,CKD3期组的IVSTd、3D-LVMi增大,LVEDd、GCS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C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减低,可通过GCS进行评价.

  • 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胡朋;陈斯良;罗泽龙;赵剑波;陈勇;何晓峰;曾庆乐;叶鹏;李彦豪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71例采用裸支架+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8 mm直径支架建立分流道,首先置入相应长度裸支架,再于其内置入同等直径覆膜支架,覆膜支架长度小于裸支架2 cm,使分流道远心端门静脉内2 cm为裸区,近心端裸支架与覆膜支架平齐达下腔静脉开口部.分析术后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分流道.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67±0.82)kPa、(2.31士0.62)kPa(P<0.01).随访2~63个月,平均(25.83±11.34)个月;共置入裸支架76枚,覆膜支架73枚;术后1、2、3年的分流道通畅率为87%、72%、6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34%、46%,生存率为83%、74%、67%.结论 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与TIPS专用覆膜支架近似,可作为必要时的替代产品.

  • 应变力超声弹性成像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

    作者:马燕;李晶;任卫东;邓力军

    目的 评估应变力超声弹性成像(SUE)技术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效能.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SUE评估NAC前肿瘤的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记录肿瘤穿刺活检的免疫组化结果,术后病理参照Miller-Panye分级法评估病理反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NAC后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不同指标预测pCR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Z检验比较不同指标的AUC.结果 高弹性评分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弹性应变率比值的预测效能佳,AUC为0.92±0.03,且与Ki-67 (0.60±0.08)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弹性应变率比值与弹性评分(0.89±0.05)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 SUE评估乳腺癌硬度可预测NAC后pCR结局,在乳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陈志明;吕梁;彭俊;卜梁;杨维新;宋巍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弹簧圈在术中的引导作用.结果 CT引导下双弹簧圈可精准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成功率100%,定位操作平均时间为(18.0±5.3)min.定位后无气胸、咯血发生,沿穿刺针道及弹簧圈周围少量渗血8例(8/45,17.78%);未发生弹簧圈移位、脱落.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进入胸腔后均能看到标记弹簧圈并可迅速找到病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 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具有安全、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路径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作者:欧阳林;周满臻;许斯鼎;何平;陈水斌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治路径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在我院诊治的69例IVCS患者,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静脉成像.依据CT表现将IVCS分为单纯型IVCS(sIVCS,n=22)、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dIVCS,n=33)和其他原因IVCS(oIVCS,n=14).采用靶静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抽吸并球囊扩张、髂静脉支架植入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果为有效和无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单纯髂静脉置管溶栓,仅15例治疗有效(5例dIVCS和10例oIVCS);接受机械碎栓抽吸并球囊扩张的54例患者中,26例有效(6例sIVCS、16例dIVCS和4例oIVCS);37例接受支架植入患者髂静脉均有效开通且随访12个月无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VCS类型(β=4.14,Wald检验P<0.01)、病程(β=-5.33,Wald检验P=0.02),血栓密度(β=-6.46,Wald检验P=0.01)、栓塞范围(β=2.74,Wald检验P=0.03)及治疗方案(β=11.92,Wald检验P=0.01)均对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IVCS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疗效.

  • 经皮胆道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崔雄伟;朱桐;钱智玲;崔石昌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接受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评价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对33例患者均完成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103天(9~578天).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8.79%(26/33)、66.67%(22/33)、54.55%(18/33).随访期内,2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93天(19~578天).患者术后1、2、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75.76%(25/33).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其中1例严重肝病患者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8例患者恢复;13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淀粉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热消融治疗囊性病变及囊实性肿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彬

    囊性病变与囊实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有限,基于影像引导下实体肿瘤热消融原理,对有效治疗囊性病变及囊实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热消融治疗囊性病变及囊实性肿瘤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影像学随访研究进展

    作者:姜雪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动脉瘤夹闭术,但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有动脉瘤夹闭不全、瘤夹脱落、脑梗死、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痉挛以及动脉瘤再出血、再生、新生、硬膜外血肿等,需进行长期随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DSA、MRA、CTA,本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肝癌非手术治疗后促进残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宇洋;许晓琳;罗葆明

    上皮-间质转化(EMT)以上皮表型的缺失伴随上皮间质特性的获得为主要特征.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肝癌非手术治疗后残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加关系密切.本文对近年来有关EMT在各种肝癌非手术治疗后,促进残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HIFU消融不同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组织声学性质

    作者:李非;冉剑波;黄浩然;王正义;徐杰;李发琪

    目的 探讨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衰减和声速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5个.对患者术前行MR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3种类型.采用插入取代式脉冲传输法测量肌瘤标本的声速和声衰减.结果 45个子宫肌瘤标本中,T2WI低信号肌瘤7个,等信号肌瘤9个,高信号肌瘤29个,其组织声速分别为(1 597.86±15.17)m/s、(1 586.70±10.83)m/s、(1 576.57±10.06)m/s,低、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声衰减分别为(4.03士1.34)dB/cm、(2.54±1.17)dB/cm、(1.04±0.66)dB/cm,低和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低信号肌瘤组织与等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速、声衰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 儿童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1例

    作者:周辉;王佳蕊;王波

    患儿女,14岁,发现头面部肿胀1余月,加重伴气喘1余周入院.CT检查:平扫见前纵隔内见巨大肿块,密度不均,与邻近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前纵隔巨大占位(图1),病灶中心层面大小13.4 cm×7.9 cm×10.7 cm,并包绕纵隔血管生长,实性部分三期强化CT值约45~61 HU,上腔静脉腔内见条片状充盈缺损区,考虑侵袭性胸腺瘤侵及心包并上腔静脉、左颈静脉瘤栓形成.

  • 智能佳管电压调节技术在儿童埋伏牙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王涛;刘昌杰;曾宪春;刘莉;徐睿

    目的 探讨双源CT智能佳管电压调节(CARE kV)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埋伏牙患儿行CT扫描,并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扫描(100 kVp/150 mAs),B组开启CARE Dose 4D扫描(100 kVp/参考管电流150 mAs),C组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扫描(参考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120 mAs).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平均CT值、噪声、SNR、CNR、主观评分及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 3组实际扫描管电流、管电压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有效剂量(ED)减低约15.74%,C组ED减低26.85%;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源CT智能佳管电压调节技术行儿童埋伏牙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不影响诊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