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trofanoff 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作者:岳中瑾;秦大山;陈一戎;刘国栋;Woodhouse CRJ

     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应用使患者摆脱了尿失禁的痛苦和系集尿袋 的不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插管导尿容易,而可控率高的尿液输出道是整个可控 性尿流改道术的关键。1980年Mitrofanoff首次描述采用阑尾作输出道为一神经源性膀胱患 儿行可控性膀胱造口术取得成功。此后人们将细管状结构作为输出道包埋于储尿囊壁达到 控制尿液的原理称为Mitrofanoff原理。近2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Mitrofanoff可控性尿流 改道术方法简单,尿液可控率高,对可控性尿流改道术临床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一、Mitrofanoff原理  Mitrofanoff原理实际上是瓣膜机理,当储尿囊内压力增高传导至软性Mitrofanoff管,将 这一包埋于粘膜下或包裹于储尿囊壁的细管挤压于相对较硬的储尿囊壁使管腔闭合,达到阻 止尿液流出的目的(图1)。一般情况下,输出道管腔内压比储尿囊内压高2~3倍,且 随储尿囊内压增高而增高,因此即使腹内压突然增高也不至于发生尿失禁。只要粘膜下 或储尿囊壁包埋的Mitrofanoff管长度与管腔直径之比达5∶1,即能发挥尿液可控作用 [1]。临床应用证明,采用不同细管状结构(阑尾、输尿管、小肠、输卵管等)成形 的Mitrofanoff管和不同的储尿囊(自然膀胱、扩大或成形的新膀胱),可控率达90%以 上[2]。  二、适应证

  • PYJ-2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囊内压监测仪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王圣林;吕群军;赵启明;盛玉才;陆新;潘凯林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但对扩张器囊内压监测还没有很好的手段,大多数情况还是依赖术者的临床经验,因为有些监测装置造价昂贵仅适用于科研,难以在医院临床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价格低、精度高、操作方便的压力监测仪(PYJ)。现报告如下。

  • 自制吸引器头在巨大卵巢囊肿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有莲;宋静慧

    妇科巨大囊肿多指如孕4个月以上大小的囊肿,常于卵巢肿瘤,个别的可长到足月妊娠大小.卵巢肿瘤手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可疑恶性尽可能完整取出肿物,防止肿瘤被剥破、囊液流出及癌细胞种植于腹腔[1].以往切除巨大囊肿时多采用较大腹壁切口,将肿物完整取出,也有是在巨大囊肿上切一小口,然后将普通吸引器头插入囊腔吸出囊液后再切除,或用粗针头抽出部分囊液,降低囊内压后再将针眼扩大,放人普通吸引器头吸净囊液再切除囊壁;但用以上方法手术可给患者带来巨大切口的创伤和囊内液外漏污染腹腔及囊液抽出困难等问题.

  •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囊内压对呼气末正压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志梅;仇成秀;罗旭

    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是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仅保证了正压通气的有效实施,而且阻挡了口鼻咽部分泌物下行产生误吸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1].

  • 扩张后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

    作者:周韦宏;周纬武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额部扩张后皮瓣修复鼻缺损1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59岁;烧伤后鼻缺损9例,其中硫酸烧伤2例;外伤致鼻缺损3例。采用额正中皮瓣全鼻再造10例,额斜皮瓣修复全鼻2例,均获满意效果。2 手术方法 2.1 扩张后额正中岛状皮瓣全鼻再造   Ⅰ期手术是在额部埋植扩张器于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器选择长方形的效果较好。扩张额部正中岛状皮瓣还是额斜皮瓣,视额部发际高低而定。发际高者尽量选用额正中皮瓣;发际过低或额部中央皮肤不能利用者只能选用额斜皮瓣。切口选在前额发际内,横形或弧形切口,长约5~7cm。7~8天拆线,Ⅰ期手术完成。此期间每隔3~4天注水扩张一次,每次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15%,注射后囊内压以不超过5.3kPa为宜。

  • 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与误吸量相关性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朱艳萍;李莉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与误吸的相关性.方法 Sheridan气管导管气囊上缘伴行7.0 Fr吸痰管,健康杂种犬麻醉后置入内径7.0 mm的气管导管,给人工气道气囊充气,选择不同水平囊内压,在气囊上声门下通过伴行的吸痰管注入10 mL生理盐水,保留5 min,收集剩余液体量,漏出液体量即误吸量,观察比较各囊内压力下误吸量.结果 囊内压力在29 mmHg时误吸量为0 mL,与囊内压力在26 mmHg误吸量为(0.48±0.48) m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当囊内压力在15 mmHg时误吸量为(1.3±1.57) mL,18 mmHg时误吸量为(0.8±1.0) mL,22 mmHg时误吸量为(0.75±0.8) mL,与囊内压力在26 mmH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囊内压力在11 mmHg时已出现漏气.结论 囊内压力在15~26 mmHg时误吸量无显著差异,临床工作中可结合其他因素选择此范围内的压力.

