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微创法引流

    作者:吴安乐;颜志平;王建华;程洁敏;王小林;龚高全;刘清欣;钱晟;罗剑钧

    目的探讨微创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1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微创法PTBD,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88例,女57例,平均年龄58.3±11.7岁.PTBD穿刺成功率为100%.131例在电视透视下穿刺右肝管,其中右前支125例,右后支6例;14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管(其中12例左肝管外支,2例右后支肝管). 结果 88例行右支内外引流,41例行单纯外引流(其中39例行右支外引流,2例行左支外引流),8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8例行左支内外引流;外引流患者中35例经1~2周外引流后,再成功转为内外引流.另6例持续带管行外引流.置入引流后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具有显著性(P<0.05),外引流组与内外引流组术前、术后胆红素下降也具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之间术前具有可比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9%,包括胆道感染6例,胆汁外漏3例,胆汁瘤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结论微创法PTBD具有独到优点,疗效可靠,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轻黄疸效果,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选择引流方案.

  • 术前给予ω-3鱼油脂肪酸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预后的效果与机制

    作者:高军;李富良;何旭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ω-3鱼油脂肪酸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预后的效果与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都给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引流)术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术前5d开始给予口服ω-3鱼油脂肪酸,对照组术前不给予口服ω-3鱼油脂肪酸,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5d、术后1d与术后14 d的肝功能指标AST和ALT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 d的CD4+值显著高于术前5d与术后1 d(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d的胆道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4 d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ω-3鱼油脂肪酸能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的发生,不影响患者的肝功能,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8例疗效分析

    作者:刘立;王伟;孙权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或行鼻胆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56例病人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7%.其中36例置入金属支架.18例置入塑料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2例未能插管成功而放弃ERCP.并发症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率8.9%.插管成功的56名患者血清胆红素从(377.4±155.5)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46.4±54.5)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40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到94%及77%.结论:通过ERCP所进行的支架的放置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开湖;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

    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结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52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为82.5%.结论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 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手术

    作者:王正康;周雷

    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若不及时行减黄手术,将死于因梗阻性黄疸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及胆管炎.若及时行胆道引流,可解除和预防胆道内压异常升高,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及控制胆管炎,对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的作用.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一般将减黄手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水平以下的梗阻,由壶腹癌、胰头癌、下部胆管癌等造成;另一类用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水平以上的梗阻,由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消化道肿瘤的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等造成.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薛平;胡以则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术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及凝血功能障碍,如施行根治性手术则出血多,创伤大;即使行姑息性手术,由于病人全身情况差,极易产生多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做好这类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 巧用一次性2ml无菌注射器

    作者:吴秋英;张慧芳;许静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ge,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对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胆道引流管的合理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胆管引流术后,由于胆管引流管与引流袋的接头不配套不能直接衔接,在临床工作中曾经使用橡胶管、输血器等连接,效果不满意,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麻烦,增加了工作量.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本科临床观察50例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使用一次性2 ml无菌注射器与胆道引流管和一次性使用防返流引流袋进行连接,效果满意,减轻了工作量,减少感染机会,现报告如下.

  • 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林巧銮;朱海宝

    总结了3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有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护,积极配合治疗;术后细致护理观察以便及时正确处理。认为加强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的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侯森林;乔占英;康建省;乔娜;张立超;韩锦胜

    目的 探讨应用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6月~2011年6月292例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成功率96.23%(281/292),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0.05).并发症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88%(23/292),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全组生存期为(7.21±4.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结论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经皮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放置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68例分析)

