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38例严重胸外伤的救治

    作者:张晓明;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朱水波;高旭辉

    1990年1月~2000年7月我院收治338例严重胸外伤病人,由于诊断与治疗及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9例,女69例;年龄12~75岁,平均33.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 76例,锐器伤54例,坠落伤49例,挤压伤31例,其他伤28例。 2. 严重胸外伤的诊断依据:有下列情况之一且足以威胁生命的可视为严重胸外伤:(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连枷胸;(2)严重肺挫伤;(3)中等量以上血气胸;(4)气管支气管断裂伤;(5)心脏大血管伤[1]。 3. 胸伤及合并伤的伤情:肋骨骨折279例,其中双侧肋骨骨折59例,形成连枷胸31例;胸骨骨折14例;肺裂伤16 例,肺挫伤103例;一侧主支气管断裂3例,气管断裂2例;心脏挫伤16例,闭合性心脏破裂1 例,心脏穿透伤9例;大血管损伤2例;膈肌破裂27例;创伤性窒息4例,血气胸248例,其中张力性血气胸26例,开放性血气胸53例。176例有合并损伤:颅脑伤47例;腹部损伤22例,其中脾破裂12例,肝破裂8例,胃肠破裂4例;肾挫裂伤4例;其他部位骨折134例;股动脉断裂1例。全组有失血性休克83例,急性肺损伤 (ALI) 1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 S)37例[2],肾功能衰竭2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1例[3]。 4. 治疗:胸腔穿刺10例,胸腔闭式引流254例,纵隔减压3例。开胸手术73例,占21.6%,其中肺裂伤修补14例,肺叶切除2例,气管支气管吻合或修补4例,心脏修补10例,右下肺静脉修补1例,主动脉修补1例,膈肌修补27例,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结扎14例。18例(占5 .3%)有合并伤者行手术治疗,包括脾切除12例,肝破裂修补8例,胃肠破裂修补4例,肾裂伤修补2例,股动脉吻合1例。行气管切开11例。给予抗休克治疗83例,呼吸机辅助呼吸89例。结果 本组治愈309例,死亡29例(8.6%)。直接与胸伤有关的死亡原因:ARDS 14例,失血性休克4例,张力性气胸1例。死于合并伤:颅脑伤9例,腹膜后血肿致隐匿性休克、肾功能衰竭1例。11例MODS病人死亡8例。讨论 1. 严重胸外伤的诊断与处理: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一般可迅速诊断,而闭合性心脏破裂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本组有1例胸部钝性伤,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和血压逐渐下降,胸片示左侧第5肋骨骨折,怀疑腹腔脏器损伤,剖腹探查无重要发现,术中心搏骤停,立即开胸,见左心耳处破裂、心包内大量血液,经抢救存活。心脏及大血管穿透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本组4例病情危重者直接在急诊室行开胸术,其中2例手术前心脏已停搏,均抢救成功。胸部钝性伤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皮下及纵隔气肿,特别是出现闭式引流不能控制的气胸应考虑气管支气管断裂的可能。胸片如见萎缩的肺下垂可基本确诊。本组有1 例在急诊室放1根引流管,张力性气胸未缓解导致心搏骤停,虽然心肺复苏成功并顺利行断裂主支气管吻合,终因脑复苏失败死亡。本组创伤性膈肌破裂27例,22例为手术时发现,仅5例出现膈疝时X线胸片发现。此类患者明确诊断后应急诊手术,避免空腔脏器嵌顿所致的穿孔坏死。对于连枷胸合并ARDS患者,应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支持,同时 PEEP还有内固定作用;呼吸机撤除后,需用胸带固定。

  • 急诊外科医师应用超声诊断严重多发伤合并心包积液的价值

    作者:易建华;张茂;伍峻松;杨俭新;陈金明;江观玉;徐少文

    创伤性心包积液(血)在积液量大或进展迅速时可导致急性心脏压塞、心搏骤停,合并有心脏破裂时更需要立即开胸手术,故其早期诊断意义十分重大.床旁B超是诊断创伤患者心包积液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超声检查绝大多数由超声科医师完成,这种情况常造成诊断延迟,因此对心搏骤停、心脏压塞、心脏破裂的患者可能造成致命后果.鉴于心包积液的超声诊断操作简单、影像特征容易识别,近年我院采取由急诊外科医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心包积液实施超声检查并做出诊断的措施,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基础上明显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 成功抢救特重烧伤麻醉中心搏骤停二例

