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作者:张磊;章锐;刘飞龙;张万广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47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入院时采用掷硬币法被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组(n=24)和生长抑素组(n=23),分别给予联合用药或单独使用生长抑素,计算24 h止血率、总止血率、1周再出血率、1周死亡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尿量及腹水量情况.结果 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组24 h止血率、总止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生长抑素组(P<0.05),1周再出血率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2组1周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组尿量明显多于生长抑素组(P<0.05),盆腔腹水量明显少于生长抑素组(P<0.05).结论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用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虽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均可以控制.

  •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研究

    作者:乔江蓉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 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0),前者行TIPS术治疗,后者予内镜下套扎与硬化剂注射(EIS)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静脉曲张清除率、再出血率等,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静脉曲张清除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且治疗后60 d再出血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支架通畅率为97.78%,仅1例发生支架堵塞,予再通、球囊扩张治疗后通畅.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压(PVP)、门体循环压力差(PSG)、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门静脉血流量(QPV)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均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治疗后30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高,ALB、PLT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内镜联合药物防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比,T IPS术在清除静脉曲张、预防再出血、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保护肝功能方面均有突出的优势.

  • 门静脉压力的直接测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覃祖云;程昌盛

    目的 探讨通过CT或B超测量门静脉宽度来估计门静脉压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2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门静脉压力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 5组.采用肝脏CT或B超测量所有患者的门静脉大宽度,电子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玻璃测压计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宽度无明显相关性,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压力明显相关,门静脉压力越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结论 通过CT或B超检查门静脉宽度不能判断门静脉压力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 内镜多环结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作者:丁雄;徐辉;蒋明德;陈宏彬;张勇;秦建平;曾维政;李琳;王钊;张家碧

    目的探讨内镜多环结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Wilson-Cook多环结扎器对59例患者行内镜下多环结扎术125次,其中19例为急诊出血者,12例无出血史,伴GV者21例,部分患者辅以硬化治疗,观察其急诊止血效果和曲张静脉的消失情况.结果急诊止血率为100%,静脉曲张消失率为83%,随访1月~2年,再出血率为6.8%.结论内镜多环结扎术(必要时联合硬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防治进展

    作者:刘小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的并症.肝硬化患者中有4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其中约有50% ~ 60%并发大出血,病死率高达40%以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高,首次出血的患者6个月内有近70%的再发出血,2年内的再发出血率则会增加到80%[1].每次再发出血可造成约20%的患者死亡[2].因此,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及介入治疗等.本文就相关治疗上取得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回顾

    作者:杨萍莉;蒋永威

    早在1939年Crafoord和Frenkner首次报道了内镜下硬化治疗曲张静脉出血,促进凝血,试图达到止血的目的.1988年出现了替代硬化治疗的内镜下皮圈套扎法.1986年Sochendra等首次报道了内镜下注射氰丙烯酸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使用药物治疗静脉曲张出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药物是血管加压素.80年代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出血.90年代较为广泛地使用生长抑素.近年,不少学者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了解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的突出进展有明显影响.

  • 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胥雄阳;张仕泽;杨兴平;郭凤英

    目的 探讨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套扎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静脉曲张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2%、61.2%和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87.8%和30.6%;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止血成功率(98.0%)与对照组(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晋琼玉;徐泽艳;徐静;肖凌;代永娟;吴攀

    目的 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套扎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及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6、12、18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消失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早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 急诊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8例的护理

    作者: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周芬;林丽霞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1].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但不能改变门脉高压[2].

  • 橡胶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

    作者:苏中英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单纯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外科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内镜下橡胶圈套扎术,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危险性小、成功率高,可重复治疗.我科自开展内镜下橡胶圈套扎术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分阶段联合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施渝彬;王玉刚;施敏;朱韶杰;施庭;王新敏

    目的:探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病例资料,分阶段联合介入术(PTVE+分阶段PSE)治疗2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血常规、肝功能、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12例急诊止血,术后急诊止血率100%;术后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食管静脉曲张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上升,总胆红素下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并发症:大部分患者仅出现中低度发热;患者疼痛的程度轻、持续时间短.结论:本研究初步认为,分阶段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雯;孙自勤

    食管胃底静脉患者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消化系统重危急症,死亡率高.肝硬化患者的曲张静脉出血年发生率为5%-15%,首次出血病死率达2016-40%,再出血率为50%-80%,病死率为30%-70%.