  • 自制套囊压力计用于喉罩套囊压力监测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洁;周红刚;刘艾佳;郝静;许华晔;李冰冰

    目的 通过自制简易套囊压力计测定不同套囊充气容积下4号驼人喉罩的套囊压力和相对应的气道密闭压,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泌尿外科腔内、乳腺包块切除手术,体重50~70 kg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插入4号驼人喉罩,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组(C组):喉罩套囊充气量30 ml;低充气量组(L组):套囊充气量15ml.分别采用自制套囊压力计和换能器测定术中套囊压力,评估相对应的气道密闭压和拔除喉罩即刻及拔除后2、24、48 h患者咽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自制套囊压力计与换能器测定喉罩套囊压力值一致.15 ml充气量比30 ml充气量产生的套囊压力明显降低(P<0.01),而2组气道密闭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C组患者喉罩拔除即刻咽部不适发生率分别为82.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喉罩拔除后2、24、48 h咽部疼痛的发生率比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制套囊压力计能准确监测喉罩套囊压力,4号驼人喉罩15 ml充气量可产生满意的气道密闭压,降低术后咽部并发症发生率.

  • 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9例报告

    作者:孙莲萍;金惠明;施诚仁

    目的探讨小儿蛛网膜囊肿发病机制和囊肿-腹腔分流术(微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9例蛛网膜囊肿患儿术前CT脑池造影,自行设计定位方法,术中测压、囊液生化检查,术后定期CT随访囊肿缩小情况.结果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微创予术方法并发症少,囊肿消失率85.7%,总消失和缩小率100%.结论微创手术方法对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气囊助产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长美;刘新兰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规律性宫缩的潜伏期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气囊助产仪促进宫颈扩张,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快、产程短、剖宫产率降低,但头位不正发生数量有所增加,阴道助产率提高.结论气囊助产术能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但由于充气时上推胎头,排气时囊内压骤降,致使胎头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内旋转,从而使头位不正发生率提高,阴道助产数量增加.

  • 小儿喉罩全身麻醉下套囊压力与咽喉部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蒋璐;陈本祯;谭玲

    目的:研究小儿喉罩全身麻醉下套囊压力与咽喉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3~12岁)20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根据患儿实际体质量插入相应的食管引流型喉罩,术中套囊内压分别维持在A组40 mm Hg(54.38 cm H2O)、B组50 mm Hg(67.97 cm H2O)、C组60 mm Hg(81.57 cm H2O)、D组70 mm Hg(95.17 cm H2O)水平,记录持续压力的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小儿咽喉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00例患儿术后咽喉部相关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2.5%(25/200).其中D组发生率高,为26%(13/50),C组发生率为14%(7/50),B组发生率为8%(4/50),A组发生率低,为2%(1/50),明显低于D组(P<0.01),C组(P<0.05)和B组(P<0.05).另外B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患者喉罩全身麻醉下套囊内压维持在40 mm Hg,可降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压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昆明;黎洪棉;罗志军;李青峰

    目的 探讨体外无外力下不同容量扩张器常规注水扩张时囊内压变化规律,以及临床常规扩张中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压力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应用扩张器提供参考.方法 室温下分别对容量为50、80、100、150、200、250、300、400 mL的长方形扩张器行体外扩张,高至400%扩张器容量,测量每次注水前、后囊内压.以12例行瘢痕整复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观测对象,分别于面颊部、躯干部、额颞部、四肢、头部共埋置17个长方形扩张器,并行常规扩张,测量每次注水前、后囊内压,并计算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压力.取各部位50%、100%、150%、200%容量百分比下的压力值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容量扩张器体外注水总量达到约100%扩张器容量时开始出现压力,100%~250%时压力增长较快,达250%后注水前、后压力基本成一平台.临床测量示16个扩张器在200%扩张器容量之内达注水前高压力值,15个达注水后高压力值.注水前,面颊部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压力低,显著低于额颞部及头部(P<0.05);躯干部压力低于头部(P<0.05);其余各部位间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后,面颊部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压力仍低,躯干部、四肢、额颞部及头部压力呈逐渐上升趋势;除面颊部与躯干部比较以及额颞部与四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部位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扩张前中期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压力较扩张后期大;其中头部较高,面颊部较低,躯干部、额颞部、四肢介于两者之间.

  • 全麻下吸入50%氧化亚氮对2号食管引流型喉罩套囊内压力的影响

    作者:陈本祯;骆丽慧;蒋璐;姚玉笙;吴光祺;谭玲

    高于B组[(29.70±0.98) mmHg](P<0 01).A组小儿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5%(9/20),明显高于B组[5%(1/20)](P<0.01). 结论持续吸入50%氧化亚氮30 min后,2号食管引流型喉罩囊内压力明显升高,增加了小儿术后咽喉部并发症.

  • 髋关节囊内压监测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张发智;张源;鲍呈元;马海军;屈青玲

    目的:观察缓解髋关节囊内压对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测量2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的髋关节囊内压,并采取措施使增高的髋关节囊内压降至40mmHg以下,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传统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仅1例(3.57%)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对照组出现7例(12.07%),差别显著(2=0.729,P<0.05).结论:监测髋关节囊内压对判断减压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缓解髋关节囊内压有助于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