    作者:张皞;黄平;张啸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改良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优越性.方法 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通过EKCP放置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改良法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68例患者中58例通过ERCP成功置入内支架,8例行PTCD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2例均未能成功,成功率97.1%;所有患者术后瘙瘁、腹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转氨酶指标及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7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塑料支架通畅期平均为112 d;金属支架通畅期平均为212 d;患者生存期短为68d,长为540d,平均为238d.结论 ERCP及改良法PTCD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 经ERCP途径与PTCD途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作者:薛鸿;岳鹏;刘晶晶;魏宁;杨侃;马敏杰;韩彪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CBM,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经ERCP途径或PTCD途径治疗MOJ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其中2个RCT,7个CCT,共计9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手术成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手术成功率高于PTCD组(OR^=2.52,95%CI:1.26~5.04,P=0.009),而治疗高位MOJ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OR^=0.17,95%CI:0.07~0.41,P=0.000),两组总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52~1.49,P=0.631);②临床疗效:ERCP组治疗低位MOJ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OR^=5.80,95%CI:3.06~11.00,P=0.000),而治疗高位MOJ临床疗效低于PTCD组(OR^=0.13,95%CI:0.07~0.24,P=0.000),两组临床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5~1.62,P=0.609);③并发症发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OR^=0.14,95%CI:0.06~0.32,P=0.000),而两组在高位MOJ并发症发生率(OR^=1.35,95%CI:0.66~2.78,P=0.414)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0.39~1.57,P=0.489)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ERCP途径和经PTCD途径治疗MOJ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ERCP途径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PTCD途径更有优势.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置入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海艳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97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采用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变化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6.00%(48/50)略高于对照组96.31%(44/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GT)均显著改善[TBIL(110.24±60.05)μmol/L,DBIL(82.43±46.19)μmol/L,ALT(86.79±39.30)IU/L,AST(53.65±35.81)IU/L,ALP(216.83±127.74)IU/L,GGT(196.52±100.6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CD3+(70.24±5.62)%,CD4+(37.74±3.85)%,CD4+/CD8+(1.35±0.12)],而CD8+的水平则明显降低[CD8+(27.96±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ERCP支架置入对于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明显,以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改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皞;黄平;张筱凤;吕文;范震;黄海涛;楼颂梅;王霞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2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内镜穿刺成功,经胃穿刺者8例,经十二指肠穿刺4例,成功率为100.00%;术后1周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改善,并发症发生率8.33%;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20.68±5.76)d;平均生存期为224 d.结论 EUS-RV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替代治疗.

  • 恶性梗阻性黄疸不同姑息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作者:朱晓丹;陈卫刚;韩岩智;尚国臣;郑勇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的胆汁引流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2008年-2013年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57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术(ERCP)术(A组),成功率94.7%(54/57),4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胆囊引流术(PTCD/PT-GD)术(B组),成功率95.0%(38/40).术后患者腹痛、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人均手术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ERCP术和PTCD/PTGD术均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但ERCP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考虑内镜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故ERCP术是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 两种途径放置胆管支架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分析比较

    作者:杨丽;马应杰;姜海波

    目的:分析比较经十二指肠镜放置内支架引流(EKBD)和经皮肝穿刺引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TBS)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对该院近5年内经EKBD和PTBS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采用ERBD,26例采用PTBS治疗(其中包括经ERBD治疗失败的4例).结果:56例采用ERBD,52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2.8%,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例并发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3.8%.26例采用PTBS患者中24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2.3%(P>0.05);术后1例出现穿刺口转移,1例术后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3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并发症发生率25%(P<0.05);ERBD组患者术后3和7d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38%和60.5%,PTBS组则分别为35%和63.1%(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45)和(25.6±9.05)d(P<0.05).结论:ERBD和PTBS均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两者技术成功率相似,但是经ERBD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而PTBS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ERBD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PTBS治疗.

  • 内镜下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作者:陈景礼;许长起;刘宪民;张秀英;陈桂荣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4月~2004年4月行ERCP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黄疸明显减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生存6个月,长16个月.总有效率9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疗法操作简便,微创高效安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

  • 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发生早期胆道感染的风险及对策

    作者:康庆民;侯文静;刘金龙;王海龙;孙树臣;张海生;朱晓琳

    目的 研究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行治疗方案.方法 观察128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引流成功率71.1%(91/128),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30.4%(39/128).年龄、致胆管狭窄类型、梗阻部位、黄疸持续时间、支架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比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后3者为独立危险因素.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患者引流成功率高82.5%(47/57),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19.2%(11/57)低于未跨过组38.0%(2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3,P=0.014).结论 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术针对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减黄效果稳定、操作安全.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能够迅速减黄从而降低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

  •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海渊;周芳;张状;纪艳兵;于佳丽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系统护理干预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林五珍;陈剑萍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PTCD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系统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从而评价两组患者发生抑郁,焦虑和疼痛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后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攀;张彦;刘四方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55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顺序编号,并根据其自愿原则选择引流方案,其中30例行ERCP术,纳入观察组,余下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纳入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2.26±4.89)d、住院费用(2.12±0.17)万元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手术后血清TBIL(27.25±5.89) μmol/L、DBIL(24.15±1.59)μmol/L、ALT (62.45±5.89)U/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略低于对照组的2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较PTCD好,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降低其血清胆红素与ALT水平,改善肝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482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