  • 无创和有创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高压评价

    作者:李金平

    正常的门静脉压力为 0.65 ~ 1.3 kPa(5~10 mmHg),较下腔静脉压稍高.门静脉起自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处,止于肝内各级分支,当门静脉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再者门静脉及其分支缺乏瓣膜,任何部位的狭窄或阻塞,均可引起其压力的升高,当门静脉压力超过下腔静脉压5 mmHg或脾静脉压>15 mmHg[1]时,易出现广泛侧支循环形成,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重要,出现各种并发症.

  • 门脉高压症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门静脉压力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长泰;杨含腾;郭应兴;曹生有;吴照宇;马存凯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来评估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发生出血风险的可行性及判断出血风险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是否行预防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方法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出血患者在行 TIPSS 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中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对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发生出血的患者在行预防性 TIPSS 及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对2组间的门静脉的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组门静脉压力为(41.97±5.12)cmH 2 O,未出血组压力为(33.44±7.79)cmH 2 O,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门静脉压力>37.45 cmH 2 O 可作为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之一。结论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出血的风险,通过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压力测量可作为是否对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克;权晖;何伟;顿国亮;孙培勤;茹则堃;熊伟

    目的 探讨双介人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11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人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24 h~1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12月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率达100%.结论 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 奥曲肽与血管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

    作者:张勇

    1 临床资料 1999-05/2004-03我院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93(男70,女23)例,年龄30~81(平均48.2)岁,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和暗红色血便,自觉头晕、心慌、胸闷、气短. 查体:面色苍白,四肢湿冷,HR>120次/min,收缩压<12 kPa,Hb<80 g/L,估计出血量>1000 mL. 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 奥曲肽组35(男28,女7)例,年龄31~78(平均52.2)岁;血管加压素组30(男23,女7)例,年龄30~79(平均52.8)岁;联合组28(男19,女9)例,年龄33~81(平均53.7)岁. 各组间年龄及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奥曲肽组:首剂100 μg,静脉注射,继而以25 μg/ h,静滴,维持72 h; 血管加压素组:开始0.2 U/min持续静滴,视治疗反应,可逐渐增至0.4 U/min,出血控制后继续用药10 h; 联合组奥曲肽和血管加压素同时联用. 各组开始治疗后即刻留置胃管,通过胃管观察胃液颜色变化情况. 各组除必要的输血、支持、对症治疗外不应用相关止血药. 3组疗效分别为71.4%,66.7%和71.4%,无差异(P>0.05),但血管加压素不良反应较多(表1).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标升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奥曲肽注射液以50μg/h的速度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0.1~0.4U/min,持续静脉滴注,同时用硝酸甘油微泵静脉推注.结果:治疗组总止血率93.33%,对照组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出现腹胀、恶心;对照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止血迅速,疗效好.

  • 23例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

    作者:金淑艳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结果急诊止血7例成功,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为100%,改善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总有效率为85.50%。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方法,良好的护理配合对该项治疗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例临床护理

    作者:刘琴;厉娟;唐珊

    目的:分析应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30例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且无并发症状出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结论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

    作者:戚思华;江淑贤

    目的:探究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相关问题。方法本文选取了院内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60例进行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的患者,针对性的采取术后护理。结果在60例患者当中,有5例为急诊胃镜下行套扎术以及组织胶治疗,并且终成功完成了止血。剩余的55例患者为择期治疗。在整个过程当中,60例患者没有出现心痛、心律异常等并发症,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状态。在后期随访中,总的有效率水平高达97.3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效果好,有效的保障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提升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471 条记录 22/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