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余菁;沈伟哉;郭国庆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取SHR和京都种威斯特大鼠(Wistar-Koyto rats,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3月(14周)龄,6月龄和12月龄测血压并处死,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nNOS阳性神经元.结果 SHR血压随鼠龄的增长逐渐升高,于12~14周龄时血压在高位稳定,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维持在[(13.7±1.6)~(15.1+1.7)]kPa.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NOS阳性神经元以小细胞为主,突起有2-4个,许多朝中脑水管方向延伸.定量结果显示,SHR大鼠nNOS阳性神经元随着血压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2月龄与3月龄和6月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各个时期WKY大鼠PAG nNOS阳性神经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HR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减少可能通过影响延髓的血压调节中枢调控高血压的发生,并有可能与高血压的痛觉过敏有关.

  • 人真皮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蛋白酶活性受体的表达

    作者:骆建民;王俐

    目的 探索和建立人真皮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并鉴定纯度,检测蛋白酶活性受体在该细胞的表达状态.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分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并培养人真皮原代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纯度;用RT-PCR、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蛋白酶活性受体的表达.结果 胰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人真皮原代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9%;人真皮成纤维细胞高表达PAR1、PAR3 mRNA及蛋白,微弱表达PAR2 mRNA及蛋白,不表达PAR4 mRNA及蛋白.结论 用胰酶消化法成功培养高纯度原代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蛋白酶活性受体1、3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上高表达,提示可能存在于炎症及损伤修复功能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鼠脑胼胝体NPY及SOM免疫阳性轴突的生后发育

    作者:丁松林;郑德枢;孙卫文

    目的探讨成年哺乳动物胼胝体联系的电特性及神经化学性质.方法本文用NPY及SOM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发育中胼胝体轴突的化学特性.结果 NPY及SOM阳性轴突均出现于自新生至成年鼠的胼胝体中,但在同龄鼠中SOM阳性轴突较少于NPY阳性轴突,NPY及SOM阳性轴突的密度开始时逐渐增高然后达到高峰后后下降至成年水平,在成年鼠胼胝体中只有少数NPY及SOM阳性轴突.结论这些结果提示许多NPY及SOM阳性胼胝体轴突在生后发育早期是暂时性的,这结果也提示胼胝体联系纤维的功能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可能与成年不同.本结果还提示,发育中及成年哺乳类胼胝体联系是化学异源性的.

  • 新生儿皮质第一层PV免疫反应Cajal-Retzius和非Cajal-Retzius神经元的分布

    作者:丁松林;郑德枢;孙卫文

    目的研究Cajal-Retzius(CR)和非Cajal-Retzius(NCR)神经元在新生儿大脑13个皮质区的分布、相应密度和可能的亚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及分布.结果(1)PV免疫反应阳性CR细胞见于所有的新皮质区,这些区域在第一层深部也发现PV-ir水平纤维丛.(2)许多PV-ir CR细胞显示退行性变的明显标志.(3)除大的CR细胞外,小的PV-ir NCR神经元也出现在新皮质区.它们包括不同的形态学种类,可以区分为几种亚型.结论NCR细胞高密度地出现于第一感觉区3、1、17和41区.由于PV-ir NCR细胞密度在各区的差异,PV-ir CR与PV-ir NCR的比率在第一感觉区相对较低.目前对出生早期大鼠躯体感觉皮质的研究报道第一层存在复杂的相关的神经元间自发作用的时空模式.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区域多样的神经元活性可能在不同脑区皮质环路中起主要作用.

  • 人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中CD11b+髓系细胞分选方法的建立与鉴定

    作者:王东旭;霍婷婷;田耀文;赵磊

    目的:从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组织中分选出高纯度的CD11b+髓系细胞,从而建立从一种组织中获得特异单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将实体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1b+髓系细胞,并回测细胞纯度;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分选出细胞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采用吉姆萨和台盼蓝染色对获得细胞进行评价.结果:流式细胞术能从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中分选出高纯度、足够数量的CD11b+细胞;分选前细胞阳性率与分选后纯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选后纯度达到实验研究的要求(P<0.05);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验证了分选细胞的特异性;分选后的细胞形态完整,活性良好.结论: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经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能够分选出高纯度、活性良好且形态完整的特异性细胞,操作方法稳定可重复,满足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 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肖卫民;黄勤;尢家騄;肖献忠

