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研究

    作者:杨光远;张建军;马筠;李轶琛;雷雨;徐汉明

    选取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境障碍患者和普通青少年进行测评,探索三组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庭与心境障碍家庭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适应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庭与普通青少年家庭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家庭极端型的比例高,普通青少年家庭平衡型的比例高.表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家庭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但两者差异不大.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境障碍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琢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境障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精神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以第二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为判定依据,分析判断患者的心境障碍发生情况。结果:经诊断,300例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境障碍。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心境障碍的概率较大,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采取相关对策,缓解患者的心境障碍。

  • 抑郁症患者的麻醉管理

    作者:陈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服用药物对患者的病理生理有很大影响[1-2],因此,麻醉医师有必要熟悉精神病患者的麻醉处理,除根据抑郁症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麻醉与监测外,在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面需慎重。

  • 老年抑郁症的早期认识及干预

    作者:徐虹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1]。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抑郁症人数相应增加,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其中有些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有轻生的行为。老年抑郁症已经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

  • ADHD的病因与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燕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其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ADHD会对儿童产生明显的功能性影响,如导致学习困难、成绩较差[1]、与家人和同龄儿童关系紧张[2,3]及缺少自尊、运动协调障碍.ADHD在学龄前儿童中的患病率是3%~6%[4,5].ADHD共患其它精神障碍的危险度很高,有30%~50%伴破坏性行为障碍,15%~75%伴心境障碍,8%~30%伴焦虑障碍,6%~92%伴学习困难.因此,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ADHD的病因、病程和预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

    作者:万杰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为期4 w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音乐疗法以及家庭情感支持疗法为综合措施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陷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 w后,两组各量表测评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境障碍,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闫莉;谢冰;姚燕;马琳;王诗镔;李卓林;王崇;牛克珍;李涛;于雅琴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癔症3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为标准,对2008-2010年烟台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2 453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74∶1,住院患者平均年龄(38.74±15.45)岁,平均发病年龄(35.98±16.08)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0.001).病种构成中居于前3位的依次是精神分裂症(45.1%)、心境障碍(26.3%)和癔症(7.8%).三者比较,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早(P<0.001).与精神分裂症比较,癔症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多无吸烟及饮酒史,而常具有疾病既往史和因诱因起病(P<0.05);与精神分裂症比较,心境障碍患者以城市人群居多,由诱因引起,且有疾病既往史和饮酒史(P<0.05).结论:不同种类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特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和减缓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 针刺、按摩治疗心境障碍158例临床观察

    作者:夏德军;董宇翔;刘月姮

    心境障碍可归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1].黄泳等[2-4]认为,心神受损为郁证发病的关键,脑与肝是调节情志变化的主体,"脑神失调,肝失疏泄"为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根据中医郁证辨证,按证取穴,采用中医的传统方法并有所改进的电针灸、按摩改善心境障碍患者的生活状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境障碍 针刺 按摩
  • 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对心境障碍反复发作的疗效研究

    作者:廖建群

    目的:研究常规药物治疗合并心理干预对改善心境障碍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心境障碍反复发作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心理干预合并常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两周一次;对照组单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观察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境障碍患者家庭环境调查

    作者:彭志珍;陈贻华;余金鸣;杜启峰

    目的:通过对心境障碍和健康家庭的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旨在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特点,为其治疗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精神病患者36例和健康家庭人员36例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家庭环境量表对两组实验者的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对比两组实验者的FES-CV量评分情况.结果在独立性、情感表达、亲密度、娱乐性以及成功性等方面,心境障碍患者的分值均要低于健康家庭组;而其控制性、矛盾性两方面的分值则要高于健康家庭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组织性、道德宗教观以及文化性三个方面,比较于健康家庭组并无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一定数量的心境障碍患者家庭功能的过程中,使用家庭环境量表可以更深入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特点,能够尽早识别和预防心境障碍疾病,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有力保障.

