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引流术后应用调强放疗全程同步低剂量卡培他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瑞卿;王书山;叶静;周长杰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应用调强放疗(IMRT)同步全程低剂量卡培他滨(Ca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 PTCD 加 IMRT 同步 Cap 口服,对照组采用 PTCD 加 IMRT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7.2℅,显著高于对照组74.5℅( P <0.05)。两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98℅ vs78.72℅,59.57℅ vs 46.81℅,P >0.05),但联合组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30℅vs14.89℅,6.45℅ vs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2个月和10.0个月(P <0.05)。两组发生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TCD 加 IMRT 同步Cap 治疗 MOJ 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移动式125 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西坤;徐忠法;牛洪欣;杨焕刚;王斌;孙琳;汪建;郝亮

    目的 观察移动式125 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扩张胆管,置入移动式125 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DSA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及累计长度,经外引流管置入125 I粒子链至肿瘤区域.每2周来院复查随访,观察患者胆汁引流情况及胆红素水平,术后8~12周行DSA观察胆管再通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置管顺利,胆汁引流通畅,2~4周后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术后无胆管出血、感染、消化道反应等并发症.术后8~12周6例患者胆管再通,胆管再通率为28.6%.结论 移动式125 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既能外引流胆汁,又能内放射治疗抑制肿瘤生长,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I支架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观察

    作者:常海洋;王永正;王武杰;王维;刘斌;李征;李玉亮

    目的:探讨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 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择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行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观察组术后1周左右行125 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将125 I粒子均匀排布在引流管内套管内,送入内外引流管并置于胆管狭窄部位,使其远近端均超过病变段1 cm,30 d后将粒子条去除。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 AKP)及谷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治疗后每间隔1~3个月行强化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胆管造影检查,评价支架的通畅时间,治疗后2周观察胆汁性腹膜炎、胆管出血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AKP及γ-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白蛋白、AKP及γ-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10.3±6.5)、(5.3±3.5)个月,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放术后行125 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改善肝功能,且较为安全。

  • 超声引导下 PTBD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观察

    作者:吴海爽;周锋盛;蒋骁;陈俊;周昊;吴鹏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次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3例次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6例次为两穿刺引流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7%(133/139)。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雁飞;付逢吉;徐敏;李军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引流术的基础上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操作方法

    作者:张霞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但临床上常有因操作不当或不熟练而致PTCD失败的现象发生.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我院共实施PTCD5例,均成功.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作者:崔屹;李文欢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一经发现,仅5%~20%患者可行外科切除和分流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短期内减黄效果显著,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

  •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胆肠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陆春梅;赵艳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常见的内引流术式,能较好地改善难以行根治手术患者的预后.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多伴有皮肤瘙痒、消化功能减退、身体消瘦、抵抗力下降、精神负担重,术后又可能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局部或全身感染.因此,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地有机结合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极其重要.现总结自2007年06月-2010年0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施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如下.

  • 恶性梗阻性黄疸T管胆肠内引流23例

    作者:侯宏

    恶性梗阻性黄疸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以黄疸就诊,往往已属晚期,失去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因此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显得更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利用T管施行胆肠内引流术治疗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作者:潘彦康;刘裕恒;黄敏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杜伟霞;韩岩智;陈卫刚;尚国臣;郑勇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术置入胆管支架,观察插管成功率、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5.0% (57/60).57例插管成功的患者中9例胆管内放置金属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3例行塑料内支架+鼻胆管引流,其余43例行8.5~ 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术后患者黄疸及皮肤瘙痒等表现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患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均显著降低(P<0.05).9例行胆管金属支架置入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个月发生支架阻塞,行胆泥清理并置入塑料支架后金属支架引流通畅.1例单纯鼻胆管引流患者20 d后获得外科手术治疗机会,另1例经鼻胆管引流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得以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4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置入的患者中,8例于术后1~4周出现TBIL水平再次上升,行ERCP检查明确为支架移位或阻塞,给予更换支架,其中有1例更换为金属支架,3例置入塑料双支架.结论 通过ERCP术放置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对于患者黄疸等症状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确切疗效.

  • 恶性梗阻性黄疸149例诊治体会

    作者:闫绍宏

    本文总结1987年元月至2006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49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恶性梗阻黄疸共149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4例,男:女=3.3:1,年龄14~85岁,平均56.3岁.病因胰头及壶腹癌67例,占44.97%,胆管癌54例,占36.24%,肝癌24例,占16.11%胆囊癌4例,占2.7%.

  •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吴兴军;崔林;刘建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ercutaneoua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28例,在B超引导下采用静脉导管施行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28例1次置管成功率96.43%(27/28),2次置管成功率100%(1/1),引流量360~800 mL/d,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降至85.5~170.1 μmol/L.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采用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安全实用,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 PTCD术治疗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作者:杨彩平;郭嬿;陈珂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胜黄疸,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丹参对大鼠肝癌恶性梗阻性黄疸时肝癌发展的影响

    作者:夏荣龙;郑兰东;刘青光;潘承恩

    目的:观察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时丹参对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用Walker-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高位胆管,造成胆道癌性狭窄,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在腹腔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n=12)、肌苷+维生素C(n=20)、丹参(n=20)和5-氟尿嘧啶(n=20),观察其对肝癌发展的影响.结果:丹参组肝癌瘤体体积减小、抑癌率及抑转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在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具有抑制肝癌生长、转移作用.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可;关文华;韩焱;赵蕾;臧志娜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损害的动态观察

    作者:沈裕厚;孙君军;刘伟峰;常永超;刘玉秋;钱俊甫

    目的 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动态状况.方法 治疗组(A组)除术前一般准备外,另行每日服用中药茵陈小承气汤和生理盐水碘伏灌肠,对照组(B组)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结果 入院时A、B两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和肝功能损害,经过术前准备,术前A组血清内毒素、TBIL、ALP、ALT均有明显下降,而B组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两组血清内毒素和TBIL、ALP、ALT在术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A组下降幅度明显大B组(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肝功能损害.术前应用稀碘伏灌肠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能清洁胃肠道,降低内毒素血症并减轻肝功能损害.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少登;娄朝晅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 应用T型管肝总管-空肠架桥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0例临床分析

    作者:牛锋峰

    目的 探讨肝总管-空肠架桥内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T型管进行肝总管-空肠架桥内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明显的改善,消化道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恢复.结论 该方法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特点.

  • 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的近期安全性评价

    作者:胡跃峰;黄强;杨春耕;陈小燕

    目的 探讨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的近期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支架植入方式不同分为A、B2组.A组37例为跨壶腹放置,B组47例为非跨壶腹放置,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及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及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白细胞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胰腺炎发生率及胆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12例(32.4%)患者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B组患者中5例(10.6%)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支架植入方式,对累及壶腹部的肿瘤患者可以考虑常规选用.

482 条记录 17/25 页 « 12...1415161718192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