    目的:热休克蛋白(HSPs)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心肌保护中是否发挥作用,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αB-晶状体蛋白(属小分子HSP)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为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缺血预适应早期相中的作用,采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及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进行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结果:缺血预适应(缺血5 min+再灌5 min)明显减轻了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表现为+dp/dtmax、LVP、及冠脉流量的恢复明显改善,CPK释放减少.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发现,正常状态下,αB-晶状体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在缺血预适应及热休克预处理时则快速向不溶性细胞结构移位,免疫电镜显示αB-晶状体蛋白的主要移位区域是核周及Z线等细胞骨架部位,等电聚焦技术显示上述移位与αB-晶状体蛋白的磷酸化有关.此种快速移位可稳定细胞骨架,可能是心肌预适应早期相的重要心肌保护机制之一.为进一步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延迟相中的可能作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热休克(43℃)预处理不同时间(15,30,60,90 min)并恢复不同时间(0,1,2,4,6,12及24 h)后,再加入H2O2(1 mmol/L)处理3 h.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在诱导αB-晶状体蛋白增多的同时,亦明显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死亡率及LDH释放率低于H2O2损伤组,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高于H2O2损伤组.上述结果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的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 筛选转化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差异片段

    作者:高平进;朱鼎良;赵涵芳;徐洪

    目的:血管外膜参与血管重塑的病变基础是细胞表型转化,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外膜成纤维细胞(AF)被迅速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后者兼有AF及平滑肌细胞的双重功能特性,增生并迁移至中膜及内膜.本研究应用差别显示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筛选2种表型细胞间差别表达基因.方法:1.采用传统贴片法体外培养WKY大鼠胸主动脉外膜获AF,再用TGFβ1(20 ng/mL)处理AF24 h获MF.2.用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AF及MF 2种表型细胞内α-SM肌动蛋白(αSM-actin)含量.

  • 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SR、CD14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文利;单佑安;蒋建新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是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防御性受体, 在LPS 的摄取与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研究显示,内毒素血症时机体在高表达多种致炎与抗炎因子如TNF-α、IL-10的同时,多种组织巨噬细胞的SR表达下调.目的: 研究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SR、CD14表达的影响.[ HTH〗方法:分离昆明种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24 h后以不同浓度TNF-α、 IL-6、IL-10刺激不同时间(0、2、4、8、12、16、24 h),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SR/ CD1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所有实验重复3次.数据(光密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P<0.01代表差异非常显著.结果:①TNF-α及IL-6单独刺激 AM均能以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增强CD14的表达,但抑制SR的表达.刺激后2 h可检测到CD14 /SR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P<0.05),随刺激时间增加变化更趋明显,12 h时变化为明显,CD14表达达高峰(P<0.01),SR表达至低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及mR NA水平均有P<0.01),TNF-α浓度在0-100 μg/L范围内及IL-6浓度在0-1 000 μg/L范围内对CD14/SR表达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剂量越大,影响越明显;②IL-10刺激AM 6 h后能增强SRmRNA的表达并部份抑制CD14mRNA表达(P<0.05),刺激16 h对SR/CD14 的影响为明显(P<0.01),免疫组化同样显示出IL-10增强SR的表达(P<0.01),但对CD 14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①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能以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从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CD14、下调SR的表达. ②抗炎细胞因子IL-10能以时间依赖关系从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SR表达,同时能在mRNA水平下调CD14表达.

  • 脂多糖注射大鼠肺组织TNF-α、IL-10和c-Jun mRNA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影响

    作者:洪新;毛宝龄;钱桂生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浆TNF-α含量和肺组织中TNF-α、IL-10、 c-Jun mR NA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影响,从mRNA水平探讨这些炎症介质在SIRS中的变化和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静脉插管注入内毒素(1 mg/kg)法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脓毒症模型.干预组同时注射地塞米松(5 mg/kg).又各分为1 h组和12 h组,到时相点后颈动脉插管放血活杀,立即分离血浆待测TNF-α水平.肺用4%多聚甲醛(PFA)逆行灌注,PFA固定12 h,20%蔗糖/PBS脱水12-24 h,冰冻切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NF -α水平,原位杂交方法照蔡文琴主编的<实用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 ,略有变动.杂交结果采用Tigar图象分析软件处理.结果:内毒素干预后 TNF-α水平在LPS 注射后1 h即显著增高,注射后12 h明显回落;地塞米松干预组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 .LPS刺激1 h后,TNF-α、c-Jun表达显著增强,而此时IL-10只有微弱表达.LPS刺激12 h后,TNF-α、c-Jun表达有所减弱,此时IL-10表达显著增强.地塞米松治疗1 h组,T NF-α、c-Jun表达被显著抑制.地塞米松对IL-10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讨论:本研究结果发现,LPS刺激使大鼠肺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很早就开始表达,但随着病程发展TNF- α的表达反而减弱,与所观察到的血浆TNF-α含量的变化有相似的规律.而IL-10的表达与T NF-α的表达呈相反的改变,提示TNF-α表达的这种变化可能与IL-10等抗炎介质的表达增加有关.c-Jun与TNF-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时相有相似之处.作为参与许多炎症介质表达的转录因子AP-1的主要成分,我们认为c-Jun的表达增加可能与前炎症介质TNF-α等的转录调控有关.糖皮质激素是重要的调节炎症反应的内源性介质.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抑制TNF-α和c-Jun的表达,但对IL-10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提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在mRNA水平调控促炎和抗炎介质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这为我们揭示了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新的可能机制.

