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占斌;刘金虎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併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起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王管成功率高,术后钟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SIS镁合金可吸收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分析

    作者:宋勇;秦高平;杜立学;胡海田;张昊宇

    目的 分析SIS镁合金可吸收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7例接受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BMS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置入不同金属支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置入普通镍钛合金支架,实验组患者置入SIS镁合金可吸收支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引流通畅率.结果 对照组插管成功率为91.7%,实验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为93.5%,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TBIL,ALT,ALP,AST,DBIL,IBIL)明显优于术前1周(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2.3%,引流通畅率为72.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和39.4% (P<0.05).结论 SIS镁合金可吸收胆管支架能有效缓解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并发症低于普通镍钛合金支架.

  • 脂肪乳剂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营养支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锐;黄坤;陈伟伟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指由于某些恶性肿瘤等原因造成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和胆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因MOJ患者常合并有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MOJ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脂肪乳剂可为人体提供许多必需脂肪酸,是肠外营养的重要能量来源,脂肪酸在体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MOJ患者常有代谢功能障碍,使得脂肪乳剂在体内往往难以耐受.近些年来各种脂肪乳的出现使得MOJ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有了不同的思路,本文就脂肪酸在体内的作用、代谢以及各种脂肪乳剂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展开综述.

  • 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0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华;汪涛;刘炼炼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结果 6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449.6±189.1)μmol/L,术后1 w与1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213.6±43.7)μmol/L与(174.2±51.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也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27例(45.0%).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见的皮肤问题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娜;石春凤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见的皮肤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出现瘙痒,与胆盐刺激神经末梢有关;10例出现瘀斑,与维生素K吸收不良,凝血因子缺乏致凝血功能障碍有关;1例发生压疮,与患者进行性消瘦、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皮肤问题,关键在于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消除其危险因素。通过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作者:单雪莲;毛鑫群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如肿瘤无法切除,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也可有效的解除黄疸.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明显异常,承受手术有一定难度.此类患者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对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引流、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具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病死率低.

  • 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护理

    作者:尹明莉;周静;罗红梅;朱爱苹

    高龄患者具有合并疾病多、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机能低下等特点,无法耐受手术.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并引流(PTCD)配合胆道内支架植入是针对肝胆肿瘤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 不同途径胆汁再利用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董凤齐;曹洁

    目的:探讨两种胆汁再利用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患者,随机分为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EN)组(A组39例)、胆汁口服联合 EN组(B组36例)与对照组(C组38例),通过各项指标比较各组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 A、B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胃肠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胆汁再利用联合EN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作用相似。住院患者可以首选胆汁回输联合EN ,而不能进行胆汁回输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胆汁联合EN。

  • 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外引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昆;韩兴权

    经皮肝穿刺置管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其对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及降低胆压、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中心静脉导管价格相对低廉,在基层医院运用较普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为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又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方法,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用中心静脉导管及一次性引流袋组成封闭引流系统,对1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管术,现报告如下.

  • 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世平;宋超;陈雪松;杨勤飞;刘再强;李庆芬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ehesis,EMBE)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和胆道扩张术及可扩性金属内支架(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EMS)植入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EMS在胆道系统的应用研究是在1985年Cianturco型等开展胆管内留置Cianturco型EMS的试验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1988年和1989年,日本及欧美学者相继发表了将此项技术用于临床的应用报告.此后,胆道介入技术在国内外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徐克等[1]于1993年首次发表应用EMBE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报道.笔者白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云南昆钢医院接受胆道支架植入的35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波;黄明;赵玲;吴起杰;周劲梅;谢道斌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TCD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113例,统计胆道感的发生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52例胆汁培养中培养出细菌,其中G-菌86%,G+菌14%,多为肠道菌群.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Child-Pugh分级,胆道外引流留置时间延长、高位胆道梗阻、出现胆道再狭窄为出现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细菌感染为PTCD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原菌多为肠道内菌群,胆道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术前肝功,术后是否存在胆道引流不畅,术后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时间相关.提示减少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胆汁异常引流及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可减少PTCD术后感染风险.

  • 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许静霞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一2010年2月行介入治疗和护理的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结果本组17例全部引流成功,大部分病人术后1~3 d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或消失,3d后复查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后黄疸亦逐渐消退,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 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作者:黄奕梅;曹彭钢;黄汉强

    目的:分析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效果.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90例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且均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手术结果、心理状态与临床表现.结果:本研究9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均取得手术成功,其中85例(94.44%)患者一次性取得手术成功,另5例(5.56%)患者实施2次手术.结论: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为解除患者黄疸与提高生存质量重要方法,于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 多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

    作者:周军;王峰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支架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单侧穿刺放置2枚支架18例,双侧穿刺放置支架8例,其中5例放置2枚支架,3例放置3枚支架,共植入支架51枚.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由318.5±67.7μmol/L降至142.6±49.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支架植入有利于提高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建华;张俊成;卢瑞沾;卢小敏;郑健辉;张茂根

    目的:总结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3例.年龄58~77岁,PTCD术后均留置内支架,后行TAIC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统计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生存时间为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分别为84.6%(11/13)、61.54%(8/13)、46.15%(6/13)、30.77%(4/13)、15.38%(2/13).结论:PTCD术后置入内支架结合TAI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好,确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 静脉导管固定器在经皮胆道引流术后的巧用

    作者:邱国钦;许丽贞;林智才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如不进行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约2~3个月,有效的减黄或退黄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1].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5例

    作者:何兴鸿;贺敏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2月,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3Gy,每周5次,总共15-19次(剂量45-57 Gy).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病灶完全缓解率(CR)8例, 占22.9%;部分缓解(PR)22例,占62.9%;无变化5例, 占14.3%,总有效率85.8%,29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一年生存率为6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刘迎娣;王志强;王向东;杨云生;令狐恩强;孟江云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8例,左侧肝管9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4例,分次进行3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6.89%;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3.05%.主要并发症为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作者:王琼瑶;谢其根;杨章庚;华燕艳

    目的:评价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例接受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以及联合介入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四周,9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本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半年及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0%及35%.结论:对于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磁共振True FISP序列在梗阻性黄疸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方;张铎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梗阻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胆管.病因常见为胆管或胰头肿瘤、胆道结石和炎性狭窄.早期、准确的诊断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近年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等磁共振新技术的出现,使MRI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482 条记录 22/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