    作者:刘德贵;杨勇;李晋;程崇典;王红梅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施行全麻插管时,较少出现心搏骤停,近年来笔者遇到2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 136例心肺复苏结果分析与体会

    作者:董秀利

    目的 对136例心肺复苏(CPR)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2004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急诊科接诊和院前出诊急救的13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复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复苏组(开始CPR的时间≤8分钟)和晚期复苏组(开始CPR的时间>8分钟)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跳停搏发生在急诊室和救护车上的复苏成功率(43.8%)远高于发生在院外其他场所者(6.7%);引起心跳停搏的病因不同,复苏的结果也不同;心室纤颤者复苏的成功率高于心室静止和电机械分离者.结论 CPR开始的时间、心跳骤停时第一目击者CPR的技术、心跳骤停的病因以及停搏时的心律是影响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准心肺复苏面临的窘境及对策

    作者:王立祥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作为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经过50余年的探索实践,患者的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笔者认为当前主要问题为标准CPR存在的“局限性”、“缺陷性”及“片面性”问题,尤其是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不合理,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复苏效果.故需要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立足临床CPR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开辟CPR新途径,完善和发掘CPR适宜技术与方法,进一步提高CPR患者的生存率,可谓是我们急救医学及灾害救援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 急救技术推介:“胸路”不通走“腹路”的心肺复苏智慧

    作者:王一镗;盛志勇

    现代心肺复苏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里程了,尽管从事心肺复苏的中外仁人志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资料表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并不乐观.有位极负盛名的外国教授亲口对我说,传统的心肺复苏遇到了挑战,是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看来,心肺复苏和世间的大凡事物一样,总沿一条路走下去早晚会行不通.用传统胸外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

  •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核心更改解读

    作者:刘树元;单毅;林朱森;辛天宇

    发布的?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主要更新点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新增院内成人生存链、修改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优化了胸外按压的速率及深度、简化复苏药物的使用等方面.作者就主要的更新点进行解读.

  • 淹溺急救及护理体会

    作者:邓蓉

    对于溺水者而言,有害的结果是缺氧引发的呼吸、心搏骤停,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共2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诊治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大66岁,小10岁;夏季17例,寒冷季节3例。
      2救护措施
      现场救护:①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有假牙者取出假牙,并将舌拉出,对牙关紧闭者,可先捏住两侧面颊肌肉,然后再用力将口启开,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胸罩和腰带,确保呼吸道通畅。②迅速倒出淹溺者呼吸道和胃内积水,可采用膝顶法、肩顶法、抱腹法。倒水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心肺复苏的进行。倒水时注意使淹溺者头胸部保持下垂位置,以利积水流出。③如心跳、呼吸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④迅速转运医院,途中不要中断救护。

  • 危重患者颈外静脉穿刺体会

    作者:龚彩虹;时雯婷;刘慧

    危重患者多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搏骤停、多发伤等周围循环衰竭,微循环灌注不足,周围静脉血管塌陷,故穿刺不易成功.由于心搏无力或心脏停搏,外周循环阻力增加,使得外周静脉给药不能迅速进入中心循环.而颈外静脉即使在休克、心搏骤停等情况下一般仍能显示,比较容易穿刺,而且颈外静脉离心脏近,循环干线短,其管径粗为(0.6±0.2)cm,血液流量为100~200mL/min[1],输入的药液在几秒钟内即可到达心脏并泵出,分布到全身各个脏器组织.同时,危重患者多伴有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需输注钾、钙离子和肠外营养等对血管刺激强的药物和液体,采取周围静脉输注常会发生静脉炎,而颈外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迅速稀释血管刺激性药物和液体,缩短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少或避免静脉炎.因此,建立颈外静脉通路对危重患者来讲,不论是从短期抢救时迅速给药还是长期输注液体时减少并发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院外心搏骤停时间对除颤效果影响及急救体会