  • 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基因的信号转导

    作者:梁峰;黄宁;王伯瑶;陈槐卿;吴立志

    目的:现已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内膜下集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发展的基础;血流低切应力促进其损伤的发展.趋化细胞因子MCP-1对单核/巨噬细胞起强力趋化和激活作用,并有报告切应力可诱导其基因的表达.新近报道在层流作用下IL-8亦是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观察切应力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L-8 mRNA的表达,探讨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对其基因激活的介导作用.方法:4.2 dyn/cm2层流切应力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切应力作用不同时间后IL-8、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κB磷酸化和降解.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F-κB胞核易位.结果:切应力作用0.5 h后IL-8 mRNA表达逐渐增高,2 h时达到很高水平.胞浆蛋白IκB和磷酸化IκB的免疫印迹显示4.2 dyn/cm2层流切应力作用10 min后磷酸化IκB水平即显著增加,30 min后又逐渐下降,与之相应IκB含量随切应力作用时间而逐渐下降,到1 h时几乎测不出,表明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胞浆NF-κB抑制因子IκB发生了磷酸化和降解.NF-κBp65亚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在4.2 dyn/cm2切应力作用0.5 h后内皮细胞核逐渐着色,1.5 h时细胞核几乎全着色,表明胞浆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易位,从胞浆进入胞核.RT-PCR检测和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内皮细胞固有表达TLR-2和TLR-4 mRNA,在4.2 dyn/cm2切应力作用1 h后TLR-4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而TLR-2 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流体切应力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活化转录因子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TLR-4 mRNA表达增强,提示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反应.

  • 大鼠松果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廖华;余磊;熊绍虎;徐达传;钟世镇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条件下松果体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技术手术显微镜下剥离、收集乳鼠松果体,胰酶消化分离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测定细胞活性和增殖,Hortega染色及5-HT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松果体细胞及其功能状态.结果:体外培养可获得生长旺盛的松果体细胞,细胞的生长倍增时间为第9d,第10d达高峰.Hortega染色后松果体细胞呈黑色,5-HT免疫阳性细胞占培养细胞的决大部分.在生存期内,阳性细胞数量恒定,不因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体外培养可获得有增殖潜力的松果体细胞,细胞在体外功能活跃,其活性不因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的价值

    作者:吴广平;徐惠绵;关志宇;高英贤;方长青;刘树立;陈峻青

    目的探讨一组正反互补单克隆抗体对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癌胚抗原(CEA)、间皮细胞(MC)及波形蛋白(Vim)4种标志物,对67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的癌细胞成分进行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并与常规细胞病理学(CP)检测结果比较.结果ICC阳性检出率(86.2%)明显优于CP阳性诊断率(58.6%)(P<0.05);ICC阳性检出率随侵袭深度及病期进展而增加;CKLMW、CEA、MC及Vim4种抗体的可用度分别为64.6%、71.6%、77.9%、41.8%.结论联合应用CKLMW、CEA及MC对于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Vim缺乏诊断意义.

  •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肝细胞肝癌、肝硬变及病毒性肝炎中的表达

    作者:马向东;隋延仿;王文亮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及其癌旁肝、肝硬变(liver cirrhosis, LC)、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VH)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32在47例HCC及其15例癌旁肝、19例LC、8例VH及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x32蛋白表达既定位于肝细胞胞浆中,又定位于胞膜上,也可二者同时阳性.Cx32在HCC及癌旁肝、LC、VH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2.6%、73.3%、73.7%、75.0%和88.9%.χ2检验,Cx32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肝、LC、VH及正常肝组织的水平(P<0.01).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有所下降.结论:Cx32表达减弱可能是HCC发生的重要环节.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清清;黄慧强;林天歆;姜文奇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已应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本研究拟探索一种全新的改良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通过放置MCF-7乳腺癌细胞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以检验本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取52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和2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其单个核细胞,通过与磁珠共价结合的表皮细胞粘附分子(Epi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iCAM抗原的肿瘤细胞,并通过改良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CK8/18阳性的肿瘤细胞(呈绿荧光),并用DAPI标记细胞核(呈蓝荧光)进一步排除假阳性.结果:该改良方法敏感性较高,可在1×107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一个肿瘤细胞.在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CK8/18阳性细胞,特异性为100%.52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有28例检测到CK+细胞,阳性率为5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初步证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绝经前后、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的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况及C-erbB2的表达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改良免疫磁珠富集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癌细胞,简单方便,耗时较少,敏感性、特异性高,本法检测结果证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