  • 我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色氨酸羟化酶2(-703 G/T)与心境障碍相关性研究

    作者:柳文华;郭聪丛;张兰

    目的 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色氨酸羟化酶2( -703G/T)[TPH2( -703 G/T)]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的发病、性别、亚型、自杀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及测序方法 测定160例心境障碍患者和160例正常对照的TPH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发病、性别、自杀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χ2=1.263,P=0.532)、等位基因频率(χ2=0.0,P=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比较女性和男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χ2=0.199,P=0.656; χ2=0.018,P=0.893)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进行亚型分层比较,双相障碍(抑郁相)基因型频率(χ2=0.360,P=0.835)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抑郁症基因型频率(χ2=2.768,P=0.25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抑郁相)与单项抑郁症比较,基因型频率(χ2=0.142, P=0.93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抑郁症有无伴有焦虑分层比较基因型频率(χ2=2.065,P=0.352)及等位基因频率(χ2=0.054,P=0.8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有无自杀相关行为分层比较基因型频率(χ2=0.432,P=0.860)及等位基因频率(χ2=0.110,P=0.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杀相关行为性别分层比较基因型频率(χ2=1.114,P=0.573)及等位基因频率(χ2=0.048,P=0.8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TPH2( -703G/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心境障碍不存在关联,但可能这并不是终结论 ,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测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东;范瑞君;徐泽

    目的 探讨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的MMPI调查问卷模式,并剖析三组患者心理特征,以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三组304例患者MMPI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选取100名健康被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神经症与心境障碍患者,各量表分之间无显著差异;心境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的各量表T分之间,L/F/Hs/Hy/Mf/Pa/Ma无显著差异,K/D/Pd/Pt/Sc/Si存在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组在Pt、Sc、Ma和Si,T分有所偏低.结论 MMPI在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之间有特异的临床特征和测图模式.

  • HCL-32在精神科门诊双相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玉军;方海燕;沙东想;苑光宗;贺朝晖;周群

    目的 了解双相障碍的诊断现状及识别率.方法 将符合DSM-Ⅳ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36例门诊患者使用MDQ和HCL-32进行测评,然后按照DSM-Ⅳ诊断标准对所有完成测试的患者进行晤谈并做出诊断.结果 HCL-32的阳性筛检率(72%)高于MDQ(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23,P=0.001);DSM诊断系统晤谈诊断阳性率为47%与HCL-32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2,P=0.471).结论 HCL-32筛查量表检测阳性率高,能够有效避免漏诊,可作为精神科门诊双相障碍诊断的初步筛查工具.

  • 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变化

    作者:李文飞;王克永;白伟;曹小梅;王瑞斌;余家快

    目的 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的变化.方法 整群抽取198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部住院的7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简称A组).整群抽取1999年2月24日起始至1999年12月6日止及2009年2月13日起始至2009年4月25日止符合条件的全部患者各136例,分别设为研究组(简称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为我院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统计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断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就诊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厦住院时间均显示A组与B组、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研究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变化:双相障碍,目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发作、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及复发性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心境障碍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不同年代心境障碍患者诊断变化显示躁狂发作减少,因抑郁及相关问题而接受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加.首诊病程尚无变化,人们对心境障碍的认识仍然不足,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仍不乐观,人们对抑郁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在逐渐提高.

  •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作者:王立娜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使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 心境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作者:赵久珍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正方兴未艾,在全国广泛开展.我院心理科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130例心境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运用病人满意度调查,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1],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 1例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作者:姚云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一种异位失常[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2].

  • 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晓红

    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其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种类型。本文归纳13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典型病例的护理,以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参考意义,进一步完善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护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作者:韦婧;沈琳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 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喜泼;武浩然;马起民

    目的 了解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的诊断标准,以其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心境障碍的诊断.结果 9021人完成调查,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9.01%(95%CI=8.42%~9.60%),时点患病率为6.51%(95%CI=6.00%~7.02%),三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是重性抑郁障碍(4.19%,2.64%)、心境恶劣(仅现患)(2.15%)和未特定的抑郁障碍(2.49%,1.76%).时点患病率:女性(7.65%)高于男性(5.42%)(P<0.01),农村(6.81%)高于城市(4.45%)(P<0.01);50~59岁及60~69岁患病率高,分别为9.34%、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境障碍的易患危险因素为女性、农村、低文化、低收入.心境障碍的精神科就诊率为2.13%.结论 保定市心境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女性、农村及中老年患病率高,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是保定市需要重点防治的特定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279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