    作者:袁俊清

    心搏骤停时,重要器官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直接关系到抢救复苏的成功率.心搏骤停时各个器官都会因较长时间缺氧缺血而发生病理生理改变,如细胞变性凋亡甚至坏死.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后,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家属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持续心肺复苏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除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后处理保护效应

    作者:林世荣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乌司他丁对窒息致心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效应及潜在机制。
      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只)。窒息致心搏骤停后4分钟给予心肺复苏。治疗组在复苏开始时给予15mg/kg乌司他丁。复苏后24小时统计死亡率。复苏后24、48及72小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此外,在复苏后1、3、6、12、24、48及72小时分别测定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NFκB、TNFα及IL6水平以评估乌司他丁对脑组织TLR4信号通路的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死亡率明显降低(10 v.s.30%;P<0.05),而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TLR4 mRNA表达、NFκB、TNFα及IL6水平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1)。因此,心肺复苏开始时予乌司他丁治疗可通过阻断TLR4信号通路减轻复苏后炎症反应并改善神经功能。

  • 3.心搏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德国951个ICU全国性调查

    作者:林世荣

    介绍: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已在2010国际指南推荐。我们在2012年开展德国全国性调查评估该措施的施行情况。
      方法:我们对德国951个ICU进行全国性电话调查。通过德国网上注册医院进行ICU的确定。应用调查问卷对ICU基本信息及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实施细节进行调研。

  •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娜娜;杨晓龙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心搏骤停患者,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予以CPR,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CPR成功组与CPR失败组,评价患者的CPR成功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15例复苏成功,46例复苏失败,CPR成功率为21.13%.在CPR影响因素方面,复苏成功组的年龄低小于失败组,复苏开始时间短于失败组,院内复苏比例较高,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以可电去心律多见,与复苏失败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绪论:年龄、复苏地点、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文革

    目的:研究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心搏骤停患者5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完成心肺复苏预后存在的影响因素,不仅如此,还要心肺复苏之后开展相应的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结果:60.00%的患者抢救无效死亡,40.00%的患者生存下来。年龄因素、病因因素、心跳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影响因素。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主首先是年龄、其次是心跳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后是病因。

  • 心搏骤停高级生命支持的药物治疗

    作者:俎东红

    高级生命支持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伸,是在完成现场心肺复苏后相继进行的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主要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这一时期的药物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

  • 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郑丹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左室前后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排血量下降,从而引起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候群。急性肺水肿是主要表现,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转运过程中心搏骤停23例复苏效果分析

    作者:周红超

    目的:探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心搏骤停的特点及急救复苏效果.方法:对院前和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心搏骤停病例共23例,其中院前转运组11例,院内转运组12例,转运过程中发生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有严重多发伤、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左心衰竭.可能的诱因是病人的体位改变、呼吸道梗阻和供氧流量的变化.院前转运组复苏成功率低于院内转运组.结论:转运前、转运中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和围心搏骤停期患者,除去诱因,果断地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

  • 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应用效果

    作者:李梅;崔萍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23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肺脑复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症状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复苏各时间段GCS评分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4.78%,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疗效分析

    作者:纪文祥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术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06月-2017年06月内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急诊救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的抢救时间将之分为实验组(5min内接受急救的患者;77例)和对照组(5min后接受急救的患者;2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1)100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心肺复苏急救成功,占总人数的77.0%;(2)实验组的77例患者中急救成功6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81.8%;对照组的23例患者中急救成功14例,占该组总人数的60.9%.5min内接受急救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后接受急救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血压恢复)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术在急诊救治心搏骤停患者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越早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越高,因而在落实急诊救治患者抢救时,既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心肺复苏术,还要重视急救时间.

  • 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护体会

    作者:吴新平;马芸菲

    目的 对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探讨干预手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救护车内接诊治疗的60例发生心搏骤停病人进行采取及时救治措施,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救活后存活者接回医院进行治疗的达到98.3%,救治效果较好.结论 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73 条记录 38/39 页 « 12...31323334353637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