  • Galectin-3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电;陈福进;魏茂文;杨安奎;陈振清;李秋梨;陈艳峰

    背景与目的:在诊治甲状腺结节时,首要问题是定性诊断.虽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影响了诊断的正确率,本研究试图寻找可用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收集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细胞涂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galecfin-3在甲状腺针吸涂片和印片细胞中的表达.以术后常规组织病理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印片免疫细胞化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96.66%,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5.23%,正确率98.00%.印片常规细胞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86.66%,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83.33%,正确率92.00%.针吸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86.66%,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83.33%,正确率92.00%.针吸常规细胞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76.66%,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74.07%,正确率86.00%.galectin-3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细胞中不表达,表达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galectin-3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高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不表达.galectin-3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有参考价值.

  • 联合检测E-cadherin、GEA及Calretinin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苏学英;李甘地;刘华兵;蒋莉莉

    背景与目的: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的形态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仅凭形态学特征不能做出准确诊断.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在这方面得到较多应用,但国内报道仅局限于用CK、EMA、CEA、Vim和HBME-1几种抗体,而且不能较好地进行细胞学的鉴别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E-cadherin、CEA及calretinin在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浆膜腔积液标本共93例,其中胸水66例、腹水24例、心包积液3例.经组织学检查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转移性腺癌55例、恶性上皮型间皮瘤6例、间皮细胞反应性增生32例.每例均制备HE染色的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E-cadherin、CEA对诊断转移性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5%(47/55)、78.2%(43/55),特异性分别为100%(38/38)、97.4%(37/38).E-cadherin 和CEA联合应用诊断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阳性率为96.4%(53/55).Calretinin 对诊断间皮瘤和间皮细胞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31/38)和87.2%(48/55).结论:E-cadherin、CEA和calretinin是鉴别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细胞有价值的一组抗体.

  • 磷脂酶C-γ1在胚胎及新生小鼠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明;刘俊;金春华;罗深秋

    目的研究磷脂酶C-γ1在胚胎及新生小鼠脑组织的表达.方法制备胚胎及新生小鼠脑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并切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磷脂酶C-γ1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磷脂酶C-γ1的表达进行初步定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表明,在胚胎脑组织中磷脂酶C-γ1的表达比较广泛,各种细胞均有表达,没有细胞特异性;而在出生后5 d的脑组织,磷脂酶C-γ1特异地表达于大脑皮质层及神经核团内的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不表达.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在胚胎各个组织(脑、四肢、心、肾、胃、胰等)中脑的表达高,脑内的表达又随胚胎发育过程胚胎第11天(E11)、E14、E18、出生后5 d逐渐降低.结论磷脂酶C-γ1相关信号通路对于小鼠胚胎脑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可能对于脑神经元发育、生长、分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 新生大鼠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特性

    作者:石德金;郭英;梁朝峰;胡黎平;李燕

    目的 建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其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新生大鼠海马、室管膜下区分离N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NSCs及其分化结果.结果 分离获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克隆中的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于细胞特征,诱导后可分化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上法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NSCs,可诱导分化为终末神经细胞.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性质鉴定

    作者: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抽取流产胎儿股骨骨髓,梯度离心,取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密度血小板层进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中的蛋白属性;酶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培养的细胞呈现纺锤形外观;细胞膜抗原PDGFR、CD29、CD44有阳性表达,IGF-1R、CD34、CD45呈阴性表达,细胞基质中纤维粘连蛋白、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有表达,而胶原蛋白Ⅱ和层粘蛋白没有表达;碱性磷酸酶检测呈阴性反应.结论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或骨髓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处于未分化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磷脂酶C-γ1在人胚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侯云霞;罗深秋;冀群升

    目的研究磷脂酶C-γ1(PLC-γ1)在人胚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人胚组织(包括软骨、软骨膜、骨骼肌)并行石蜡包埋及切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染色法观察人胚组织细胞中PLC-γ1的表达情况.结果PLC-γ1在这几种细胞中均有较强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结论PLC-γ1相关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对于人早期胚胎细胞的发育、增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639 条记录 24/32 页 « 12...21222324252627...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